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老年失眠患者的中医护理论文_孟宪荣

内科老年失眠患者的中医护理论文_孟宪荣

黑龙江省鹤岗市中医院 154100

【摘要】对于现在医学的不断发展来说,很多症状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疗,而对于现在医疗事业来说,老年人患者占有很大的比重,尤其在我国开放二胎计划之前,我国的人口增长逐渐趋近于老龄化,这对医学来说不仅增加了医学看病治疗的负担,还在很大的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医学经济的不断落后。对于现在社会上常见的老年并主要就是内科因素导致的老年人失眠的症状,这种症状在很大程度上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于对相关的内科老年失眠的护理进行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失眠;老年人;中药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56.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4-239-01

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我国目前的老年人常见的症状就是老年失眠状况,这种状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老年人的内科疾病引起的,另外除了是由老年人的自身内科疾病引起的,还有一小部分是由老年人平时的生活状况和自身的心理因素导致的。

对于这种失眠状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对老年人的身体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要想改变这种状况的继续发生,仅仅只靠西药的治疗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在西药治疗之后,再配合相应的重要护理。据报导:住院老年患者失眠率为82.63%。临床上治疗失眠多用安定等镇静催眠药。众所周知,所有的镇静药均有成瘾性且日间仍不清醒。因此,做好老年失眠患者护理,使老年患者早日康复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老年人失眠症状的复发,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程度。

一、资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

本组40例均为我科2014年8月~2105年7月收住的老年住院患者。男18例,女22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1岁,失眠病程1个月~5年。入睡困难21例,睡眠中断13例,早醒6例。

(二)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不寐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①轻者人寐困难,寐而易醒,醒后不能再寐,时寐时醒等,重者彻夜难眠;②常伴有头痛头晕心悸健忘多梦等症;③经各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

(三)治疗效果判断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睡眠正常,伴有症状消失;好转:睡眠时间延长,伴有症状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主要心理特点

在很大程度上来说,相关的老年失眠患者都伴有一定的焦虑和抑郁的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是导致出现老年失眠症状的根本原因,对于这一类老年患者来说,其信息特点一般比较寂寞,空虚,或者多疑多思,这就导致了在睡觉的时候恐惧或者因为进行思考而导致的失眠症状。

三、中医对失眠的认识

失眠亦称“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灵枢·口问》认为“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说明睡眠是阴阳平衡的体现,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象征。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病,女性和老年人中多见。传统医学认为主要有思虑过度、过度劳累、内伤心脾、阳不交阴,心肾不安,阴虚火旺,肝阳扰动,心胆气虚以及胃中不和等因素,均可影响心神而导致失眠。

四、中医护理

对于治疗相关的老年失眠的症状,仅仅只依靠相关的西药治疗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相关的中医护理手段。而对于中医护理了;来说液体并不是仅仅只靠喝中药就可以的,还需要对相关的症状有一个合理的分析,并针对分析的结果制定合理有效的中医护理规划。对于相关中医护理,主要分为一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一般护理

对于人们的睡眠来说,环境是最主要的因素,只有一个好的环境才能进行一个好的睡眠,只有进行一个好的睡眠,才能真正做到身心健康的发展。对于很多老年失眠患者来说,选择一个好的睡眠环境对于较为轻的失眠可以达到不用治疗就可以痊愈的效果,因此有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对于捞面失眠患者是非常有好处的。另外在一定的情况下还可以要求相关的老年失眠患者在睡觉之前做一些适合于自己的运动,这是因为保持睡觉之前做运动能够使得集体产生疲惫,进一步使得自己的精神达到一种较为疲惫的状态,这样下才能做到躺下就能睡着的情况,久而久之失眠的现象就会得到一定的改善。除此之外还可以在了解老年人失眠的根本原因来从根本的角度上解决老年失眠患者的困扰。对于老年失眠患者的失眠原因前文中已经说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身的信息因素导致的,因此要想改变这种心理因素的作用,就要让老年人听一些缓解内心压力的声音,进一步使得老年人的失眠状况有进一步的改善。

(二)情志护理

情志因素与本症关系密切,七情过度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失眠。用交心谈心、劝说开导、顺情从欲、以情胜情的五情相胜法实施情志护理,针对病因给予循循诱导,治疗老年失眠患者的主要方法是改变患者心态,使患者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失眠,目前的失眠只是一过性的,加强自我调整。保持心情舒畅,使之能积极配合调治。

(三)按摩推拿

按摩能消除疲劳,改善血液循环,沟通表里,达到阴阳平衡,可有效地防治失眠症。肝郁化火证者每日按摩天庭、印堂、太阳穴、耳廓背沟处30-50次,手心按摩对侧足心涌泉穴各100次。痰热内扰证者每日按摩中脘、合谷、足三里穴各50-100次。按摩可使病人自主神经安定,身心放松从而诱导入睡。还有按揉脑后,搓手浴面,按摩耳廓,拍打足三里,泡足踏石等自我按摩方法。

(四)针灸护理

针灸能不同程度的促进大脑皮质功能恢复生理平衡,主要穴位有神门、内关、三阴交,以睡前2h针刺为宜。耳穴贴压法可以起到镇静安神宁心之效,并有调节大脑皮质的兴奋或者抑制作用;还可以用朱砂外敷涌泉穴,原理是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是经络气血运行的起点,药与穴相配,使心火下温肾水,肾水上济心火,心肾相交,水火相济,则其寐自安。

(五)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与睡眠息息相关,五味过极会导致脏腑功能紊乱,心神失于濡养而失眠。《素问》记载“胃不和则卧不安”。病人睡前忌饮浓茶、咖啡及烈酒。可饮热牛奶,禁吸烟。饮食宜清淡可口,忌辛辣、油腻之品,晚餐不宜过饱,可常食用海带、空心菜、紫菜、水果、绿豆、玉米、动物心脏、肉汤、鱼汤等,或用酸枣仁12粒-25粒炒至半熟,研末睡前冲服。

综合上述,对相关的老年失眠患者的研究可以发现,在我国老年人患失眠症的比重比较大,其根本原因在于老年人的心理比较焦虑和生存的环境比较恶劣等因素。因此要想改变老年人失眠的症状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要从老年人的心理和环境上入手。尽管如此,对于老年人的失眠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医学治疗。对于医学治疗来说,仅仅只依靠西医的治疗还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相应的中医护理。对于中医护理来说,本文主要介绍了五个方面的中医护理,这五个方面包括一般护理、情志护理、按摩推拿、针灸护理和相关的饮食护理。只有全面合理的做到这五个方面才能对患有失眠症的老年人做出治疗,进一步减少老年人失眠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姣媚,张素秋,习亚炜.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6(02)

[2]张晓君.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护理[J].天津护理.2016(01)

[3]贾秀省.中医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6(06)

[4]杨丽英.妊娠期妇女的中医护理保健[J].中国民间疗法.2016(03)

[5]王敏.中医护理方案培训的做法与体会[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03)

论文作者:孟宪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5

标签:;  ;  ;  ;  ;  ;  ;  ;  

内科老年失眠患者的中医护理论文_孟宪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