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及建议_虚拟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及建议_虚拟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及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论文,实体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114X(2000)06—0034—05

从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由极盛转衰到90年代东亚“四小龙”的快速崛起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虚拟经济就一直是社会各界讨论和关注的话题。在虚拟经济日益膨胀的今天,探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影响机制,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虚拟经济的形成与特征

虚拟经济是相对实体经济而提出的,是指与虚拟资本运动相联系的经济。在虚拟经济产生以前,无论是财富本身还是生产财富的方式,都是以土地、粮食、生产工具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为中心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不仅制约了有限资本的利用效率,而且从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经济活动范围的扩大;同时,由于实体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不断加大,也迫切需要寻求解决的办法。在这种背景下,虚拟经济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从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角度看,虚拟经济的发展大致经历五个阶段:(1)闲置货币资金的资本化, 当人们把暂时不用的闲置货币有偿直接让渡给急需生产经营资金的使用者去使用时,就产生了一种直接的借贷行为。在这种借贷行为中,前者可以不从事现实的生产经营而仅凭借贷行为成立的借据或其他凭证收取利息,这种借据或借贷凭证便成为虚拟资本的雏形,贷方据以获取利息收益的活动就是一种最初的虚拟经济活动。(2)借贷行为的中介化, 这一阶段的标志是银行的产生,从而使货币资金的借贷主要表现为以银行为中介的间接借贷。这时,广大存款人持有的能够为其带来利息的存款凭证就是虚拟资本。借贷行为的中介化实际上意味着虚拟经济活动的社会化。(3 )证券交易的市场化,随着股份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大量发行,客观上要求形成一种便于有价证券实现流动性的机制或场所,于是证券市场应运产生,虚拟经济的规模迅速扩大。(4 )虚拟经济的国际化,进入20世纪后,较大规模的跨国证券投资开始出现,虚拟资本的跨国交易进入新的阶段; 特别是在布雷顿森林协议和关贸总协定( 现WTO)的推动下,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国际金融市场, 使虚拟资本的交易日益表现为一种国际性经济活动。(5)金融工具创新化,从20世纪70 年代开始,国际金融领域兴起金融创新的浪潮,包括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在内的创新工具层出不穷,虚拟资本的交易规模也因此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从而使虚拟经济的扩张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而日益表现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活动领域。

虚拟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表明,虚拟经济产生、发展的基础和服务的对象都是实体经济,与实体经济具有不可割裂的联系;虚拟经济的增殖是通过产权交易、在特定信用方式的保证下,承担相应的风险而获得的。因此,虚拟经济的运行不同于实体经济, 有其自身的特征:(1)非独立性,从虚拟经济的作用机制看,虽然虚拟经济在社会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它的扩张也不断脱离实际生产过程,但虚拟经济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虚拟经济的良性运行要以服从和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为条件。人们关于虚拟经济的判断主要来自对实体经济的预期评价。(2)规范性,虚拟经济是一种规范经济, 这是由虚拟经济的交易本质所决定的,一是虚拟经济交易的资源形式的规范化,如各种统一规范的金融工具;二是交易条件、程序、场所等运作方式的规范化;三是信息披露、中介服务等管理的规范化。(3)复杂性, 主要表现为虚拟经济的交易载体、交易主体、交易决策和影响因素的复杂性。(4 )高风险性,虚拟经济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风险管理服务;但由于虚拟资本的价格变化无常、人们预测能力的有限和投机资本的冲击,虚拟经济又是一种高风险的经济活动。

二、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机制

(一)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贡献

虚拟经济自萌芽之日起便对实体经济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为:

1.动员储蓄转向直接投资。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储蓄额在攀升,过高的储蓄率又会限制生产投资的增长,许多生产过程因缺乏投资被困在没有经济效益的规模上。但动员分散储户的储蓄具有较高的成本,这包括搜寻分散储户的交易成本和储户希望放弃现有资金控制权却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信息成本。虚拟经济的中介效应能有效地减少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并通过创造新的金融工具或建立多边金融契约,为聚集家庭资金投资于规模有效的企业提供机会,从而使社会资本在运动中改善资源的配置。

