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厂设备安全管理与检修模式探析论文_冯清1,孟仕业2,田刚1

1.中钢集团西安重机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201 2.中铁二十局六公司 陕西西安 710016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钢铁行业也随之得到了提升。对于钢厂企业来讲,设备检修的安全管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保证钢厂企业安全运行的关键。钢厂企业一旦出现设备故障的时候,不仅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还会造成人员伤亡事件,所以,应当提升对于钢厂企业设备检修工作的重视。所以本文主要是对钢厂设备安全管理与检修模式进行研究。并提出了设备检修作业安全管理措施,并对检修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此来优化钢厂企业的检修模式。

关键词:钢厂设备;安全管理;检修模式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之下,许多钢厂企业的生产工艺与设备结构都变得日渐复杂起来,正是因为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我国的钢厂企业的设备的检修问题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钢厂企业在未来的发展。同时,对于参与设备使用的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应当重视设备安全管理问题,并且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当不断的优化设备的检修模式。所以本文对钢厂设备安全管理与检修模式进行研究,首先简述了钢厂设备检修的定义,其次对钢厂设备安全事故进行分析,最后讲述了设备检修作业安全管理措施以及设备的检修模式。

一、钢厂设备检修的定义

设备是保障钢厂企业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1]。随着我国钢铁企业的高速发展,企业内部设备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张,并且设备结构也越来越复杂。此种现象的出现,使得钢厂企业的设备在运行的过程存在一些故障隐患,所以也就需要相应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维修与检测[2]。设备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仅涉及到经济利益,还会严重威胁到相关工作人员的生命,所以钢厂企业应当重视设备安全问题。对于钢厂设备检修定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讲述。首先,钢厂设备检修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要想提升设备检修的工作质量,便要求参与检修的工作人员不仅应当掌握检修技术与理论知识,还应当结合钢厂往年的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一份属于本钢厂的维修方案,这对于检修工作有着非常高的价值。现阶段,钢厂企业的检修工作已经得到了完善,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企业设备检修工作特点仍然会影响检修工作,主要表现为:设备检修耗时长,基本都在10-30天左右;企业内部施工队伍特别多,参与到企业的设备检修的工作人员也特别多;设备检修场地受到空间的限制等问题。

二、钢厂设备安全事故分析

(一)事故安全统计分析

在我国的安全生产监督总局中可以查询到每年钢铁企业所发生的安全事故,我们查询了2001年-2009年期间内我国所发生的42起钢厂企业安全事故,对其中的伤亡原因以及伤亡数量进行了统计[3]。详请见表1。

表1 事故类型和伤亡

通过以上的数据我们也可以了解到,现阶段我国钢厂企业的安全事故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从中我们了解到,在以上的事故中有32起都是由于设备维修问题所导致的。通过数据也可以看出,现阶段企业对于设备的检修还是缺乏重视,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所以导致设备在出现故障的时候不能及时的进行检修,这也会严重影响钢厂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会造成人员伤亡事件。

(二)事故经济损失分析

钢厂行业生产线特别长,并且工艺复杂,工作中所用到的设备量特别大,并且所需要设备结构也是非常精密,所以设备中的任何小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企业到来一定程度的损失。在1999年,柳钢动力厂因为继电保护设计不完善,导致企业内部断电19分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在这短短的19分钟之内,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2000年,酒钢烧节厂的一个设备的风机转子叶片突然飞出,导致设备停机221小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2003年,日本的新日铁公司的名古屋钢铁厂发生重大爆炸事件,相关的工作人员也在此次事故中受伤,并且还导致该企业停止运行[4]。为此,我们选取某钢厂企业,在1996年-2006年之间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统计该企业因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详细数据请见表2.

表2 事故导致企业的经济损失

通过上述数据也可以发现,因为设备故障所导致事故发生比例非常大,所以,要想降低事故的发生,减少企业经济损失,就必须完善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建立有效的设备检修方法。

(三)事故发生率统计分析

针对某钢厂企业在经营的37年之内所发生的332起事故进行分析。首先,根据伤害的种类进行分析,根据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物体打击、灼伤、起重伤害占据的比例非常大[5]。详细数据请见表3。在根据物体打击伤害的事故所发地点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炉前、供料、锭垛区、维修厂是此类伤害的高发场所,详细数据请见表4。

