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国家统计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在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国家统计局论文

加快国家统计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在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国家统计局论文

加快改革国家统计制度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在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统计数据论文,工作会议上论文,切实论文,讲话论文,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当前统计工作的形势和统计改革的紧迫任务

90年代以来,统计部门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的指引和鼓舞下,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在统计改革和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绩,为党政领导、宏观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了大量的统计信息、咨询建议和监测意见。

1997年是统计工作取得新成绩的一年,统计改革和建设有了新的进展。国家统计局组织学习了十五大精神,思想更加解放,改革意识更强;进一步发挥了统计信息、咨询、监督作用,提高了服务水平;加大了统计制度改革研究的力度,有些改革已迈出实质性步伐;组织实施了首次农业普查和基本单位普查,基本摸清了我国农业和基本单位情况;开展了1997年全国统计执法大检查,取得了明显成效;加快了国家统计信息工程建设步伐,统计工作的技术条件进一步改善。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应该看到,统计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我们的思想认识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还在束缚着我们的手脚;统计体系还处于转轨时期,跟不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有些统计数据质量不高,统计信息、咨询和监督在一些方面还不适应党政领导决策和宏观调控的需求。

世纪之交,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统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主要的挑战来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新旧经济管理体制的交替和转轨,对统计工作形成了巨大的双重需求压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扩大,调查对象数量成倍增加,经济成份和经营方式日益多样化,变动相当频繁;某些地方和单位的领导思想作风不端正,导致干扰统计数据的现象严重存在;利益格局日益多元化和保守个人秘密、商业秘密的要求不断提高,致使被调查者对统计的支持和合作程度呈下降趋势。挑战是严峻的,同时机遇也是十分难得的。主要的机遇有: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理论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为统计工作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广大统计工作者将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昂扬的斗志,积极投身于统计改革和建设事业;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对统计需求日益增大,从而对统计的重视、支持和关心程度大大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为统计工作提供了日益先进的技术手段,开辟了日益广阔的发展空间;《统计法》经过修改后,为有效遏制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行为,提高被调查者对统计的支持和合作程度,提供了法律保障。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解决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必须牢牢抓住机遇,主动迎接挑战,统揽全局,审时度势,明确任务,认清方向。今后一个时期,统计部门的中心任务,就是全面推进统计改革,争取到本世纪末或者更长一些时间,初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统计体系。

建立新的统计体系,就是要把统计部门真正建设成为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部门和国民经济核算的中心,成为国家强有力的统计监督机构和重要的咨询机构;就是要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国家统计制度,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更好地满足党政领导和广大社会公众对统计信息的需求,就是要加强各级政府统计部门,进一步发挥部门统计的作用,基本理顺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的关系,建立起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的统计组织管理体系;就是要大力建设国家统计信息工程,建立起现代化的国家统计信息网络系统,为统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就是要大力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建立健全统计法制体系,真正走上依法办统计、依法治统计、依法兴统计的道路;就是要大力加强人才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结构合理的统计队伍,为统计事业跨世纪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就是要完善后勤保障体系,为统计工作提供财力物力保障。

199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各项任务的第一年,也是胜利实现统计改革目标的关键一年。统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以统计制度改革为重点,积极推进各项统计改革和建设,切实提高统计服务质量,进一步开创统计工作的新局面。

二、大力推进统计制度改革

推进统计制度改革,形成新的国家统计制度,在建立新统计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是一个关键环节。而且当前统计制度改革严重滞后,矛盾比较突出。因此,应当把改革统计制度作为建立新统计体系的突破口,作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基础工程,作为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的实际行动,下大力气抓好。

我国的统计制度,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从总体上看,现行统计制度还带有一定的计划经济色彩。主要表现在:统计指标体系结构性矛盾突出,反映两个根本性转变进程的指标很不健全,与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相配套的统计指标存在较大缺口,而一些过时的统计指标依然存在;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比较笨重,过分依赖全面统计报表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抗干扰性差,而且难以及时反映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统计标准体系不健全、不配套,滞后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便于同国际标准接轨。这种状况,很不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很不适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很不适应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很不适应更好地为党政领导机关决策和宏观调控服务的需要。加快统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已经成为各级统计机构一项最重要的紧迫任务。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这种转变,要求那种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统计制度,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统计制度转变。统计制度的这种转变,不是一般性的调整,而是根本性改革;不是局部完善,而是制度创新。只有从这样的深度和高度上看待问题,才能深刻认识统计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义无反顾地把统计制度改革引向深入。

