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2001图书市场热点展望_文学论文

39/2001图书市场热点展望_文学论文

#39;2001图书市场热点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热点论文,图书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对中国出版业真是意味深长。一方面,WTO、网络出版、版权贸易、造大船、新经济成了媒体广泛使用的高频词;另一方面,夕阳体制、结构失衡、减负令、课本价格下调、行业外资金涌入又使传统出版业的利润构成开始新的分化,从而使世纪之交的中国出版业像一口沸腾的锅——沸沸扬扬。但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图书市场,却显得波澜不惊。除图书库存有所上扬外,新华书店的销售走势仍旧相当平衡,这说明:在我国多元化的图书消费格局已基本形成,读者对精神产品的消费行为也趋于成熟,广告的宣传作用并不十分明显,品牌和图书的内在质量已成为左右读者取舍的主要原因。因此,回眸世纪之交的图书市场总体走势,探求新世纪初年国家宏观政策可能给出版业带来的影响,分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笔者认为,2001年图书市场的热点将在五大类图书中呈如下表现:

一、社科类图书

学术著作红杏出墙 政改图书一枝独秀

被誉为阳春白雪的学术著作,因读者面窄而长期处于出版困境,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知识经济浮出水面,新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现,知识和智力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开始参与社会再分配,并已成为全社会的基本共识,知识有价,促成了全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大规模需求。一方面,国家每年在正规院校扩招二、三十万尚不能满足家长的需求;另一方面,社会其他高教组织也纷纷加入其中,开始介入高层次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行列,进而促成了高教产业的大发展。在这数百万“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中,每年都有数十万被分配到新的工作岗位和进入自谋职业之列,而他们在学校的最后一课便是写一篇“毕业论文”。因此,社科类图书中的许多公共理论学科如行政管理、经济管理、企业管理、工商管理、教育管理、法学等类的论著或行业论文集,都因市场拓展而销售看好。同时,由于科技发展的一日千里,使得“圆大同社会梦”的理想首先在因特网实现,这就对人文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促成更高层次上的博士短论文和专家著述也备受职称考试者和各行业人员的关注。如《法律本位》、《国企改革》、《中国改革开放2000年经济前沿问题》以及《博士短论文丛》、《三联经济学文丛》、《清华文丛》等单行本和论集都有很好的市场表现和消费空间,这是其一。

其二,由于转型期的中国,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后,利益格局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政府行政行为和市场交易的欠规范,已开始触及每个国民的切身利益。此时,政治体制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因为,它的改革进程将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关系到民心所向和社会顽症的治理。这样,政改图书自然就成了百姓关注的热点,由此促成像《解读中国》《审视中国》、《学说中国》、《媒体中国》、《走出封闭》等关注中国命运和发展的图书成为社科类图书中的新亮点。

二、文艺类图书

艺术图书热卖 另类图书好销

近年来文学类图书的持续低迷有目共睹,尽管市场中也有名家、大腕的作品不时上榜,也有不少纯文学作品被炒得热热闹闹,但这些流星般佳作的生命力和市场业绩多半难以找到往日的辉煌了。文学失去了以往的轰动效应,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与转型时期的文学作品注重对文化、历史、哲学和形式方面的探索不无关系,作品远离现实,不能反映社会基本大众的所思所想,不被读者认同也是很自然的事。上个世纪末中国最后一届茅盾文学奖授予了张平的《抉择》,我想除了文学因素外,主要原因就是它敢于直面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从而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在市场中表现出比其他两部获奖作品更多、更大的“人气”就是例证。因此,文学再展往日的辉煌似乎还有待时日,但反其道而行之的是艺术类图书却有不俗的市场表现,并且随着学校第二课堂的广泛开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艺术类图书的市场空间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像绘画、书法、摄影、刺绣、舞蹈以及小号、钢琴、电子琴、萨克斯、黑管等实用技法、演奏技巧和练习曲集等图书销量普遍看涨,同时也在较高层次上拉动了各种乐器的考级图书销售递增。

文学类图书的另一个亮点当属“另类”图书热。自1999年一套以《香烟》、《垃圾之歌》、《格调》等命名的“另类丛书”问世,“另类”仿佛成了文学革命的代名词。一时间《支离破碎》、《晃晃悠悠》等相继亮相文坛,从而引发了评论界对“另类”小说的诸多指责,但不论社会各界对这一场“文学革命”持什么态度,还是中国的读者首先接受了这一全新变革,致使寂寞的文坛开始起了涟漪。由于“另类小说”给读者提供了一个较新的洞察社会、体验人生、了解社会的新视角,使读者有耳目一新之感,所以当“另类”少年的新作《三重门》,一经作家出版社推出,便红遍书市,创下一月五次重印,发行13万册的市场新纪录。而韩寒一时间也成了家喻户晓的争议人物,之后出版的韩寒新作《零下一度》也多次上榜,创下了不菲的市场业绩。看样子,对“另类小说”的关注不会在2001年很快降温。反之,如果“另类”小说在网上不断拓展市场后再与读者“牵手”,可能还会创出一片更美好的新天地。

