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论文_杨树康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论文_杨树康

(云南省腾冲市第一中学)

摘要: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开展自主性学习,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

关键词:初中语文;培养;自学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不教。”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埃德加?富尔所著的《学会生存》一文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经不是“学到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这是时代的需要。因此指导学生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当前教改的重要课题。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要把着眼点放在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上,使他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同时获得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从而学会自己打开知识的大门。

一、教给学生恰当的自学方法

自学要有成效,必须讲究方法。作为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如《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通过外貌看特点,理解语言知特点,分析动作抓特点,体会心理明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最后归纳出:闰土是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勇敢、机智的农村少年。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归纳读写人文章时抓住特点的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抓人物特点。

有的课文各段内容的写法相似,就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它各段,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在讲《蛇与庄稼》一课时,先精讲第一段,让学生了解蛇于庄稼的关系,接着让学生运用分析“蛇与庄稼”的关系的方法自学第二段,老师适当点拨,让学生弄清楚猫与苜蓿之间的复杂关系,最后放手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独立自学第三段,并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得到的知识,举了不少例子。可见,通过这样指导学生读书,他们的自学能力又有了提高。除了教会学生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外,还要教会学生通过对重点词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还要教会学生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归纳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等方法。方法是能力核心因素,要把学习方法转化为学习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所以我常常选择不同类型的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自学,读懂短文。另外,我在班里还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定期交流学习经验,使学生能相互学习。通过长期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恰当的学习方法,才爱学、会学,体味到学习的乐趣。

二、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因材施教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以“教师为辅导,学生为主导”的教学观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原有教学方式,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个性特长等,并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某一篇文章时,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具体方式是对于差等生可以先为其布置简单、容易实现的学习任务,帮助他们培养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然后逐渐提高教学要求,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讲解《春》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必做题——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摘抄文中的优美语句;设计选做题——“为什么说春天是插画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结合自身对春的理解,小组讨论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含义;设计思考题——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和学习,任选春、夏、秋、冬一个季节写一篇文章。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水平来完成学习任务,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引导学生自行探索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应培养具有创造能力人。为达此目的,也就不能只要求学生做完几道教师规定的练习题,还要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前进的能力。于是我就在解惑后设置了探索。做法如下:

1、专题探索。每学习一课,都要引导学生运用有关知识,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突出思想问题,进行探索性分析,并在各自分析的基础上全班交流。如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时,放几幅有关的图片(自制的课件):如果你遇到一个孩子在一个危险的山崖上进退两难时,你如何让他下来?学习课文后再组织学生探讨:“假如你是文中人,孤身一人在悬崖上,你会怎么办?生活中你遇到困难,你怎样处理?从中受到哪些启发?”进行专题探索。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分析,既谈出了自己的做法,又写出了受到的启发,端正了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使学生对困难的处理有了正确的方法,同时也懂得了生活的哲理。

2、自拟复习题目。引导学生自己拟定本单元的复习提纲和自测题目。不搞束缚学生思想的所谓答案格式,而是引导学生逐渐学会对具体题目进行具体分析,归纳总结出分析各种问题的思路。

3、单元小结及写小论文。指导学生书面表达每单元的知识结构,写出学习每一个单元的心得体会,或初步联系实际解决一些思想问题和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如学习《斑羚飞渡》一文后,有的学生写出《生命的永恒》读后感,有的则写出《我看镰刀头羊》。而学习《紫藤萝瀑布》一文后,他们又写出了我对“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的理解、看法等,这些,都是学生发自内心的体会。它大大的激发了学生自学的热情。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学生掌握任何知识,都要经过特定的、合理的学习过程,而“学会学习”是当代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自学能力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的、立体的范畴,它不是属于一般的能力,并且是较复杂的特殊能力,这就不能幻想通过几次自学行动的过程,就指望学生完全打败自学的敌人,从而具备自学的能力。只有坚持不懈,养成学生的自学习惯,这种能力才可望最终完成。”可见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因此,我常跟学生讲培养良好自学习惯的好处,并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让学生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认真检查作业的习惯;读书时认真思考、勇于提出问题的习惯;课外读书的习惯;经常练笔的习惯;反复修改文章的习惯。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细心培养,并持之以恒,直到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一个人接受学校教育毕竟有限,一生中获得的知识要靠自学,作为语文教师,应大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努力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冯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7(06).

论文作者:杨树康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  ;  ;  ;  ;  ;  ;  ;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论文_杨树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