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来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实质论文

新中国70年来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实质论文

新中国 70年来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实质

周银珍

[提要] 目前,学术界对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巩固和发展上。深入分析新中国70年来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实质,可以从指导思想、共产党执政和社会制度角度进行系统分析。概言之,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实质是在先进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增强新中国马克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话语资格、能力和权力,是坚持和发展先进的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巩固先进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以及坚持和发展先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位一体”的复杂的实践过程。

[关键词]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基本经验,彰显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及国家话语权建设实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对国家而言,话语权是实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的产儿。实力与话语权构成国家的存在方式。作为实力的产物,话语权则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最终还是会随着实力的变化而变化。从硬实力方面看,国际话语权不过是一个国家硬实力以话语形式在国际社会的展现,“本质上是一种政治经济权利”[1]。无论如何运用手段进行竞争和斗争,没有硬实力,就没有话语权。争夺话语权有利于促进实力的增强。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凡是有某种利益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2](P.81)在国际交往中,维护本国利益是一切国家对外合作与交往的根本动力。但是,各国获得的利益并不对等,一个国家拥有多大“硬实力”,就决定该国能在多大的程度上实现本国利益。为了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各个国家一般通过不断增强国家“硬实力”来获得最大利益。文化软实力影响话语权的范围和深度。话语权力在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相互斗争中产生,文化实力强,话语权就有可能强,文化实力弱,话语权就有可能弱。在同等雄厚的硬实力基础上,国际话语权的争夺更多地取决于文化的先进性和真理性。任何国家的国际话语权都是硬实力和软实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随着两者的变化而变化。任何国家要想获得话语权,不仅需要硬实力的坚强后盾,更需要文化软实力的正确价值理念的引导。有学者指出,当今国际政治“不仅以传统的政治压力和武力方法进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争夺人心的斗争。”[3](P.118)

对我国而言,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依据其自身真理力量和科学方法,获得解释、规范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话语资格、能力与权力。它不是单纯的话语宣传的技巧,也不是纯粹精神的产物,而是中国共产党运用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话语权力。习近平指出:“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没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的领导”,[4]我们的国家就无法团结统一、走向繁荣富强,更无法赢得话语权。因此,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的实质是在先进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增强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话语资格、能力和权力,是坚持和发展先进的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巩固先进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以及坚持和发展先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位一体”的复杂的实践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新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三者紧密相连、互相依存、密不可分。任何一方的削弱和动摇都将威胁到其他两个方面的存在和发展以及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存在和发展。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制度依托,中国共产党是坚定的组织保障和领导力量,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指南。

一、近代以来我国历史发展促成“三位一体”

(一)近代改变中国悲惨命运、拯救民族危亡的现实需要,促使“三位一体”成为可能

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是马克思主义话语表达资格、能力以及引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所形成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与迅速发展并最终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非是由个体或任何集体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由近代中国拯救民族危亡的现实需要决定的。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5](P.12)近代以来,在国际上,中国遭遇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民族倍受欺辱,任人宰割,丧失国际话语权;在国内,中国面临军阀混战、四分五裂、民不聊生的困境,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拯救国家衰败以及破解民不聊生的困境,中国无数前辈先烈在“资本主义”“维新主义”“改良主义”等指引下,掀起了一场又一场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但是,这些革命运动都以失败而告终,没有改变中国贫穷落后和主权沦丧的命运。正是在这种悲惨的历史背景下,一些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不辞辛劳、不懈奋斗的仁人志士,在不断探求真理的过程中,追寻了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契合近代中国救亡图存和发展的实践主题,为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境遇、内在矛盾、发展趋势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及价值观引导。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设想只有与工农革命运动相结合,才能由理论设想变为现实形态,进而,到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中广泛地传播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与此同时,工人阶级无组织的自发运动,具有涣散性和盲目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指导。因而,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成为历史的必然。倡导“民主、科学”的新文化运动和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引起的五四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与工人阶级革命运动相结合提供了历史契机,而两者的结合孕育了中国共产党。