三、文教类图书

品牌教辅走俏 考试用书走红

在一浪高于一浪的“减负”挤压下,出版业的利润构成开始受到冲击,新华书店靠垄断中、小学课本发行,搭配供应指定教辅的行为逐渐成为明日黄花。此举,除造成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辅销售较大的滑波外,在城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购买教辅的热情似乎并没有降温,虽然大批量、少品种的教辅通过行政命令,靠集团购买进入学校的可能性被扼制,但个人消费市场仍旧潜力巨大。需要指出的是千人一书,众人一册的“大一统”时代正趋瓦解,而因人而异、视成绩有别,有针对性地选购教辅的情形却初露端倪;并且在教辅图书选购中突破地方社局限,开始向中央社和品牌社集中的倾向日趋明显。如:科学社、北师大社、东师大社、苏教社、浙教社等出版社的佳作以及《海淀考书》、《金牌奥林匹克》、《三点一测》、《字词句篇》等品牌教辅受到青睐。

党的十五大后,随着社会中介机构的快速发展和国家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的进一步实施,通过考试进入一些门槛较高的行业,去实现更高层次的就业,成了不少青年孜孜以求的目标。因此,各种考试图书也就成了文教图书市场上的又一热点。这几年,各地应运而生的“考试书店”就是这一政策实施的结果。像考研究生、考律师、考医师、考注册会计师、考资产评估师以及英语等级、计算机等级、会计资格等类考试,应考人员少则几万、多则数十万。这一群体无疑已成为除教辅读物外的最大文教类图书消费主体,并且市场前景看好。但以往由于市场操作不规范,新华书店介入时,应注意理顺发行渠道,选好备货品种,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合作。

四、科技类图书

普及读物成新宠 实用技术挑大梁

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下,科技进步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今天的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融入世界,点击鼠标就能完成购物,在家办公与不是什么新闻,当人们享受着现代科技带来的诸多便利时,想必对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会有更深的体会和认识。江泽民主席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大党、大国和人口众多的民族,如果没有科学理论的武装和对各种新知识的掌握,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腾飞,不可能有现代化的前途”。在各级党和政府对科学技术的高度重视下,科普图书也迅速热销起来。湘科版《时间简史》、川科版《世界未解之谜》、广西师大版《生命只有一次》等单行本和《院士科普书系》、《商务新知译丛》、《科学人文译丛》等系列图书,都是家长和学校图书馆竞相购买的对象,这些书已成了学生接受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的好教材。同时,随着今春“法轮功”邪教本质灭绝人性的再次上演,党和政府一方面加大对“挂羊头卖狗肉”的伪科学、反科学图书的查禁力度;另一方面中、小学校正进一步加大科普力度,我们有理由相信,科技读物将在2001年大放异彩。

科技类图书销售的另一出重头戏,理应是实用技术图书。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使得传统行业的从业人员不断从原岗位上分流下来,加之城市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大量隐形失业人口,估计我国处于待就业状态的人数不会很少,为实现这一群体的再就业和向新的劳动岗位转移,学习相关的业务技能和掌握一技之长,就成了他们立足社会的关键。因此,像家电维修、厨师技艺、汽车修理、电脑培训、摄影技法以及特种养殖、种植、加工等实用科技图书,仍然市场空间广大,是科技类图书销售中的“大哥大”。

五、少儿读物

玩具图书看涨 少儿文学热销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坚持实施和新增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使得少儿读物的读者有减少趋势;加之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光、电、磁为主体的新介质载体不断出现,由于这些新载体较之传统图书,文图并茂,形象逼真,所以更受孩子们的喜欢,从而造成总体少儿读物市场销售趋淡。除外国童话、365夜故事、看图识字、拼音卡片、唐诗等“大路货”外,主导市场的新品种很少。此前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开发的集动手、动脑、娱乐为一体的玩具书,由于迎合了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市场上一路好走。估计他们出版的《恐龙幼教贴纸系列》、《宝宝成长测量卡》以及其他少儿社随即开发的《剪贴折》、《大迷宫系列》等等,还将是今年少儿读物中的畅销货。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自《花季·雨季》走红全国后,少儿文学作品热销便呈燎原之势。如《草房子》、《班主任》、《十四岁的森林》、《我要做个好孩子》以及《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等在电视剧的互动下,市场销量一直看好。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以往反映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的作品比较少;二是这类作品大多又是“学生”所写,比较接近真实生活,所以很受青少年的欢迎。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各类图书馆对这类书收藏得比较少,在新世纪学校、图书馆建设中它们肯定会成为收藏新品。对此,新华书店应该有所准备,适当备货。

2001年2月

标签:;  ;  ;  

39/2001图书市场热点展望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