我国统计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到本世纪末或用更长一些时间,初步建立起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科学高效的国家统计制度。

建立新的国家统计制度,具体说来,主要有四项任务:

一是建立一个适应宏观管理需要、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就要求以联合国1993年版SNA为蓝本, 对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修订和补充。完善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加强资金流量核算和资产负债核算,细化经济帐户体系,规范基本核算分类,研究建立我国资源环境核算。加强财政统计、金融统计、国民经济核算之间的协调,加强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协调,进一步规范地区国民经济核算。

二是建立一个能够更加准确、及时地反映市场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统计指标体系。要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本着减轻基层负担的原则,对现行统计指标作结构性调整。反映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统计指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所需要的统计指标,加强宏观管理和宏观调控所急需的统计指标,与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相配套的统计指标,要适当增加;而那些过时的指标,用处不大的指标,为直接管理企业服务的指标,要下决心从统计指标体系中精简下来;可以通过加工整理和科学推算得到的指标,不要布置到统计报表中去。

三是建立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符合国际规范的统计标准体系。要按照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国民经济管理,便于进行国际比较,促进统计信息处理和管理现代化的要求,等效采用国际标准。

四是建立一个从我国实际出发,科学适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要大力推广应用抽样调查。这是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的核心内容。要加大工作力度,凡是适宜运用抽样方法调查的经济和社会现象,要积极地逐步地采用抽样调查。同时,注重运用重点调查和科学推算等方法。要按照精简、轻型、高效的原则,改革和完善普查制度。

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全面推进统计制度改革,涉及面广,难度很大,需要认真研究处理好下述五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立足我国国情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关系

我国的统计制度改革,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和国家管理对统计信息需求的共性,以及统计工作具有很强的技术性、比较性特点,决定了我国的统计制度改革应该而且能够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这是我国统计工作的“后发优势”,应当充分利用好国际上成熟的统计技术和管理经验。

但是,借鉴国外经验,应当立足国情,充分考虑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我国国情的内涵非常丰富,与统计工作密切相关的,可以概括为这样几点:一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独特的社会经济结构;二是改革开放正在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处于建立过程中,传统的管理方式还在一些方面起作用;三是国民经济实行分级管理和多层次决策的管理体制,地方各级政府具有一定的经济决策权和管理权;四是国土面积大,人口多,教育文化落后,各地发展很不平衡。这些特点,决定了统计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统计工作任务的艰巨性。因此,统计制度改革应当充分考虑这些特点,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经验。

(二)正确处理政府综合统计和部门统计的关系

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是我国政府统计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配合,缺一不可。多年来,部门统计系统为国家的宏观管理和部门管理、行业管理提供了大量统计信息和咨询建议,为政府综合统计系统提供了大量资料,为我国统计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总体上看,统计部门与各部门间的关系是协调的,互相支持,互相促进,形成了完整统一的政府统计系统。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重复调查、数出多门现象时有发生。

依照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国家统计局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各部门的统计工作和国民经济核算工作,审定部门统计标准,审查各部门统计调查计划和调查方案,获取各部门的基本统计资料和有关资料,具有社会经济信息主体部门和国民经济核算中心的职能;国务院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负责制定本部门的统计调查计划及调查方案,组织完成有关统计调查任务,按规定向国家统计局提供本部门的基本统计资料。为了减少和避免统计调查的重复矛盾,杜绝数出多门现象,减轻基层负担,提高政府统计工作的整体效益,国家统计局与国务院有关部门间的统计调查职责,要按照上述精神明确划分、科学分工。总的思路是,主要为国家宏观管理搜集统计信息的调查项目,由国家统计局组织实施;主要为部门管理、行业管理搜集统计信息的调查项目,由有关部门组织实施。要按照这个思路和原则,合理确定国家统计局和有关部门的统计调查职责,并对目前重复交叉的统计调查项目进行调整。