(二)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实践促进“三位一体”形成,彰显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实质

首先,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从不避讳和掩盖自己无产阶级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价值立场,勇于承担促进中国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历史责任。自从中国共产党产生,中国人民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从盲目无机的民众变为目标鲜明的有机历史主体,成为推动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基于中国基本国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推动土地革命、建立抗日根据地、进行万里长征的战略转移等艰苦卓绝的革命探索,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新中国,从根本上开启中国独立富强的新征程。正如毛泽东所言:“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6](P.1470)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围绕“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进行深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实施“三步走”战略,科学规划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步骤;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改革开放政策,等等,促进中国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因此,可以说,“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4]

其次,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具体实践中,彰显了自身的科学性和说服力。在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立足于中国具体国情,科学地揭示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成为其鲜明的旗帜和活的灵魂。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敏锐地把握历史方位、精准地定位基本国情、深刻地洞察时代大势、透彻地分析重大挑战,正确地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成功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理论的魅力归根结底在于指导社会实践,只有付诸于实践并取得巨大的成就,理论真理力量才能得到证实。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领导中国广大人民群众赢得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富裕,赢得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认同,必然赢得话语权。因此,可以说,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是历史的昭示,人民的选择,实践的呼唤,是我们永远不可动摇的坚定信念。[7](P.23)当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与发展,正确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必然为促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必将在指导具体实践中不断地增强自身的能力和话语权。

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分析、解决当前中国实践中的现实问题,是增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客观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的灵魂

话语权是潜在的现实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外在表现,亦是一种思想控制权力。控制与反抗是一对不可分割的矛盾体,有控制,必然就有反抗与斗争。任何意识形态话语权都是在与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的相互斗争中产生,没有对抗与斗争,也就无所谓话语权的产生与建设。对中国而言,加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驳斥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进攻,正确地分析、解决当前中国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这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精髓。[8]

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4]在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敢于亮剑,彻底地深刻地揭示和驳斥各种错误思想观念、错误思潮的精神实质,掌控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否则,在意识形态领域必然出现多元化社会思潮并列争斗的现象,最终必然由思想混乱导致社会政治动荡。因此,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是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的活的灵魂,要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的合理格局。如果否认新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一元主导的存在,主张多样性的非主流意识形态或社会思潮并存争斗,那么整个社会必然会演变为各种意识形态争斗的战场,必然造成思想混乱社会动荡。在指导思想“一元”和“多元”关系的问题上,任何片面机械的观点和极端无知的行为都是极其有害的。因此,加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不动摇,并积极地引导和整合多元非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促进马克思主义发展。[9](P.193)

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门科学严整的学说。它正确地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以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基本规律,具有处于指导地位的资格和话语权力。因此,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决定它“能够”处于指导地位,且在指导社会实践中,逐渐彰显和增强自身的能力和话语权力。

(二)促进马克思主义发展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是依托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而进行的。在此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总结经验,提炼思想精华,促进马克思主义发展,充分展现和提升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资格和话语权力。

中国共产党根据广大人民群众反映的现实困难和问题,制定新的策略,并积极地落实新策略,比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绿色发展战略”等。这些建设性话语,不仅仅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充分地凸显中国共产党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和方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且在价值追求和理想目标方面,深刻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现实生活中,这些路线方针政策的实施和落实,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使得广大人民群众深刻地感悟到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策略确确实实是为人民服务的,进而,支持和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必然巩固和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

《晏子使楚》这篇课文大家都很熟悉,许多学生对这篇文章兴趣盎然。简单来说,这篇文章讲述了晏子在楚国与国王多次斗智斗勇的故事,学生对晏子的智慧与勇气十分痴迷。基于此,有些学生经过深入思考之后就会提出这样一些疑问:晏子还未入城就蒙受屈辱,为何不直接回国?晏子一心入楚的用意是什么?

