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测量技术论文_梁钧勇

探究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测量技术论文_梁钧勇

玉林市市政建筑工程公司

摘要: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测量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提高测量的精度不但可以降低工程的总成本,还可保证工程良好的质量。因此,需不断改进测量技术,严格要求测量的过程,将检测工作做好,使其与激烈竞争的市场更加适应。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测量技术

1前言

伴随我国科技不断的发展,建筑业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产业,其施工的质量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使建筑业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无论哪项建筑工程,必不可少均是测量部分,其于建筑整体施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建筑工程施工的设计及工作开展提供出了真实合理的理论依据。就现阶段发展来讲,技术水平正在不断的提升,这就需建筑工程的测量也应具备较高水准,提升测量的精密度。然而此进步既是利好,亦是挑战,建筑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综合要素不断的增加,促使测量工作面临更多困难,这就要求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进一步探究建筑工程的测量技术,不断的引入新工艺与新技术,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简介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负责测量数据的相关部门及人员采取专业工具,且配合部分相应手段来开展测量的工作,还会按照设计图里的方位与数据在施工现场进行放样,最后获取的结果会成为工程结构、安全、质量及今后运行状况的根据。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测量作业是主要测量地面点的位置,具体讲可分成两层含义:(1)确定地面实际的方位,是主要使用坐标和高程来表示。(2)根据事先设计出的点位坐标来确定出实际地点方位,在测量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测量要素包括角度、高差和距离。通常测量作业需根据一定的方法与原则来进行,在对布局测量时,需按照由整体至局部的原则,在测量的程序上需按照由高级至低级与先控制再碎部的原则。测量程序原则是需在测量范围内将控制点位选出来,再次测量这些高程和坐标,它们就变为已知的点并与其余点位加以确定,这部分具备控制意义的点位所构成测量区的骨干可称作控制点。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测量作业需建立并完善控制网,并将其当作前提,然后按照工程各细节要求(包含建筑的形状、高程、方位等)在施工现场精确测量,如此不仅对工程施工的管理和指导有利,还可对建筑物各项的基本情况实时了解。

3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测量技术

3.1测量定位

在施工之前,应按照建设单位提供的GPS控制点使用经纬仪、水准仪及全站仪等测量施工现场,建筑工程正交轴的网应使用主轴线的控制法做定位,其具体的做法是:在GPS的基准下,采取直接施测的方法来对平面控制桩测设,经对总体、角线及各轴线尺寸复核无误后,将各轴线桩定出来,再埋设引桩与永久的标桩,经业主与监理复核并签证后,就可当作定位根据。将控制网测出后,还应于周围的建筑物与围墙上将永久性标志标出,并将各轴线的引桩作出来,之后将各轴线的控制点根据井字形控制网引至各交点上,且控制点设定四个,在各控制点上面,可埋设相应钢板,经边测角校核与闭合后,调整平差,要在钢板上划十字线且钻孔,并使用红漆来标记,最后把其当成主体施工的细部放样与垂直控制的根据。

3.2高程控制和构件测量

在施工过程中,高程控制需在施工的场地上建3个基准点来管控建筑物标高,让其变成闭合形状,如此对后期校准与核对更方便,可凭借施工场地内平面的控制桩,当首层平面与墙体的浇筑完成后,可将标高点当作起点并采取钢尺对墙体测量,在标高的传递上,应注意下面三方面:第一方面是标高竖直方向传递时,要利用钢尺由首层起始的高程点来测量,若竖直高度比测量的钢尺长度大时,那么可重新设立标高起始线,并且调整钢尺的长度、温度与拉力此三差。第二方面是建筑物应当采取三内控点往上传递。第三方面是在施工层抄平之前,可优先对首层传递标高点校准测量,当测量的误差小于3mm时,才可应用平均点对水平线引测。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同样需对建筑构件进行精确的测量,测量柱构件垂直度的步骤为:首先固定好模板,采用锤球检测模板的垂直度,然后再测量控制轴线和垂涎的间距,如此便可核对模板位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对构件模板高度测量时,需预先将顶板模板支设好,并用钢尺由柱体往上测量,以引测的类似标高点于柱子上端的模板,之后设置好水准仪,将引测任意的标高点作为后视,测量各柱顶标高,闭合的另一点作为校核。施工测量放线时,前后视线尽量达到了等长,测量水平线时,直接调整水平仪的高度,使后视线恰好与水平线对准,可用铅笔标出前视水平线。

