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回顾性临床研究

1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回顾性临床研究

唐春[1]2002年在《1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回顾性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为了解近年SAP发病病因的变化、总结病情判断及相关治疗的经验。方法 收集我院1980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住院治疗的SAP共160例。将SAP病因分为胆源性、酒精性及其它,对3种病因的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用S-B评分系统对所收集的病例评分值与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与APACHEII评分系统进行对比,评价S-B评分系统对病情严重度的判断价值。将所有病例按病人是否在发病后10天内施行手术治疗分为手术治疗组(n=79)与非手术治疗组(n=81),收集两组的平均病程、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进行统计分析。将1997年1月以后的病例按是否使用了生长抑素分为使用生长抑素治疗组(n=26)与未使用生长抑素组(n=40),收集两组平均病程、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胆源性107例(66.9%),酒精性22例(13.8%),其他31例(19.3%)。随着S-B评分值的升高,病人的平均病程,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着升高(P<0.01),相对于APACHEII评分系统,S-B评分系统能更好地反映疾病的病程时间的变化情况(P<0.05)。手术组与非手术组S-B评分分别为11.90±4.02和11.35±4.50(P>0.05),两组病情严重度无显着性差异,非手术组其平均病程及死亡率显着低于手术组(P值分别为<0.01及<0.05),而并发症发生率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是否使用生长抑素治疗的两组中,S-B评分分别为12.58±3.87和11.85±5.29(P>0.05),二者病情严重度无明显差异,其平均病程、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一、在我国,SAP的发病原因以胆源性居多,近年随着ERCP检查的广泛开展,应注意其对SAP发病的影响。<WP=7>二、 S-B评分系统可以较好地反映SAP的病情严重度,可以用来对SAP的严重程度及变化情况进行动态评估,对SAP的预后判断也有一定价值。叁、在SAP的早期,应采取非手术治疗为主,在非手术治疗的同时,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发现手术指征,应及时手术。胰腺包膜切开减压加腹腔持续冲洗引流术,是SAP早期手术治疗的一个较好手术方式。四、当SAP病人已产生了SIRS时,使用生长抑素,对病人的平均病程、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并无显着影响。