其次,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力量和话语影响力。“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12](P.289),“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12](P.28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现实问题之所以能够成为“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和发展愿望,根本原因在于这些现实问题产生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客观实践活动,且阻碍客观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在这种境遇下,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彻底解决困扰人民群众的现实问题,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才能彰显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

社会实践是最具威力的武器,它是一切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鉴定一切思想的真伪、揭穿一切谎言、捍卫一切真理的基础。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不是绝对的自然物质的产物,也不是纯粹思辨精神的行为,而是人与自然物质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产物。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立足于现实社会的具体实践,创造性地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正确地揭示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增强自身的说服力和真理性力量。另一方面,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为21世纪解决人类的共同难题,提供“中国方案”,不断拓展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视野”,自觉地推动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和发展,提升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影响力。所以说,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就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地回应和解决现实问题,增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力和影响力的实践过程。

土建工程的地基建设过程中,地基要承担整个土建工程的重量,建筑物主体在下坠沉降的过程中,混凝土结构就会面临较大的压力和负荷,另外,地基所处的地质条件和土壤性质也关系到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承载力。如果在施工建设期间没有将各种缺陷通过合理的施工技术加以弥补和改善,将会导致地基的质量出现问题,结构出现不稳定的状态,造成沉降的加剧。在混凝土浇筑作业中没有合理的使用模板来搭建模型,就会导致出现结构位移和偏差,致使混凝土结构承受由下沉引起的巨大压力,从而导致产生大面积裂缝,此种裂缝通常会延伸到结构内部,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相应的风险系数也在提升。

2017年3月,银隆的工商注册信息从“有限责任公司”悄然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5月17日,银隆在广东证监局办理了上市辅导备案登记。

三、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的领导核心,加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必然会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的核心要义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马克思主义理论设想在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变为现实。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为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并广泛传播,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出现、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的建成以及崭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逐渐生成和发展。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统一、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缺少任何一方或者任何一方出了问题,另一方也就不可能存在。

在热应激情况下奶牛出汗多,水的需求量上升,应给奶牛提供无限制、新鲜、干净的饮水。水槽应经常清洗,每周用漂白粉消毒1次。水槽应放在遮荫且奶牛易喝到的地方。

教育学生注重数学阅读,转变学习方式,提高数学阅读的能力。只有提高自己的数学阅读能力,才能提高分析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才能轻松地进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把数学学好。

式中:Km— 炉膛膜式水冷壁传热系数[kJ/(m·2h·℃)];Hmj—炉膛计算受热面积(m2);tbh—膜式水冷壁内工质温度(℃);Kq —二级过热器传热系数[kJ/(m2·h·℃ )];—二级过热器计算受热面积(m2);−—二级过热器传热温差(℃)。

(二)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就是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

所谓的合法性,即“它得到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普遍承认、普遍支持、普遍尊重,而具有的一种合法权威性。”[16](P.23)这种权威需要通过一套思想信仰体系和价值观念得以确立。为了获得和维护执政的合法性地位,政党必须建构出一整套能够反映政党自身阶级立场和价值理念的意识形态,并向人民群众广泛地宣传和灌输自己执政的价值理念,准确地表达本政党维护社会民众的利益诉求,以便争取社会认同,赢得话语权。因此,“政党将意识形态作为自己的思想武器,即意识形态认同是政党获得力量的根本所在。”[17](P.235)

意识形态话语权主要是指一种思想统治权,谁拥有话语权,谁就能够引导舆论、拥有正当性和合法性。从执政党角度看,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就是中国共产党将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念传播于整个社会,并促进社会发展,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和支持,从而增强其执政的合法性。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力的提升,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执政得到人民群众的真正认同和广泛支持,具有合法性的基础。而中国共产党要维护和增强自身执政合法性基础必须加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立足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关注民生,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引起人民群众的情感共鸣,获得社会认同。

