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服务构建用户平台是媒体整合的关键_传统媒体论文

以服务构建用户平台是媒体融合的关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关键论文,媒体论文,用户论文,平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一、媒体融合的三个层次

      2014年,“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的概念从书斋和行业实践中走出,成为了涉及国家整体战略的热词。对于这一概念,从学界到业界一直颇有争议,在中央提出媒介融合的方针政策之后,传统媒体加快了媒体融合转型的进程。为了厘清认识,并找到媒体融合的关键,有必要先认清媒体融合概念所涉及的层次。笔者认为,媒体融合概念主要涉及信息传播领域的终端、渠道、业态及商业模式等三个层次的问题。

      1.终端层次

      媒体融合最早来源于上世纪80年代,最初是一个技术概念,主要是指一个终端设备能够兼容、播放多种媒体格式。在这种意义上的媒体融合问题,已在后来的实践中,通过硬件和软件的改进而得到解决。比如我们现在使用的“手机”等手持移动终端,就已经从一个单纯的移动通讯工具变成了一个综合信息处理器和显示的终端,它已成为了人们进行信息交换、分享的技术平台和向外发布信息的端口。这也是许多文献所引用的,“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浦尔提出的,原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的“媒体融合”。

      2.渠道层次

      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媒体融合的概念不断在发展,媒体融合进一步导致了一种“大媒体”(Mega Media)系统(渠道)的形成,即人们普遍使用融合型的终端,最终形成了新型“通讯—媒体”系统。从我国智能手机用户量看,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整体使用率(80.9%),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27亿,①占中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按照传播学的操作性定义,当一种设备或媒体手段的应用比例达到25%以上,我们就认为它已具备了公共传播系统的功能。今天,在移动互联网支持下,以手持移动终端构成的“大媒体”系统(渠道)与以往的报纸、广播等系统一样,都是在特定的社会信息技术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个传播系统。微信等基于移动手持终端的应用平台的出现,更促进了以移动网络和移动终端为基础的“通讯—媒体”系统的构建。从未来看,这个系统将会替代其他所有系统,成为社会中最主要的传播系统。其原因,根据我们的分析,是由于手持移动终端基本实现了人类终极的传播愿望,即“随时随地,以任何手段和方式,接收和传播信息”。

      因此从渠道角度来看,“媒体融合”是指在以信息的数字化为基础的各项媒体技术革新的推动下,一种新的“大媒体”(Mega Media)系统的出现,它是一个技术上复合、内容上综合的系统。并且,以“大媒体”系统为基础,已经构建了一种新的传播体系。它不是孤立地为一部分人使用,而是被社会成员普遍地使用。在物理形态上,它以手持移动终端为主干,兼有其他的信息传播渠道。当然,这些渠道也是由融合多种技术、综合传播信息的终端构成的。

      3.业态及商业模式层次

      由于“大系统”使用的是多种媒体手段,同时负载多样内容,因此会有较强的整合性,即对技术的整合,对各种社会资源的整合,对各种社会信息的整合。这种整合的结果,会产生一种新的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这种传播方式和它特有的商业模式正在颠覆我们传统的大众传播体系。

      今天传统媒体面对的危机,不仅仅是新技术的挑战,更多的是一种新的社会需求、新的商业模式、新的社会沟通传播方式对既有的一切的挑战。这实际上反映的是一种新的社会关系,以及在新的社会关系基础上结成的新的传播关系。这些都与以往的“大众传播”有本质的区别。就我们的观察所及,大多数传统媒体在面对媒体融合课题的时候,往往只是在用新的技术去做新的终端,开设一个新的内容窗口,很少想到在新技术背后,是一种新的社会关系和传播关系在起作用。整体上看,未来经过媒体融合而形成的新的传播体系,也将广泛影响生活各个方面,成为新的生活方式的发起者和组织者、枢纽和中心。我们观察到,目前平台级、生态级的互联网应用也在向这个方向发展。阿里巴巴的首席执行官曾明提出一个观念,认为“未来媒体不可能有独立的商业模式,必然会融合到一个综合应用的平台中,成为平台的一部分”。这个分析判断和我们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

