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兔BMSCs及诱导其成骨研究论文_陈拥1,刘,新2,朴成哲1

1.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骨一科 辽宁省沈阳市 110024;

2.沈阳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教研室 辽宁省沈阳市 110034

摘要:目的:采用全骨髓贴壁法从兔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并进行成骨的诱导分化及鉴定。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兔BMSCs,观察其形态特征;选择维生素C、β-甘油磷酸钠、地塞米松等生长因子诱导BMSCs的成骨分化,碱性磷酸酶染色测定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CD29、CD34、CD44、CD45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兔BMSCs成梭型,细胞扁平,胞体狭长,增殖能力强。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第3代培养的细胞CD29和CD44阳性,CD34和CD45阴性。成骨诱导培养10d,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提示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兔BMSCs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分离方法,可作为稳定种子细胞进行体内组织工程研究。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全骨髓贴壁培养;细胞鉴定;成骨诱导

BMSCs[1]在组织工程、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领域备受重视,是存在于骨髓中的一类非造血干细胞,其可向多种细胞类型分化,且增殖能力强,已经成为重要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2]。目前,临床获取BMSCs的方式较多,一般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流式细胞仪分离法等[3],然而各有优缺点,弊端主要体现在细胞纯度不够,局限性大,操作繁琐,且价格通常较为昂贵等,因此关于BMSCs方法的研究也也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本实验利用全骨髓贴壁法从兔骨髓中分离BMSCs,通过测定表面抗原分子和成骨的分化潜能,寻找一种简单有效的BMSCs 分离方法。

1 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1.1实验动物

新西兰兔大耳白兔,雌雄不限,每只约1kg。

1.2方法:

1.2.1原代细胞的分离和传代培养

无菌操作取100g兔的股骨,直接用含1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基冲洗骨髓,37℃,5%CO2培养,贴壁培养60min。

1.2.2细胞免疫表型分析

将所收集的细胞分成每管5X105细胞,离心速度为800r/min,随后于内加100ul的PBS重悬细胞以及含有PE的抗CD29、CD34、CD44、CD45抗体,并设置10ul进行对照实验,结束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1.2.3细胞分化潜能的鉴定

维生素C,地塞米松及β-甘油磷酸钠分别及联合诱导成骨细胞分化。

1.2.4细胞酶活性测定

成骨细胞具有合成分泌碱性磷酸酶功能,依照试剂说明书用碱性磷酸酶对BMSCs染色。

2 结果

2.1兔骨髓MSC生物学特性

MSC体积小,成梭形,细胞刚贴壁,呈圆形,换液后,贴壁细胞清晰可见(图1A);2~3 d可见少量短梭形、星形细胞分散贴壁生长,伸出伪足呈逗点状或短棒状;传代细胞比原代细胞贴壁快,3~4 d可见长梭形细胞80%~90%铺满培养瓶形成单层(图1B)。

2.2细胞表型分析

流式细胞仪分析第3代兔BMSCs,结果表明细胞CD29(94.36%)和CD44(88.40%)阳性,CD3(4.81%)和CD45(13.52%)阴性,符合BMSCs的特点,第3代可获得较高纯度的BMSCs,可以作为稳定的种子细胞进行体内研究(图2)。

2.3 成骨诱导分化及碱性磷酸酶活性鉴定

通过维生素C,地塞米松及β-甘油磷酸钠分别及联合诱导成骨细胞分化,诱导3-4天后,可见细胞增殖迅速,为均匀簇状分布生长的长梭形成骨细胞(图3A-E)。成骨细胞具有合成分泌碱性磷酸酶功能,其细胞内碱性磷酸酶组化染色阳性(紫色)(图3F)。

3讨论

除了骨折会引起患者骨缺损外,外科手术治疗常会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骨缺损,尤其易出现长段的骨缺损,常会造成患者术后肢体关节功能活动受限,降低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关于外科手术所致的骨缺损的防治也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效果常不理想[4]。目前,针对手术治疗中出现的骨缺损情况,主要采用自体松骨质移植,效果较好,但治疗过程中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彻底康复较为困难。组织工程学修复重建骨缺损给患者带来了完全康复的可能。BMSCs在组织工程、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领域备受重视,是存在于骨髓中的一类非造血干细胞,易于获得和分离培养,已经成为重要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临床研究表明,骨髓细胞中的BMSCs水平一般不高,同时细胞成分与功能较为复杂,因此在进行原代培养时,应尽量分离出高纯度的BMSCs[5]。当前常用的获取BMSCs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弊端主要体现在细胞纯度不够,操作繁琐,价格昂贵等。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简单有效的MSC分离方法。

由于目前鉴定BMSCs没有确切的标准,因此常需要联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鉴定,形态学鉴定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且效果得到了广泛的证实。BMSCs呈梭形,细胞扁平,胞体狭长,核呈椭圆形,贴壁生长,成漩涡状或辐射状排列。我们将贴壁筛选法进行改良,实施全骨髓贴壁法,不需要特殊的试剂和器材,不仅使的机器对细胞的损伤变低,也有利于降低污染,使提取的成分纯度更高。

地塞米松、β- 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是BMSCs 向成骨细胞分化和体外成骨的经典诱导方法,为最常用的成骨诱导剂[6]。本实验诱导后可见BMSCs细胞增殖迅速,为均匀簇状分布生长的长梭形成骨细胞,因成骨细胞具有合成分泌碱性磷酸酶功能,其细胞内碱性磷酸酶组化染色阳性(紫色)。

一般认为,BMSCs无特异性表面抗原,CD29、黏附分子CD44、CD166、CD105等皆可作为标志物。故筛选BMSCs表达阳性的CD29、CD44和表达阴性的CD34和CD45作参考指标。培养的细胞CD29和CD44阳性,CD34和CD45阴性,符合BMSCs的特点,与Pittenger等[7]研究结果相一致,这也进一步证实了本研究分离培养的细胞为BMSCs。

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兔BMSCs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分离方法,细胞纯度高,可作为稳定种子细胞进行体内组织工程研究。

参考文献:

[1]Friedenstein AJ,Gorskaja JF,Kulagina NN. Fibroblast precursors in normal and irradiated mouse hematopoietic organs[J]. Exp Hematol,1976,4(5):267-274.

[2]杨 丽,张荣华,谢厚杰,等.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稳定分离培养体系与鉴定〔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6):1064-1068.

[3]Derubeis A R,Cancedda R.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in bone engineering:limitations and recent advances.[J]. Annals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04,32(1):160.

[4]Jiang X,Zhao J,Wang S,et al. Mandibular Repair in Rats with Premineralized Silk Scaffolds and BMP-2-modified bMSCs[J]. Biomaterials,2009,30(27):4522.

[5]赖平平,韩春茂,岑航辉,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生物学性状〔J〕.浙江医学,2004;26(5):328-30.

[6]Wakitani S,Saito T,Caplan AL.Myogenic cells derived from 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exposed to azacytidine〔J〕.Muscle Nerve,1995;18:1417-26.

[7] Pittenger M F,Mackay A M,Beck S C,et al. Multilineage Potential of Adult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J]. Science,1999,284(5411):143-147.

论文作者:陈拥1,刘,新2,朴成哲1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5

标签:;  ;  ;  ;  ;  ;  ;  ;  

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兔BMSCs及诱导其成骨研究论文_陈拥1,刘,新2,朴成哲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