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改造工程设计要点论文_崔振文

市政道路改造工程设计要点论文_崔振文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市政道路作为城市的动脉,也应与时俱进。目前,很多城市都涉及市政道路升级改造问题,如何既提高通行效率,又节省造价,还能美化环境,需引起设计师的重视。因此,本文对市政道路改造工程设计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市政道路;改造工程;设计要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市政道路交通量增长迅速,在城区内行人,自行车,汽车交织在一起,特别是汽车保有量迅速发展,堵车现象较为严重,为保证交通运输的通畅,缩短运行时间,拓宽道路路幅,增设机动车道,实施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的快速交通运输方式势在必行。

1市政道路改造设计科学内涵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道路工程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市政道路工程承担了重要的施工任务,优化了人们的出行环境,保证了城市道路的畅通和有序发展。纵观我国现有的市政道路工程,由于长期使用,一些早期的混凝土路面已经超过或接近设计周期并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虽然有些项目还没有达到设计年限,但近年来,随着私家车的增多,城市道路交通变得越来越拥挤。城市的经济发展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私家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和汽车轴载的重型化发展也对道路的质量与通行有了更大的要求,道路使用的变化以及设计和施工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市政道路项目的路面损坏逐年增加,综合利用质量持续下降,并对所使用的服务产生严重影响。因此,迫切需要修复和翻新这部分道路。

一般来说,可采用三种维护措施,即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应用,具有新表面覆盖物的水泥混凝土和道路修复。与沥青路面相比,混凝土水泥路面的修补更加困难。基于附加的沥青层,可以明显优化旧水泥路面的综合使用性能,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原来的旧水泥路面,使得施工更方便,而无需投入更高的成本和城市环境来进行市政道路交通。将不会有重大影响。因此,这种重建工程方法目前应用最为广泛。

2市政道路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中的道路运输作用日趋重要。虽然我国的城市道路和公路的建设不断完善,但是城市道路网的建设还有待于加强,不能适应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城市道路网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这种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道路建设与高速发展的城市经济不协调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对道路交通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但是道路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增长速度缓慢,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运输的需求。这种情况导致了城市交通拥堵现象的产生,使大量的城市交通超负荷运行。

2.2缺乏完善的市政道路网骨架体系

虽然我国目前的城市路网骨架建设已经初步完成,但是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城市路网骨架体系。尤其是在规划的道路网中绕城公路建设程度很低。拥有高素质服务、大容量和高速水平的公路在整个道路网之中所占的比重较低,导致了道路网整体的服务水平得不到提高。

2.3城市交通堵塞严重

除已实现规划的主干路和次干路外,许多早期建设的城市道路相对狭窄,已不能适应远景交通量的发展和交通流构成的变化。道路两侧因商业发达,行人密度高,又缺乏停车设施,路边停车现象严重,对交通造成很大干扰,使原本狭窄的道路更显拥挤,交叉口处通行困难问题尤为突出。公交站点及路线设置不够便捷导致市民不愿坐公交或不方便坐公交,致使自驾小汽车出行率大大增加,交通更加恶化。

3市政道路改造工程设计要点

3.1路基的设计方案

路基的稳定性是决定道路是否能够经受长时间车辆荷载的基础,因而在施工中应注意对路基稳定性的检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路基的稳定性与周围土体的结构性质、边坡的坡度与高度以及工程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施工前应全盘考虑路基的动静荷载,对地表的植物、种植土、有机土等达不到强度要求的原土进行压实处理,使其密度符合有关规范,充分保证路基的使用寿命。

3.2路面设计方案

高等级路面通常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或沥青混凝土路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优点是耐久性好,使用寿命较长,初期养护维修少。缺点是要求地下管线一次敷设到位,路面折裂损坏维修复杂,维修期长。而且对软土地基工后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垂直沉降变形的适应能力较低,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容易形成早期断板或破损。另外,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缝多,行车舒适性较差。

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速度快、施工方便,行车舒适、行车噪声低,局部开挖、修补比较方便,便于今后地下管线的二次埋设。但沥青混凝土路面也存在着突出问题,一是耐久性差;二是路面的早期破坏严重,出现坑糟、开裂、车辙、抗滑性能不足等病害。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破坏,除了设计和施工方面的原因以外,主要外因是交通量增长过快,重载、超载严重,使道路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内因主要是材料(沥青、骨料等)性能差,导致路面抵抗拉应力、剪应力、渗水和粘结老化等的能力相对不足。

3.3路面排水设计

首先,在路面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外侧的设雨水口,雨水是由雨水口进入雨水管道之内,通过雨水系统排入到河道之内。

其次,为迅速的排除路面的雨水,路面必须要设置横坡。道路的机动车道要采用的是双向横坡,人行道以及非机动车道要采用单向横坡,坡向雨水口。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坡度为1.5%,人行道的坡度为2%。

3.4道路绿化设计

城市道路是城市核心的重点组成部分,是城市的骨架、血管,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通行都需依靠它,其具备多样化的功能,那么有了合适的绿化,道路才会显得丰盈、饱满,给人美的感受,道路和绿化,就像肌肉和骨架的关系。市政道路绿化设计运用色彩功能、绿地多种形式以及多样的景观效果直接影响着城市景观的视线以及景观空间,同时有益于进一步改善环境小气候、优化街景。具体设计时须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化部门要求,比如南北向和东西向道路树种的选择,对防护型干道上种植的植物应有抗污染、隔离嗓音、吸尘等功能。绿化设计时乔木群落过渡向小乔木群落、灌木群落、草坪时形成的立体层次感,这样不仅观景效果好,防护效果同样良好。

3.5公共交通设计进行完善

对公共交通进行发展,有助于对交通道路压力起到缓解的作用。但是,如果设计不合理,公共交通会影响到机动车的交通问题。实践经验表明,在行道树外侧设计非机动车道,于公共停靠站位置,借助原来的非机动车道空间,进行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的设置,公共交通在通行空间以及停靠空间方面具有独立性,能够缓解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产生的干扰。

3.6市政道路改造设计,应把握全局,加大城市的整理布局规划

城市道路设计,需要把握全局,主要以道路的交通能力为基准,并对其相应的道路设施进行合理的比例分配和规划,充分考虑到人、车、路以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协调,结合道路设计路段的交通流对现有的交通车道进行必要性的调整,尽最大努力降低交通拥堵现象。

结束语

目前市政道路的旧路改造工程已经成为了市政改造项目中的重点工程,它的改造程度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建设,进而关系到社会以及人类的整体利益,才能有效增强道路的通行能力,提升道路的服务水平,进而将人民生活的质量水平进行提升,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冬英.浅谈市政道路设计的新思考[J].中国电子商务,2014(8)

[2]谭国强.市政道路之工程设计[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4,(05)

[3]汪江.关于城市道路设计及注意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2(10)

论文作者:崔振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

标签:;  ;  ;  ;  ;  ;  ;  ;  

市政道路改造工程设计要点论文_崔振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