      目前,媒体融合在技术上已实现,渠道构建也趋于完成。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任务就是如何去运用这种新的渠道,掌握这种新的工具,构建新的平台。具体而言,就是要解决这一新的媒体系统的用户平台如何构建,其内容如何生产、如何分发,商业模式如何建立等问题。从目前发展看,解决这一层次的媒体融合问题将是一个比较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将在未来一个时期成为新闻与传播领域的核心命题。

      传统媒体从业者在面对新媒体时,通常会认为找不到商业模式。在我们看来,并不是没有商业模式,而是从业者总想在传统媒体既有的框架里找自己熟悉的商业模式,即“卖内容”和“卖广告”,但是新媒体的商业模式,很显然不在这两种模式中。“数据化生存”将是媒体业未来的选择,而用户平台的建立,是这个模式成立的前提和关键。

      二、媒体融合将促生新的传播体系

      而信息传播的数码化,造就了开放共享的现代信息传播网络,其与同样具有开放、共享特征的互联网应用平台相结合,构成了现代传播渠道。

      随着移动通讯的出现与发展,“大媒体”系统变为现实。媒体融合正在催生的“大媒体”系统将会改变信息的生产和分发方式、传播手段和渠道,甚至重新定义什么是信息。同时这一新的传播系统也在像180年前的大众化媒体一样,正在寻找自己的商业模式。

      1.新的传播体系实现了传播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重构

      媒体融合在今后将会产生怎样的传播体系呢?我们分析的出发点是,传播体系是传播手段、渠道和传播关系的结合,其实质也是一种“人—机过程”。新的传播体系不只是技术的应用,更多的是传播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重构。

      从新闻传播的专业角度看,人类正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推动下,经历一个传播关系嬗变的过程,正在从工业社会“一对众”的大众传播形态,转向以社会(社群)成员之间平等、分享为主要特征的社交化、网络状传播,这是自1833年第一家成功的“便士报”开创大众传播时代以来,人类社会传播关系的最大变革。

      现代的传播关系是社交化、网络状的传播,是以平等主体之间的互动、分享、交流为主要特点的传播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不存在哪一方是信息的前端和高端,而是主要体现为传播过程参与者作为平等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这种新的传播关系较以往也有更大的活力、更强的黏性。比较微博和微信的发展路径,可以发现,微信的发展速度惊人,关键原因是它满足了朋友圈的平等互动分享的社交需要,这种关系更适合有知识、有文化的社会成员之间进行信息沟通。这种现象,不仅是技术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关系演变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让一些受过专业的训练、有独特技能和独立思考能力的群体,有了作为社会主体参与社会进程的机会和需要。因此,社会因素与技术因素结合在一起,促生了新的传播体系。

      2.新的传播体系让传统媒体的角色功能发生了演变

      当前,我们正在经历传播体系的演变过程。在传统的大众传播体系里,媒体平台是信息的整合者,社会上的各种信息在媒体的平台上聚合,聚合之后通过专用网络传输出去,并通过报纸、杂志、电视、收音机等专属性终端得以呈现,每个终端都有专用的渠道。因此,在互联网这种以开放共享为特征的信息传输网络出现之前的传统传播体系中,媒体是所有信息的生产者,掌握着传播的话语权,以至于在传统的新闻学中,将“新闻的操作性”定义为“大众媒体报道的那些内容”。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自媒体和各种各样的社会机构都可以通过开放的网络进入传播领域,在开放的网络平台交流和展示,最后由一些能够聚集海量用户的应用平台加以整合。这使得传统媒体失去了原来的社会信息整合平台的地位,失去了信息整合的功能,丧失了话语权和导向力,也失去了原有的商业价值,从而被边缘化。从目前及可以预测的未来来看,如果传统媒体一直处于被整合的地位,那么其原创的内容就不能产生有效的商业模式。在商业意义上,传统媒体如果不能建构自己的网络海量用户平台,其内容做得好,无非就是给类似互联网上拥有海量用户平台的运营商添砖加瓦。(见图1)。

