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正散加减配合温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论文_施佳

施佳(贵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贵州 贵阳 550011

【摘要】目的:观察牵正散加减配合温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 年10 月至2015 年5 月我科收治的单纯面瘫患者10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牵正散加减配合温针灸组)和对照组(单纯温针灸组)两组,每组50 例。治疗后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面瘫方面,使用牵正散加减配合温针灸的效果更为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牵正散加减;温针灸;面瘫;【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7-0057-01

面瘫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面神经麻痹症,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是指以病侧面部表情肌群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1],发生口眼歪斜,亦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为了观察牵正散加减配合温针灸治疗面瘫的作用效果,我对此进行了相关的临床研究。本文就本人在此方面进行研究得到的心得体会做出相关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 年10 月至2015 年5 月我科收治的单纯面瘫患者100 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牵正散加减配合温针灸组)和对照组(单纯温针灸组)两组,每组50 例。入选患者经检查确诊为单侧的单纯面瘫,头颅CT 检查提示无脑出血或脑梗塞,所有入选患者均由本人或直系亲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为存在脑血管疾病者、妊娠期妇女、哺乳期妇女、合并心脏功能障碍者、酗酒抽烟者。观察组50 例患者中,男28 例,女22 例,平均年龄(45.5±2.1)岁,平均体重(61.2±0.3)kg,平均病程为(1.3±0.4)周;对照组50 例患者中,男30 例,女20 例,平均年龄(44.6±2.3)岁,平均体重(61.7±0.4)kg,平均病程为(1.2±0.4)周。两组患者从性别、年龄、体重、病程等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单纯温针灸治疗。取患者患侧的太阳、阳白、地仓透颊车、翳风、合谷,对以上穴位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用0.35mm×25mm 毫针以传统的提捏法入针,入针后采用易斜或横刺及传统的平补平泻手法,针刺深度为1.0-2.0cm,得气后留针30min,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捻团裹于针柄上,将艾绒的热力通过针体传入穴位。每日一次,连续治疗两周。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牵正散加减治疗。牵正散方为:白附子10g、全蝎6g、白僵蚕10g、蜈蚣2 条、地龙10g。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耳下疼痛,可加荆芥10g、防风10g、白芷10g。

每日一剂,水煎后分三次于饭后半小时服用,连续治疗两周观察效果。

1.2.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2.4 疗效评价标准1.2.4.1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面部静止时仍然不对称,眼睑不能完全闭合,鼓腮仍然漏气。

1.2.4.2 有效:临床症状改善,面部表情肌群功能大部分恢复正常,眼睑用力可完全闭合,口角存在轻度不对称,鼓腮存在轻度漏气。

1.2.4.3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面部表情肌群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眼睑可轻易完全闭合,鼓腮不漏气。

1.2.4.4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1.2.5 统计学方法 所有试验数据均使用SPSS19.0 软件包处理,数据经卡方检验,确保准确无误。当p<0.05 时,表示实验样本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3 讨论

面瘫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上主要将面瘫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两种。

从中医的理论来说,面瘫属于“口眼歪斜”,病因大致为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侵面部经络而导致,为阳明经筋络病之一[3]。其治疗应当以祛风邪、固正气、平补平泻为主,行气活血、温经通络为辅。

本病乃风中经络,气血痹阻,经脉失养,纵缓不收所致,取太阳、阳白、地仓、颊车疏调局部经气,温经散寒,濡润筋肉,翳风疏解风寒,合谷循经远取,亦有“面口合谷收”之意。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针刺留针,又需施灸的疾病。温针灸是我国传统的治疗关节麻痹、肌肤不仁等症的方法,具有行气活血、温经通络的效果[4]。尤其是在留针时,点燃艾绒以热力到达穴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牵正散是《杨家方》中治疗风中经络、口眼歪斜的常用方剂,具有祛风化痰止痉效果。

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提示:对于面瘫患者,采用牵正散加减配合温针灸可以取得更为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许慧,陈建宏,张慧明. 牵正复瘫汤联合针灸治疗陈旧性面瘫32 例临床观察[J]. 湖南中医杂志,2015,03:58-60.[2] 戚其华,彭凯. 针刺与穴位贴敷治疗面神经麻痹研究概况[J].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4,05:22-25.[3] 翟鹏. 牵正散加减配合针灸治疗面瘫的疗效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2015,01:34-35.[4] 金大元. 温针灸足三里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

论文作者:施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5

标签:;  ;  ;  ;  ;  ;  ;  ;  

牵正散加减配合温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论文_施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