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的可利用的水资源越来越少,黄河水引水不足,导致用水矛盾日益突出,基于此,我们必须合理的配置水资源,使水资源管理实现规范化,保证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面临这样严峻的形势,水资源管理也就越来越重要,如果要避免造成水资源浪费的情况,提高资源管理效率与水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的科学分配与合理利用,就必须通过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这对于我国建立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对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策略
近几年,我国可利用的水资源逐渐变少,用水矛盾日益突出,黄河出现了引水不足现象,面临这样严峻的形势,必须要合理对水资源进行配置,实现水资源管理的规范化,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管理模式的建立对于任何资源的管理而言都非常重要,水资源管理也同样如此。通过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可避免造成水资源浪费的情况,提高资源管理效率与水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的科学分配与合理利用。另外,信息化管理模式对于我国建立节约型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
1水文水资源的项目建设特点
与其他建设项目相比,水文水资源的建设较为特殊,除了具有一次性、唯一性、固定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之外,还具有面广、站点多、线长、交通不便利等特点。项目工程的施工地点不集中,施工条件和施工环境较为恶劣。而且交通不畅,就会使一些重要的专业的设备无法进入施工地点,社会化程度不高,对于专业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很大一部分的项目,都需要自己组织施工。水文水资源设施所处的环境较为复杂,通常沿河流分布,其包括的范围较广,河流的左右岸、上下游,以及南北方和东西部都包含在其中。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的类型较多,如水文站、水质站、流量站和水环境检测中心等,然而对于每个项目来说,其工程规模却不是很大。
2水文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水文水资源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体现了公共服务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贯穿了水资源利用循环的全过程,面向社会各行各业。目前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信息化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进步,因此必须加以改进和优化。在水文水资源的管理工作中,应采用动态管理替代传统的静态管理,采用科学管理替代传统的经验性管理,采用统一管理替代传统的分散条状管理。为推动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积极采取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
3开展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的主要原因
开展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对科学资源进行科学管理,防止资源浪费,进而提升水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水资源管理工作中去,不断提升管理效率,减小管理工作难度,总之,水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具有必然性,是社会经济进步发展的要求。
3.1传统管理手段和现代化社会的高要求之间存在许多矛盾
在传统管理模式中,经常出现水资源利用监督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致使大量的水资源遭到浪费,成为限制传统管理模式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现阶段,社会经济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大幅增加,如果我们一直坚持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用水需求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十分有必要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模式,进而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全面实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分配。通过节约型社会的建立,促使我国干旱地区的缺水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水利部门还要不断加大对城市水利工作的监督力度,明确水资源利用率的相关要求,全面实现统一化管理。除此之外,还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完善相应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对供水水源、资源现状等信息有全面的把握,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整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如今,在水资源管理中我国融入了信息技术,但是依旧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水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不够成熟,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我国的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是非常落后的,与水土保持、防汛防旱等信息化建设力度没有可比性。由于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中有众多不平衡性,大多数地区并没有实现信息化管理,也无法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开发标准和平台。各个地区之间联通工作比较困难,在一些已经建立起信息化管理的省市中,大多数业务和水资源监督管理系统都无法实现联通。关于实现系统集成,一定要以专项业务为依据,建立起取水许可监测系统和管理系统,完成资源的集成和整合。
4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策略
4.1提高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的意识
增强管理意识是水文水资源建设的重要因素,应提高管理意识,应突破传统思想的限制,不断完善水文体制,只有提高管理意识,才能实现地区之间的协调一致,使建设项目能够达到统一。加强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的审批政策,能够尽快执行,采取统一的标准,提高管理意识,使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能够有序进行。
4.2完善管理体制
明确各水利部门和单位的职责,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健全监督制度和管理审查制度,将相关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使水利各部门和单位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并充分发挥其应具有的职能。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体制的建立,对于水利工程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以及系统各环节功能的实现,起到了重要的保障性作用。
4.3加强水文监测设备仪器的管理
在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中,应加强对水文监测设备仪器的管理,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水文监测设备仪器,确保建设项目能够及时地开展,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提高水文监测设备的使用率,向政府以及社会寻求资金支持,为选购水文监测设备引入资金支持,改进传统的水文监测设备。同时应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及时处理。加强水文监测设备仪器的管理,才能够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促进水文建设项目的有序开展。
4.4合理利用管理类软件
资金是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和保障,然而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也确实存在,并且较为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成功软件和程序,对水利工程进行管理,从而确保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的稳步健康发展。通过利用管理类的软件,可以降低程序和软件的开发成本,减少人员开支,同时使水利工程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获得较为可靠的保障。对于节省下来的这部分资金,则可以加以充分的利用,为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工作补充资金,从而推动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水利事业的发展。
结束语:
水文水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的管理效率,同时,也可以使水资源利用率得到提升,水资源能够实现最大化限度的利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原因,然后详细研究了水文水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方案,这对于我国节水型社会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可为以后水文部门建立水资源信息化管理模式提供依据,实现水资源管理的规范化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石晓磊,赫明星,苏文峰.浅谈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8):169-169.
[2]王涛涛.浅谈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J].商品与质量,2016(43).
[3]魏京莉.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探讨[J].水能经济,2016(2):376-376.
[4]冯璐璐.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方法初探[J].农业与技术,2017,(22).
论文作者:李景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水资源论文; 水文论文; 信息化建设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设备论文; 传统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