江为[2]2015年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临床研究》文中提出门静脉系统血栓是重症急性胰腺炎血管并发症之一。目前关于急性胰腺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的研究诊断方法及研究人群各不相同,所报道发病率差异很大。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进步,门静脉系统血栓的检出率越来越高,相关研究方兴未艾。门静脉系统血管包括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不同的血管栓塞会导致不同的症状,其中包括脾静脉栓塞导致的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肠系膜上静脉栓塞导致的肠缺血以及门静脉栓塞导致的肝功能障碍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我们的前期研究提示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的患者病情更严重,病死率更高。然而,当前我们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诊治及其预后的了解十分有限:第一,重症急性胰腺炎情况下,还没有筛查和评估门静脉系统血栓的最佳方法;第二,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门静脉系统血管受累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其最终病情演变还不明确;第叁,还没有研究探索抗血栓药物预防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第四,对于出现明显症状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患者,局部抗凝治疗的效果还未见报道;第五,已有抗凝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的数据有限,结果存在争议。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将从诊断、临床特点、预防及治疗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临床研究,旨在对临床处理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提供有力依据。本论文一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影像学分析研究目的:评估CT门静脉成像诊断的准确率,确立其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诊断中的作用,为筛查评估提供方法学上的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入选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之间收治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并住院期间行CT门静脉成像及DSA且两项检查间隔时间小于3天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以DSA为金标准,判断CT门静脉成像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及阳性预测值,并计算Kappa值确定其一致性;结果: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共有4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期间3天之内行CT门静脉成像以及DSA检查,CT门静脉成像及DSA均阳性的有17例,均阴性的24例,剩余2例CT门静脉成像做出了假阳性的诊断,CTV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2.3%、89.5%及100%,Kappa值为0.91,提示CTV与DSA有最强的一致性。结论:CT门静脉成像能有效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的门静脉系统血栓,敏感性及特异性高(100%、92.3%),可以在临床工作中用于筛查和评估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第二部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门静脉系统血管受累临床特点、危险因素以及随访观察研究目的:了解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门静脉系统血管受累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并随访观察其预后。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数据:一般资料,影像学治疗,APACHEII评分、CT评分、MODS的发生、外科干预,生化、凝血、炎症指标以及最终预后,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门静脉系统血栓及狭窄的临床特点,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1)发生率及分布: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我科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共有632例,其中发现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的患者共有104例(16.5%),并发门静脉系统血管狭窄的患者96例(15.2%);97.1%的血栓患者存在胰腺实质坏死。无论是门静脉系统血栓还是血管狭窄,脾静脉均为最常见受累的血管,所占比例分别为46.2%、46.9%,排第二位受累的血管为肠系膜上静脉;(2)影像学及临床表现: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患者脾大、胃底静脉曲张、食道静脉曲张、持续性腹水以及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均显着高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管狭窄患者;(3)危险因素分析: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门脉系统血栓及狭窄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只有CT评分是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性别、病因、体质指数、APACHEII评分以及血液检验指标甘油叁酯、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D-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C反应蛋白的水平均不是其危险因素;(4)随访观察:17例(16.3%)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患者以及10例(10.3%)并发门静脉系统血管狭窄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对剩余的患者进行平均6个月的随访发现并发门脉系统血栓的患者110根血管栓塞中79根(71.8%)再通,2例出现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而并发门静脉系统血管狭窄的患者中有3例(3.5%)随访过程中出现门静脉系统血栓。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门脉系统血栓的发生率为16.5%,重症患者尤其是有胰腺实质坏死的患者发生率高。脾静脉是最易受累的血管,并发门脉血栓或血管狭窄与局部因素相关,而与全身炎症及凝血状况无关;出院6个月内71.8%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患者可再通,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1.92%)。第叁部分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预防研究初步报告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探索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高风险门脉系统血栓发生人群,全身应用抗血栓药物能否降低血栓发生率,有效改善预后,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出现。研究方法:本研究入选2014年9月1日至2015年1月31日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存在胰腺坏死,且入院查CT门静脉成像未见门静脉系统血栓的患者,随机分为抗血栓组以及对照组,抗血栓组进行住院期间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100U/d出院后续以口服阿司匹林100mg/d至出院后3个月的抗血栓处理。通过CT门静脉成像检测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完成试验流程共39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18名进行抗血栓处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出血并发症。抗血栓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栓的发生率(1/18 vs.2/21,P=0.64)、胰腺坏死组织感染以及住院时间并没有显着性差异。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预防门静脉系统血栓是安全的,但并没有降低其发生率。这可能与病例数少有关,需继续收集病例。第四部分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局部溶栓治疗效果的总结研究目的:总结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行TIPS局部抗凝或溶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进行临床随机对照实验提供基础。研究方法:回顾性总结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行TIPS局部抗凝或溶栓治疗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TIPS局部抗凝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共有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患者行TIPS局部抗凝或溶栓治疗。5例患者均有肠系膜上静脉血栓,CT评分都在8分以上,之中的4例为危重型急性胰腺炎,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腹水、肠内营养不耐受;5例患者在进行局部抗凝或溶栓后门静脉系统血管均再通,腹水及肠内营养不耐受症状缓解;1例患者出现肝内血肿,行保守治疗后吸收;1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于感染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TIPS局部抗凝/放置支架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有效方法,但安全性需进一步研究。第五部分抗凝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目的:回顾分析抗凝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预后的影响,确立其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治疗中的作用;研究方法:根据是否进行抗凝治疗,将已有10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患者分为抗凝组及非抗凝组,比较抗凝组及非抗凝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再通率、一般情况、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以及预后,分析抗凝治疗对栓塞血管再通及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0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的患者中38例进行了抗凝治疗(平均14天,7-20天),66例未行抗凝治疗;除去住院期间死亡17例患者,抗凝治疗组有33例(54根血管有血栓),非抗凝治疗组有54例(56根栓塞血管);一般情况方面,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因、体质指数以及APACHEII评分方面均没有显着性差异,而抗凝组CT评分更高;结局方面,两组静脉曲张、出血并发症以及死亡率并没有显着差异,而抗凝组的再通率更高(85.2%vs.58.9%,P=0.005)。结论:抗凝治疗能增加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患者栓塞血管的再通率,且并不增加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