2.便利资本流动和产权复合。实体经济中资产的产业转移和重组存在两方面的障碍:一是不同产业部门因其产品不同,生产技术、生产工艺及相应的生产装备也不同,这使专业性实物资产难以实现产业转移;二是资产的产业或企业转移会受到进入障碍。虚拟经济使产权商品化、价值化和证券化,不仅在技术上解决了实物资产转让的各种困难,而且可以打破所有制、地区和行政隶属关系的界限,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资本增值最大化的本性,通过产权的分割、裂变、转让、组合和控制等复合手段来实现资产价值资本的流动,开辟新的经营领域,提高运营的效率。

3.改善风险管理。为取得经济收益而进行的投资活动常常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风险。虚拟经济为投资者分散和转移风险提供了合适的机制,使实体经济领域的风险一定程度上为虚拟经济所承担,对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

4.传递投资信息。储蓄者不可能在没有一点可靠信息的项目上投资,这要求对实体经济进行评价。评价实体经济的效果依赖于可靠的信息,而搜集和整理企业、经营者及经济运行的信息需付出高信息成本,这可能妨碍资本流向最有效率的项目。虚拟经济活动可以迅速传递经济信息,改进资源配置的效率。如利率变动反映社会资金的供求状况,股票、债券价格的变化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产权交易提供了资产重组的信息等。可以说,虚拟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实体经济状况的“晴雨表”。

5.调节国民经济。虚拟经济通过资本、产权的证券化运动调节实际资本的流动,使资金和社会资源得到优化组合,造就合理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地发展。如中央政府运用金融政策调节实体经济的总量、结构以便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产权交易促进资产存量的重组或改变原有资产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新的产权结构安排,形成新的产业控制力和新的社会生产力。

(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矛盾

虚拟经济脱胎于实体经济并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但这种协调发展不是永恒的。随着金融资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的显著上升,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矛盾开始表现出来。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作用下,虚拟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如衍生工具及其交易迅猛扩大,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1986年利率期货、期权、货币期货、期权,指数期货、期权的发行量为6.18千亿美元,而1997年却超过12万亿美元,增加近20倍。与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比,实体经济的增长相对缓慢。1997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的统计资料显示,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1980—1990年为3.1%,1990—1995年为2.0%,同期出口额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7%和6.0%。目前这种经济发展状况被西方学者形象地描述为“倒金字塔”型,即3%左右的实体经济支撑着97 %左右的虚拟经济。

虚拟经济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实体经济后,某些资产的市价严重脱离其实际的预期收益,经济泡沫的成分不断增加,虚拟经济的波动掩盖了实体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总量失衡和结构问题,人们对虚拟利润的追逐导致大量的资金非正常涌入虚拟经济,使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这种尖锐的矛盾往往集中表现在股市和汇市上。因为股价和汇价通常是国民经济状况包括增长率、通货膨胀率、财政收支、国际收支等各方面指标的综合反映。随着经济泡沫的广泛产生,人们热衷于炒作股票、期货等“金钱游戏”活动。实体经济部门如工农业、交通运输业等因受到投资遏制而得不到发展,实体经济的效率因此严重下降,产生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表现为经济的虚假繁荣,它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矛盾冲突的极端形式。这一矛盾的释放是泡沫经济的破灭甚至金融危机的爆发。在整个释放过程中,过度膨胀的金融资产丧失了价值基础,一些银行和金融机构破产,大量的坏帐使信用制度遭到破坏,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联系完全断裂,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受到影响,有的甚至破产,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严重抑制实体经济的增长。这种后果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对我国发展虚拟经济的建议

