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河水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昌平区 102206
摘要:水利工程的建设相对于其他工程建设有着较大特殊性,多数均在海河等水量较大的位置建设,而这些位置通常情况下,由于长期受到了海水、河水的浸泡导致土质总体较软,水利工程地基呈现出软土地基的特点,严重制约了水利工程施工水平的提升,因此,对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分析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引言:水利工程的发展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其自身具备社会公益性的特点,这也会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而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如果其中出现一点问题,都会对整个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造成影响。所以,在实际开展地基处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提前对施工现场和状况进行了解,当遇到软土地基的情况下,必须要及时采取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从而避免水利工程出现结构变形的问题。
一、软土地基自身的特点内容简析
(一)软土地基的特点
对于软土地基的特点来说,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孔隙较大。在正常的环境下,软土与普通泥土相比来看,其自身的空隙较大,主要原因是因为软土含水量较大,从而导致泥土之间的衔接经常出现胶结的现象,这样就会导致泥土自身缺乏土层压实的结构,从而导致泥土中的空隙逐渐变大。第二,透水性较差。对于软土地基来说,其自身的排水能力和透水性能较差,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导致空隙承受的压力较大,从而导致对地质的沉降现象造成影响。第三,灵敏度较高。软土地基自身具备较强的灵敏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采取震动的形式对其进行处理,就要对土质结构造成影响,这样不仅会对软土地基的强度造成影响,还会导致软土地基转化为稀释的状态,针对于这些问题,就会导致水利工程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土质沉降的问题。第四,压缩性较强。在对软土压缩的初级阶段,当软土地基自身压力较高的情况下,就会体现出下降的现象,从而促使软土地基自身具备较强的压缩性。第五,软土地基自身具备最强的特点就是含水量较高。
(二)软土地基的危害
首先是触变性。这主要是由于,若软土地基没有受到任何压力作用,其将呈现出固态,而当其一旦受到外力作用之后,就会由传统的固态变形为流动状态。其次是低透水性。软土地基通常情况下透水性较差,水利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将其中的水分全部排出,同时,水利工程在软土地基上建设之后,沉降的总体时间非常长,多数工程建设十年之后仍旧处于沉降当中。第三是压缩性较高。当软土地基受到了较大的外力作用之后,其压缩系数非常高,压缩数值非常大,这表明,若在软土地基上建设水利工程,非常容易出现沉降情况。第四是沉降速度非常快。随着水利工程建设负荷的不断增加,水利工程沉降速度将越来越快,特别是随着当前水利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增加,该种特征更加突出。第五是不均匀性。软土地基中往往包含有大量的高分散颗粒和细微粒子,这两种物质的密度有着较大不同,这就导致即使软土地基承受的压力相同,其产生的沉降情况也有着较大不同,由于不均匀性的存在,导致软土地基中非常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张拉裂缝,严重影响水利工程建设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一)砂石和砂换填垫层技术
若水利工程的软土地基厚度较薄,大约在3厘米左右,那么在进行软土地基的处理时,可以采用砂石和砂换填垫层技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应当首先将表层的软土层去除,然后将其更换为稳定性更好、强度更高的材料。在进行软土地基换填层材料的选择时,通常情况下包含有卵石、砂石等类似材料,这种材料形成的垫层容易进行碾实、透水性较好、压缩性较低其具有较高的强度,因此,通过换填的方式,能够降低地基沉降程度、增强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同时对于消除膨胀土、防止软土地基出现冻伤等有着较好的效果[1]。当完成了换填之后,应当对整个软土地基进行夯实,保证整个地基形成良好的持力层,有效提升整个地基实际承载极限,增强地基的抗变性和稳定性。若在进行换填的过程中发现其中包含有空隙存在,则应当选择使用透水性材料进行排水,从而使软土地基能够实现加速凝结,有效阻隔软土地基出现冻胀情况。当整个换填施工结束之后,应当继续加强夯实施工。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换填之前,应当将换填坑中的树叶、杂草等全部清除干净,若坑中包含有一定量的积水,则需根据现场情况,采取相关的排水策略,将其中的积水全部排出,对于坑中所含的浮土也应当做好清理,对于使用的填充材料,应当确保其搅拌均匀,并将其铺平。此外,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严格按照施工流程进行施工,严格做好振捣与铺平作业,对于施工接头应当做好处理,在接头的位置应当使其具备斜坡性质,每个层和每个层之间应当错开一定的距离.
(二)深层水泥搅拌施工技术
当前水利工程在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时,深层水泥搅拌施工技术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该种施工技术在淤泥土、粉土含量较大的软土地基中可取得较好的施工效果。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应当将现场存在的杂物等全部清理干净,并做好对应的平整作业,对于水泥的选择非常关键,尽量选择品质较好的水泥。在进行水泥深层注浆的过程中,应当确保水泥注浆管道能够畅通无阻,在施工中,需确保水泥搅拌桩的垂直度,增强对搅拌桩的检查。
三、软土地基中开展水利工程施工应当注意的事项
(一)确保软土地基基底土质安全性
在对软土地基进行技术处理的过程中,施工部门理应注重软土地基基底土质实验的安全性与重要性,在施工操作的过程中以实验数据说话,结合软土地基基底土质实验的准确数据,以此确保工程施工操作能够安全无误的进行。
(二)进行必要的现场勘察测量工作
在有地址的勘察测量作业当中,施工部门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对现场进行严格的水利工程测量、水利勘察、水文地质调查与地形地貌考察,并且结合相关资料对软土地基环境内的地址性质与特征情况进行准确分析,然后再根据勘察与测量的实际结果制定出最有效、经济化、可行化的软土地基技术处理方案,以此避免技术决策失误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三)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
在深层搅拌桩的技术处理过程中,施工队伍应充分提高水利施工的整体质量,将各季节软土地基的影响因素预算到位,并将诸多影响因素算在施工时间以内,以此避免天气与外部环境因素对软土地基技术处理工作造成影响。
(四)重视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
施工队伍在水利工程施工软土地基的技术处理作业当中首先需要对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进行准确考虑,在计算与测量的过程中借助现代化仪器设备与计算机软件进行科学分析,准确统计出软土地基当中的承载力、剪切力以及土壤热化等情况因素,为之后的水利工程软土地基技术处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结论
水利工程建设对我国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水利工程的质量问题也受到了国民的高度重视。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对水利工程的质量起到了基础保障,但是,软土地基处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而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将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到水利工程施工中,是相关部门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2]。
参考文献
[1]郭江波,关于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工业,2016(12):219.
[2]翟海涛.试论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要点[J].魅力中国,2016(28):35.
论文作者:张雷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土地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水利论文; 技术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过程中论文; 透水性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