张瑜红[3]2007年在《13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06年134例SAP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病因,住院时间,临床症状,并发症,治疗措施和疗效。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特殊类型—暴发性急性胰腺炎(Fulminant AcutePancreatitis,FAP)的临床特征,探讨治疗措施。结果SAP发生的年龄20~85岁,其中30~60岁93例,占69.4%,平均年龄45.12±15.76岁,平均住院日23±22天;主要病因为胆道系统疾病,占32%,不明原因的SAP发生率高(25%);胸,腹水的发生率分别为44.0%、69.4%;本组SAP患者死亡率为14.2%;患者血清淀粉酶升高与否与病死率无关;FAP占本组SAP的20.9%;FAP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较SAP组患者明显升高;低氧血症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在FAP患者中较其他脏器衰竭显着升高。结论SAP多发生于30~60岁;胸,腹水的发生率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高,胸水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无关;腹水与并发症发生率相关,与病死率无关;血淀粉酶升高与否与预后无关;SAP个体化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FAP是SAP的特殊类型,早期出现器官衰竭,死亡率高,临床上应予高度重视,尤其是低氧血症及急性肾功衰竭早期发生率高,应予早期识别,不失时机的救治FAP。

宋冰[4]2009年在《18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因素的Logistic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18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SAP)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提高SAP患者的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发病24小时内入院并且资料完整、符合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及分级标准的SAP病例资料,所有病人APACHEⅡ评分≥8分,排除原有凝血功能异常和(或)原有慢性脏器功能不全患者,共有183例SAP纳入本资料,其中男性102例,女性81例。根据结局的不同将SAP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存活组患者137例,其中男87例,女50例,年龄37.26±11.60岁,死亡组患者46例,其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48.36±10.25岁。分别对两组资料的一般特征、临床生化指标、脏器功能衰竭情况及手术情况等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一般资料中死亡组患者年龄、APACHEⅡ评分及Ranson评分均较生存组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生化指标中死亡组患者红细胞压积、血钙、血糖、血肌酐、总胆红素等指标均较生存组患者有明显差异(P<0.05);凝血功能指标死亡组患者48h内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较之生存组患者均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动脉血PH值及血氧饱和度与生存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脏器功能比较死亡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呼吸功能障碍、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胰源性脑病均较生存组高,差异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肝功能不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死亡组患者均合并有多脏器功能障碍,其发生率较生存组明显升高(P<0.05)。通过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腹水、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障碍、肾功能不全及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是SAP患者的独立死亡危险因素。结论:①年龄、腹水、呼吸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心血管功能障碍及MODS是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提示在治疗SAP患者过程中应加强对脏器功能的保护,尤其是对于高龄或本身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尤为重要。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与SAP的死亡密切相关,随着器官障碍的数目的增多,MODS的病死率也随之增高。③腹部CT对判断S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起着重要作用;红细胞压积、血淀粉酶、血肌酐、血钙、血糖、血PH值等临床生化指标对于临床治疗也有指导意义。④手术对于SAP患者死亡率的降低并无意义,应该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选择恰当的术式及手术时机,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孟冬霞[5]2008年在《急性胰腺炎合并胸和/或腹腔积液的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合并胸腔积液和/或腹腔积液的临床意义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急性胰腺炎合并胸腔积液和/或腹腔积液的临床资料。结果1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合并胸腔积液22例、腹腔积液10例。22例胸腔积液患者中14例(63.60%)为急性重症胰腺炎,12例(54.54%)合并胰腺假性囊肿。10例腹腔积液患者中8例(80.00%)为急性重症胰腺炎。1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死亡3例,其中合并腹腔积液1例,合并胸、腹腔积液2例;死因主要为脏器功能衰竭。结论急性胰腺炎合并胸腔积液和/或腹腔积液与急性重症胰腺炎有密切关系。

