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论文_郭银宝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论文_郭银宝

张家口高速公路路政执法支队 河北省张家口市 075000

摘要:随着我国公路工程的快速发展,我国公路工程的施工技术已经领先世界水平,为了能够保证车辆和司乘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延长使用寿命,必须要重视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创新和质量的有效控制,才能够进一步保证公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关键词: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在我国的公路工程中,沥青路面结构形式较为常见。沥青路面在养护维修、行车舒适性、施工技术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技术优势。但同时,沥青路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或不足,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很有可能影响到路面施工的整体质量。因此,为了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性,需对沥青路面的施工控制要点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1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

1.1原材料质量控制

1.1.1集料质量控制

为更好地控制沥青混合料级配,沥青层集料规格建议设置0~2.36mm及2.36~4.75mm2个规格,即下面层6挡、中面层5挡、上面层4挡。细集料采用机制砂,机制砂宜采用石灰岩碎石进行加工,机制砂成品规格为0~2.36mm,其中0.075mm通过率控制在6%~12%。首先,沥青路面的细集料必须采用石灰岩等碱性碎石加工的机制砂,严禁使用石屑。选用的石灰岩碎石CaO含量应≥35%,黏附性(与道路石油沥青)必须大于4级,以提高与沥青的黏附性。其次,成品机制砂的生产宜采用立式冲击破碎设备,同时必须安装有效除尘设备,堆放应搭设大棚遮盖、做好防雨。最后,机制砂应采用优质成品碎石轧制,宜采用2.36~4.75mm、4.75~9.5mm、9.5~13.2mm的石灰岩成品集料作为机制砂加工的原料。

1.1.2沥青质量控制

沥青质量控制应从沥青入库、出库、进场3个方面进行全过程管理,具体内容如下:1)沥青入库管理。(1)驻厂:监理单位、施工单位需各派人员入住沥青厂进行沥青出入库质量监控,沥青供应商需在沥青贮存罐进出口设置视频监控,进行24h视频监控;(2)专罐专用:各单位所使用的沥青需做到专罐专用,用于本项目的沥青必须经检测合格且封罐储存,从而满足施工生产需求的数量和质量;(3)入罐:沥青入库前,沥青库驻厂人员应检查沥青供应商提供的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明、运输数量等资料并保存归档,同时填写沥青入库登记表;(4)检验:沥青库驻厂人员、沥青供应商共同对每个沥青储存罐取5份样品,1份送检,4份留样,经各方检测合格后,方可出库。2)沥青出库管理。(1)出库旁站:沥青出库装车前,驻厂人员现场旁站,检查沥青罐进出油口封条和锁链是否完好;(2)装车运输:沥青库驻厂人员应旁站装车,对运输车辆进出口加贴铅封和封条,同时应填写沥青出库登记表;沥青运输需固定沥青运输车辆和行驶路线,采用GPS定位进行运输监控。3)沥青进场管理。(1)对车、对货:取样人员需首先检查车辆封条和铅封完好性,沥青出库单、质量检验报告单及过磅单,以上手续齐全后进行取样检测;(2)取样检测:沥青进场后,取样人员填写沥青到场登记表,并对每一车次沥青首先进行光谱分析,比对无误后进行各项目试验检测,经检测合格后方可卸入拌和站沥青罐中;(3)抽检、留样:施工单位需对每车次沥青进行检测和留样,监理单位、中心试验室进行同步抽检、留样,留样桶应加盖封条,建立沥青留样台账。

1.2混合料配比技术

首先,进行混合料的试验工作,工作的开展要符合科学化、合理化的配比设计,对混合原材料的质地、物理、化学性质等,要进行初步的分析,以及温度、混合湿度等参数的具体分析。其次,进行混合料施工工艺的探究、比选,不同的混合料的力学强度、施工的时间、含水量的控制都不尽相同,所以在进行施工的技术选择要因料而异。再次,进行混合料的调试和搅拌机的选择工作,以满足混合料后期要达到的质量要求。最后进行混合料压实度的具体测试,在根据不同的混合料的性质不同,压实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进行试验之后确定合适的压实度,以便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使用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混合料拌制要点

