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课改”课的课堂教学需要注意的“六需”论文_石春秀

中学数学“课改”课的课堂教学需要注意的“六需”论文_石春秀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石春秀

论文摘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为主要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从六个需要出发,注重学生为主,倡导让学于生的思想,来构建有效、高效课堂。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改课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得信息、锻炼与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实施数学课的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成为初中数学教师需要迫切研究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要求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为主要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中学数学“课改”课的课堂教学,需把游戏引入课堂

教学要成功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把他们爱玩的游戏引入课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如那边草地上有六个人正在玩游戏,他们年龄的平均数是15岁.请想像一下是怎样年龄的六个人在玩游戏?通常人们会想像是一群中学生在玩游戏,但是,如果是一个65岁的大娘领着五个5岁的孩子在玩游戏也是有可能的吧!

再如:由两个人玩的“抢30”游戏规则如下:

第一个人先说“1”或“1、2”,第二个人要接着往下说一个或两个数,然后又轮到第一个人,再接着往下说一个或两个数,这样两人反复轮流,每次每人说一个或两个数都可以,但是不可以连说三个数.谁先抢到30,谁就得胜.

试想像这样生动、有趣的游戏,能不引人入胜吗?像这样参与性很强的教学过程,同学们一定会感到学习数学是既轻松又愉快,并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

二、中学数学“课改”课的课堂教学,需把问题故事情境化

教育家杜威曾说:“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唤起学生理智的兴趣,激发对探究的热情。”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问题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索。为什么呢?因为初中生的认识兴趣来自于学习活动本身和学习内容的趣味因素。

所以我在讲授“同底数的幂的乘法”这一节内容时,就充分地把问题情境化,巧妙地用古代俄罗斯民间流传的算术题故事:“路上走着7个老头,每个老头拿着7根手杖,每根手杖上有7个树杈,每个树杈上挂着7个竹篮,每个竹篮里有7个竹笼,每个竹笼里有7只麻雀,总共有多少只麻雀?”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同底数的幂的乘法”法则。

试想这样的故事情境,怎能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怎能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呢?这样的教学过程,能使学生在听得津津有味的同时,让数学知识不知不觉地渗入他们的脑海,在数学王国里积极地思考、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省时高效的目的。

三 、中学数学“课改”课的课堂教学,需把问题生活化

“学以致用”是我们教学的基本要求,新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很多内容都是以艺术化的形式,再现了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

如我们在给学生讲什么是同类项时?可先设想下面的问题情境:将一群鸡和一群鸭混合关在一个笼子内,请问会发生什么现象?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可能会七嘴八舌地说出不同的答案,但俗话说:“你是你,我是我,鸭子不跟鸡打伙”,这就意味着鸡、鸭会各在一边,分出不同的种类,即特征相同的事物是同一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试想,以此来引导学生来找出3x2y和 -5x2y 的共同特征,从而轻松说明什么是同类项的相关知识。

再比如我在讲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节时,可试问同学们校园内四四方方的草坪为什么总是被踩去四支角?这个理由其时很简单,因为同学们走路总爱赶捷径,即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

像这样设计的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判断,在充满愉快的学习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此时,思维训练是那样的轻松自然、那样的和谐,使数学走进了生活,为生活服务,生活与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问题情境生活化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由此可见,新教材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艺术化地创设具体、生动、活泼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寓教于乐,使他们乐于智力探索,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学习,在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下获得新知。

四、中学数学“课改”课的课堂教学,需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五、中学数学“课改”课的课堂教学,需重自主探索,让学生“再创造”数学

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大胆地“再创造”数学。经过自主探索,“再创造”数学知识,其成功后的喜悦定然能激励他们“再创造”新的数学知识。相信,乐于自主探索的学生,成功会越来越多,认识会越来越深。

六、中学数学“课改”课的课堂教学,需重练习及时评讲

课后,一是要求学生坚持课前预习,学会提问题,既加深印象,又达到培养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的目的。二是要求学生在巩固当天所学概念的同时,对教师布置的习题根据自身情况做选择性的练习。因为组织好学生的作业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适当地选择性地做一些作业巩固基础知识,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是有好处的。

对于较简单的习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后,学生间相互对改,有争议时教师纠正。这样可以使教师有较多的时间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拟好阅读提纲,从而让教师更好地驾驭课堂,使数学课讲得生动有趣。重点和难点的题型,由教师详批,并作记录,然后在课堂上师生共同会诊。对“差生”作业进行面批,纠正不规范、不准确的计算,重点帮助他们分析做题错误的原因,找出解决办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罗滨.运用延迟判断评价策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

[2]周乃菊.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语言[J].山东教育,2010(17)

[3]隋文秀,张青.正确理解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三个关系[J].当代教育科学,2009(20)

论文作者:石春秀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2月总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1

标签:;  ;  ;  ;  ;  ;  ;  ;  

中学数学“课改”课的课堂教学需要注意的“六需”论文_石春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