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的基本问题_社区教育论文

社区教育的基本问题_社区教育论文

社区教育的基本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为适应社会对教育的迫切要求,社区教育应运而生。目前,我国的社区教育已有了一定的发展,理论研究也很活跃,其中,对社区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探讨尤为重要。本文试图回答社区教育的基本概念,社区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社区教育的功能等问题。

关键词 社区、社区教育、功能、教育社会化。

社区教育本属于社会教育的范畴,因此普通教育学一般不研究社区教育。但是由于终身教育的思想已普遍地深入人心,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已经形成,因此,家庭、学校和社区在培养下一代这一任务面前已经结合为一个整体,他们之间成为亲密的伙伴,密不可分,中小学教育是社会化的趋势,这就使得教育学的研究范畴扩大。本文在此探讨社区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

社区教育的界定与基本要素

一、社区教育的界定

(一)什么是社区?

“社区”是社会学的一个概念,是一个外来语,它是英文Community一词的翻译,在英文中Community有三种含义:1)由同住于一地、一地区、或一国的人所构成的社会、机构。比如活动中心、公共会堂等。2)由同宗教、同种族、同职业、或其他共同利益的人所构成的团体。比如华侨社区、殖民社区、乡镇社区等。3)共同分享、相同。比如城市广场,共同占有物等。从以上可以看出,社区至少含有两个意思:其一,空间上,社区是由聚集在某一地区中的社会群体所形成的一种区位关系,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其二,社区成员间具有更多的认同感,他们在风俗、信仰、社会规范等方面有着共同的认识和行为。在社区包含的主要两方面的内容中,主要突出的是社区成员间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生活态度,行为准则,即主要是构成社区的人,而不是地理区位。也就是说社区不等于地区。地区一般指地域位置和界限,自然因素占主要;社区则既含有地区的自然因素又含有社会因素,而且以社会因素为主要内容。

由此可见,社区是指社会在地理空间上的一个相对区域内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它是由集中在特定地域居住的具有密切联系和共同成员感、共同隶属感的群体组成的社会共同体。社区可大可小,有由历史自然形成的居民区,也有按建设规划发展起来的居民区。任何社会都是由一个个社区组合而成。一个人走出家庭,就踏入社区,所以社区不仅是人们生活栖息的地方,也是人们学习,成长和交际的社会化大学校,文化教育也离不开社区。每一个人在其生活的社区内受到来自社区各方面的影响,青少年儿童更是主要的被影响者。所以,社区和教育、社区和学校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二)什么叫社区教育?

英国学者德·朗特里在其编写的《西方教育词典》中对社区教育下了这样的定义:“一种教育工作计划。它跨出学校或学院的范围,并让社区其他的人参与。这些人既可作学生,也可作教师,或兼任两者。教育意图完全是为了整个社区的利益服务的。比如,设法使本地区成为一个更令人感兴趣的居住地。”

日本的《世界教育事典》中,认为社区教育具有以下两种涵义:一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加入有关社区活动、社区问题的内容,使学生对社区具有科学的认识和乡土情感;二是指学校作为社区的教育文化中心向所有居民开放,并组织其教育活动。

《国际教育大百科辞典》则认为“社会教育普遍地被认为是一种将学校和大学当作向所有年龄层开放的教育娱乐中心的过程,是义务教育与其它福利事业的结合体,是许多其它活动的协作,是具有社区教育特性的地方管理的逐渐进化。

概括而言,社区教育就是利用社区的所有资源对社区的全体居民进行教育影响的计划和措施。其目的在于形成对某种物质的或精神的事物的共同评价标准,为全社区人服务,形成社区的群体凝聚力,使社区成为“更令人感兴趣的居住地”。