首先,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明确中国共产党执政“为了谁”的价值取向,增强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受阶级立场和社会背景的深刻影响,不同人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和价值立场。执政党必须明确地表达自己的价值立场和在最大程度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诉求,否则,不可能有忠诚的、坚定的追随者和支持者,甚至会失去话语权。比如,墨西哥革命制度党执政71年后,丧失执政地位的根本原因在于:“革命制度党缺乏一套严肃、严密的明确的意识形态,人们看不到它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以致于常见的政策调整被视为对指导思想的修正,甚至背叛”[18]。在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认同某一政党,不仅仅是因为该政党的社会地位、坚定的道路和方向,更是因为该政党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立场,维护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管是哪一个政党,只要坚定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价值立场和坚定明确的道路和方向,就易于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

“不教训这些日本龟孙子,就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马国平怒骂着,他的一身土布灰色军装,早在摸爬滚打的硝烟中,变得焦黑、破烂。

其次,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主要回答“将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理想,有助于民众形成理想认同和目标认同。任何政党、任何阶级以及任何个人都有目标理想。任何执政党要想获得人民支持,赢得话语权,其理想目标只有最大限度地包容社会上绝大部分人的利益和理想目标,才能与人民的理想目标相互融合,形成理想认同。因而,中国共产党加强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必须正确地回答并大量地宣传和诠释“将要实现”的理想目标,以赢得人民广泛认同。

2.4.4 指标成分含量测定 枸杞多糖: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490 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按干燥品计算,含枸杞多糖以葡萄糖(C6H12O6)计,直接粉碎得到的枸杞子粉末与经上述3种预处理方法得到的枸杞子粉末,枸杞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2.5%、2.6%、2.8%、2.6%。甜菜碱:采用HPLC法测定[13]。按干燥品计算,直接粉碎得到的枸杞子粉末与经上述3种预处理方法得到的枸杞子粉末,其甜菜碱质量分数分别为0.98%、0.94%、1.00%、0.87%。

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是共产主义,舍此,则是“无本之木”[20](P.62)。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是融社会现实、发展理想和价值追求于一体的理论体系,它将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与人民的现实生活和根本利益结合起来,因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奋斗,取得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之本,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为精神动力。今后,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前进,依然必须立好、立住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之本。新中国在立好中国共产党人最高理想之“本”的基础上,提出了阶段性的发展目标,比如,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梦”等战略目标,并为此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这些理想目标和实践活动充分地把中国发展的长远理想目标与短期理想目标(或阶段性目标)以及现实生活有机结合。既有共同的理想追求,也有现实生活的质感;既有长远的理想目标,也有不断为之奋斗的实践阶梯。它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描绘一种阶段性的社会发展趋势,使得人民群众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看到希望。这容易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共鸣。同时,为了实现这一理想目标,中国共产党立足于现实生活,尽最大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现实需要,实施“公平教育”“精准扶贫”“社会保障全覆盖”“城镇化建设”等民生工程,从而把“现实的幸福生活-具体阶段性发展目标-远大的理想目标”相互连接,实现理想目标的阶梯式发展,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理想目标的认同力度。

再次,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回答了中国共产党采取什么样的政策,通过什么方法实现理想目标,有助于形成政策认同和实践认同。执政党的策略性话语承载自身代表的特定阶级的意识形态,即是“这个党在长期活动中形成的一套价值观念、理论体系和是非标准”[21](P.96)。这种意识形态理论只有在实践中变为现实,才能实现自身价值,而如何合理地推进实践,这里就涉及到策略实施问题。策略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只有通过具体策略实施,才能把理论付诸于实践,且这些理论和策略是否正确也只有通过实践进行检验。因而,执政党要根据具体实际,制定出正确地反映现实问题和揭示发展规律的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落实,进而实现执政党的策略价值,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同。

