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评论对不同自我类型大学生道德判断和情绪的影响论文

网络新闻评论对不同自我类型大学生道德判断和情绪的影响

缪佩君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福建,福州 350117)

摘 要: 采用实验法探讨不同自我类型大学生在阅读不同效价新闻评论后的情绪状态及道德判断。结果发现:(1)高网络自我组大学生在三种效价评论条件下道德判断存在显著差异,而高现实自我组大学生得分差异不显著;在积极新闻评论条件下,高网络自我组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得分要显著高于高现实自我组大学生。(2)不同效价新闻评论对两组自我类型的大学生均会诱发相应的情绪状态,高网络自我组被试在积极评论条件下诱发的情绪状态显著高于高现实自我组被试;(3)综上,无论是高网络自我组大学或是高现实自我组大学生,在三种不同效价的新闻评论条件下,道德判断得分均为积极>中性>消极。

关键词: 网络新闻评论;道德判断;情绪;自我

一、引言

大学生是网络新闻评论的主要用户,在便捷的网络环境下“刷评论”和“发表评论”已成为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常态(1) Weber P.“ Discussions in the comments section: Factors influencing participation and interactivity in online newspapers’reader comments”.New media &society ,Vol.16,No.6,2014,pp.941-957.。研究发现,84.3%的大学生每周在阅读新闻时至少阅读一次他人的评论(2) Pew Research Center.State of the news media 2015.Retrieved from http:∥www.pewresearch.org/topics/state-of- the-news-media/ 。线上发表新闻评论是大学生表达态度和宣泄情绪的重要方式,同时在网络信息传播中不同效价新闻评论所营造的公共情绪也会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判断及情绪(3) Lee E J,Jang Y J.“ What do others‘reactions to news on Internet portal sites tell us? Effects of presentation format and readers’need for cognition on reality perception”.Communication research ,Vol.37,No.6,2010,pp.825-846.(4) Muchnik L,Aral S,Taylor S J.“Social influence bias:A randomized experiment”,Science ,Vol.341,No.6146,pp.647-651.

已有研究认为,情绪会影响个体的道德判断。王云强等采用MJT量表对三种情绪状态(快乐、悲伤、中性)下的大学生被试进行测量,在使用视频材料成功诱发对应情绪后,发现处于快乐情绪下的被试道德判断得分要远远高于悲伤情绪下的被试(5) 王云强、郭本禹、吴慧红:《情绪状态对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影响》,《心理科学》2007年第6期,第1324-1327页。 。但也有研究发现处于积极情绪下的被试道德判断水平最低,负性情绪下的被试道德判断分数最高(6) Zarinpoush F,Cooper M,Moylan S.“The effects of happiness and sadness on moral reasoning”.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 ,Vol.29,No.4,2000,pp.397-412.(7) 吴永钦:《不同情绪状态对在校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影响》,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 。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不同效价的情绪状态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存在争议,这是否与影响道德判断的重要因素——自我有关?是否与个体在网络和现实中所产生的情绪差异性有关?

第二,本文将同伴反馈分为肯定性反馈、指正性反馈和其他类反馈三大类。 肯定性反馈是指反馈者对同伴的写作文本给予积极的、肯定的评价,如表扬、赞同和鼓励以及给出支持写作者的理由和原因。 指正性反馈是指反馈者为对方提供的关于当前表现与期望表现之间的差距的信息,既包括反馈者识别写作者的问题、提出建议或者提供与写作主题相关的信息等内容; 也包括写作者期待得到反馈者指导的诉求。 其他类反馈指既不属于肯定性判断也不属于指正性评价的信息。

