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特点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_何杨

突出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特点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_何杨

(遂宁市船山区裕丰街小学校 遂宁 629000)

根据“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 “小学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本,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来开展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

思想品德课是具有人文性和德育取向性的综合型课程。思想品德的培养既要遵循生活逻辑,也要注重德育取向。这种课程双重性决定了《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课程教学。所以突出思想品德课程特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成为思想品德教育之必要了。

一、突出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取向性

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取向也可说是思想品德课的政治倾向。我国的教育方针无论是过去的“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还是现行的“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都具有明确的政治倾向性,并且都把德育列为各科教育之首。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对小学生进行初步的、较成体系的公民品德教育和政治常识教育的必修课。培养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则是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八”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这就意味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就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蒙教育任务。

思想品德课程的政治倾向性是其重要的基本属性。“用正确的理论武装人”,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紧密联系实际,教学中生动具体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国家活动、社会公共生活、家庭生活、个人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律等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基本元素。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观察社会、分析社会问题、面临困境选择人生方向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渗透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方法和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逐步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政治水平,使其成为具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突出思想品德课的时代性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一门科学。社会的发展进步,必然会赋予思想品德课程新的内涵,打上时代的烙印。所以,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适应社会进步,唱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时代强音,才能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动力。

回顾过往,我们的思想品德课程讲大道理多,联系生活少。尤其在联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做得不够。因此,学生感到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是“讲空话,干空事”,对学生没有指导意义。教学实践中,应尽可能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联系其感兴趣的热点事件、国家自然科学中最新的研究成果,党和国家最新的大政方针,来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培养和提高他们观察和认识现实社会的能力。

三、突出思想品德课程的阶段性

党的十八大根据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三个方面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小学德育的阶段性,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应放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方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根据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阶段性,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心理阈限、接受能力、已有基础,把教材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重点讲透,切忌贪多图全,蜻蜓点水。

四、突出思想品德课程的实践性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思想道德素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既是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律,也是增强课程教学实效的必由之路。所以,我们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必须突出实践性的特征,不但要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贯穿于传授知识全部过程,而且要体现在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全面转化。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和设计一些符合年龄段特点的社会实践活动,来要求学生亲自体验、感受,从而养成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他们今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有很大的帮助。

根据《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在科学性、时代性、实践性等方面有了飞跃进步,这给我们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行动指南。同时,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实际努力探索,孜孜实践,就一定能有效提高学生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论文作者:何杨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4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7/4

标签:;  ;  ;  ;  ;  ;  ;  ;  

突出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特点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_何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