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的分析论文_陈小兵

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的分析论文_陈小兵

身份证号码:32128319810901XXXX 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步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建筑行业也有了很大进步。建筑工程不仅在建筑的材料上发生了变化,在建筑的方式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渐地,出现了装配式的建筑方式,并且这种建筑方式也慢慢地成为了一种建筑上的重要方式。首先,这种方式可以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问题,其次它还可以减少在施工现场的能源消耗问题。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缺点和一些管理上的问题。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发展问题

引言

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项目的管理,通常会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有关管理部门不够重视、管理人员的水平不够高的问题,这些都会导致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只存在于表面形式,很难真正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和安全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还会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效益。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需要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到合适的解决措施,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能够顺利开展。

1装配式建筑的相关内容

在装配式建筑建设过程中,很多建筑材料和基本构建都属于预制建筑,这种建造模式使得建筑周期有所缩短,但极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建筑环境、气候等,影响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实施。现阶段,装配式建筑形式已在福建、江苏、上海、北京等20多个省市得到了有效应用,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随着建筑预制厂房数量的不断增加,装配式建筑中也存在越来越多的质量问题需要解决。在施工过程中,相关部门的分工不明确,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成本,未形成完善的混凝土施工产业链,为研发和操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并且,施工人员往往会在高空作业,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且装配式混凝土材料结构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生产运输存放和安装使用不合理的情况下,会出现质量问题。

2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面临的问题

目前,装配式建筑还只是将部分建筑部件由现场移入工厂进行加工制造,部件类型主要包括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和建筑构件等,装配率越高的建筑,其部件的数量和造价所占比例越大,对项目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等主要目标的实现也会产生更大影响。装配式建筑全面普及尚需时日,部件生产企业的数量和规模还待发展,各企业的信誉、技术质量、研发能力和生产管理水平良莠不齐,构件的标准化程度还较低,部件生产的个性化和定制化现象较为普遍,使得生产企业相关信息缺失,部件价格市场信息严重失真,已对项目整体管理目标的实现形成潜在重大风险。

传统项目管理模式的控制重心在施工现场,而装配式建筑有很大一部分工作内容已转入工厂流水线组织生产,管理范围的扩大对传统项目管理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部件原材料和生产质量的好坏,制造进度与现场施工进展是否匹配,构件出厂运输与现场吊装能力的协调,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就会使项目管理工作失去有效控制。装配式建筑的项目参建方数量更多,各方需要协调沟通的工作难度较大,需要协同共享的数据量很多,继续采用传统的点对点方式进行项目管理,无法满足装配式建筑生产模式下信息量巨大、动态变化快的要求。装配式建筑往往会在部件生产车间和项目施工现场同时组织生产,任何对构件的设计变更和施工进度的修改需要同步进行调整,传统项目管理方式很难做到信息传递的及时性。

3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发展对策

3.1更新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理念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没有创新的思维,仍然使用传统的管理理念,没有对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进行及时的更新,因此严重影响了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顺利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作为工程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工程管理的重要意义,明确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流程,以及在施工环节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找到合理的解决措施,将自身的责任落实到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做好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工作,对于施工现场的违规操作行为及时制止,防止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顺利开展,提高工程管理效果。

3.2加大构件运输的质量监督力度

在运输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构建的过程中,存在很多过境运输、代码存储构建管理不到位的现象,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加大构建运输质量监督管理力度,尤其要注意堆垛产品的运输质量,针对装配厂构件的零部件,如吊架、开孔和开动,制订完善的运输管理计划。在堆放代码和构件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地布局装配式建筑工程构件类型和材料,相关监督管理部门需要对计算账簿、运输计划进行审批。除此之外,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引进先进的质量控制技术,并对管理计划进行审核,将建筑先进技术集成到管理系统中,利用自动化测试工具收集施工质量问题,并采取合理的优化措施予以解决,提升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质量。

3.3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1)在用人标准方面,建筑单位要适当的提升标准,对综合型专业人才进行选拔并科学的引进,可直接对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以及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整体水平进行科学有效的提高,对发展中国特色的装配式建筑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

(2)要确保政企施工现场人员,都要对其专业技能进行有效的培训,并且在岗位上工作都要持有相关证件,可确保在岗人员都拥有高超的专业技术与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便于在实际施工过程当中,具体操作可按照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标准以及项目管理规范来进行。从而丰富装配式建筑的应用性能,与建筑质量进行合理的提升。

3.4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协同各方全程监控

随着装配式建筑的项目参与方增多,项目基础数据多且信息变化频繁,极易因传递不畅形成信息孤岛,同时部件的工厂化生产又给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在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中引入信息技术手段会大幅提高管理效率。通过创建5D建筑信息模型和运用无线射频技术,参建各方可以在项目开工前进行“虚拟建造”,提前发现设计缺陷和实际建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对部件设计和施工顺序进行优化完善,真正做到事前控制。项目实施过程中,参建各方根据授权在同一个建筑信息模型中进行可视化项目管理,实时采集上传设计修改数据和制造安装现场信息,完全消除了信息传递的时滞性,使参建各方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管理,部件生产企业能够根据修改的设计和现场施工进度计划来安排车间组织生产,项目施工现场根据部件的供应情况及时提交安装工作面,保证工序的合理搭接,能及时发现各种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项目实施结束后,会形成一套完整的真实项目信息模型,为项目的后期运营维护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实现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统一控制和管理,使项目管理目标更容易达成。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利影响因素,这出现了很多装配式建筑质量问题,无法满足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加大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力度,深入分析其中的质量问题,加强对施工全过程的管理,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以适应现代化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文栋峰.装配式建筑生产与施工质量管理评价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8.

[2]徐娟.浅析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居舍,2018(22):191.

[3]谢灵敏.装配式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现状与优化策略[J].中国住宅设施,2018(7):68-69.

论文作者:陈小兵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3

标签:;  ;  ;  ;  ;  ;  ;  ;  

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的分析论文_陈小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