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例人性化护理在内科患者中的实施观察论文_韩清霞

◆ 韩清霞

(甘肃省中医院白银分院 甘肃 白银 7309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内科患者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调查在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间在我院内科进行诊治的76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所受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对照组满意度为73.68%,观察组诶94.74%,则观察组患者对所受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在内科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能够改善患者情绪,显著提升满意度,缓和护患关系。

【关键词】内科;护理模式;人性化;实施效果

在医疗卫生事业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护理的要求不断提升,这就要求制定护理方案时充分考虑患者的特异性资料,从生理、心理、社会、情感等多个方面满足患者要求[1]。近年来,人性化护理模式被提出,人性化护理是新型的护理模式,具有新颖、全面、特殊、整体等特点,其通过护理服务为患者营造了温馨的医疗环境,有利于缓解患者紧张、抑郁等情绪。多数收入内科治疗的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多变,且治疗时间长,患者的精神状态往往不佳[2]。因此,本文将分析研究在内科患者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研究调查在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间在我院内科进行诊治的76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38例。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为(55.4±6.8)岁,平均病程为(5.6±1.9)年。观察组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为(56.1±6.6)岁,平均病程为(5.4±2.1)年。两组患者均进行内科相关治疗,住院时间超过2周,同时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两者之间没有较大的差异(P>0.05),那么可以相互比较。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具体人性化护理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2.1 人性化护理服务意识的树立

要想实施人性化护理,首先就要使医护人员树立人性化护理的观念。要围绕患者为服务中心,实施人文关怀,以患者实际需求的角度出发,真诚对患者施以关怀、关注,关爱患者的生命健康、人格与尊严。只有这样才能针对患者的实际需要,给予患者更全面、高效的医疗护理,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需要。

1.2.2 人性化沟通模式

人性化的护理沟通方式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关键与核心内容。因此,在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需要做好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做好沟通交流,建立良好、高效的沟通渠道。一般内科患者的年龄都较大,多为慢性、危重疾病患者,因此患者常常会在住院期间出现焦虑、恐惧、忧虑等消极的心理情绪。医护人员要及时主动的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针对患者的病情以及个人情况采取适当安抚护理,提高患者的存在感。医护人员应该以端庄、乐观的服务态度,通过和蔼温和的语气耐心与患者沟通,平复患者各种消极心理情绪。同时也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内心想法,积极满足患者的需求,在生活上给予患者帮组,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关系,树立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

1.2.3为患者建立人性化的医疗环境

人性化的治疗环境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为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有利于患者情绪,提高患者的信心,使患者朝日康复[3]。注意保持患者病房内的干净清洁,定时消毒,早晚要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清新和流畅,还要注意控制病房内的温度,要适合患者的休息养病;病房内可以设置热水器或微波炉等生活设施,为患者和家属提供生活便利;及时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帮助,有利于建立温馨、和谐的氛围。

1.2.4 人性化的手术关怀

手术往往是最令患者恐惧和担心的治疗手段。因此最好手术关怀十分必要,在患者手术之前,热情与患者交流,使患者感受到温暖,有利于在患者手术前消除其内心的恐惧和紧张。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帮助患者调整到相对舒适的体位,使患者可以相对较舒适的完成手术。在手术过程中,要严密监控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危急情况发生,要沉着冷静应对,使手术可以成功完成。手术结束后,应为患者穿好衣服,送入病房。

1.2.5 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医护人员首先要严格按照医院要求的各项护理操作规程护理,例如无菌护理操作、三查八对以及二人核对制度等。为行动不便患者提供帮助,如宽衣、如厕等。为患者进行各项护理前应向患者详细说明,可以使患者更为配合;护理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做到对患者的隐私尊重。

1.3统计学分析[4]

对研究数据使用SPSS14.0统计分析,对于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并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量资料;对于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对照组满意度为73.68%,观察组为94.74%,则观察组患者对所受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讨论

目前,我国医疗体系正不断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过渡,其对护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充分的遵守,认真呵护患者情绪,满足其生理、心理、情感、生活等多种需求,避免不适感的发生,使患者保持最佳情绪状态。内科住院患者多为慢性疾病,具有病情反复、病程长等特点,患者承受的痛苦较大,对护理的需求格外大。人性化护理模式的中心思想为“以人为本”,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具备夯实的护理基础,还需要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能够尊重患者的病情、性格以及隐私等,用精细的护理细节让患者感受到足够的人文关怀。本文在我院76例内科住院患者中对比了常规护理和人性化护理的患者满意度,结果发现,人性化护理组患者满意度为94.74%,远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观察组中仅有2例患者感到不满意,分析原因可能是这两位患者是化疗病人,且年龄较大,在治疗过程中受到的痛苦更大,使得其情绪较难平复。人性化护理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使得我国的护理模式成功的转向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式,为我国护理事业、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5]。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模式在内科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能够改善患者情绪,显著提升满意度,缓和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孙宇岩. 人性化护理在内科长期卧床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02:294-295.

[2]李帆,王娜妮. 在内科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服务的意义及作用[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02:235-236.

[3]孙均芳. 人性化护理在内科中的实施及其效果[J]. 河北医药,2013,13:2070-2071.

[4]强珂皎. 人性化护理在58例内科患者中的实施及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3,31:539-540.

[5]杨美慧. 人性化护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实施评价[J]. 中外医学研究,2014,31:95-96.

论文作者:韩清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前沿》2015年10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9

标签:;  ;  ;  ;  ;  ;  ;  ;  

76例人性化护理在内科患者中的实施观察论文_韩清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