以上分析表明,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在对实体经济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隐藏着导致泡沫和泡沫经济的可能性。从我国市场经济的长远发展和改革的现实进程看,在总体上虚拟经济的发展明显滞后。以股市为例,到1999年底,流通市值最高也不到1 万亿元;在局部上确实存在虚拟经济的投机泡沫。因此,我国发展虚拟经济的政策是积极主动的,要以虚拟经济的发展解决实体经济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进而达到控制泡沫经济的目标。这一目标可具体化为三个方面:(1)改善虚拟经济的基础, 使虚拟经济发展赖以支撑的实体经济具有相对合理的结构并处于良性运行状态,以便从根本上消除虚拟经济以泡沫的方式对实体经济的增长作非正常性自行调整;(2)优化虚拟经济的内部结构, 促进虚拟经济自身的发展并提高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贡献度;(3)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膨胀, 避免虚拟经济发展失控而导致泡沫经济。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国发展虚拟经济的重点应在以下方面:

1.积极推动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改组。以虚拟经济的运作进行国有实体经济的调整和改组是搞活国有经济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国有经济存在地区趋同、布局分散、规模偏小、效益不高等问题,这与国有资本严重固化、缺乏流动性密切相关。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与改组具体是三个层次的运作,即行业结构的调整、地区结构的调整和国家所有制实现形式的调整。在这个调整的过程中,国有经济有进有退,进退的主体不是使用价值形态的机器设备,而是价值形态的资本转移,依靠企业间的兼并收购,产权重组,使国有资本活起来,在流动中优化配置,向真正需要其加强职能的行业、地区和企业集中,达到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的目的。

2.加快银行业的商业化改革。近年来,我国金融深化的速度较快,到1996、1997年金融相关比率已分别达到251 %、 295 %(姜维俊, 1999),但银行业的泡沫并未消除,一是资本金比例不足,1998年以特种国债资金将四大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补足到8%以上, 因效益滑坡,无力以经营利润补充资本金,在不良资产日益积累的情况下,部分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又降至8%以下;二是不良贷款比例偏高, 据估计,中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约为25%,有些机构还高于这一比例,甚至超过某些发生金融危机国家的不良贷款比例(钱小安,2000)。因此,要消除银行系统的虚拟经济泡沫,必须加快银行商业化改革步伐,控制不良贷款的增加,发挥资产管理公司的作用,盘活、化解不良贷款,提高金融机构的信贷质量。

3.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我国股市从建立以来一直存在着泡沫现象。在二级市场上,一是市盈率偏高,沪深两市的市盈率都在40倍左右,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二是股票换手率过高,沪深两市从1993年到1998年换手率分别为650%—950%和430%—910%,而国际上成熟股市的换手率一般是30%—50%(盛立军,1999),有些“垃圾股”被当作题材在炒作,坑害中小投资者。不仅如此,一级市场也存在泡沫,我国上市公司有一种“一年赚,二年平,三年亏”的常见现象,公司股票在发行时帐面是盈利的,经过两三年就出现亏损,帐面资产缩小。1998 年有121家上市公司发生主营业务亏损,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4.2%。因此,要抑制股市泡沫必须改革股票的计划发行制度,完善上市公司的产生机制,并对现有业绩较差的公司进行资产重组等产权运作,以便从整体上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

4.发育民间资本。近年来,虽然银行利率多次下降,但每年储蓄仍以7000—8000亿元的速度增长,居民储蓄余额到1999年上半年近6 万亿元。储蓄的快速增长反映了需求的疲软和资源的闲置。通过虚拟经济的扩张来发育民间资本,配合扩大内需的政策则是行之有效的手段。目前可采取扩大国债规模、增加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发展风险投资等系列措施,将间接投资转化为直接投资。

5.加强对虚拟资本的控制。我国目前对虚拟资本的控制重点是虚拟资本运作过程的监管,防止生产领域的资金过度进入股票二级市场及房地产市场,同时要作好衍生工具的规模控制。

标签:;  ;  ;  ;  ;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及建议_虚拟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