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时代,直面生活_文学论文

关注时代,直面生活_文学论文

关注时代直面人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直面论文,人生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威风凛凛》到《寂寞歌唱》,刘醒龙由描写琐屑的凡俗生活走向了反映较为厚重的生活内容。《寂寞歌唱》将焦点对准乡镇、工厂,这种对社会群体的生存状态、社会组织的运作状态的深切关怀,对群体性生存现实的高度的艺术概括,具有广泛的典型性。

刘醒龙的作品,之所以脍炙人口,是与其作品在艺术表象上和内在精髓上都不免闪光之处分不开的。从总体上说,刘醒龙及其作品基本上是以竖定的现实主义风格出现的。它们不像先锋派作品那样退在历史的某一时间位上,沉浸在想象之中而任思维自由翱翔。刘醒龙始终面对时代、直面人生,去描绘、去反映我们读者熟悉的现实生活。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刘醒龙以自己敏锐的视角,率先对准了现实生活中人的最敏感的话题、最关注的热点、最具实质性的思考,他的创作焦点牵动了众多的读者,牵动了普普通通的劳动大众,他与大众的心灵同振。当大多数人一提起刘醒龙还沉浸在《村支书》、《凤凰琴》的感觉之中时,作家则以辛勤的脚步和敏锐的洞察力带着我们迈过《威风凛凛》走向《寂寞歌唱》。刘醒龙的《村支书》和他的第一部长篇《威风凛凛》应归结为现实主义范畴,而《凤凰琴》和新近创作的长篇小说《寂寞歌唱》则明显带有理想主义的倾向,这种理想化倾向不是显而易见在作品表面的,而是隐含在作品之中。我们说,刘醒龙作品的理想化倾向是他提出问题而没有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对此,我们应做到充分谅解。在今天这个现实中,作品有这种难得的理想化倾向,我们也不能不说作家心中是充满良知的。作家在历史责任的感召下,冷静观察,不知疲倦地伏案疾书,生动地揭示这个正在深刻变革中的社会。

平心而论,刘醒龙作品之所以引起巨大冲击波,并非由于他思想多么深遂伟大、见解多么睿智超群,作家最突出的特点是栩栩如生地再现生活、再现人物,他能够把现实生活中最琐碎的细节以惊人的准确性再现出来,也就是说作家描绘生活、驾驭再现生活的能力有过人之处,关于这一点,在小说《村支书》和《威风凛凛》的人物描写上表现得很充分。在这里,我想重点谈一谈作家的第一部长篇《威风凛凛》。据作家本人讲,在创作长篇《威风凛凛》时,他是“抛妻弃子”独自封闭了几个月才完成的,创作中的艰辛和喜悦不必言说,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此乃作家用心灵之笔精心建筑出来的,是费了一定的心力的。所以,我们说把握刘醒龙小说创作特点,不可以不读《威风凛凛》。作家把《威风凛凛》中的小人物们刻画得淋漓尽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尽管《威风凛凛》已被许多文艺家评论,但我还是禁不住在这里提一提这部作品中的人物,一个小人物——屠夫五驼子。五驼子凭借一个肉摊、一块好肉、一把刀就占尽了乡下人、城里人的全部风光,他卖肉卖到了极致:为了得到他手下的一块好肉,城里人可屈下城里人高贵的身份去给他送擦屁股纸;他可以把城里人扔给他的烟卷,让乡下人去趴地下拣。他蛮横、狡诈、自私,是小镇上的一霸。这就是刘醒龙笔下的一个小人物,只要读过这部作品的人,无不印下“五驼子”这个人物活灵活现的形象。刘醒龙笔下的屠夫“五驼子”使我深深感觉到作者是以深厚的生活基础和严肃认真的观察积累来塑造人物的。刘醒龙作品中的人物是厚实的,维妙维肖的,而超现实的理想化杜撰深含其中抑或是仅占极少篇幅。刘醒龙作为中国作家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始终把目光注视在现实人生的焦点之上,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强化了文学对生活热点和普通百姓生存状态的关注。

如今中国的改革创造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奇迹”,同时也给社会造成巨大的震荡;改革既有机遇和动力,又隐含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和危机。人们迫切希望文学说出它对当下中国的“理解”和“表达”,而刘醒龙作品正是自觉地迎合了人们的需要。在人类精神领域,优秀的作家始终以文学的自身特点关注、反映着人类社会中最突出、最重大、最中心的问题。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无一不是具备这些特点的。同样,只有老百姓接受的作品才能物有其用、书有市场。

刘醒龙作品的另一大特点是语言描述的魅力。从叙事的准确、精致,到白描的自然、练达,无不使人赏心悦目,豁然开朗。在刘醒龙的小说里,几乎找不到冗长的描写,他善于用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他的小说有些章节几乎全部用对话组成,甚至全部是戏剧性独白。刘醒龙描写人物的语言非常富有感染力,往往寥寥数语,就使人物性格特征、心理状态等等表露无遗。

在题材、内容方面,从《威风凛凛》到《寂寞歌唱》,作者逐渐摆脱了描写凡俗琐屑内容过多的倾向,进而在作品中灌注一些大气的、比较厚重的社会生活内容。他的力作《寂寞歌唱》同一些作家近期创作的一批小说题材上较为接近,其突出特点是:不关注描写个人或单一家庭的悲欢,而把焦点对准一个乡镇,一个工厂,一个大的社会群体。这种对社会群体的生存状态、社会组织的运作状态的深切关怀,对群体生存现实的高度的艺术概括,具有广泛的典型性。这部刊载在《小说家》第一期的长篇小说形象地揭示了国有企业在新、旧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企业本身、工人、企业主(厂长、经理)各自所能扮演的角色,生动地再现了企业的主人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法,他们每天都干些什么、想些什么,作品中都作了成功的描述。整部作品情节生动,故事性强,以人物贯穿的几条线路错综复杂而又引人入胜。政府的、企业本身的、市场条件等方面都是制约企业改革发展的因素,但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来自企业内部。这部作品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尖锐而沉重的问题,那就是国有企业维持现状不行,退到老路上更不行,只有变革,才能发展,才有出路。这也正是为什么小说一经出世就博得广泛关注的原因。使命感、成就感,时代旋律的震撼,鞭策着刘醒龙去不断地捕捉、寻找、探索和尝试。时代造就了刘醒龙,抑或说刘醒龙通过努力,赢得了时代。

标签:;  ;  ;  ;  ;  

关注时代,直面生活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