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园林建设理念下的市政园林论文_郭晓培,权珍珍

节约型园林建设理念下的市政园林论文_郭晓培,权珍珍

金龙湾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一些率先富裕起来的地区,追求豪华奢侈、铺张浪费的风气十分盛行,园林绿化建设中攀比斗富之风愈演愈烈。所以,“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建设变得日益重要。本文从中国当前的园林国情出发,分析形式,从改善城市整体环境的角度出发,提出如何建设节约型园林才能让园林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化的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节约型园林;生态环境;自然

引言

园林是综合艺术,不仅利用自然山水创造真景,反映真境,还利用诗歌、绘画、书法反映虚境。创造具有诗情画意的空间,追求清新雅致的精神世界,在追求情、境的同时,亦追求空间中趣的韵味,园林是寄情的载体。充分反映历史文化、民俗民风和时代特色。近年来,由于观念上和认识上的偏差,使得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着注重视觉形象而忽略环境效益的现象,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十分必要。

1 当前国情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们带来巨大财富,同时也使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方面,对本土资源的无限制掠夺,一些原材料、能源、水、土地等资源的短缺,使得资源的承载力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凸显;另一方面,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并迅速向农村蔓延。在这种情况下,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对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2 如何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

结合当前的国情,建设“节约性园林”分三个层次进行:

2.1节约资源与能源

从这一的要求出发,“节约型园林”是指节约使用各种资源与能源的园林绿地建设和运营模式。就是要在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等环节中,按照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和循环经济等原则,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源。

2.2改善生态与环境

从这一要求出发,“节约型园林”是指维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环境的园林绿地建设模式。就是要借助城市园林绿地完善城市生态系统,充分发挥绿地在维持碳氧平衡、蓄水保水、调节温湿度、滞尘减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3人与自然的和谐

从这一要求出发,“节约型园林”是指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能力、展示自然魅力的园林绿地建设模式。就是要以“阐释自然观”为文化主体,营造适宜的“自然”空间和场所,加深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和认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 节约型园林主要的技术措施

目前,节约型园林的研究和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体现在节地、节土、节水、节能、节材、节力等几个方面。

首先,节地型园林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和用地矛盾的日益加剧,建设节地型园林作为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在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小气候环境,节约资源与能源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必将成为我国园林绿化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为此,应大力提倡屋顶花园、墙面绿化、垂直绿化、立体绿化等节地型园林形式,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做到科学规划、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程度的发挥园林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

其次,节土型园林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所需要的回填土和种植土,大多来自于山地和农田,大量的园林土方工程势必对山区和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那些从视觉效果出发而堆砌的高大土丘,因植物生长困难而需要大量的人工灌溉来维持,不仅带来高昂的园林绿化建设成本与养护费用,而且造成水土资源的巨大浪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节土型园林建设应从有利于植物生长、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的设计要求出发,尽量节约利用宝贵的土壤资源,以利于缓解园林绿化与农林业生产之间的矛盾。园林绿化节约土壤资源的具体措施,一是保持场地原有的地貌特征,尽量做到土方就地平衡;二要避免进行大规模的地形改造工程,并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表土作为种植土进行回填。

最后,节水型园林节水技术措施主要体现在广泛提倡使用集水技术,推广采用地面透气透水性铺装。从提高渗水率的角度考虑,应尽量减少铺装面积、注重雨水的回收利用,提倡使用再生水灌溉,以及采用微喷、滴灌等节水设施。建设节水型园林应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增加可利用的水源总量,如雨水回收、中水利用等措施;另一方面要减少水资源的消耗。不仅要在水的运输、灌溉等方面减少损失,如利用地膜覆盖减少水分蒸发、利用土工布减少水分渗透等,而且要选用耐干旱的植物种类,并将水分送到植物最需要的地方,如微喷、滴灌,在树木根部盘绕穿孔输水软管等,这些技术措施花钱不多,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为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更加适宜的环境。

4 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应注意的事项及建议

4.1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张,同时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所蕴含的巨大价值渐渐为人所熟知,一些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为了商业利益的最大化,他们往往忽视自然生态系统的敏感性和自然环境的承载力,超强度的开发建设导致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因此建设“节约型园林”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保护城市周边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

4.2改善自然生态环境

由于我们过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导致许多地方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的破坏,或面临着严重退化的威胁。由此产生的恶果便是领土的自然特征严重丧失,各种自然及环境灾害的发生频率不断提高。因此,“建设节约型园林”就是要将园林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整治相结合,以促进自然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的改善为宗旨,营造具有自然特性和自然能力的游憩空间,使园林绿化建设真正成为生态环境整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4.3建立城市防护体系

建设“节约型园林”不能局限于园林绿地单体建设,满足于局部环境的改善,还应从改善城市整体环境的角度出发,建立完善的园林绿地环境防护体系。根据城市污染源、噪声源、风向等具体情况,针对性地布置各类园林绿地,充分发挥园林绿化在净化空气、降低污染、减弱噪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5 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工业化的发展,导致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了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一大问题,同时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5.1确保领土景观的和谐统一

确保领土景观的和谐统一:首先要根据领土的景观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治目标,避免“外来景观入侵”而导致本土景观的丧失;其次要致力于保护各地的领土景观特征,在改善领土景观的同时使城市、乡村和园林绿地融入领土景观,并确保领土景观的和谐与统一。

5.2探索自然的合理利用方式

建设“节约型园林”,首先要顺应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资源营造园林绿地;其次要合理利用河流、山川、土地、空气、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第三保持城市中各种自然资源的属性和演变能力,避免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导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6 结语

总之,实行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统筹兼顾,平衡发展,防止用一个极端代替另一个极端;建设“节约型园林”,就是要为社会营造最适宜的自然游憩环境,展示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要让人们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认知自然,提高人们尊重自然、热爱并保护自然的意识,最终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我国水资源现状令人担忧.人民日报[N].2014年03月23日 第五版.

论文作者:郭晓培,权珍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8

标签:;  ;  ;  ;  ;  ;  ;  ;  

节约型园林建设理念下的市政园林论文_郭晓培,权珍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