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多立足于网络与现实差异性的视角,探讨不同情境下个体心理行为的变化。已有研究发现,大学生在网络人机交互过程中形成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心理认知和行为表现,即存在网络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区别。研究者利用自我参照效应实验及量表考察网络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异,结果发现,现实自我主要关注个体在现实情境中的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评价;网络自我独立于现实自我,是个体基于网络情境中的互动所形成与现实自我相对应的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评价(8) 缪佩君:《大学生网络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结构和特征》,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 (9) 平凡:《青少年网络交往与自我》,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年,第179-183页。 。现实自我非常稳固的个体,在个体预期与网络对象有后续会面的情况下,其网络自我呈现将缩小与现实自我的差距,更忠于现实自我(10) Ellison,N.,Heino,R.,& Gibbs,J.“ Managing impression online:Self-presentation processese in the online dating environment”,Journal of 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 Vol.11,2006,pp.415-441.;而在现实中倍感焦虑和压力的个体,网络环境会降低其隐私危机感和社会焦虑,他们在网络中会更多表露自己,呈现出区别于现实自我的网络自我(11) Ledbetter,A.M.,Mazer,J.P.,DeGroot,J.M.,Meyer,K.R.,Mao,Y.P.,& Swafford,B.“Attitudes toward online social connection and self-disclosure as predictors offacebook communication and relational closeness”,Communication Research ,Vol.38,No.1,2011,pp.27-53.。这种不同类型的自我将影响个体的道德判断。Sung等人研究发现,阅读新闻评论会影响读者对新闻内容的判断,反复出现的评论会对部分读者产生明显的说服作用,甚至会放弃自己的观点出现从众行为(12) Sung K H,Lee M J.“ Do Online Comments Influence the Public’s Attitudes Toward an Organization? Effects of Online Comments Based on Individuals’ Prior Attitudes”,J Psychol ,Vol.149,No.4,2015,pp.325-338.。Lee研究发现,部分读者对事件有预判态度,当新闻评论观点与自己的态度一致时,读者会坚定自己的看法;若不一致,读者也不易受新闻评论的影响(13) Lee,M.J.,& Chun,J.W.(2016).“Reading others’comments and public opinion poll results on social media:Social judgment and spiral of empowerment”,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Vol.65,2016,pp.479-487.。可见,新闻评论对个体认知与行为的影响与人格特质有关,已有研究发现,人格特质对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有直接影响(14) 王挺、肖三蓉、徐光兴:《人格特质、家庭环境对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影响》,《 心理科学》2011年第3期,第664-669页。 ,而自我是人格的核心,不同自我类型个体对网络新闻评论的认知和评价可能存在不同,高网络自我和高现实自我大学生面对新闻评价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和道德判断。本研究探讨新闻评论对不同自我类型的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和情绪影响,有助于高校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工作,构建和谐网络环境,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道德判断的发展。

综上所述,新闻评论作为舆论引导的有效利器和重要手段,会对大学生群体的道德判断和情绪产生重要影响。大学生在阅读新闻评论后的情绪及道德判断可能受到评论效价和自我类型的影响。面对不同效价的新闻评论时,不同自我类型大学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及道德判断。但已往研究并未探讨在网络背景下新闻评论对不同类型自我的道德判断及情绪影响,而对于不同情绪对道德判断产生的影响,尚未得出统一的定论。因此,本研究假设:(1)不同自我类型大学生在观看不同效价新闻评论下道德判断存在差异,高网络自我大学生的道德判断更容易受网络新闻评论的影响;(2)在不同情绪效价新闻评论的条件下,不同自我类型大学生情绪状态存在差异。相对于高现实自我大学生,高网络组大学生在积极评论下更容易诱发积极的情绪体验,其道德判断得分也高于消极评论和中性评论。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吴慧红修订的道德判断测验(MJT)中文版作为道德判断的测量工具,经过跨文化研究证明MJT 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MJT 的实验设计为 6×2×2单个被试内实验,6指科尔伯格六阶段,2是两个道德两难故事:工厂风波和医生的困境以及对两个故事赞同或不赞同的态度,共24 个论点。被试需要对每个论点进行从“绝对不同意“到“绝对同意”的9级评分量表上评分,并根据道德认知和情感指标计算得分。

(二)测量工具

采用缪佩君(2013)编制的问卷《大学生网络自我与现实自我量表》了解网络情境和现实情境中自我的差异和特征。该量表由两个独立量表构成,共同包括他人能力、能力自我、社会交往、情绪自我及形象自我五个维度和24个题项。该量表各维度他人能力、能力自我、社会交往、情绪自我及形象自我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9、0.72、0.73、0.75、0.61,其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1~0.79之间。

采用整群抽样法对某综合性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施测,得到有效数据688份,男性274名,女性414名(均龄为20.92±0.57),算出被试在现实自我量表与网络自我量表上的差异分数。总差异分数=网络自我量表得分-现实自我量表得分。按照差异分数的大小从高到低进行排列,经过筛选,选取分数最高的50名被试作为高网络组被试,选取分数最低的50名被试作为高现实组被试。在高网络组和高现实组被试中随机挑选20名作为实验被试。

被试单个进行实验。每个被试均需完成积极、消极和中性新闻评论三个条件下的实验,为避免实验前后影响,三次实验时间分别间隔一星期进行并平衡排列顺序。具体程序如下:

(三)研究材料

1.新闻视频材料

采用E-prime2.0软件进行实验程序的编写。统一使用19英寸联想台式电脑,处理器为酷睿i5,分辨率为1600×900,并与美国BIOPAC 公司生产的MP150型多导生理记录仪相连接,记录被试的心率,指脉率和皮电的数据。电脑内置AcqKnowledge4.2软件,用于记录不同通道的波形。

