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周立军论文_周立军

周立军

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 天津市蓟州区 301900

摘要:目的:对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找到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于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患者96例,完全随机地分为2组,对照组48例,使用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48例,依据介入治疗病患特点和其安全隐患针对护理。结果:在护理期间,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护理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内科患者护理中,采用介入治疗护理并结合安全管理措施改进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很大帮助,而且有助于增强服务责任意识并降低患者或其家属的投诉率和发生纠纷的风险。

关键词: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

心内科是医院重要的科室,与其他内科比较,心内科的患者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病情复杂变数多,二是风险大发病快状况较严重。在心内科急救中常采用心脏介入治疗,但由于操作难度大,在护理安全管理上需要认真细致,为应对其多变性做好准备。本次研究重点对临床护理过程的不安全风险因素进行收集分析,之后对工作进行总结,制定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心内科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使用心脏介入术治疗的9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观察组48例,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24例,年龄57~81岁,观察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59-78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方法,包括麻醉师、手术室护士、责任护理人员共同研究,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较为完备的护理方案;在术前做好准备工作,并明确告知患者术中该怎样配合手术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注意与患者之间沟通的频率和效果保证护患关系和谐,同时对操作流程以及治疗方式加以规范[1]。时刻注意治疗和估计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可能。最后调查统计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满意度,汇总分析调查结果,并根据此调查结果改进护理工作中的不足。

1.3观察指标

在护理期间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数,并通过问卷形式调查护理满意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介入治疗期间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并发症率和满意度的对比不难发现,介入治疗管理护理在心内科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但事在人为,显然在护理工作者和管理制度上需要进行一些改变才能让这种护理方式持续下去。因此需要加强对护士的控制和管理,培养其职业操守和专业技能,对安全管理问题要足够重视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方案。

在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中,需要严格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对于护理记录操作的规定对护理记录进行规范,并培养全体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工作。护士需要及时将患者信息记录,并由上级进行核对检查,并签字通过,护理记录需妥善保存及时备案。

在规范的管理制度下也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观念,并不断使技能精进。要形成良好的职业观就需要进行教育和指导,对资历较低的年轻护士应当进行关心和激励,培养其对职业的感情。同时对全体护理人员要定期进行专门的敬业教育,帮助其提升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如果护理人员出现失误或者其他问题应当先了解问题的根源,而不是简单对护士进行批评纠正[2]。若是存在工作经验的不足应当多对其进行指导和帮助,若是因为责任心等问题应当进行教育并引以为戒,说明其心态对工作、团队乃至个人前途的影响,促进其纠正。对于一些资历较高的护士应当为其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激发工作热情,加强其自豪感和成就感。在护理工作者技能的培训和理论指导的过程中,要注重个人的层次和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并根据辅导目标和职业需求进行考核,整个过程需要连贯完整有计划。同时针对工作中较为普遍的或者情况较为严重的问题进行专门讲解。在考核时,需将平时的护理工作考虑进去,而不能单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同时在技能培训时要让护理人员对介入治疗有充分了解,这样对于掌握患者状态有一定帮助,在一些事故发生前发现征兆,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

科室需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并制定护理安全管理预案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以对心内科护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应对每位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安全分析,制定个性化安全护理方案。及时排查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讨论问题来源和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对该事件进行记录保存,作为护理重要资料供全体护理人员查阅。最好的保证安全,不是如何解决事故,而是如何防止事故发生,因此护理预案重点在于预防,对细节的考察和问题全方位的兼顾,并随实际事故发生原因或条件的变化不断进行修正。特别是节假日和夜班时间上的管理制度需要更加细致健全,将安全放在第一位,时刻不能松懈。同时需要执行护理告知事项前要求护理小组长和病房责任护士同时告知、并签字,在患者及家属签字后才算完成。

除了上述护理人员和制度的问题外,护理工作者还需要注意心脏介入治疗患者住院时的心理动态问题。经常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里的真实想法和心理倾向,对于消极想法应当及时进行劝解和疏导若效果不佳应该及时通知病人家属[3]。经常告知患者告心脏介入治疗的好处和对治疗不配合导致的危险,并对医疗规定进行说明告知其违反医疗规定的后果。日常工作时应表现出良好的态度,尊重患者意愿,耐心细致对患者及其家属的问题进行解答,保持护患关系的和谐。

通过本次对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的研究表明,真正做到介入治疗护理安全需要护士、患者、制度的配合,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方案设计时要充分掌握患者信息,同时注意细节上的处理。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比较分析,不难看出显然个性化护理方案是成功的,具有极大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金金花.陆琴.杨英.SWOT分析法在心内科监护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03):55-56.

[2]金晴峰.高美芳.黄晓莉.护理情景教学在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2-23.

[3]王雪芹.中华全科医学.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J]. 2016(10):12-13.

论文作者:周立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周立军论文_周立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