杨志祥[6]2017年在《应用CRRT治疗SAP相关肾损伤疗效的回顾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回顾性分析CRRT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肾损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ICU 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肾损伤患者48例,依据患者是否行CRRT治疗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行CRRT治疗组;B组:未行CRRT治疗组;所有病例均接受其它常规综合治疗。回顾A、B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中,治疗前、治疗后24小时、治疗后48小时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尿量、血白细胞、血生化、动脉血气分析等相关指标,评估患者APACHE II评分及改良Marshall评分。结果:①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及尿量:A组患者行CRRT治疗24小时后心率逐渐稳定,呼吸频率恢复至正常范围内;患者尿量明显增多,并持续到48小时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及平均动脉压在接受治疗48小时后明显改善(P<0.05),体温基本恢复至正常范围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经治疗48小时后,呼吸频率基本恢复正常,其余各项指标较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血生化及血白细胞:A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24小时,其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及器官功能的指标:BUN、Scr、AMY、LPS明显下降,反映患者感染控制的指标WBC也得到明显改善,并持续到48小时(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接受治疗后WBC在24小时得到改善、AMY在48小时得到改善(P<0.05)。③血气分析相关指标:A组患者治疗24小时后PH值即稳定在正常范围,P02、PC02得到明显改善(P<0.05),并持续到48小时仍有效;血钠及血钾在48小时内得到恢复,维持在稳定范围内,并较入院时明显改善(P<0.05),血钙明显升高,并趋于正常范围,血乳酸明显下降(P<0.05);B组患者接受治疗后,PH、PC02在48小时内得到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较入院时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④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及改良Marshall评分:A组患者接受治疗后24小时APACHE Ⅱ评分及改良Marshall评分较入院时明显下降(P<0.05),并持续到48小时,评分改善更明显;B组患者经过治疗,在48小时后APACHE Ⅱ评分及改良Marshall评分较入院时改善(P<0.05);对比A、B两组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及改良Marshall评分,B组患者评分改善速度、程度均不如A组患者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上研究结果显示,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肾损伤患者在入院后早期(入院24小时内)即行CRRT治疗,能得到较好疗效。对比非CRRT治疗组,CRRT联合保守治疗能有效阻断患者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及生化指标,有利于减轻患者心、肺、肾脏等器官功能的损害程度,改善患者免疫状态、维持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内环境稳态,对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孟秋菊[7]2014年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回顾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大连叁家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急性胰腺炎发病的一般规律及应用中医治疗的概况。资料和方法:通过对大连市中医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及解放军210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的病例进行采集整理,其中符合的病例450例,调查分析了疾病相关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对叁家医院急性胰腺炎住院病例的年龄、性别、病因、疾病分级和中医临床证治特点等做了系统研究,并对中西医结合与西医治疗比较临床症状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检测指标进行量化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优势。结果:1.急性胰腺炎发病率以男性为多,男女之比1.88:1;40~59岁中老年发病率最高(48.3%),其次为年龄18~39岁中青年(31.3%)。2.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胆道疾病仍是主要病因(41.8%),无诱因引起的急性胰腺炎呈上升趋势(19.6%)。3.急性胰腺炎治疗以中西医结合为主(80.2%),中西医结合中医治疗方法以中药汤剂(45.4%)为主,其次为中药汤剂+中药灌肠(24.1%)。4.中医辨证分型以胆胰湿热为主(63.7%),其次为胃肠热结(20.8%),方剂应用清胰汤最多(46.4%),大承气汤及加减方其次(32.2%)。5.叁家医院以中西医结合为主治疗急性胰腺炎,其在临床症状腹痛腹胀显着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西医治疗组,但重症胰腺炎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与西医组差异不大。中西医治疗急性胰腺炎并发症及死亡率亦低于西医治疗组。结论:1.中西医结合是目前急性胰腺炎的主要治疗方案(80.2%)。2.胆道疾病是急性胰腺炎病的首要病因(41.8%)。3.中医证型胆胰湿热为主(63.7%),中医方剂清胰汤应用最多(46.4%)。4.中西医结合在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方面较西医疗效显着,临床应用越早疗效越好。