我国近年来开展的社区教育实践中主要是着力于提高全体居民的道德、文化科技修养。同时,探索一条社会支持教育,学校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的开放型教育发展的模式。比如有人认为社区教育是“学校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教育与经济相结合所建立起来的一个多层、多维的立体网络教育体系。”其根本宗旨在于实现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促进教育与经济、文化的同步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实施途径上形成了四种模式:1)以区或街道为中心的地域型模式,其特点是“地区为主,政府协调,社会参与,双向服务,共育人才”;2)以学校为中心的辐射型模式,其特点是“学校为主,自愿结合,互惠互利,便于管理”;3)以大型企业为中心的厂区型模式,其特点是“学校与外部的关系畅通,各有关单位之间亲合力、凝聚力强,便于组织和管理,经济实力雄厚”;4)以学区为中心的模式,其特点是“以学校为主体,以学区为依托,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发挥各处优势,实现教育的社会化”。总之,我国的社区教育开展虽然时间不很长,但在改变教育的运行机制,优化育人环境,沟通社会与学校联系,唤起社会参与教育的意识等方面显示了其潜在的力量。

二,社区教育的基本要素

(一)社区

社区作为社区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在区位以及设施上为社区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社区内各个组织、单位是分散的、不利于社区教育的开展,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相应的组织机构来统一、协调社区内各种力量,社区教育委员会便是这一组织机构。它全面筹畴教育、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规划;发动社会各界参与教育,以推动社区的改革计划,带动学生参加当地社区的服务工作等。

(二)学校

学校属于社区的一个单位、组织,在社区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社区教育从一产生就利用学校向社区居民进行教育。学校的人力资源——教师是社区教育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学校的设施等也是社区教育借以利用的场所,社区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学校向全体居民开放,既减少了因建设场地所需的投资,又取得了当地居民的理解与支持,缩小了学校与社会间的间隔,为学校与社会之间更为活泼的相互转化做了积极的努力。

(三)教育机构

教育机构指社区内的一切公共设施和各协作单位提供的可以作为教育基地的车间、工厂、实验室、植物园、青少年宫等。公共设施则包括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馆、纪念馆、体育馆、教堂、文化中心、娱乐中心、展览馆等等。所有这些机构在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统一协调下,在社区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有了这些机构和设施,学校教育更加贴近社区生活,为社区建设服务。

社区教育的内容包罗万象,也是社区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

(四)参与者

有了组织机构、场所,还要有人参予,所以社区教育又一基本要素就成为参加社区教育的人。目前,社区教育的参与者已发展到社区的全体居民,人人是受教育者,人人同时又是教育者。社区教育的好与坏,主要取决于参予者的积极程度和态度。

总之,社区教育一般包括社区和社区组织、学校、社区的其它教育机构、参予者这些物质的、组织的和人力的基本要素。

社区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原因

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伴生物,它适应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社区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育从起源到今天,其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萌芽状态的教育阶段,也可以称为学校教育诞生以前的时期。其特点是教育和社会生产、生活结合在一起。社会的生产、生活过程,也就是教育的过程;生产、生活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技能和社会风俗、礼仪以及原始宗教,道德规范甚至军事等等,都是教育的内容,父母、师傅以及其他年长者都是教师,教育的方式也是在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通过成年人的口授身传对儿童个别进行的。一句话,教育和整个社会生活浑然于一体。

第二阶段:学校教育阶段,或称学校教育的诞生和发展时期。其特点就是学校教育系统逐渐占有绝对统治地位。在学校教育中不仅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教师,而且从教育内容到教育形式都逐渐系统化和规范化,从而大大加快了教育的进程,显著地提高了教育的效率。但是,这一阶段教育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当然,在这一时期后期,在学校教育系统走向成熟的同时,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系统先后诞生并得到发展。

第三阶段:由工业社会的以学校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转向社会教育模式,进而达到“学习化社会”的阶段。本世纪50-60年代,就明显开始了这种转变。社区教育的普遍发展和越来越受到重视,正是这种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

终身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出现成为社区教育产生发展的又一重要原因。

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各学科知识的累积正加速倍增,工作环境的专业能力要求也不断在改变,使得人们更深切体会到“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终身教育”的观念也逐渐的深入人心,终身教育的基本观点是:教育不是在正规学校教育结束时便宣告终止,它是一个终身的过程;终身教育不限于成人教育,它包括并统一所有阶段的教育,并且全面地看待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当地社区在终身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在儿童与它接触时就已开始……。单纯地以过去的学校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是很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学习需要的,必须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综合性的教育体系,使人们不仅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而且使人们创造性地参加这一变化。