(三)正确处理统一领导和分级负责的关系

全国统计工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国家统计局应当依法履行好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全国统计工作的职能,统一制发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统一组织清查基本核算单位,统一规范数据处理标准。各级统计部门应当严格地、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统一的国家统计制度。这是维护统计数据准确性、及时性的需要,是维护统计工作集中统一性的需要,更是各级统计部门的法定职责。

应当看到,我们国家大,各地区的情况千差万别,地方管理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有着自己的特点。在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统计制度,不损害统计工作集中统一性的前提下,地方统计局可以根据地方政府经济管理的特殊需要,自行制定补充性的地方统计调查制度。但是,应当把握好两点:一是地方统计局制定补充性的地方统计制度,也要严格控制调查工作量,尽可能减轻基层负担。二是地方统计局自行组织的统计调查项目,都要报上一级统计局备案;省统计局在国家统计调查项目上增加的调查内容,要在调查表上注明,并报国家统计局备案。

(四)正确处理普查、年报、定期报表之间的关系

普查、年报和定期报表在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查范围上要明确区分,衔接配套,形成统一的调查体系。普查内容要大力精简,可通过小规模一次性调查取得的资料,不要通过普查取得。对一定规模以下的被调查者一般只在普查年份逐个调查,非普查年份尽可能采用抽样调查方法推算。年报以反映总量、结构和效益的指标为主,范围上不必机械求全,只要达到足够的代表性就可以了。凡是可以通过定期报表汇总推算年度数据的指标,不搞年报;在普查年份,要用普查代替年报。定期报表以反映动态和趋势的指标为主,调查内容要少而精,调查范围不能过大,只要达到一定的代表性就可以了。凡若干年调查一次即可满足需要的指标,要从定期报表和年报中精简掉。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新的形势下,对一次性专项调查应当给以高度重视。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经济结构处于重大变动时期,改革和发展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而要及时地灵敏地反映和监测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单靠普查、年报、定期报表,就显得很不够了,必须大力开展一次性专项调查。国家统计局有人数众多、机动灵活的社会经济调查队伍,广大调查人员分布在一批中心城市和县(市),覆盖面相当大。我们完全有条件多开展一些专项调查,而且可以在专项调查中了解到其它重大经济信息,这是统计系统的一大优势。我们应当充分发挥这一优势,通过灵活的调查,收集信息,研究信息,反映信息,更好地为党政领导指导改革、调控经济服务。

(五)正确处理制定长远改革规划和抓好当前改革的关系

国家统计制度改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了保证改革的正确方向,明确改革的目标和路子,必须在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改革的长远规划。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走一步看一步,改革是搞不好的。前一阶段,国家统计局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了《国家统计制度改革总体方案》,以及与之配套的工业、批发零售贸易业统计制度改革要点。这就为今后一个时期统计制度改革作出了整体部署,指出了明确目标。

1998年是我国统计制度改革的关键一年。在这一年里,改革是否有重大进展,直接关系到统计制度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各级统计部门和统计机构应当集中力量切实抓好1998年的改革工作,力争迈出大的步伐。要完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一步细化和扩展与联合国1993年SNA 接轨的核算内容,认真组织1997年投入产出调查和编表工作。要加大专业统计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修订农业统计制度,搞好工业生产指数的试编工作,抓紧建立健全价格指数体系,改革国内贸易统计制度。要进一步推广应用抽样调查,完善城镇劳动力抽样调查,全面推行小型商业抽样调查,开始进行一定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抽样调查。要进一步规范统计标准,重点是适应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要求,改革经济类型分类标准,制定所有制划分标准和企业经营组织形式划分标准。要大力精简全面统计报表,着手对指标体系进行结构性调整,增加反映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指标。只要1998年的改革迈出大的步伐,取得明显成效,就可以为在本世纪内初步建立起新国家统计制度的基本框架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

1998年,统计工作应当进一步扩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要充分注意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可能造成的影响,更加缜密地监测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准确把握经济走势,及时反映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政策建议。要抓住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强调查研究,集中攻关,力争拿出研究精品,向党政领导提供有份量的咨询意见。要继续做好统计新闻、出版等工作,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

