留守儿童的“父爱缺失”论文_张朋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宋集镇徐庄小学,236400)

摘要:父亲是孩子精神的支持,母亲是孩子情感的支持。父亲用行动影响孩子,母亲用情绪影响孩子。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父亲是朋友、是玩伴、是师长,是孩子成长的力量。父性教育,即对孩子提供充满父亲角色特性的教育,由父亲来实施体现父亲人格特征的家庭教育。父性教育的差异,深刻影响孩子的未来。随着城市社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远离家乡外出务工的家长不断增多,尤其以父性较多。近些年,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父爱缺失引起的问题日益增多,重视父性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弥补他们心灵上的父爱缺失,是我们大家及这个社会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学校;父爱;留守儿童;父性教育;父爱缺失;父爱教育缺失等

一、农村留守儿童中父爱缺失的现状

很多数据表明,近些年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快速转移,这其中以男性为主,他们的家庭角色发生变化,引起农村家庭功能缺失。父亲的角色“出现空缺”,使完整的家庭体系失去了重要角色,这种情况影响了家庭成员的生活。在父亲角色缺失的情况下,农村留守孩子的成长及教育值得深思,由此而引发的各种问题,逐渐凸显、日益增多,这种情况应该引起我们大家及这个社会的共同重视。在父爱缺失的情况下,重视留守儿童的父性教育,让他们的“父爱”回归身边,只有这样才会让孩子们更加快乐的学习、健康地成长。

二、父爱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父爱缺失,对留守儿童产生一定影响,引发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性格的影响。就男生性格方面,长期不与父亲接触使之性格“女性化”;从女生来看,父爱教育缺失影响更大,父爱教育缺失使部分女生形成了悲观而内向的性格、沉默寡言、性格较为孤僻。时间长了,致使孩子的性格出现怪异,与其他同龄孩子不能和谐相处。另外,父亲不在家的男生自制力较差、缺乏责任心,女生表现出焦虑而不自信。

其次,心理及安全意识的影响。父亲不在家,比较容易产生胆怯的心理,这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伤害,安全感偏低或一般;情绪上,急躁冲动、感情冷漠;进而引起盗窃、抢劫等社会问题的发生。同时,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和谐稳定,由于祖辈年龄较大,缺乏方法和时间,疏于对孩子的监管,孩子的成长过程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每年溺水、食物中毒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再次,学业及人生观的影响。家庭成员不缺失的孩子,表现出更多的自信,成绩比留守儿童普遍要好些。再加上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待遇的不断提升,使得部分农村“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蔓延,无法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最后,品行的影响。由于祖辈的溺爱,孩子的性格发展出现一定偏差,“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现象比较普遍。孩子的品行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他们不良的言行很大程度得不到家长的约束,不良的言行任期发展,形成坏习惯。

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些高科技设备及上网软件已经深刻影响着当今的孩子,利用好则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反之将给孩子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不能给孩子生活在一起,为了方便联系,给孩子买了手机;为了孩子的学习,给孩子买了学习机等电子设备;更有甚者,怕孩子吃不好,过多地给孩子零花钱。这些行为本来都是出于好意,然而由于监督不力,反而使部分孩子过早的沉迷于网络及一些电子游戏之中,把功课抛到脑外,造成学习成绩下降。

总之,儿童与父亲生活在一起,与父亲零距离交流,从父亲的言传身教中学习成长,形成健全的性格特征。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父亲这个学习“楷模”,父亲缺位导致留守儿童学业较差、沉迷网络等诸多问题也就随之出现。

三、父爱缺失对留守儿童影响的内在原因

父亲在孩子眼里代表着无穷的力量与强大的依靠,孩子越小越是如此。如果父亲角色的弱化和缺失,或多或少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如果父亲淡出对子女成长的关心和指导,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甚至是危害极大的。所以,我们应对父亲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予以研究,寻找原因解决因父爱缺失而给孩子带来的种种问题。

父亲在位理论是本世纪以来提出的解释父子关系的新理论,该理论对于分析父爱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影响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父亲在位”特指父亲在儿童心目中的位置,即“心理父亲在位”。儿童拥有高品质的父亲在位,实际上就拥有积极的心理状态,对于儿童成长而言具有非常重要作用。父亲在位理论是在西方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提出来的,研究结论不完全适合我国国情。然而,父亲在位理论揭示高品质父亲在位的各种影响因素,对于分析我国父爱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影响却具有较大的借鉴价值。

千百年来,我国形成乐严父慈母的家庭文化传统,孩子大多与母亲的关系比较亲密,与父亲的关系比较疏远,从而使得父亲的形象比较模糊,父亲在孩子心理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容易被人忽视。因此在我国文化背景下,更应提倡通过借鉴西方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针对我国父亲在孩子心理发展上的独特作用进行相应地研究,以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

四、父亲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父爱教育缺失

留守儿童父爱教育缺失解决途径的核心在于父亲角色从“缺位”实现“回位”,努力做一个言传身教的父亲,做一个善解人意的父亲,做一个孩子的倾诉者,做一个孩子的监督者......