      在“大媒体”终端方面,我们预测,未来将主要形成两大终端体系:一个是家庭大屏终端系统;一个是移动终端系统。这两种体系对应着我们人类生存活动的两大状态,即一个是移动和工作状态,一个是居家生活的状态。我们的家庭里需要有一个家庭大屏,来营造家庭中的交流相处环境。而且,家庭大屏会与物联网有机结合,整合家庭娱乐、安保等服务功能,最终成为整个家庭的控制终端显示器,而移动终端对应着我们的工作状态。

      为什么传统媒体今天会成为“失乐园”?其核心原因在于传统媒体在网络空间失去了社会信息整合平台的地位,失去了原有的对渠道的垄断地位。如何解决?笔者认为关键的途径就是:重建平台。

      三、以服务构建用户平台

      对于我国传统媒体而言,以服务构建用户平台既是政治任务的需要,也是商业模式的需要。

      从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相关讲话精神看,中央提出媒体融合的目标是为了推动传统媒体占领网络空间的舆论阵地,并能在网络空间中继续发挥主流媒体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这实际上是要求传统主流媒体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网上,把主要力量投放在网络空间中。

      

      图1 传统媒体的角色和功能演变

      ●在“大媒体”终端方面,我们预测,未来将主要形成两大终端体系:一个是家庭大屏终端系统;一个是移动终端系统。

      一直以来,传统媒体都是分别把平面的纸张、电视屏幕、收音机等作为主要终端形式,并按照在这些终端上发布信息的技术要求和周期安排生产流程、设计组织结构、配备工作人员,领导层的工作重心和资源配备的重心都在传统媒体平台上,有的认为互联网上的各种终端只是传统终端的补充,在整个信息发布过程中应居于次要位置。尽管这一状况的存在有其内在的和现实的原因,但毕竟无法适应当前“占领网络空间的舆论阵地,掌控网络传播主导权”的需要,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②因此媒体融合意味着传统主流媒体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网上来,以网络舆论阵地作为主战场。在网络社会里,传统的受众已演变成了用户,建立用户平台,本质也就是建立与社会成员分享、交流信息的互动渠道。

      就商业模式而言,传统媒体从业者在面对新媒体时,通常会认为找不到商业模式。在我们看来,并不是没有商业模式,而是从业者总想在传统媒体既有的框架里找自己熟悉的商业模式,即“卖内容”和“卖广告”,但是新媒体的商业模式,很显然不在这两种模式中。“数据化生存”将是媒体业未来的选择,而用户平台的建立,是这个模式成立的前提和关键。

      传统媒体业原本的商业模式本身就是一个借助其他行业进行转移价值补偿的模式,传统媒体的广告模式就是其中之一,这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运用互联网思维的分析,我们将会发现,传统媒体利用自身的公信力去聚合用户资源,建立用户平台,分析用户需求,建立强大的数据库销售能力,最终可以实现多种商品的大规模销售,即基于数据库的媒体购物或媒体电子商务,这将是未来媒体的主要盈利模式。

      数据化不同于数字化,数字化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将各种各样的信息以比特的形式进行储存和传输数码化,而现实中我们想要获取经济利益,就必须将信息进行数据化式的整合。未来的媒体要通过数据库和数据分析软件来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并深度挖掘和分析,经过整合分析将有价值的信息数据化,形成不同的数据库来服务不同的客户,最终成为数据库电商。首先要建构内容数据库,依靠数据库生产个性化的新闻产品和其他信息服务。如将媒体积累的报道、图片等资源加以整合分析,用于生产市场专线信息和舆情服务等;其次,要建立客户数据库(或者称作产品数据库)。就是将广告客户的需求与特性加以积累和分析,以此掌握企业的营销传播需要,以及其销售需要;最关键的是要建立用户数据库。通过它来知道用户在哪里,如何到达,了解用户需要什么。有了这些数据库,有了丰富的数据,我们在对其加工、分析、匹配之后,就能实现信息产品和其他各类商品的精准推送服务和销售,也可以相应地去做采购,从而建立供应链。