社区教育的发展正是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要,它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实现学校的开放性。这和终身教育的原理是相一致的。即它从纵的方面寻求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从横的方面寻求教育机构的密切配合。学校向社区开放,社区向学校提供教育资源:物质设施,校外教育组织和社会人士等。

二、产生

最早的社区教育要追溯到十八世纪末。当时,由于工业革命的实现,使得教育的模式与体系比较完善,教育内容更为充实,更加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社区教育就是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在英国最初兴起。1795年由白贝克在格拉斯哥大学创立了“英国工艺学社”,最初的目的仅是向社区内的工人免费传授工艺和应用科学知识,后来成立班级,实施工人基本教育取得异常成功。

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1800年到新拉纳克管理有1000多人的大型纺织厂时,为工人和童工建立了性格学院,作为改造当地社会环境的措施之一。在社区生活福利设施方面,欧文也采取了许多措施,改善社区的居住环境,如为工人改善村庄、住宅区的道路、造建花园和广场等。

在美国,1826年,贺伯柯(Josah Hlbrook)在麻萨诸塞州设立公共讲演社,为一般民众讲演时事问题。到1834年,这类讲演社达到三千多所。所有这些都可看做是最早的社区教育。

三、发展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随着工业生产的集中和扩大,城市开始支配工业国家人们的生活,教育在帮助人们进入和适应工业组织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教育机会平均,民主的口号受到普遍认同。教育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社区教育在不同领域,从不同的角度相继发展起来。在美国,一种以社会服务方式,促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结合为目的的“学校社会工作”兴起。它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服务于学校,帮助学校形成良好的教与学的环境,使学生从中获得适应今日与未来的生活能力”。到本世纪50年代以前,社区教育的形式已经是多种多样的了。企业为获得高质量的劳动力,纷纷与学校合作,开设各种职前职后技术培训;许多地方政府、大众传播机构、卫生福利组织、劳工联盟、教会,也纷纷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目的,结合本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或与学校合作,或独立开展各种社区教育活动。夜校、邻里中心、讲演会、讨论会、俱乐部、休闲中心、社区教育服务中心,等等,许多中小学和幼儿园也将自己的场地和设施对社区开放,向社区内的全体居民,尤其是青少年和老年人提供各种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本世纪初中国的社区教育也得到一定的发展。晏阳初的平民教育运动和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是这方面的典范。晏阳初以医治中国社会“愚、贫、弱、私”四大病症为出发点,把教育作为改造社会、建设社会的基础,广泛开展了平民教育运动,以医治中国社会病症。梁濑溟则主张中国的出路在复兴农村,只有靠乡村建设运动,建立新的社会组织,中国才能发展。民众教育馆就是在这样的运动中兴建起来的。当时,中国大地上的“民众教育馆”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但这一时期的社区教育还没有和学校教育充分协调,其对象也主要是对成年人。

四、现状

传统的学校教育制度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况且学校教育的大扩充已到了发展的极限,出现了财政窘迫,教育质量下降,少年犯罪增加等诸多问题。为此,人们呼吁打破传统教育在时空上的限制,改造教育本身。社区教育在时间上可以贯彻人的终身,在空间上能使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它扎根社区社会,实现了教育摆脱孤立状态的理想。今日社区教育的机构,形式多样灵活,内容广泛丰实。在此仅举几例,以窥其貌:

1)教育公园①

教育公园是美国人为了解决种族问题的一种决策。它设在郊区和市中心之间的广阔地带,设立12-15所幼儿园及从小学到高中的各级学校,可容纳1.2万到1.5万人,在公园中心设立图书馆、体育馆、剧场、游泳池等公共设施,人口密度大的城市可在每一个地区建立教育公园。这种教育公园便于集中办理一些事情,可以建设大规模的游泳池,大礼堂等设施。从经济观点看,提高了设施和设备的利用率,从教育观点看,则能提高教育质量,使教育不脱离社会生活。

2)无墙学校②

无墙学校是美国费城为了解决学生激增,师资、校舍、经费奇缺等问题而在《巴克威计划》中提出的。巴克威中学没有完备的校舍和设备,只有校部和类似教室的2-3个小建筑物,除了利用巴克威大街上的市立图书馆、自然科学研究所、本杰明·富兰克林研究所、天文馆、美术院等文化设施外,还以汽车修理厂、新闻社、医院、印刷厂、商店为教室,拜各部门专家为教师。总之,它以全市为学校。如此扎根于地区社会,在地区生活中学习的这种无墙学校,仅靠学校一方的努力是难以实现的,它需要全社区的理解与支援。