首先,保持中国马克思主义旺盛的生命力。恩格斯曾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10](P.588)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所谓凝固不变的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比如,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中,出现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不仅是脱离具体实际的假马克思主义,而且是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的伪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不仅驳斥这些伪马克思主义、假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以其科学的理论逻辑和正确的真理内容战胜和引领它们,而且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引领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取得伟大胜利,提升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在此过程中,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总是在理论探索与实践活动的良性互动中,解决现实问题,促进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如习近平指出:“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11]

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政党作为一种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从事政治活动的特殊社会组织,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便与政治利益密不可分。它必须与人民群众相联系,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力,以吸引更多民众支持,发挥社会整合功能。而任何一个阶级要想获得国家政权,必须建构政党作为自己的代表,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和领导运动的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13](P.286)同样,如果没有先进代表和组织力量,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如列宁指出:“无产阶级专政是对旧社会的势力和传统进行的顽强斗争……没有铁一般的在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党……要顺利地进行这种斗争是不可能的。”[14](P.154-155)中国革命的胜利已经证明,只有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革命才有可能夺取政权。同样,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依然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只有这样,才能维护政权稳定。没有中国共产党的科学执政和正确领导,中国必将动荡不安,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便无从谈起。

(一)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是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的制度依托

对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而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如果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势必危害党和人民的事业、扰乱社会政治稳定、危及国家长治久安。因此,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是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的制度依托。

当前,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面临的意识形态的斗争,需要加强共产党的领导。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敌对势力企图制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廉洁执政的根本对立,妄图激化社会矛盾,造成思想混乱和社会动荡。另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敌对势力极力宣扬“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等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大肆鼓吹西方意识形态,企图颠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可以说,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依然很严峻。若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阴谋得逞,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将不复存在。因此,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科学领导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的核心要义,“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15](P.20)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与科学社会主义一脉相承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列宁曾指出,一切民族和国家最终将走向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和国家选择的道路模式和走的方法绝对不会完全一样。[22](P.398)对于中国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15](P.21)。它既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又是科学社会主义普遍原则在新中国的创造性发展,且它内在质的规定性与科学社会主义内在质的规定性一脉相承,从未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具有科学社会主义的共性,又具有中国“特色”,缺少任何一方特性,都会危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能否把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属性,是能否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加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的关键。

在执掌政权后,中国共产党为了确保国家政权的工人阶级性质和整个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依然坚持人民群众的价值立场。在当前,这种价值立场具体表现为“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习近平强调:要“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服务群众、造福百姓作为最大责任”。[19]故而,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加强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权,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把我国从站起来引向富起来、强起来,把人民从贫穷落后引向富裕安康;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警惕和防止因执掌政权而脱离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凌驾于整个社会之上的官僚阶级,并实施一系列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政策和策略,促进“人人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因此,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将进一步明确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无产阶级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鲜明立场,遵循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真正地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和谋幸福。这必然增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公信力和向心力。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发展。具体而言,在经济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制度,这是确保社会主义性质的物质基础;在政治方面,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基本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先进的民主政治;在文化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中国特色的文化自信。这些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走社会主义道路,沿着社会主义方向不断前进,继续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推进,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并对促进中国发展起着积极作用。通过改革和调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实际控制力进一步加强,但缩小了存在的范围,并与市场经济全面接轨。从表面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轨迹似乎预示着社会主义日渐衰退,于是出现一些质疑的声音,对此,我们必须认清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质,即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变革生产关系和思想观念中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和传统偏见。习近平强调:“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我们都始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些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容,如果丢掉了这些,那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了。”[23](P.110)

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提供制度依托和方向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指明正确方向和提供制度依托。具体来讲:一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伟大成就,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具有坚强生命力和创造力,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提供制度依托和实践依据;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三是建立、发展和完善一整套涵盖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角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提供制度依托、理论基础和方向指导,必然进一步促进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顺利进行,不断发展。