2.新闻评论材料

在选取的新闻视频材料下随机选取100条评论,让被试看完视频之后认真观看每一条评论,并对每一条评论进行“非常积极”到“非常消极”七级的情绪感受评分。选取每个视频评论平均分最低的20条为积极评论,中间的20条为中性评论,以及平均分最高的20条为消极评论。不同效价视频材料间的差异显著。

(四)研究工具

从某社交软件随机选取12个新闻视频,每个新闻视频在1分钟左右,让被试观看后对视频性质即视频带来的情绪感受进行“非常积极”到“非常消极”的七级评分。其中三段视频材料的性质与中性评分不存在显著差异。故采用这三则材料为实验的新闻视频材料。

(五)研究设计

本实验为2(高网络自我组、高现实自我组)×3(积极新闻评论、消极新闻评论、中性新闻评论)两因素混合实验,自我类型为被试间变量,新闻评论效价为被试内变量。因变量为情绪分数和道德判断问卷得分(MJT)。情绪分数由被试的主观情绪感受报告表和生理多导仪的情绪指标共同构成。

研究使用的调查工具是网上问卷调查,为了理清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的决策逻辑和深入剖析运费险对消费者网购的影响,本问卷设计的问题之间具有非常强的逻辑关联,且以意向性调查为主。

(六)研究程序

采用李静和卢家楣自编的主观情绪感受报告表,经已有研究检验,该量表的信效度良好,能够准确地对情绪进行测评。该量表采用0-5级评分,可以测量出被试的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和中性情绪状态。

1.被试进入实验室后,告知实验流程,让被试平静3~5分钟后填写主观情绪感受报告。

2.让被试坐在电脑前,手机关机或者调静音避免打扰,连接生理多导仪的传感器,带上耳机,开始阅读指导语。

指导语为:“欢迎您参加本次实验,在实验中,您将看到一小段视频,视频结束后将会呈现20条评论,每条将呈现15秒钟,评论会自动跳转不需要您进行操作,请认真体会评论的含义。评论结束后将出现一个二维码,请扫描二维码完成测验。在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操作,时间到了都将自动跳转。实验过程中请不要玩手机,谢谢您的配合,现在请等待跳转。”

公司在手订单充足,支撑业绩高速增长:截止到2018年7月31日,公司18年的在手订单未交付9.80亿(大于5000万的订单合计),17年的在手未交付17.34亿,而公司2018年上半年营收为7.81亿,随着在手订单持续确认,公司业绩将保持高速增长。

而高现实自我组被试,在积极、消极、中性评论条件下差异均不显著,[F(1.99,37.85)=1.93,p =0.16,η 2=0.09]。

(2)科学性。幼儿课件主要以声像材料来表现教学内容,文字较少,资料来源更要可靠,声像材料要逻辑严密,动画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且素材质量要好。

填写主观情绪感受报告→开始→保持平静与放松(30s)→指导语(30s)→视频(60s)→评论(300s)→扫描二维码完成MJT量表→填写主观情绪感受报告表。

(七)结果分析

使用SPSS22.0和AcqKnowledge4.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考虑到情绪反应的即时性,本文选取被试阅读评论时的皮电、心率、脉率的平均值作为其相应的情绪生理指标并以被试阅读指导语前30秒的平均值作为基线进行对比。

数据的标定用来获得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其标定的精度将直接影响传感器使用时的测量精度,其重要程度显而易见。

三、实验结果

(一)不同效价新闻评论对不同自我类型大学生道德判断的影响

表1 不同自我类型被试在不同效价新闻评论下的道德判断得分

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对高网络自我组和高现实自我组积极、消极、中性评论的道德判断得分进行分析,F 值采用Greenhouse-Geisser值,事后分析(Bonferroni)结果表明:高网络自我组与高现实自我组主效应不显著[F(1,19)=0.29,p =0.60,η 2=0.02];积极、消极、中性评论主效应显著[F(1.98,37.58)=17.63,p <0.001,η 2=0.48],事后比较发现:积极评论条件下MJT得分显著大于消极评论条件下,p <0.001;积极评论条件下MJT 得分显著大于中性评论条件下,p <0.01;中性评论条件下和消极评论条件下差异不显著,p =0.12。两组在积极、消极、中性评论的条件下MJT得分交互作用显著[F(1.83,34.73)=6.33,p <0.01,η 2=0.25]。

经简单效应分析显示:在积极评论条件下,高网络自我组和高现实自我组被试的道德判断差异显著,p =0.037。在消极评论条件下和中性评论条件下,两组被试的道德判断不存在显著差异。

