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论文_范明学

分析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论文_范明学

新疆城乡建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市政给排水工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城市道路硬化工作实施及面积逐渐扩大的情况下,城市雨水的渗透能力受到影响。不难发现,很多城市一到雨量较大的雨季就会出现严重的洪涝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及城市的发展。海绵城市理论是现代化工程兴起背景下的先进理论,将其应用在市政给排水设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市政工程工作实践经验探讨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工作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

引言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城市内的居住人群变得越来越多,人们对水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现有的城市体系已经不能适应不断加快的社会发展步伐。海绵城市是十分先进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其不仅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城市环境,而且在应对洪涝灾害等方面,具备较好的弹性,因此,海绵城市的概念也被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能够改善传统的排水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城市的作用。

1海绵城市理念简述

顾名思义,海绵城市就是从吸水能力方面来比喻城市如同海绵一般发挥吸水作用,应用在城市建设的工作中,也就是将城市根据要求划分为不同的地块,利用吸水功能好的材料当作海绵体,集中应用在人群较多和地域利用功能较强的主要生活区与休闲区,充分发挥蓄水的能力,将降雨后出现的大量雨水进行吸收,预防其汇集而成大径流。在这些雨水被海绵体吸收以后,城市从整体上的积水量就会大大减少,另外吸收的雨水还可以再次利用发挥其他的作用,实现了有效排水和循环利用水资源的双重目的。海绵城市理念实际上就是实现对雨水渗透、滞留、净化、使用等功能的调配利用,发挥了控制径流、预防洪涝、资源化利用雨水的效果。在市政给排水设计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实践运用

2.1人行道设计

人行道是非常重要的市政工程道路中的一环,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捷,也是市政工程发挥城市功能的重要表现。所以在人行道的设计上采用海绵城市理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过去的市政工程往往采用不透水路面进行施工,于是雨天就不可避免导致积水或湿滑的情况,对行人出行的安全性产生影响。在海绵城市理论的指导下,应用的材料就要选择透水性材料进行铺装,确保下雨时雨水能够及时地通过这些功能性材料渗入到地下,不会造成积水,同时及时调节了人行道路面的湿度和温度,确保地下水源得到更好的补充。如果受到其他条件限制而无法确保市政工程当地的土壤环境具备较好的透水性,那么还可以在基层的位置设置排水管,并将坡度纵向控制不超过 2. 5%,横向坡度范围在 1% ~2%之间,也能很好地实现有效排水功能。

2.2车行道设计

在市政工程的建设中,尤其是市政道路的排水设计必须加以重视的是车行道的设计。当前很多城市的市政道路工程车行道采用的主要是非透水性路面,这种路面比较容易产生积水,严重的还会阻碍地下水提供的补给,出现热岛效应。在车行道的设计工作中融合海绵城市理念,那么就应改用透水性路面来达到减少径流量和回补地下水的目的。在实际的设计与施工工作中,车行道的上层还要铺设透水沥青混凝土,中间层与下层则尽可能使用到非透水性的材料,预防因为雨水量较大对严重入侵路基而形成对市政工程的破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使用了透水性路面及其他非透水性的材料以后,雨水和路面进行直接接触期间就能沿着横坡直接排放到道路的盲沟当中,随后进入检查井或是绿化带,实现对雨水的及时排出和循环利用。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在于坡度设置上,必须将坡度的纵向控制在 0. 3% ~ 6% 的范围内,而横向控制在为 1% ~1. 5%的范围。

2.3绿化带设计

绿化带属于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海绵城市理念下,绿化带的设计主要是雨水收集、水体过滤、缓排滞蓄以及排放上的设计。其一,雨水收集上的设计。当出现降雨时,雨水会经由地表径流向绿化带,最终在雨水口处集合,在设计绿化带的高度时,要确保其处于路面下方15cm~20cm左右,同时,还要确保雨水口的分布呈现出均匀的特征,雨水口的高度应当不低于绿化带种植土,不高于道路的高度。其二,水体过滤上的设计。水体过滤指的是对于降落到地面的水体,通过过滤来维持水体的清洁度。在实际施工设计时,首先要完成种植土的铺设工作,然后要合理设置砾石层,最后,完成渗透管的安装。这样,在进行水过滤时,就可以对雨水的深入起到强化的作用,确保自然水体可以正常的补给。其三,缓排滞蓄上的设计。在缓排滞蓄上,首先要综合分析绿化带的地形与结构,然后合理的设计导流系统,确保雨水在流入地下时呈现出层次性,同时,还要在明沟的两侧合理的设置水沟渠,从而起到推动雨水直流进明沟的作用。这样,在雨季时,水体就可以在绿化带的范围短期内滞留储蓄。其四,排放上的设计。在设计绿化带排放时,要合理的设施溢流系统,这样才能使雨水和排水管道直接连接起来,在降水量较多的雨季时,雨水口无法处理更多的雨水,这时就可以通过绿地储存一部分的雨水,再经过溢流系统将多余的降水排除出去,避免发生洪涝灾害。

2.4附属设施的设计

首先是路缘石,这是非常重要的排水设施,在进行设计时要根据不同的种类进行分析。比如平缘石其高度与周边的地表往往一直,在这种条件下就能确保降水直接流入到雨水口或是绿化带当中,不至于形成积水而影响城市道路,另一种立缘石就会比周边地表高,而雨水多余流出以后会直接汇集到雨水口位置。但由于立缘石本身的性质与特点,不能确保雨水最终会进入到绿化带中,那么设计人员就要做好打孔等设计工作。其次是路肩边沟,在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到过去与现在应用的材料问题,比如过去很多都采用混凝土材料,但其缺乏美观不说,没有雨水净化的能力,还很容易造成堵塞,所以设计时就要采用到植草沟,也就是在地表沟的位置上有针对性地种植一些必要的植被,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净化以及排放作用。

3市政道路的给排水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1)在进行道路的给排水设计中,需要以标准为基础进行进水口的设计,一般需要进行下凹设计,实现进水的效率的提升。同时,需要根据道路的纵坡程度进行其进水口的调整工作,例如在进行其开口的设计中,务必对其大小与间距进行设计,保证防冲刷设施的设置合理性。(2)其设计环节的要求,主要是将溢流排放系统与排水系统进行连接,从而形成水循环系统。(3)应该对内涝比较容易发生的地区进行预警系统的构建,同时进行其标志的标识,从而保证公共的安全。(4)务必加强其建设与竣工阶段的力度,进行施工规范的构建,保证其运营过程的顺利进行,并注意保养,防止面层损坏发生,保证交通的正常和排水的顺利。

结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理念无疑是适合现代化城市设计构建与发展的一种先进理念,将其应用在市政工程的排水设计中更是能发挥重要的功效。设计人员必须全面把握好设计方向,结合市政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优势,推动现代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军.论“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7,43(03):202-203.

[2]张富敏,王卓诚.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9):266-267.

[3]王岩.论海绵城市在市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6,1(1).

论文作者:范明学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7

标签:;  ;  ;  ;  ;  ;  ;  ;  

分析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论文_范明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