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神经免疫学新发展论文_王蕴强,任哲兵,李晓峰

王蕴强 任哲兵 李晓峰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 辽宁大连 116001)

【摘要】随着心理科学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在包括分子、细胞、器官和功能的各个水平上,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信息检索的方式对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状况和文献发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心理神经免疫学;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R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5-0005-03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们一直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这两大系统在机体内是各自单独发挥作用的。但随着生理科学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在包括分子、细胞、器官和功能的各个水平上,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也正是因为如此,一门名叫心理神经免疫学(psychoneuroimmunology,PNI)的课程应运而生。心理神经免疫学是心理学,生理学和免疫学等学科相互交叉产生的边缘学科,主要研究心理状态如何对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利用信息检索的方式对近十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状况和文献发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根据文献发表的数量进行时间上的纵向比较,从而对该学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解和分析,以便让广大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方便参考。希望在本文的帮助下,在该学科研究方向和研究途径上有新的发现。

1.发展历史

1957年,人类发现动物在应激状态下对单纯疱疹病毒易感。后来推测应激对免疫系统的功能具有一定影响。1964年Solomon和Moos 提出“心理免疫学”理念[1]。1975年Ader和Cohen首次用动物厌恶的条件反射实验证实神经系统可以帮助免疫系统建立条件反射性免疫反应的现象,并提出“心理神经免疫学”概念。1981年,Ader,Cohen及Felten三人开始编撰《心理神经免疫学》,奠定了脑和免疫系统代表一个独立集成的防御系统的基础。1985年,Cannon等研究发现,是存在于脑和免疫系统细胞膜的结构上的神经肽受体在生理过程中起到连接两个系统的作用。美国在“走向21世纪”神经科学研究机遇的报告中指出:“近来,神经科学家开始研究神经系统将心理因素转换为可影响健康的生理状况的机制,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人在研究脑如何影响那些保卫和修复身体组织系统的,它又是如何受到那些系统影响的,这里称为心理神经免疫学。”这次报告除了指出心理神经免疫学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调控及神经内分泌的中介机制外,还着重强调了心理行为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2]。

2.发展现状

2.1 时间纵向比较

利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进行全文含有关键词 “心理神经免疫学”的检索方式,时间规定为2006年至今,命中结果156条。但考虑到许多文献并不是简单的运用关键词,因此扩大检索范围,采用检索式“心理*免疫”进行第二次检索,发现命中结果7448条。阅读条目发现其中含有“心理免疫”的关键词因此需要进行进一步筛选,于是改进检索式为心理*免疫^“心理免疫”进行第三次检索,得到命中结果7349条。利用年份排列功能得到每一年的文章数量进行梳理,列出折线图如下。由这份折线图可知,2011~2013年为该学科研究高峰期,2013年之后研究热度相对下降。

尽管如此,这项研究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文献查阅的平台为万方数据库,未考察其他数据库网站如中国知网(CNKI)、维普等,其数据与真实情况相比,可能存在出入。此外,检索关键词的改变,也可能会对检索结果产生影响。

2.2 内容横向比较

通过内容分析我们可以发现,2013年之后心理神经免疫学为主题词的文章数量下降是因为大部分科研人员把焦点聚焦在如何通过提高免疫系统功能而达到优化肿瘤治疗效果。从理论研究转向临床应用。并且在各个学科下都有所涉猎,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其研究内容分散在具体的疾病项目中,系统的整合以及其中作用机制的研究很少。大都停滞于现象描述阶段,完整的理论体系亟待疏通整理。

2.3 心理神经免疫学在肿瘤治疗中的运用与研究

2.3.1心理干预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健康状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进行个性化心理干预对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具有改善的作用。国内多个文献都做了类似的临床观察[3],经过前后对比,在经过心理干预的护理的宫颈癌术后患者中,观察组在SAS和SDS评分下降的同时,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和TNF-α水平[4]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从而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 ,进而改善预后。