应当强调指出的是,要更好地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三大功能的作用,基础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是三大功能的基石。如果统计数据不准,基石不牢,统计信息就会失真,统计分析很难作出正确判断,统计监督也难以有效实施。当前,应当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需要。一段时间以来,虚报浮夸、弄虚作假的不正之风在一些地方和一些单位滋长起来。这种行为,严重背离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人民群众对此极为不满。坚决反对和制止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的行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对维护党和政府的威信有着重要的作用。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提高宏观管理科学性的需要。统计信息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是国家科学决策与管理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有助于党政领导和宏观管理部门准确判断形势,把握全局,权衡利弊,运筹决策,提高宏观管理水平。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也是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国际社会认识中国,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看我们的统计数据。如果统计数据存在质量问题,国际社会对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以及市场前景、投资环境的认识,就会打折扣。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国际经济合作的扩大。因此,提高我国统计数据质量,将完整、准确、令人信服的统计数据公之于世,对进一步促进我国的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意义。

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是基于对当前统计数据质量的基本判断所作出的选择。对于当前的统计数据质量,我们是这样判断的:

一是宏观统计数据基本可靠。从总体上看,宏观统计数据客观地反映了经济运行的趋势和变化,未发生趋势性的差错,是基本准确可靠的。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国家统计局和各级统计机构,加强了统计数据质量检查和质量控制,综合运用科学的统计技术和方法,加强了对宏观统计数据质量的评估。

二是有些原始统计数据质量问题较多。当前,一些地方原始统计数据质量差,甚至有下降的趋势。需要指出的是,各级统计机构和广大统计人员在维护原始统计数据准确性、提高原始统计数据质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果不是这样,原始统计数据质量问题要更严重一些。

上述基本判断,是一个整体,只讲其中一个方面,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我们既要充分肯定宏观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肯定主流,坚定信心;也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增强忧患意识,尽一切努力,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统计数据质量下降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整治。

1.加强党风政风建设。一些统计数据质量下降,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党风政风问题。因此,要切实加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教育,增强制止弄虚作假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坚决反对弄虚作假和虚报浮夸,放到端正党风政风、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高度来认识,作为学习邓小平理论、贯彻十五大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期不懈地抓下去。

2.加快统计制度改革。通过改革,建立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先进的统计调查方法,提高统计调查的抗干扰能力,更加准确地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和社会活动。这是统计部门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本性措施。

3.加强执法检查。要与纪检、监察、司法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严厉打击弄虚作假行为。要实行经常性检查与大检查相结合,促进执法检查经常化。从一些地方的经验看,成立统计执法检查大队,是实现执法检查经常化的重要组织形式。各地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成立统计执法检查大队,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形成对统计违法行为的威慑力量。加强执法检查,关键在于敢于执法,善于执法。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依法执法,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对于典型的统计违法案件,要向社会曝光。

4.加强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要建立健全和严格实施分级负责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责任制度,努力减少统计调查、数据处理、资料上报、信息管理等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误差。国家和省级统计部门都要建立重要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制度。有些省、区、市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从实践经验看,专业统计数据质量,主要采用抽样调查方法进行评估核实;宏观统计数据质量,主要采用国民经济核算技术进行评估检验和平衡调整。这项工作务必要科学、规范,做到数出有据,准确可靠。

5.加强统计基础工作。从这次统计执法大检查的情况看,有些地方相当一部分基层单位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不健全,统计数据缺乏可靠的依据,有些甚至是编造出来的。这种状况不改变,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就是一句空话。可以说,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基础在源头,关键在市县。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市、县应当根据统计法的规定,督促、帮助企事业单位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及各项统计管理制度,促进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保证源头数据的准确可靠。

四、同心协力,狠抓落实

推进统计制度改革,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工作量大,任务艰巨,需要各级统计局、各级调查队和各部门统计机构团结一致,同心协力,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落实。