      在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新的商业模式时,关键就两点:第一是用户规模,第二是用户黏性。对于传统媒体行业者来说,必须认识到:用户不是读者、受众,而是一个清晰的具体的存在(名址、人口统计学特征、行为特征);用户不是客户,而是一个长期的互动的合作伙伴;用户规模体现为用户数据库的规模和质量;用户黏性,指的是用户对于互联网应地平台的依赖度,是一种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最本质体现。

      互联网时代,用户就是群众、就是阵地;用户就是消费者,就是市场。因此从战略上看,媒体融合是否成功,取决于传统媒体机构能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用户平台,并在这个平台上建立起最强的用户黏性。

      那么,如何构建用户平台呢?笔者认为,唯有依靠以本地服务为主体的O2O业务。

      分析当前互联网应用平台的发展实践,一般而言,构建大规模用户平台的途径主要是依靠技术、依靠内容、依靠服务。从策略上看,在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新媒体公司中腾讯、新浪、阿里巴巴都是很成功的应用平台,又如百度运用搜索引擎技术完成了信息的整合,吸引了大量的用户,而绝大多数传统媒体机构难以在这方面建立优势;在内容方面,除了少数原来的广电机构外,大多数在娱乐内容方面没有优势,而具有优势的新闻内容生产的传统媒体,一方面要面对这类产品没有版权保护的窘境;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这类产品虽然具有较强的刚性需求,但其用户黏性不足的现实。目前看,企图依靠新闻性内容集聚并黏住用户基本上难以实现。因此,从国内互联网应用的发展实践看,顺应全产业信息化、网络化的趋势,通过发展以本地服务为主体的020业务,实现用户的聚合是传统媒体机构融合转型中较为可行的途径。

      相比新媒体和互联网平台,传统媒体机构有一个较为突出的优势:即对线下资源的整合能力。通过整合,传统媒体可以建立更精确、更有价值的用户数据库。就国内媒体集团的融合发展实践看,在报业和广电业分执牛耳的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下简称浙报集团)和湖南广播电视台,不约而同分别提出和实践着具有各自特色的“以用户为中心”的媒体融合战略。尤其是浙报集团,他们提出了“以用户为中心,构建枢纽型大媒体”的转型目标(见图2),其核心就是通过服务抓用户,通过用户聚集形成平台,利用数据库资源来满足现实的用户各种需求,在此基础上将媒体的功能转变为枢纽型功能。浙报集团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最近更提出了“新闻+服务”的概念及“服务集聚用户,新闻创造价值”的理念,就是以优质权威的新闻服务形成品牌和公信力,同时增加其他各种服务的公信力,使服务提供者可以因为提供优质新闻内容而更受用户信赖,产生聚合用户的能力,然后以服务去构建用户平台。

      目前,浙报集团还与修正药业合作,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其实就是通过发展养老产业,广泛收集用户数据,并将其纳入自身的大数据库系统进行分析,为未来的数据库电商业务打好基础。围绕集聚用户这个核心思想,浙报集团不仅利用上市公司作为融资平台,通过资本运营并购“边锋/浩方”游戏平台,将其上的2000多万活跃用户收入囊中,更是通过已经开展的养老业务,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正在试点的地方性智慧政务平台、区域电商平台建设和正在布局的网络医院等业务,在浙江省境内广泛聚集用户群,力求实现全省用户群数据的整体覆盖。

      浙报集团的媒体融合实践在业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多个传统媒体集团先后推出的媒体融合战略,都把“在新媒体领域打造本地最大的民生服务平台”作为发展目标之一。未来依托新服务建立的用户平台模式,将会在媒体融合实践中创出更多可资借鉴的实例,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为什么传统媒体今天会“失乐园”?其核心原因在于传统媒体在网络空间失去了社会信息整合平台的地位,失去了原有的对渠道的垄断地位。如何解决?笔者认为关键的途径就是:重建平台。

      

      图2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融合发展目标

      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年7月。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

标签:;  ;  ;  ;  ;  ;  

用服务构建用户平台是媒体整合的关键_传统媒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