3)校外计划③

校外计划是泰国制定和执行的,其目的在于增进农村公共福利和人民解决工作中与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它以建立社区教育机构为前提,进行科学实验和研究,并帮助教育部有效的进行当地的成人教育和校外教育,以便更好的满足农村人民和社会的需要。地区校外中心、公共教育中心、村读报中心、兴趣小组计划等都是“校外计划”的产物。

4)“核心化”改革④

“核心化”改革是秘鲁的一项教育革新措施。在秘鲁把每两千至四千名居民的地区组成一个社会单位,根据这些单位来实行“核心化”。为了教育的目的,这些单位便成了公共教育核心,负责社区全体成员的教育工作。在每个社区内,不仅有小学、中学和大学,而且还有俱乐部、各种协会、合作社和工厂、教区或地方自治中心、农庄和医疗站。这一改革的原则是把教育纳入社区,以加强地方的责任,并建立一种加强联系的结构网。

纵观今日社区教育,表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社区教育的观念已普遍的被人们接受,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以社区为依托来发展教育,使学校、家庭、社会趋于一体化,已经是各国建立学习化社会的共同努力。

第二、社区教育由最初的社会团体或个人兴办发展到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支持、参予,社区组织间的协作进一步加强,政府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并起到了领导作用,使社区教育在组织机构方面具有了权威性。

第三、社区教育的对象由早期的成人,发展到面向全体社区成员。教育的内容由早期的职业培训和道德教育,发展到今天人们生产、生活的一切方面。

第四、社区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广泛,因地制宜,因国而别,因人而异。

社区教育的功能和发展趋势

一、功能

社区教育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并受到普遍欢迎,是因为它有着内在的功能。

(一)对全体居民进行教育的功能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提高,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和方法,积累了大量的保贵经验。但是,它在很多方面又过于僵硬、死板、陈旧、脱离实际,特别是正规的学校教育其教育对象限定在青少年儿童,这使得其他人的受教育机会受到了限制。

社区教育克服了学校教育的这一不足。它面向社区内的全体居民,其教育的影响力较大。出于社区教育十分强调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行为规范,共同的生活方式和社区意识、社区隶属感,使得社区教育在形成社区居民积极的价值观、态度和道德品质方面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教育功能。一方面,它使每一个人的特性得到发展,每一个人的志愿得到实现;另一方面则加强了社区居民相互间的理解和协作。社区教育对社区每一人来说既是个公共场所,又是个统一象征。

1910年,在美国出现了一种“综合制中学”(Comprthensire School),它向地区社会所有人平等开放。学校普遍采用生活指导方法,即指导每个学生制定自己学习计划以及挑选适合于自己能力的职业。而且,学生作为同一地区的社会成员,都学习一定的必修课,接受作为未来公民而必备的共同的基础教养。

在英国和其它一些国家,以社区作为中心设置的社区教育中心与乡村学院,都是以当地居民为对象,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为居民提供教育、社交、文化活动的机会,参加者没有年龄、地位限制,大家在共同学习、共同游戏的基础上接受教育,也加强了居民与社区之间的联系以及居民之间的社会交往。这样的措施可以让更多的居民受到教育。

(二)、统筹社会化教育因素的功能

现代社会,青少年儿童接受的是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全面影响。

家庭是教育的发源地,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而且具有终身教育意义。家庭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这种影响具有“双重性”,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在许多情况下,家庭教育并不是学校教育的“同盟者”,而是“抵消者”,甚至是“反对者”。也就是说,学校教育被一些不良的家庭教育所抵消,家庭进行的教育成了“反教育”。当然,这一切并不是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的。“反作用”的家庭教育不但没有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教育因素,反而增加了消极的教育因素。

社会教育也和家庭教育一样,它是一种活的教育,它的深刻性、形象性、丰实性、独立性是学校教育所不能比拟的。社会意识、社会生活方式、社会思潮、社会阴暗面等,不可阻挡地随时影响学生。这些影响也是“双重的”。