1.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广大统计人员要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要在全国统计系统扎扎实实地兴起理论学习新高潮,用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统一思想,统揽全局,做好工作。学习十五大精神,要紧密联系统计工作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摒弃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思想、新观念;摒弃“盲目求细、机械求全”的观念,树立新的统计数据质量观;摒弃不计成本、不讲效益的做法,树立统计工作的效益观;摒弃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因循守旧的观念,树立开拓进取,迎难而上、奋发图强的改革精神。这些观念的转变,是保持统计系统旺盛的改革斗志的精神动力,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统计制度的思想保障。

2.加强统计机构的内部管理。一是加强对统计制度设计的统一管理。国家统计局组织各项统计调查,或与有关部门联合组织统计调查,都必须先经国家统计局设计管理机构审核,并由统计调查项目审议小组提出审议意见后,报国家统计局常务会议审批。其中重要的,经国家统计局常务会议审核后,报国务院审批。为了改变多头对下的状况,国家统计局内设各单位不得擅自布置统计调查任务。为了规范统计调查项目审批程序,实现统计调查项目管理的法制化,国家统计局将抓紧研究草拟《统计调查管理条例》,报国务院审批。二是加强对统计调查组织实施的管理。国家统计局各单位,要在统一领导下,统一步调,统一行动,不得自行其是。各地方、各部门统计机构必须按照集中统一的原则,在国家统计局的领导下,切实加强制度管理和调查组织工作。

3.加强调查研究。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更没有决策权。改革统计制度,提高统计数据质量,调查研究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1998年改革要迈出很大步伐。调查研究工作只能全面加强,决不可有任何削弱。国家统计局和各省、区、市统计局都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对各项改革方案,要反复研究,充分论证。对一些重大改革,要进行试点,探索经验,不要轻易全面推开。各级统计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保持同基层的密切联系,充分获取第一手材料,从而作出切合实际的科学分析和判断,及时采取对策,解决改革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减少和避免失误,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4.加强基层建设。基层基础工作是统计工作的水之源、木之本。没有强有力的基层工作作为基础,改革统计制度、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就无从谈起。各级统计部门必须关心基层,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思想,珍惜和保护广大基层统计干部的积极性。

加强基层工作,最重要的是加强县级统计局的建设。长期以来,广大县级统计部门的同志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埋头苦干,无私奉献。县统计局所承担的繁重任务同其人力、物力条件极不相称,长期超负荷运转。这种状况是不能持久的。国家、省、地(市)统计部门都要认真研究县级统计局的职责、任务、人员配备,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县级统计工作制度。在改革统计制度中,应当坚持这样的原则,就是要充分考虑县级统计局的承受能力,尽可能减轻他们的负担。只有减轻基层负担,才能增强县统计局的活力;只有减轻基层负担,统计制度改革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取得成功。

帮助县级统计局解决经费困难,是加强县级统计局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这方面,省、区、市统计局要多做一些工作,为县统计局排忧解难。国家统计局要继续给工作条件差的县统计局以适当扶持,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我们还要推动农村乡镇统计组织建设和业务建设,不断加强城市基层统计的各项建设,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和水平。一些地方在这方面有较好的经验,大家可以借鉴,因地制宜,做好工作。

5.加强队伍建设。统计事业的巩固和发展,人才是根本。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结构合理的统计队伍,是一项跨世纪的工程,也是顺利实现统计制度改革、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基础性工作。

大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改革统计制度的过程,就是应用经济和统计新理论、新技术的过程。要重点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统计新理论和新方法、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实施国家统计局人才工程,以适应全面推行统计制度改革的需要。

广泛深入地开展统计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统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水平,增强坚持实事求是的观念和法纪的观念,增强坚决反对弄虚作假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广泛深入地开展以“优质服务、优良作风、优美环境,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为主要目标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牢固树立统计职业荣誉感。

6.加强国家统计信息工程建设。这是推进制度改革、提高数据质量的技术支持。国家统计信息工程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建库联网”。这既是统计工作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又是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迫切要求。目前,国家统计局正在努力做工作,争取国家尽快批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落实投资。各省、区、市统计局也要加强对这项工程的领导,并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切实从经费上保证这一工程的顺利实施。

推进统计制度改革、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部门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进一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统计制度改革目标,就一定能以崭新的姿态跨入21世纪。

标签:;  ;  ;  ;  ;  ;  ;  ;  ;  ;  ;  

加快国家统计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在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国家统计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