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与康复指导论文_于英杰

浅析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与康复指导论文_于英杰

于英杰

绥棱县人民医院 152200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和康复指导方法。方法 观察我院先后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2016年11月~2017年12月的临床护理与康复指导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对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和康复指导,使其均在获得明显康复效果后顺利离院,离院时绝大多数患者已达到生活基本自理的状态。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早施以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与康复指导,能够利于其心脏及机体功能的尽快恢复,减少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自理的质量。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康复指导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nursing measures and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methods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the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and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on 78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dmitted from November 2016 to December 2017 was observed. Results by giving effective clinical nursing measures and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to 78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ll of them were out of hospital after obtaining obvious rehabilitative effect. Most of the patients had reached the state of basic self-care in their lives. Conclusion effective clinical nursing measures and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n benefit the recovery of heart and body function as soon as possible,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elf-care in life.

[keywor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clinical nursing;rehabilitation guidance

随着国内生活质量的提升,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其中急性心梗是一种最为严重冠心病的类型,其临床表现包括:持久性胸骨前后区疼痛、休克、各种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等[1],检查显示其血清、心肌酶均有增高,并且心电图有异常改变,是常见的一种内科急症,具有起病急骤、病况变化迅猛、病死率极高等特点,可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而且会给社会及患者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为最大限度的地提高此病患者的预后质量,现以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例,对其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康复指导方法,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本医院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收入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其早期实施临床护理与康复指导。其中男性43例,女性35例;年龄介于42~76歲之间,平均年龄(55.13±5.43)岁;烟酒嗜好51例、过度肥胖27例。入选的患者均严格符合我国临床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其中下壁梗死36例、前壁梗死12例、广泛前壁合并下壁梗死30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1.2.1 重视心理护理

依据现代化科学护理的要求,把患者看作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的有机整体,从其实际需求出发,尽量满足其合理的要求,使其获得舒适、有效的护理效果,以提高其疗效及满意度。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危急、心理负担重,易出现焦虑或抑郁等情绪[2],同时可伴有严重的并发症,故而,对其早期进行心理护理极其重要。对剧烈疼痛、有窒息或濒死感的患者,在遵医给予止痛、镇静等药物的基础上,应及时给予其心理安慰、人文关心、人格尊重,以尽可能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消除负性心理、增强信心,并配合医护工作,确保安全、平稳地渡过急性期。

1.2.2 强化疼痛护理

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为发病突然,常伴疼痛症状,因此,要重点评估其疼痛的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必要时对剧烈疼痛患者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吗啡),对疼痛较轻的患者可给予可待因片或硝酸甘油;做好生命体征、血压、心率等的监测工作[3],并密切观察呼吸、面色变化情况,抓住最佳抢救时机,准确给药止痛,以减轻其痛苦。

1.2.3 科学药物护理

护理人员要观察注射药物时的注射部位,确保穿刺针头安全地留置血管内,并注意防止药液发生外漏;同时,注意患者有无发生出血、再灌注或各种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重点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报告医生,以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做好对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患者的血压监测护理,预防其发生面色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并预先告知患者可能发生的不适情况,以避免其紧张、慌乱;对洋地黄类药物使用者,勤测其心率,一旦出现厌食、心悸或黄绿视等不良症状,则立即停药,并配合医生进行及时处理;严格掌握患者的给药适应症及禁忌症,以确保每位患者的用药安全。

1.2.4 合理饮食护理

急性期患者应多食用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的半流质食物;遵守少食多餐的原则,确保摄入的食物易于消化;食用含有人体必需的热量、营养、低钠、低脂、少气的食物与水果,鼓励其戒烟戒酒,在病情明显好转的2周后可正常饮食,但仍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注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应进行科学饮食调节护理,在有效恢复后仍坚持低饱和脂肪、低胆固醇的饮食原则,以预防疾病再发。

1.2.5 早期康复指导

在急性期,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并详细告知其重要性,休息一周后若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则可根据其病情状况指导患者可慢慢坐起,按常规康复计划适量进行体能活动,同时向其解释体能活动的作用及效果,以利于其心脏侧枝循环的及早建立,预防及减少肺部感染及血栓形成等,利于缩短疗程,以获得患者的认可及主动配合。

2 结 果

通过对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和康复指导,使其均在获得明显康复效果后顺利离院,离院时绝大多数患者已达到生活基本自理的状态。

3 讨 论

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和康复指导时,相关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患者的疾病特点,重点观察护理要点,严密监控其病情变化,做到及时发现、有效处理。在做好各种有效的临床护理基础上,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给予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工作,并为其提供合理饮食、早期康复指导等一系列有效的综合措施,以进一步保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促进改善其预后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早施以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与康复指导,能够利于其心脏及机体功能的尽快恢复,减少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自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春红.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24):90-91.

[2]吴红梅,欧阳月琴.康复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J].《当代临床医刊》,2015,28(6):1814-1815.

论文作者:于英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  ;  ;  ;  ;  ;  ;  ;  

浅析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与康复指导论文_于英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