杨茹[8]2012年在《急性胰腺炎MRI成像:腹壁水肿和评分系统的相关性分析》文中提出第一部分急性胰腺炎腹壁水肿的MRI表现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腹壁水肿(Abdominalwall edema, AWE)的MRI表现,分析腹壁水肿与急性胰腺炎MR严重指数(MR severity index, MRSI)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III (Acute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 III)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收集2009年12月-2011年3月我院临床诊断急性胰腺炎患者160例,上腹部MRI检查均在入院48小时内完成。观察AP患者的腹壁水肿在MR上的表现,并详细记录。将腹壁等分为四个区域,腹壁水肿每累及一个区域,则记为1分。用MRSI和APACHE III分别对AP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将腹壁水肿与MRSI和APACHEⅢ评分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他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60例AP,在MRI上53.8%发生腹壁水肿,平均得分为1.2±1.4分。在MRSI评分轻、中、重叁组中,腹壁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30.5%、64.5%、100%。腹壁水肿与MRSI严重程度得分之间具有相关性(r=0.441, p=0.000)。在APACHE III评分轻、重两组中,腹壁水肿的得分分别为2.0±1.1分和2.6±1.1分,腹壁水肿与APACHE III得分之间具有弱的相关性(r=0.222, p=0.005)。结论:腹壁水肿在急性胰腺炎的MRI表现中很常见,它可以作为判断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一个辅助指标。第二部分胰腺炎与非胰腺炎腹壁水肿的MRI表现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腹壁水肿(Abdominalwall edema, AWE)与非急性胰腺炎引起腹壁水肿的MRI表现特点及差异。材料与方法:收集2009年12月-2011年3月我院临床诊断急性胰腺炎患者160例,同时收集该时间段783例非急性胰腺炎患者。所有患者的上腹部MRI检查均在入院48小时内完成。观察AP患者的腹壁水肿与非AP的腹壁水肿在MR上的表现,并详细记录。将腹壁等分为四个区域,记录每个区域腹壁水肿的发生率。分析两组腹壁水肿发生率以及不同区域之间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第一组160例AP,在MRI上53.8% (86/160)发生腹壁水肿,平均得分为1.2±1.4分,其中左侧后腹壁水肿的发生率最高,达到87.2%。第二组783例非急性胰腺炎患者,8.2%(64/783)在MRI上发生腹壁水肿,平均得分为2.5±1.1分,其中右侧前腹壁水肿的发生率最高,达到70.3%。结论:腹壁水肿在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很高,且具有一定特征,认为其可以作为判断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一个辅助指标。第叁部分MRI和临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Ⅲ评分系统评价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的研究目的:应用MRI和APACHEⅢ评价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严重程度,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采用MR严重程度指数(MRSI)进行评分,分为轻度(0~3分)、中度(4~6分)、重度(7~10分)。并按照临床APACHEⅢ评分,分为轻型(<30分)、重型(≥30分),记录100例AP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例及住院天数等情况,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MRSI、APACHEⅢ评分及住院时间的关系,MRSI、APACHEⅢ评分与各项临床结果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00例AP,在MR上80例表现为水肿型,20例表现为坏死型。MRSI评分显示轻度34例(34%),中度59例(59%),重度急性胰腺炎7例(7%)。APACHEⅢ评分为24.87±12.23(2分~72分),APACHEⅢ<30分患者68例,APACHEⅢ≥30分患者32例。MRSI评分与局部并发症发生率、系统并发症发生率、ICU入住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161、19.118和54.767,P值均<0.01);APACHEⅢ评分轻重型之间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χ2=7.730,P=0.005),而与局部并发症发生率、ICU入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79、2.522,P值均>0.05)。MRSI评分与住院时间呈低度相关(r=0.235,P=0.019); APACHEⅢ评分与MRSI评分及住院时间之间均无相关性(r分别为0.168和0.105,P值均>0.05)。结论:MRSI评分和APACHEⅢ评分在评估系统并发症方面都有较好的预测作用。MRSI评分在预测局部并发症、是否需要ICU治疗以及病人住院时间长短上优于APACHEⅢ评分。