由于受到来自家庭、社会各种非规范行为的冲击,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严重脱节。三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差异,造成学校教育的目标难以完成。学校教育封闭式的管理也使自己拉开了和家庭、社会的距离,这种相互分离的教育,有人称之为“小教育”,它孤立无援,单一片面。学校以围墙自限,与社会相脱离,成了世外桃园或象牙之塔。教育=学校,受教育=上学=上课。这种局面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

社区教育在协调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它能够统筹三者的教育力量和因素,使三者形成一体化——校内外形成整体合力的新的教育格局。

首先,社区是教育三维坐标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日益开放的今天,学校与社会越来越密不可分。社区教育的实施、社区教育委员会的建立,使教育有了一个统一协调的组织实体,为学校教育与具有社区特点的经济、社区协调发展开拓了广阔前景,并从体制寻求到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的理想途径。

其次,学校向社区开放,发挥学校在社区建设中的力量,使学校同社会紧密结合,更好更快地反映周围社区、村镇、生产、生活和精神文化发展的需要。

第三,社区教育使社区内所有教育资源都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从人力来看,它可以发挥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人员的积极力量,形成正向诱导。家长委员会既可监督家长的错误教育行为,又可监督学校工作,学校可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向社区内各组织提出合作的要求。社区组织也可要求学校从人力上支援社区,邀请教师参予社区建设。从物力上看,社区教育可调动社区内的一切教育机构和设施,使其最大限度的服务于本社区所有居民。

(三)、监督、咨询功能

社区教育委员会的任务是:1、动员会社会力量,优化学校外部教育环境,对学生进行教育;2、组织全社区力量建设社区,特别是社区的文化建设;3、协调各方力量,各取所以;4、对社区内各组织进行监督,督促其为社区教育服务等。

社区教育委员会作为政府与社会之间,学校与社会、家庭之间的桥梁,其中间作用,主要在于协调、组织、监督和咨询。

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两张皮”的现象早已存在,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中间缺乏有效的联系机制,社区教育就是这一联系机制。同时,当这一机制的发展出现问题或障碍时,社区教育就起到了协调与重新组织的作用,当社区内的某一组织没有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时,社区教育委员会有监督的权利,有时甚至给予一定的处罚。而且,当教育发展遇到新的问题,需要作政策上的指导和理论上的说明的时候,社区教育中心就有责任向咨询者提供咨询服务。

(四)、形成良好社区文化的功能

文化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硬件,即图书馆、音乐厅、美术馆、文化中心等这一类的场所和设施;二是文化活动的消费者。从教育的观点来看,广义的文化建设其实也就是一种大众的教育过程,就是要把社会所公认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生活态度、人生观等慢慢地从生活中表现出来,通过文化活动渗透到文化活动消费者的身上,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社区文化。然而,文化活动的消费者需要培养、塑造,否则,一些低级趣味的“文化产品”就会占领阵地,形成不良影响。社区教育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既注意到硬件的齐全,也注意到人的素质的培养、价值观的诱导,否则再好的硬件也发挥不出应有的教育价值。

二、发展趋势

未来,社区教育将表现出以下四个新趋势。

(一)社区教育的目标综合化、层次化

社区教育在开始时,只是向社区内的一些成人,大多数为工人,进行文化补习,以使他们能更好地工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社区教育的目标只指向成人,内容也只限定在文化补习方面。夜校、讲演所、补习学校都属于此类。慢慢地,社区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已经改变以往这种单一的目标,而向多方面发展,它不仅是文化补习,更是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独有形式。未来,社区教育不仅在对象上面向全体居民,而且在内容、目标上更完善;它要形成良好的社区文化,培养健康的社区意识,建设优美的社区环境,社区教育目标趋于综合。另一方面,在社区教育目标的实现上,则以实现社区共同利益为最高目标,为社区全体居民建设一个“学习化的社区”;其次,使教育成为人人都受益的美好事业,努力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再次,完善社区教育的途径和措施,使社区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在实现这些目标时,却是从最低目标做起的。