高网络自我组被试在积极、消极、中性评论条件下差异显著[F(1.91,36.32)=11.83,p <0.001,η 2=0.38]。其中:积极评论条件下MJT 得分显著高于消极评论条件下,p <0.01;积极评论条件下MJT得分显著大于中性评论条件下,p <0.01;中性评论条件下和积极评论条件下差异不显著,p =1.00。

接着,法院希望通过分析反补贴法的目的来决定“第303节”是否适用于本案。一般来说,美国的企业与外国的企业是在同样的市场压力与制约中竞争的,在市场供求关系原则的影响下,资源向最高效并且最有利可图的方向流动。然而补贴的出现会造成外国商品拥有极大的优势,而这种优势的取得是其通过自身无法获得的。因此这种行为会扭曲正当的市场竞争,导致资源的不合理分配,最终影响市场最根本的供求关系。法院援引了最高法院关于美国《1897法案》的陈述,“反补贴税是为了抵制外国生产商从他们国家的政府手中通过出口补贴所获得的不正当的竞争优势”[1](P1315)。

3.正式实验流程呈现模式如下:

在韩国,教师讲课大多以韩语授课,但是在课前会给学生们提前发送课上讲解的课件,课件是英文的。让学生在提前预习课堂讲解内容的同时,也提高了英语能力。

(二)不同效价新闻评论对不同自我类型大学生主观情绪的影响

表2 不同自我组类型被试在不同效价新闻评论下的主观情绪得分

使用配对样本T 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如表2:积极评论条件下高现实自我组的前后主观情绪报告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t(19)=-3.64,p <0.01];积极评论条件下高网络自我组的前后主观情绪报告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t(19)=-7.64,p <0.001];消极评论条件下高现实自我组的前后主观情绪报告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t(19)=-7.57,p <0.001];消极评论条件下高网络自我组的前后主观情绪报告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t(19)=-7.64,p <0.001];中性评论条件下高现实自我组的前后主观情绪报告得分,无论是正性情绪得分[t(19)=1.14,p =0.27],还是负性情绪得分[t(19)=0.29,p =0.77],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中性评论条件下高网络自我组的前后主观情绪报告分,无论是正性情绪得分[t(19)=1.05,p =0.31],还是负性情绪得分[t(19)=0.44,p =0.66],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见,是否阅读不同效价的新闻评论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三)不同效价新闻评论对不同自我类型被试生理情绪的影响

表3 不同自我类型被试阅读不同效价新闻评论时生理情绪指标得分统计

已有研究中使用生理多导仪器进行情绪生理测验时,多以皮电、心率以及脉率作为指标参考标准(15) Peter C,Herbon A,“ Emotion representation and physiology assignments in digital systems”,Interacting with Computers ,Vol.18,No.2,2006,pp.139-170.(16) Sztajzel,J,“Heart rate variability:a noninvasive electrocardiographic method to measure th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Swiss Medicine Weekly ,Vol.134,2008,pp.514-522.(17) 唐淦琦、黄敏儿:《高低幸福感人群的负情绪特点:生理和表情的依据》,《 心理学报》2012年第8期,第1086-1099页. 。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高网络自我组在积极评论的条件下,阅读评论前和阅读评论时心率差异显著[t(19)=3.77 ,p =0.001],指脉率差异显著[t(19)=2.22 ,p <0.05],皮电差异不显著[t(19)=0.82 ,p =0.13];高网络自我组在中性评论的条件下,阅读评论前和阅读评论时心率差异不显著[t(19)=0.91 ,p =0.43],脉率差异不显著[t(19)=-2.16 ,p =0.13],皮电差异不显著[t(19)=1.99 ,p =0.061];在消极评论的条件下,高网络自我组阅读评论前和阅读评论时心率差异显著[t(19)= -9.30 ,p <0.001],指脉率差异显著[t(19)=4.28 ,p <0.001],皮电差异显著[t(19)= -5.31 ,p <0.001];高网络自我组在中性评论的条件下,阅读评论前和阅读评论时心率差异不显著[t(19)=0.91 ,p =0.43],指脉率差异不显著[t(19)=-2.16 ,p =0.13],指皮电差异不显著[t(19)=1.99 ,p =0.061]。

