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工作研究论文_朱家芳,彭翔

高校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工作研究论文_朱家芳,彭翔

昭通学院 云南昭通 657000

摘要:所谓的心理健康档案其实就是对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心理活动进行分析和记录,根据此可以对个体的心理健康进行有效的了解。现阶段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高等教育的逐步发展,在高校当中,一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突出,因此高校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就变得十分必要。下面我们先就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意义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接着详细介绍了高校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时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高校心理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引言

现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各个院校纷纷扩招,再加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在大学阶段,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学习方面其心理健康与否都对大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构建大学生心理档案可以全面的将其心理发展特点、心理特征以及是否健康等情况很好的记录下来,可以为现阶段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但是这也是一些高校工作当中最容易忽视的部分,基于此,下面我们主要就高校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工作进行相关的研究。

1.高校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意义

1.1 能够对高校当中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点,其意义重大,甚至可以挽救大学生的生命。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在高校当中进行的时候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首先,针对突发性的危机事件由心理咨询中心给予一定的干预;再者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的时候一旦发现高危的存在心理健康指导老师就需要对其进行主动干预,这也是较为常规的一种工作方式。所以说在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的时候,心理健康指导老师可以将心理健康档案作为依据。

1.2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研究提供素材

要想有效确保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科研方面就不得不重视起来,将心理健康工作实践中获取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上来,然后再在相关实践当中进行有效的运用,从而对心理健康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而高校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就为高校在该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素材。

1.3促进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实现自我完善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其相关资料直接来源于大学生,所以通过相关的心理普查大学生对于自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能够有一个正确清楚的认识;另一方面具有发展性和动态性的心理健康档案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对自身的发展方向有一个纵向的了解,如此以来就能够更好的帮助其不断的完善自身综合素质。比如,在心理健康档案当中有内容是对大学生职业能力倾向的调查,学生通过该内容能够对自身的职业兴趣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从而帮助其规划职业方向。在心理健康档案当中该内容的意义是最重要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高校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时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统一的心理健康档案建立的工具

现阶段当中,各大院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的时候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测评工具,但总的来讲,主要有以下三种:高校卡特尔的16PF人格问卷、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及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尽管上述三种问卷经过长时间的运用,在信任度方面较高,然而这也并不表示就是全面、万能的,在具体的实践当中也有部分不合理的情况存在。

2.2构建的内容难以充实

高校在具体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过程中,该方面的教师发现在内容方面有的很难进行填充,一些关键性的信息不能够采用相关的方法得到。在另一方面,在充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内容的时候关于大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以及当下的心理特征都需要进行有效涉及,当中避免不了一些隐私问题的存在。所以,相关的信息教师很难采用常规的沟通的方法来获得,所以在记录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时候也无法下笔,因此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意义也无法充分的发挥出来,从而造成档案的缺乏相应的真实性,以至于也无法有效的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再者,由于在信息收集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从而造成信息来源的单一性,往往是通过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来获得相关信息,所以其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方面有所欠缺,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中无法直观真实的将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反映。

2.3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利用率低

就目前高校的具体情况来讲,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构建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同时由于档案的保密性,从而造成在建立的心理健康档案之后就进行了封存,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只有部分心理咨询老师才具有查阅的权限。基于此,很难对其进行有效更新,对于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无法做到实时跟踪。另外由于相关数据都处于封存的状态,所以高校在进行相关的心理健康教材编写的时候不能够进行相关的参考。

3.高校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改进措施

3.1确立科学的测评工具

为了使所获得的心理健康资料更加具有完整性,在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测评的时候,在现有工具的基础上还可以对其同时进行卡特尔的16PF人格问卷、施测大学生人格问卷(UPI)以及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再者,国家相关部门可以组织专业的心理专家,进行测评工具的研发工作,从而开发出适用于全国各大院校的统一性的心理健康测评工具。

3.2高校要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补充和完善

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本身具有一定的动态性,这主要是由于在不同阶段当中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也有一定的变化,如此以来就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当中在构建的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完善和补充。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受到择业和学习方面的压力、家庭方面、学校环境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影响较大,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可能性也较大且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所以唯有时时关注其心理变化方可对其进行有效的掌握,进而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做到完善和补充。

3.3 深入挖掘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应用价值

之所以要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主要是对其进行更好的应用,但是在一些高校当中,依然只是在筛查和诊断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时候才会对其进行使用,对于正常大学生的心理需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忽略。有关专家表示:之所以形成心理疾病其重要发展阶段有四个:心理危机、心理障碍、精神疾病以及心理衰退。在以上四个阶段当中心理危机是导致心理疾病的开始,心理健康人士在对大学生周围所发生的危机事件进行了解的过程中,真实、详细的心理档案资料可以为其提供有效的帮助。相关心理专家利用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来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有效了解,从而为教师在确定今后教学方向时提供参考,帮助学生做好自我评价的工作。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工作不但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一定支持作用,同时还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对潜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克服,同时引导其走向健康成长的道路。然而就现阶段的具体情况来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在我国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依然有不足之处,对此相关人士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具体的实践工作当中不断交流分析,将所存在的问题逐一解决,将心理健康档案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有效推动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张蓓丽.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策略研究[J].新校园(上旬),2018(02):155.

[2]韩卓育.当代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的成因与干预体系构建[J].好家长,2017(57):39.

[3]张晓丹.大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库建立的价值、内涵及路径[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3):7-8.

[4]兰海洁. 基于政府职能视角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

论文作者:朱家芳,彭翔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9

标签:;  ;  ;  ;  ;  ;  ;  ;  

高校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工作研究论文_朱家芳,彭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