(二)社区教育的模式多样化、幅射性增强

不拘泥于一种形式,采取多种多样的模式是社区教育发展的又一趋势。目前,国外的社区教育以以下模式为代表。

1、以社区学院或依靠社区内大学所开展的“学院”式的社区教育模式还将继续得到发展,美国的社区学院为美国实施社区教育的主要场所。英国、美国、北欧国家的“大学推广部”和“民众大学”、“乡村学院”等都属于此模式。

2、以社区内的公共文化设施为施教场所的“社区教育中心”模式。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学馆、纪念馆等这些社区机构,为社区中的青年人、文盲、刑满释放人员提供专门服务,也常常为社区中各年龄、各阶层的成人、青少年组织、读书俱乐部等举办各种非正式座谈、展览、演讲、讨论会、有向导的旅游等。

3、以中小学为中心的“学校社会工作”模式。如何更好的为社区内的中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环境,以社会服务的方式促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结合,是“学校社会工作”模式的基础。这一模式的组织以学校为首,因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与社区的沟通,是学校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其具体做法是,由学校设计一系列改善学校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方案并加以实施。加强学校与社区居民,尤其是家长的联系,增进双方的理解,争取社区的支援和帮助。未来的发展将是一方面社区为学校学生服务,另一方面学校也将为社区服务。作为社区的教育中心,学校也应履行成人教育的功能,学校课程的中心内容要包含社区的结构、发展过程以及社区面临的问题,学校要参加社区活动,图谋改良社区社会。

4、各种民间组团模式。民间的各种社团将成为社区教育发展的又一有效形式。这些自愿组织以其所具有的某一方面的优势或在当地的声望,参加社区活动、开展社区教育。工人教育协会(英)、老年人协会(美、日、中)妇女协会(中、英、日)、教授合唱(中、美)等为不同职业和性别的成年人提供了自学和施教的机会。青年自愿者组织(各国)、少年团(英)、少年城(美)、基督教青年会(西方各国)、社区自愿服务队(英)、青年之家、少年自然之家(日)等这些社团组织成为社区内青少年教育和业余活动的重要途径。

5、合作推广服务模式。由社会上具有经济或智力优势、愿意为发展教育作贡献的企业家社会团体等与教育部门实行联合办学,从资金、设备、管理等进行一系列改革。专门为某一工业企业或公司雇员开办短期职业学习班,也向广大农村与都市家庭,向广大青年提供服务。

社区教育各种模式间互相渗透,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形成了强有力的教育网络,使教育和社区事业紧密结合,教育的环境得到优化。

(三)社区教育内容丰实多采

最初的社区教育是一种面向成人的文化补习教育。二十世纪以后,社区教育主要以德育为主,德育内容是主要方面。未来凡是与社区的生产、生活有关、与个人生活有关的一切内容都将进入社区教育。文化知识、政策思想、资格培训、技术培训、生活指导、娱乐技能、热门专业,都将成为社区教育的必然内容。因为它符合未来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建立一个学习化社会。

(四)学校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将日益重要

学校打开校门,走向社区,这不但增强了自身的活力,使自己由封闭、保守走向开放、灵活,为自己争取一个继续生存的良好社会环境,取得全社会的支持,而且也为社区建设,为提高社区成员们文化素质而贡献自己的力量。由于学校所具有的优势——社区精神文明的中心,这就决定了学校在社区建设、社区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学校来说,若不主动和社区联合,不建立服务于社区的观念,就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因此,发挥学校优势,主动地承担社区教育任务,对学校、对社区都是有利的。这就是学校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这种作用将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

社区教育比起人类教育和学校教育来说,还是一种新的年轻的教育领域。然而,由于它符合社会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克服了学校教育的局限,因此,它将得到普遍的发展。我国在本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到目前为止,已在全国的城市和农村普遍实施,尤其以上海、天津、吉林、南京等地为典型。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各地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在组织、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保证,所以,其发展的速度快,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当然,和国外比较,也还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发展的趋势是必然的,必将带来学校教育体制的变革。

注释:

①②崔相录编著:《今日发达国家教育改革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7月,P93、P101。

③④梁春涛、张秀岩主编《社区教育面面观》,北师大出版社,1991年2月,P184,P188。

标签:;  ;  ;  ;  ;  ;  ;  ;  ;  

社区教育的基本问题_社区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