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其“过”就在于只养不教。有些父亲认为我努力工作挣钱,把孩子送进学堂就算完成了“教”的任务,给孩子找个好的学校就算尽到了自己“教”的责任,殊不知这只是“教”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担负起父亲的责任,不能因为工作而忽视了这一点,否则创造出再多的经济价值也不能替代父亲伴随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父亲在儿童教育中的角色是母亲所不能代替的,当儿童与父亲共同居住时,心理父亲在位更容易发展。在经济原因允许情况下,父亲尽可能与其一起居住,承担教育责任。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那么父亲要经常回家看望和陪伴儿童,使儿童能够感受到父亲的存在,感受到父亲对自己的爱。同时,要积极通过电话、互联网等方式与儿童进行沟通,对儿童进行教育,使得儿童能够健康成长。总之,作为一个父亲,要时刻牢记“养不教父之过”的古训,尽职尽责地把孩子教育成人,使其成为有用之才。

儿童与父亲共同居住时,容易获得高品质的父亲在位。然而,“和母亲居住在一起的孩子以及其他家庭结构中的孩子也显现出了心理父亲在位”。当父亲不能够对儿童实施教育时,可以通过“父亲替代者”,使儿童的父爱教育得到补偿。母亲通常是一位很重要的替代者,母亲可以把自己对父亲为家庭所做的一切的感激之情传达给儿童,把父亲在外勤劳工作情况传递给儿童。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是不可忽视的替代者,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可以将他们与父亲的良好关系传递给儿童,将父亲的各种事情讲给儿童听,使儿童对父亲产生好感,以培养儿童的健康性格和心理特征。节假日,父亲与儿童接触时,应抓住有限的时间,尽量做个“好玩”的父亲。“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在玩耍中获得成功和满足,获得经验和情感,作为父亲应该和孩子一起玩,这样,不仅能与孩子建立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更有利于发挥孩子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在现实生活中,当孩子说“爸爸你陪我玩一会儿吧”时,父亲可能会选择玩手机来打发时间,而忽视儿童的感受。陪孩子从事各项活动中,作为父亲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培养自己的兴趣,并不是迁就,而是享受,如果是无奈地陪孩子玩,只会让孩子和父亲一样无趣。玩,能让父亲孩子式的天性得以释放,展现出自己活泼、大气的一面,更能让孩子有一种“我的老爸最棒”的自豪感、自信心,让孩子的天性得到充分发展。

如果父亲角色不能回位,则需要寻找“父亲替代者”,由“父亲替代者”实施父爱教育。

五、农村学校如何弥补父爱教育缺失

农村乡村学校承担着直接教育儿童的责任,通过建立完善的父爱教育体系,弥补留守儿童父爱教育的缺失,迫在眉睫。

首先,相关部门重视这项工作,给予男性教师一定政策照顾,鼓励男性教师报考小学教师,由他们作为“父亲替代者”,充当父亲的角色,从而弥补留守儿童父爱教育缺失。

其次,学校由经验丰富的男性教师组成“关爱队”,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让他们从心理上感受“父爱存在感”;同时,感受父亲外出的不易,对父亲更多些理解,缩小与父亲之间的“空间距离”。

再次,专门开设各种亲子课程,邀请留守儿童父亲参加;或者学校加强与留守儿童父亲沟通,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纪律等各种表现及时传达给在城市务工的父亲,让父亲掌握儿童在学校的情况,对儿童进行教育、开导、督促,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最后,学校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的学校生活的快乐,培养他们如何过集体生活?通过集体生活让孩子学会相互合作、相互理解、相互关心。通过与同学、朋友谈心,得到他们的帮助。班主任也要多开展有益的活动,积极营造公平、健康、宽松的环境,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认识自我,彰显个性,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

结束语:

好父亲和钱、权、物没有太多的关系,一个人拥有再多的物质财富,而对孩子疏于管教,就不是一个好父亲。因为孩子所需要的精神营养是空白的,不能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就是对孩子的心灵伤害。所以,外出的父亲,虽然条件有限,但一定要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创造条件弥补孩子的父爱缺失,在他们的成长轨迹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著名教育专家赵刚曾这样说:今天的“好爸爸”是检验一个男人是否优秀的标尺,要要求一个男人:懂得养育之学,有为孩子设计未来的构想和抚养方法;懂得教育科学,睿智的父亲绝不会为了票子而丢了孩子,所以说“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因此,关注留守儿童父爱教育,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关注的问题。如何弥补他们心灵上的父爱缺失,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我们及这个社会都应该关注的问题。因此,让我们从日常做起、从方方面面做起、从孩子的点滴做起,创造条件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父爱”的存在,常抓不懈,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加快乐的学习、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王萍.《男性角色失调下的农村留守家庭功能缺失现象》改革与开放2011年4月刊 

[2]张振华.《养不教,父子过》 朝华出版社

[3]东子.《好爸爸,胜过好老师》漓江出版社

[4]《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5]姚本先.《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6]蒲少华.《国外“父亲在位”理论研究新进展及启示》深圳大学学报2011年3月.

论文作者:张朋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4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留守儿童的“父爱缺失”论文_张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