高现实自我组无论是在积极评论、消极评论还是中性评论的条件下,阅读评论前和阅读评论时的心率、脉率、指皮电差异均不显著。

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对高网络自我组和高现实自我组看评论时的平均心率得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网络自我组与高现实自我组主效应不显著[F(1,19)=2.58,p =0.13,η 2=0.12];积极、消极、中性评论下,心率得分主效应显著[F(1.70,32.20)=14.34,p <0.001,η 2=0.43];事后检验发现,积极评论和消极评论差异显著,p <0.001;积极评论和中性评论差异不显著,p =1.00;消极评论和中性评论差异显著,p =<0.01。两组的积极、消极、中性评论的心率得分交互作用不显著[F(1.83,34.74)=0.87,p =0.42,η 2=0.04]。简单效应分析显示,高网络自我组和高现实自我组在消极评论的条件下心率有显著的组间差异[F(1,19)=6.32,p =0.02]。

四 、讨论

(一)阅读新闻评论对不同类型自我大学生道德判断的影响

新闻评论通过文字表达和情感共鸣对大学生道德判断产生重要影响。以往的研究虽对新闻评论与大学生道德判断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但没有对新闻评论效价进行区分,且没有根据大学生自我类型进一步地细分讨论。本研究在探讨不同效价新闻评论对两种自我类型的大学生道德判断产生的影响,发现网络自我组大学生在三种效价评论条件下道德判断显著差异,而现实自我组大学生则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新闻评论对高网络自我大学生道德判断的影响高于高现实组。互联网自身具有的匿名性和跨时空性,相对于高现实自我大学生,高网络自我大学生通过网络渠道更容易接触来自不同渠道的、纷杂的、海量的信息,极易受到外界观点的影响。因此,高网络自我大学生的道德判断更容易受新闻评论的影响。

(二)不同效价新闻评论对不同自我类型大学生情绪状态的影响

根据主观情绪报告数据以及生理多导仪指标分析,我们认为不同效价的评论能够诱发出两组被试相对应的情绪状态。在消极评论的条件下,高网络自我组与高现实自我组大学生的皮电、心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高网络自我组的皮电、心率波动均高于高现实自我组。

In this reason, we reviewed the pres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of peritoneal lavage for the detection of intraperitoneal free cancer cells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Figure 1).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积极评论的条件下,高网络自我组的被试诱发出比高现实自我组被试更加强烈的积极情绪,说明高网络自我组的被试在网络情境下对积极效价的评论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更容易受到积极效价评论的影响,这与王云强等人的实验结果一致,积极情绪有利于个体的认知加工和决策判断(18) 王云强、郭本禹、吴慧红:《情绪状态对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影响》,《心理科学》2007年第6期,第1324-1327页。 。互联网时代,高网络自我类型的大学生会越来越多,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发表新闻评论,这种方便、快捷、不受时空限制的新闻评论具有巨大的传播效力,如果新闻评论中大量充斥着负面情绪,则容易引发网络群里消极的情感共鸣,降低个体对事件的理性判断,甚至引发“人肉搜索”等网络暴力行为;如果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对新闻事件进行积极正面的评论,则能有效激发高网络自我大学的积极情绪,形成正确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道德判断的发展。

(三)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探究两种自我类型(网络/现实)大学生在阅读新闻评论条件下的道德判断及情绪变化,未来将进一步探究:1.不同情绪与道德判断之间的具体关系。情绪是能够作为中介变量影响个体的道德判断;2.本研究考虑了情绪效价的因素,但是否还存在认知负荷等因素而导致不同的道德判断,这一问题将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思考;3.由于实验限制,在生理多导仪分析中,只采用了三个情绪指标,后续研究将进一步探索指温、皮温和心率变异性等对情绪反应更为敏感的指标。

五、 结论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高网络自我组大学生在三种效价评论条件下道德判断存在显著差异,而高现实自我组大学生得分差异不显著;在积极新闻评论条件下,高网络自我组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得分要显著高于高现实自我组大学生。(2)不同效价新闻评论对两组自我类型的大学生被试均会诱发相应的情绪状态,高网络自我组被试在积极评论条件下诱发的情绪状态显著高于高现实自我组被试。(3)综上,无论是高网络自我组大学或是高现实自我组大学生,在三种效价的新闻评论条件下,道德判断得分均为积极>中性>消极。

本文构建弹性用户满意度信道容量模型,当用户传输速率高于设定阈值vth时,用户满意度与vi(a)成正比,反之随vi(a)的递减而指数下降,其定义为:

中图分类号: B8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285(2019)05-0078-07

DOI: 10.12046/ j. issn. 1000- 5285. 2019. 05. 010

收稿日期: 2019-06-20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网络对社会情绪影响的心理机制及干预”(CBA140142)成果。

作者简介: 缪佩君,女,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丁 翔)

标签:;  ;  ;  ;  ;  

网络新闻评论对不同自我类型大学生道德判断和情绪的影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