黄旭平[9]2016年在《急性胰腺炎发病特点及中医干预现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分析急性胰腺炎发病特点及中医干预现状,为临床中医药防治急性胰腺炎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收集来自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2010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住院所有第一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病历,共计16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基本信息、发病年龄、性别、发病季节、发病诱因、实验室结果、中医诊断及中医治疗方法等,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急性胰腺炎患者一般资料:研究的1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03例,女性患者57例,男女比例1.8:1;发病年龄与性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患者主要分布在青中年,而女性患者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2.急性胰腺炎发病在不同季节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夏季患者51例,秋季患者46例;在24节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处暑为最高,其次是立冬。3.急性胰腺炎发病病因中以胆道疾病居首位,在不同病因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病因与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以胆道疾病为多,男性以饮酒、饮食不节、高脂血症较多;发病病因与发病年龄整体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胆道疾病以71岁以上最多,饮酒因素、饮食不节、不明原因因素均以31-40岁最多,高脂血症以41-50岁最多,手术创伤1例分布在51-60岁年龄段;发病病因与季节无统计学差异(P>0.05)。4.急性胰腺炎中医诊断以腹痛为主;中医证型在季节的分布整体上存在差异(P<0.05),其证型以湿热壅滞为主且以夏季最多,肝郁气滞证以春季最多,饮食停滞证以冬季最多,瘀毒互结证以秋季最多,内闭外脱证在各个季节中所占比例较少。5.急性胰腺炎中医治疗以中药内服、中药灌肠、中药烫疗为主;中药内服方以大柴胡汤、清胰汤、大承气汤为主;中西医与单纯西医两种治疗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住院时间短;中西医治疗和西医常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治疗总有效率95.49%,纯西医常规治疗总有效率85.19%。结论:1.急性胰腺炎发病在男性中以青中年为主,病因以饮酒因素、高脂血症为主,而女性以老年为主,病因以胆道因素为主;病因分布没有明显的季节性。急性胰腺炎发病与季节、节气有关系,发病季节以夏秋为主,发病节气以处暑、立冬为主。2.急性胰腺炎中医诊断以腹痛为主,各中医证型在季节分布中整体上存在差异。急性胰腺炎中医治疗以中药内服、中药灌肠、中药烫疗方法为主,中药方以大柴胡汤、清胰汤、大承气汤运用最多;中西医结合治疗比纯西医常规治疗住院时间缩短,总体疗效较佳,值得推广。

宿砚明, 张宗明, 蒋艺, 钟华, 朱建平[10]2009年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选择和预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非手术治疗26例(36.6%),手术治疗45例(63.4%)。结果治愈61例(85.9%),死亡10例(14.1%)。非手术治疗26例,死亡3例(11.5%),手术治疗45例,死亡7例(15.6%)。早期手术25例,死亡4例(16.0%);延期手术20例,死亡3例(15.0%)。结论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案,适时选择恰当的手术治疗,是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1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回顾性临床研究[D]. 唐春. 第叁军医大学. 2002

[2].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临床研究[D]. 江为. 南京大学. 2015

[3]. 13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回顾性分析[D]. 张瑜红. 广西医科大学. 2007

[4]. 18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因素的Logistic分析[D]. 宋冰. 天津医科大学. 2009

[5]. 急性胰腺炎合并胸和/或腹腔积液的临床意义[J]. 孟冬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

[6]. 应用CRRT治疗SAP相关肾损伤疗效的回顾性分析[D]. 杨志祥. 大连医科大学. 2017

[7].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回顾性研究[D]. 孟秋菊.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4

[8]. 急性胰腺炎MRI成像:腹壁水肿和评分系统的相关性分析[D]. 杨茹. 川北医学院. 2012

[9]. 急性胰腺炎发病特点及中医干预现状研究[D]. 黄旭平.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6

[10].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选择和预后分析[J]. 宿砚明, 张宗明, 蒋艺, 钟华, 朱建平. 中国全科医学. 2009

标签:;  ;  ;  ;  ;  ;  

1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回顾性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