(二)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密切相连,后者是前者的制度依托,而前者是后者的动力和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增强自身的话语能力和权力,必然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通过采用装饰者模式对采集模块进行设计之后,可以较灵活地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同时,在不改变原有代码结构体系的情况下,允许今后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运算处理和改变数据处理方法的调用顺序,符合了面向对象的“开闭原则”。

首先,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促进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正确地对待科学社会主义,不仅要在发展中继承其思想精华,而且要在继承中不断地发展。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24](P.601)社会主义是随着社会实践和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社会制度。因而,社会主义是一种理想与现实辩证统一的实践过程。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国内挑战。国际上,全球化日益深入,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意识形态斗争日益复杂;国内,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利益纠葛复杂、思想纷呈多变,难以形成社会共识。中国只有抓住历史机遇,勇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及其理论创新,才能破解严峻的国际国内挑战,才能增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力。反过来,加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必然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过程中,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系统地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总目标、总任务,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供给侧改革”等一系列极富创新的治国理政新思想、新观念、新举措以及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中国方案等,必然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促进科学社会主义发展。

其次,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增强人民对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信仰。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高理想目标。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本质上是同一性质的范畴,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建设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4]。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抵御各种诱惑和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根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历经一次次挫折失败后,重新站起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奋斗,并取得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赢得话语权,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坚定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如习近平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4]因此,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增强人民对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信仰。

众所周知,在大石油公司检查中,如果二副驾驶台航行安全工作出现问题,基本上是高风险的项目,想通过检查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因而怎样监控好驾驶台工作,对船长来说显得非常有必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进行监控,不是简单的对二副说说要好好把工作干好,首先船长也必须与时俱进,努力学习新版体系,VIQ等等业务知识,要非常熟悉二副业务,只有这样才能对二副的驾驶台工作起到真正的监控。

目前,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面临一些消极现象,如学术领域出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都与理想信仰不坚定密切关联。虽然这只是少数现象,但是不可以掉以轻心。理想信念一旦有了缺口,必然为错误思潮的渗入、蔓延、泛滥打开方便之门。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新中国话语权建设才能举稳社会主义旗帜。习近平明确告诫全党:“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4]理想信念一旦发生动摇,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方向必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必须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大力教育与宣传理想信念,增强人民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信仰。

同时,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的实践,也需要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当前中国的具体表现,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只坚持远大理想而忽视共同理想,就会脱离实际,缺乏实现的基础,必然出现冒险主义的错误;只坚持共同理想而避谈远大理想,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缺乏远大目标的指引,必然会出现狭隘的保守主义错误。在两者的关系上,任何错误的极端的倾向最终必然削弱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因此,加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必须始终如一地促进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两者辩证统一,互相融合,共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提高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追求的政治定力,确立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的战略任务,并将其提升到关涉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高度加以推进,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的力量,整合社会思想,形成社会共识。这必然促进新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与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共同发展。

总之,建国70年来,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始终是在中国共产领导下,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解答现实问题和回应时代需求,增强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话语资格、能力和权力的实践活动,其本质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三位一体”的实践过程。

参考文献:

[1]李慎明.对西方话语体系应有清醒的判断[J].中国智库,2013(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美]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M].徐昕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6-07-02.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

[8]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9]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1]习近平.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 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N].人民日报,2018-04-25(1).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3]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4]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6]宋惠昌.当代意识形态研究[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17]王邦佐.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8]张弛.墨西哥革命制度党为何曾失去政权[J].党政干部论坛,2014(1).

[19]习近平.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J].求是,2010(7).

[20]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21]王长江.政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2]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3]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中图分类号: A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926(2019)09—0189—08

作者简介: 周银珍, 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原理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原理。江苏 徐州 221116

收稿日期 2019-05-09

责任编辑 杨春蓉

标签:;  ;  ;  ;  ;  ;  

新中国70年来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实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