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观察论文_孙雷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观察论文_孙雷

青冈县人民医院 151600

【摘 要】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6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14 d、21 d研究组ESS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或P < 0.01),治疗后14 d、21 d、3个月研究组ADL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后7d、14d、21d,研究组的ESS增分率和ADL增分率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关键词】依达拉奉;脑梗死;自由基清除剂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daravone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30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treatment,and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daravone injection on this basis.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ESS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14th and 21st days after treatment(P < 0.05 or P < 0.01),and the ADL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14th,21st and 3rd months after treatment(P < 0.01). On the 7th,14th and 21th day after treatment,the ESS and ADL incremental rate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01). Conclusion Edaravone injec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 and the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keywords] edaravone;cerebral infarction;free radical scavenger

脑梗死是临床的常见病,梗死后缺血部位在缺血过程中以及随后再灌注过程中均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和活性氧,导致神经细胞膜过氧化损伤、蛋白质氧化,并出现DNA的损伤,导致神经细胞的进一步损伤[1]。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具有抑制脑细胞等氧化损伤,主要用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所致的神经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障碍。本研究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6月在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纳入研究的对象均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均为颈动脉系统梗死,首次发病,或者既往发病,但是肢体瘫痪不影响神经功能的评价,起病48h内,ESS(欧洲脑卒中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意识评分>6分,总分<80分,无颅内出血,无全身严重并发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研究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7~79岁,平均(63.9±14.2)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4~78岁,平均(62.1±13.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使用曲可芦丁200 mg+生理盐水静脉点滴,每天1次,共21d,阿司匹林(50~75)mg/d,口服。根据情况给予甘油果糖脱水降颅压、控制高血压、血脂、血糖等对症治疗。治疗期间禁止使用抗凝药物、溶栓药物、降纤药物、其他自由基清除剂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生理盐水250 mL,静脉点滴,一天2次,14d为1个疗程。依达拉奉注射液为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0056,20 mL:30 mg,2支/盒。

1.3 评价方法

入组后登记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相关资料。治疗前和治疗后14d分别检测患者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7d、14d、21d采用ESS[2]和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3]对患者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在治疗后3个月进行生存随访,并对ADL进行评价。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ESS和ADL评分结果比较

治疗后14d、21d研究组ESS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或P < 0.01),治疗后14d、21d、3个月研究组ADL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

2.2 治疗后不同时间点ESS增分率疗效比较

治疗后7d、14d、21d,研究组的ESS增分率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1)。

2.3 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ADL评分增分率疗效比较

治疗后7d、14d、21d,研究组的ADL评分增分率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1)。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头痛头昏1例,转氨酶升高1例,皮疹1例;研究组脑梗死后出血1例,转氨酶升高1例,皮疹1例。对照组不良反应率10%,研究组不良反应率10%,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是临床上的常见病。梗死后,缺血部位的脑细胞组织处于缺氧状态,能量代谢发生障碍,细胞色素氧化酶无力将氧还原成水,氧原子便会被夺去一个电子,由无害的氧变成具有杀伤力的活性氧自由基。氧自由基的过氧化杀伤,主要是破坏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破坏线粒体,断绝细胞的能源,毁坏溶酶体,使细胞自溶。同时它对人体的非细胞结构也有危害作用,可以使血管壁上的粘合剂遭受破坏。氧自由基是一些外层轨道具有不配对价电子的原子、原子团、离子和分子,化学性质活泼,能作用于多价不饱和脂肪酸(PUFA)发生氧化反应;诱导DNA、蛋白质、氨基酸的交联和氧化;促使多糖分子聚合和解聚。脑缺血-再灌注期,通过花生四烯酸代谢、黄嘌呤氧化酶系统、一氧化氮合酶及NADPH氧化酶等途径产生大量氧自由基,远远超过机体抗氧化能力,造成氧自由基大量堆积。

欧洲卒中量表是常用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价量表,ADL量表是常用的评价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量表,两个量表的总分均为100分,均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ESS评分和ADL评分进行评价,来分析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在治疗后14、21d,研究组ESS评分和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依达拉奉的使用改善了患者的预后。通过得分增加率来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ESS评分增加率和ADL评分增加率的临床疗效,在治疗后第7天两组就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依达拉奉注射液用于脑卒中的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依达拉奉主要的不良反应有肝功能异常、皮疹等。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有1例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1例患者出现皮疹,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组有1例患者出现梗死后脑出血,是否与依达拉奉的使用具有相关性还不十分明确,期待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分析。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作为一种自由基清除剂,治疗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是纳入的研究数量较少,不良反应方面的结果不足。

参考文献:

[1]南成海. 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科学,2013,3(16):67-68.

[2]李芳. 依达拉奉辅治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5):46.

[3]赵炜. 依达拉奉联合川芎嗪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625-626.

论文作者:孙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7

标签:;  ;  ;  ;  ;  ;  ;  ;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观察论文_孙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