2.3.2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的影响 正常状态下,Th1/Th2细胞的比值动态平衡并相互抑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乳腺癌患者Th1/Th2细胞的比值保持平衡有助于癌症患者的康复。在心理干预下,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轴的作用,患者体内的Th1/Th2细胞的比值趋于稳定,TNF-α水平在干预后也有所降低。这一研究结果证明心理干预有利于乳腺癌患者的恢复,对乳腺癌的治疗有积极意义[5]。于洪鸾[6]等采用结构式心理教育方法对60例接受乳腺癌根治手术的病人进行心理干预,通过Zung焦虑量表、Zung抑郁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3个心理行为评定量表的测评,发现心理干预后干预组3个心理行为量表得分均低于未干预组。

2.3.3鼻咽癌患者心理状态与免疫功能 汤小丽[7]等对心理干预对鼻咽癌患者的术后状态影响进行了研究,观察组患者接受包括围术期护理、疼痛及其他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等在内的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则是给予常规护理。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69%,远低于对照组的46.00%,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2.3.4围手术期直肠癌患者心理状态与细胞免疫功能 周园[8]对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抑郁焦虑情绪以及细胞免疫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将114例接受直肠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施直肠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其内容主要包括认知干预、情绪干预及行为干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为8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及SDS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所下降,但治疗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P<0.01);干预后,治疗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D4+与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从这一研究结果可知,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降低负性心理状态,对治疗及术后恢复具有积极的影响。

2.3.5心理干预的影响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的预后质量 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护理,同时加以知识宣教、饮食生活指导,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放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疼痛阈值[9],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使患者重建对生活的信心,提高了癌症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与药物治疗相辅相成,是肿瘤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刘敏[10]研究发现,通过帮助患者正确的调节压力、缓解焦虑和抑郁,能够降低焦虑、抑郁的发生率。

3.发展趋势

3.1 从文献数量上可以推测,2011~2013年为该学科研究高峰期,2013年之后研究热度相对下降。

3.2 当今肿瘤治疗相关的课题研究紧凑,心理神经免疫学的发展方向也相对集中在肿瘤手术治疗预后和放化疗预后效果上。

3.2 心理状态对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尚属未知,尤其是分子细胞层面的作用机理以及如何影响或者放大影响效果还缺乏相关研究。

3.4 免疫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导致研究方向的多样性。

3.5 生理心理学在分子生物层面的研究可以完善该学科的知识体系。

4.结束语

经过纵向观察横向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心理状态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轴对免疫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尤其对于各类细胞的生长和细胞因子的释放更是意义重大。因而我们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以在完善治疗的同时,通过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力,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进而有利于各个器官疾病的恢复,从而改善预后,提高癌症的存活率。

【参考文献】

[1]Moos RH,Solomon GF.Personality correlates of the rapidity of progreddion of rheumatoid arthritis[J]. 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1964, 23(17): 1563-1567.

[2]马新英,李俊红,刘海飞等.心理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心理状态的临床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1, 11(19):3651-3654.

[3]刘丽,吕淑芬,吕淑琴等.宫颈癌患者心理状态对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1):1614-1615.

[4]秦凤芝,张秀华.心理干预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健康状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国际免疫学杂志,2015,38(2):57-59.

[5]魏淑青,刘建武,姜峰.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Th1/Th2的影响[J].Chinese Remedies & Clinics,2012,12(6):772-773.

[6]于洪鸾,潘芳,林翠霞等.围术期乳腺癌患者的综合性心理干预[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6,9(4):233-235.

[7]汤小丽,文丽,王礼芹.综合护理干预减轻慢性鼻窦炎术后不适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0):147-149.

[8]周园.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细胞免疫影响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3,19(9):124-126.

[9]张艳明,张东峰,赵学红等.心理干预对癌症放疗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5,16(23):522-523.

[10]刘敏.舒适护理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J]. 社区医学杂志,2013,11(6):42-44.

本文系辽宁省2015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5BKS009)阶段性成果之一

论文作者:王蕴强,任哲兵,李晓峰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

标签:;  ;  ;  ;  ;  ;  ;  ;  

心理神经免疫学新发展论文_王蕴强,任哲兵,李晓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