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与沟通论文_赵电立

农业技术推广与沟通论文_赵电立

菏泽市东明县城关街道办事处 274500

一个不会与农民打交道的农业技术员不是一个合格的农业技术推广者,决不能成为一个农民欢迎的合格的农业推广工作者。与技术推广比较起来,农业推广工作者更重要的任务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因为任何技术都要农民去掌握和应用,农业推广技术的目的是使农民素质的提高,农业推广工作者不能取代农民的作用,而农民可以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脱离对农业推广工作者的依靠。在许多情况下,重要的不在于农业推广人员手中是否有新技术,而在于农业推广人员能不能通过与农民有效地沟通,真正了解农民的需求,通过发动、组织、动员和培训工作启发农民的发展意识,提高农民的素质。农业推广工作者实际上是职业沟通者,农业推广的核心是怎样使农民自愿的改变落后的技术生产方式。

关键词:农业传播加强信任沟通策略

一、农业推广人员要与农民建立相互学习关系

从事农民技术传播者主要是农业技术人员、广播电视等传媒,即:农业科技技术员、涉农业务工作者、广播电视等媒体。这些从业者中很多从事在基层一线,对农村情况较为了解,对农村的改革以及农民的需求相比,他们的一些态度和观念比较积极和先进的。由于常年工作在基层,提出的观点和想法较为贴近实际情况。许多与农村相关的工作是基于对农民需求的分析与评估来规划和设计的,更多采取的是贴近农民实际及所需的农业技术,体现出农民关心的是什么?农民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农民最欢迎的是哪种宣传方式?对于这些问题,目前的媒体宣传比较到位。这些媒体工作者与农民之间深入沟通,起到了较好的宣传及传播先进的农业技术目的。例如:中央7台农业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观看者受益匪浅,农民也能及时了解到最新的农业信息;本县电视台也定期播放农业实用技术节目,对农民技术的提高起到辅助作用,深受广大农民群众喜爱;每年农业部门各种实用技术的培训,通俗易懂的现场培训是最直接的沟通交流方式。但现行的农业推广方式大多是支配型农业传播,经常运用说服沟通方式,农民往往被看作保守、落后、愚昧、无想象力、无创造力、见识少、缺少远大抱负等的群体,实际上,农民对新的农业技术接受能力比较快和兴趣感较强。同时,农民群体在多数方面属于落后群体,是农业推广技术人员在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本身创造了许多较实用乡间技术,正是这些乡间技术,才使得许多现代科学成果得到启发成为可能。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方面是这样的,在我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历史上也同样显示了农民的伟大创造性。通过传播与沟通,不仅仅为了让农民了解我们的意图及目的,同时也是我们向农民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之间的相互学习,创造了许多成绩和提高农业生产。

在农业推广中加强沟通是关键的环节,如果没有一个较好的沟通,将使许多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农业推广与沟通的内在机制是认知和选择关系。认知原理告诉我们,学习起源于兴趣,每个人都存在着向别人学习的必要性,如没有兴趣,工作难度将增大。尤其是向那种与自己生活经验和环境条件不同的人学习。例如农民,农业推广技术人员要先提高通过主动沟通来调动农民学习的自觉性,前提是自己要有一种认识,农民是值得自己学习的,并不是一无是处,是能使自己各方面提高有所帮助的基层群体,所以要以虚心的态度主动去交流沟通。否则,在工作开展中将存在阻碍,无法更好的去宣传和推广。

二、提高信任度

为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宣传推广中,在农民间提高信任度达到一个较好的沟通效果。必须使农民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宣传推广的良好意愿及对所宣传推广的技术认知度。同时应加强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这些可以通过努力来获得改变,使农民对所宣传者的信任度提高及相互信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最终学会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产量和增加收入的目的。

三、加强群众之间沟通能力

在宣传推广中需提高与农民之间沟通能力,主要是与农民加深理解和信任,处理之间关系必须在打交道中说话尽量应用清楚、简练的语言,尽量学会用农民的语言,特别是我们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能够学会当地民族语言应用到工作中,使在表达的理解上找到共同点。主动地向农民敞开思想、自我表露,充分认识到农业推广沟通时和农民一起参与的活动,是一种每个参与者都对结果取得有影响的互动过程。所以在工作中需要注意,我们与农民之间不是劝服与被劝服的关系,不是控制与服从的关系,而是要彼此信任的关系。我们应该努力避免控制型沟通的方式,提倡理解沟通,才能使农业推广深入的推广和应用,使农民群众主动参与和学习。

四、沟通策略的选择

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主要以支配型沟通为主,自上而下的信息交流;参与式沟通的核心是以接受者为主,鼓励自下而上的信息交流。从支配型沟通策略向参与式沟通策略的转变是一种必然趋势。我们的农业推广工作长期以来更多的遵循支配型沟通策略,这种策略忽视了农民的发展主体作用,阻碍了农民积极性的发挥,因此,在策略选择上,应该注重参与式策略的应用。但是,参与式策略不是说农民传播与沟通者不要有自己的意见,跟着农民跑,而是要尽量可能做到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实行发展支持型沟通。在一些比较贫困的地区,农民文化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也不能忽略说服劝导的作用。同时,也要深入基层一线,让农民认识和信任你,才能更好的沟通。立足于本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地农民群众愿意接受的沟通方式,才能更好的融入基层。

五、加强创新意识

在工作中创新是技术推广的一种表现形式,创新主要是:个体决策者的采纳过程一般要经历认识、兴趣、试验和采纳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早期采纳者为关键,因为一旦有一部分潜在采用者采纳了创新技术,那么由于人际关系的作用,接受过程就会进入自我推动阶段,如:我们当地傣族群众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新的产品、技术的应用,就存在着早期采用者,一旦这些早期采用者对创新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得到认可将能够带动全县群众应用,使我们农业新技术得到很好的宣传和推广。这方面我们现在已经有较好的例子,在农业机械的应用、粮食高产、稻田养鱼的发展等等,都是采纳了创新技术的范例。在以创新为特征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将意见和两极传播的概念作为一种推广方式加以应用,表现为推广中的示范户和进步农民,实践证明是可行的,但同时出现很多值得讨论的问题,如沟通中存在的偏见、技术偏见、单个信息交流偏见、进步农民意识偏见等。沟通偏见表现在强调更多的是推广者的重要作用,人为接受者的反应程度的主要差别是受众之间的差异,很少有人注意所传送的讯息内容是否适应当地情况以及通过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知识、技能的质量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说服来让农民从传统落后的状态下改变现代方式,常常事与愿违;技术偏见表现为新技术的采纳肯定会给采纳者带来好处,事实上,如果农民不愿采纳某种技术,往往并不是他不想用,而是他们缺乏采纳所需的条件,如目前的机插秧推广工作及罗非鱼标准化养殖推广,均存在这些问题。更多时候是农民对这种技术的适应性、复杂性、可传播性的认识影响着采纳率;单个信息交流偏见表现为过分强调农业技术的自上而下运动,注重技术培训,而忽略了与当地民间技术的结合,这在我们工作开展中较为常见;进步农民偏见造成农村中的那部分贫困农民被遗忘,使进步农民和“落后”农民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农业工作的实施。

所以说农业技术推广与沟通,是农业工作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如果没有很好的农业技术推广与沟通这一前提,将使农业技术推广难以得到较好的落实和推广,直接影响到农民接受新技术、新理念,最终影响到农业生产中的新技术应用及农民收入的增加。

论文作者:赵电立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  ;  ;  ;  ;  ;  ;  ;  

农业技术推广与沟通论文_赵电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