混合料的拌和工作是前期施工主要项目之一,均需由专业拌和场或工厂完成。具体的流程为:根据实验、设计、计算的过程中的混合料的拌和比,进行试拌工作,确定沥青的用量,进行前期的拌和料的实验工作。与此同时进行拌和时间、温度、水量等相关数据参数的确定实验工作,确保拌和作业效率和拌合料的质量。后期在进行拌和的工作中需要进行更为严格的工艺流程的控制工作,在拌和料的均匀性和质量上也进行严格的检测,防止出现粗细分离、成块、浓度太小等情况的出现。在每次拌和工作结束之后,都要对此次的工作产品进行校验工作,不断对控制点的参数进行合理的调整以使其各项技术指标始终控制在设计参数范围内。

1.4沥青路面摊铺施工技术

摊铺施工是进行实地施工的关键步骤,而前期对混合料的级配调整是确保其质量的保证性工作之一,在后期的矿物混合料与沥青的混合过程中,有助于进行质量的提升、以符合国家质量标准。摊铺施工中摊铺温度的控制是其中的主要参数之一,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一定的保温或者降温装置,进行整个工程的保障工作。另外熨板的温度需要与混合料的温度一致,需要提前进行相关温度调整,预热到100摄氏度以上。对于摊铺作业的速度控制,也是摊铺施工中的控制点之一。速度的计算是根据混合料的总量、搅拌机的产量、摊铺厚度、摊铺宽度等参数一并进行计算的,通过对参数的处理与核算,对摊铺机的运行参数进行调整,一般速度为2-4m/min之间。公路沥青路面铺设的平整度和均匀性是工程质量的主要参数,也是影响公路投入运营后行车舒适度主要指标,所以摊铺机的运行速度也应该保持相对的稳定,必要的时候灵活的调整参数,以达到最佳摊铺效果。

1.5压平

摊铺完成后,施工速度应在2-4km/h之间。轧制包括初始压制,最终压制和最终压制,以确保轧制质量。本项目施工采用13t双钢轮振动压路机,铺设速度为2km/h。为了抑制振动,采用2个25t单钢轮振动压路机进行3次振动,振动频率为40~50Hz,振幅为0.5~0.8mm,转速为3km/h。然后30t辊用于3km/h的三次软压缩。最终压力为13t双钢轮振动压辊静压的1~2倍,速度为3km/h。相邻轧制带的重叠应大于轧辊宽度的1/3,以确保轧制质量。为了确保滚动正常,黄色,红色和绿色线用于标记初始压实区域,压实区域和最终压实区域,以防止压差和压差泄漏。更换车道前停止滚筒振动,确保速度和速度方向的变化,防止慢车道沥青路面损坏。当道路稳定且不下沉时,混合物会粘在车轮上并在道路平坦时停止滚动。

1.6压实

为了提高沥青路面的质量,一方面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混合比设计,以保证沥青路面的质量。另一方面,严格按要求混合紧凑,以确保沥青路面的紧凑性。这是构造中不可忽视的两个任务。任何缺陷都会导致沥青路面质量下降,对道路运营产生负面影响。在沥青路面施工中,应合理选择压实机械和设备,严格按照要求采用轧制技术进行压实。减少混合间隙,确保紧凑性和耐用性。

1.7施工缝

施工缝分为横缝处理与纵缝处理,具体内容如下:1)横缝处理:施工横缝采用平接缝,终压结束后,应用6m铝合金直尺检查平整度,超过3~5mm时应将端头超过部分人工挖除,在路面未完全冷却前人工垂直刨除接缝断面并清理多余沥青混合料,横向接缝断面应和路线方向垂直,并涂刷一层黏层乳化沥青。2)纵缝处理:对前行摊铺机摊铺面预留20~30c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一台摊铺机的高程控制基准面,前后摊铺面纵向重叠宽度控制在5~10cm,以热接缝形式处理。压路机最后做跨接缝碾压消除缝迹,上下层纵缝应错开15cm以上,一般应错开1m左右。

2结语

在整个路面施工过程中,沥青路面的施工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施工技术,清楚认识到沥青路面施工的控制要点,避免因早期病害导致的沥青路面问题,使沥青路面使用性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佐华.沥青路面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8):41-42.

[2]付同华,张传美.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把控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9(27):267-268.

论文作者:郭银宝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6

标签:;  ;  ;  ;  ;  ;  ;  ;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论文_郭银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