3.3沉降观测的布置及其控制技术

在观测中,应使用高精密度的电子水准仪及相关的配套设备,相比于光学的水准仪,仪器的精度更高,可将高差的误差控制在0.3mm,且自动化的程度也较高,此仪器是主要应用CCD测量的传感器来达到自动测量的目的,而且观测的数据还可直接传送至计算机,可代替观测人员做记录、计算及肉眼观测,如此可有效避免读数误差,提高施工的速度。建筑工程在施工阶段开展观测时,可使用单路线来回往返的观测,尽量固定观测的人员、镜位安置、观测方法及仪器。若观测半小时前是晴天,应把仪器设备在阴凉处安置,使外界的气温与仪器基本上一致,各测量点装设水准仪的三脚架,其中两脚应平行于水准仪路线的方向,第三脚要放在路线的两侧,除路线转弯位置外,测站仪器及前后的视标尺应近似在同一直线上。当埋设并稳定好沉降点后,应连续的观测两次,计算平均值作观测点的初始值。建筑物由于荷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沉降观测应做部分具体要求,在地下室的施工阶段,需逐层的观测,而地上建筑施工阶段则可两层做一次观测,如果建筑物附近存在大量的挖方及积水与降雨等则观测应暂停,若出现沉降不均匀情况时,可按照实际情况增加适当次数的观测,将精确数据测量出来,确保工程顺利的进行。

4提升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测量技术对策

4.1 现场平差

现场平差即在现场将测量误差消除的一种方法,比如在一个方向的线测放时,选择正倒镜定点,然后在现场选取两方向线中心点当作最终方向值等方式。因路桥施工要求测量放样精度极其高,不但要确保存在较大的误差时能在不同程度上伸缩,而且还需具有松散性和严密性,如此才可更好确保工程的质量。在市政路桥施工的测量放样中,主要采取以下三个现场平差的方法来降低误差:(1)在主轴线基准上对全部轴线进行测设,来预防因控制网的测设而带入控制网本身所测设的误差。(2)在施工当中,对所有的轴线测设定位,不可反复的变更,应保证一次性,如此才可防止轴系出现混乱。(3)不管控制网的布设精度怎样,均需选择本身的主轴线当作基本的控制,对严密的部位放样,以此轴线作基础,可大大确保建筑物相对的严密性。

4.2复核设计图纸

市政路桥的施工测量人员需对总平面上建筑物的坐标与相关数据仔细复核,对设计图纸之上的尺寸全面校核,若是矩形的建筑物,应对其两对边的尺寸进行检查。另外,还应按照设计图纸对基础图和平面图轴线的位置及标高的尺寸与符号等进行检查。

4.3复测建筑物的定位

为了达到市政路桥工程对精度的要求,确保工程的质量,应对行建筑物的定位进行复测,按照定位的龙门桩或控制桩,对建筑物角点坐标、标高及平面的几何尺寸进行仔细检测,并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

5结束语

市政路桥工程测量工作在整体施工阶段属于极其关键的部分,数据精确的程度对建筑物质量、安全和工程进展具有很大的影响。伴随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相应的测量技术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若想保证市政路桥工程的质量,就应使用合理的测量技术,保证测量放样顺利进行,从而保证路桥工程顺利施工。

参考文献:

[1]叶星,杨涛.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测量技术之我见[J].房地产导刊,2015(10):30.

[2]高小品.建筑工程中工程测量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05):42-43.

[3]张辉.基于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测量技术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3(05):244-246

论文作者:梁钧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  ;  ;  ;  ;  ;  ;  ;  

探究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测量技术论文_梁钧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