表3 伤害种类分析

表4 事故地点分布统计

三、设备检修作业安全管理措施

(一)加强设备检修前的安全管理措施

在企业设备检修之前,企业以及相关部门就应当提前制定出一份安全管理防范措施,以此来为企业的设备检修工作更好的开展奠定基础。第一点,企业设备的管理部门就应当线划定出一份完善的检修计划[6]。第二点,检修部门应当严格按照企管理部门所制定的检修计划开展工作,并且应当根据检修计划制定出一份作业计划,同时还应当根据企业的检修项目以及作业流程进行深入的调查,提升危险源辨识能力、组织风险评价,还应当制定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第三点,设备的管理部门应当对检修部门提交的作业计划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妥善的地方提出针对性的完善意见,可以监督检修部门对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直到符合规定要求即可。第四点,检修部门应当将对施工部门进行技术交底,使得施工人员能够清楚的了解检修工作中的存在的风险,并且与之签订《检修项目安全协议书》。第五点,施工单位在接收到检修作业技术的时候,应当对此项计划进行严格的分析,之后再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制定出最终的施工作业方案。

(二)加强检修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措施对于钢厂企业项目检修工作而言至关重要。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拟定的施工作业方案开展工作[7]。对于执行工作制度、电气检修挂牌制度、安全确认制度等,都进行严格的监管。与此同时,在工作开展之前没应当明确每一个检修项目以及作业区域的责任人员,并且在工作中应当佩戴较为明显的安全监督标志,形成一个较为严密的监督管理网络。在注重监管制度的同时,还应当做好安全隔离工作,将检修的现场与钢厂企业的生产区域有效的与外界隔离开来,以此来确保检修、生产安全。

(三)做好检修完工后的总结、评价、考核

在钢厂检修工作完成之后,要求检修方与参检方一起对本次的检修工作进行深入的总结,总结的重点应当集中在安全管理措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查看安全管理措施是否健全[8]。对于本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好的做法与工作经验,在钢厂企业内部应当进行推广;对于本次检修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应当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工作开展的因素,并结合问题,制定出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以此来保证在下次的检修工作中不会出现此类问题。

四、钢厂设备检修模式分析

(一)细化分工,全面落实责任制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钢厂企业内部的技术都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所以为了完善设备的检修模式,应当详细的划分检修工作,将点检的范围确定好,同时也要提升钢厂企业内部技术力量,将责任明确的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的身上[9]。对于参与设备的操作的工作人员来讲,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当加强对点检环节的重视,争取在第一时间发现设备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如果出现的问题在自检、自修的范围之内,可以对设备进行处理;如果存在的问题需要向上级汇报,则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升级进行汇报,并且应当对设备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避免故障进一步扩散。设备的技术管理人员,应当将专业技术去全面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推行点检与检修一体化、将技术与安全结合在一起。

(二)反馈评价,优化检修模式

要想进一步提升钢厂设备检修模式,不仅因当制定完善的检修计划、加强点检修补,还应当对点检修补之后的效果进行的分析与评价,在根据反馈回来的评价,对钢厂内部的检修模式进行修改,加以完善。首先,钢厂企业内部应当建立完善的点检修补计划,确定点检的位置,并且还应当明确点检的方式,同时还应当确定设备维修的位置;其次,钢厂企业应当在内部大力推广使用点检修补作业,在检修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作业计划来进行,除此之外,钢厂企业还应当根据作业计划以及实际工作状况,来完善改进方案。检修作业也不能离开维修管理标准与庞大的数据处理系统的全力支持。

(三)改造技术,提升运行效果

钢厂企业应当在设备购置的时候就对设备进行详细的登记,之后在结合设备的使用年限,对工作中故障出现频率较高的设备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对于设备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以此来降低设备故障问题,尽量消除故障安全隐患,以此来提升企业内部设备使用情况与运行效果[10]。例如,钢厂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对老式推拉式司控器进行技术改造,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将其改装成为沙尓特宝推拉式司控器,以此来保证设备的操作方向是一致的,提升设备操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钢厂机电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线短路现象活着是线路电流过大等问题,这时钢厂就可以考虑重新制定机车线路,对设备控制电路的脱口开关进行改进,使其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开关的保护作用。

(四)明确范围,确立定修模型

钢厂企业内部的设备现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低载、低速、待命时间长等问题,如果仍然按照厂家规定的时间对于设备进行维修,那么便容易出现“过维修”的现象,从而也会导致维修费用增加,使得钢厂企业的维修成本支出也相应的增加了。对此,钢厂企业应当在内部建立设备的维修模型,严格的按照规定的时间对企业内部的设备进行维修,按照检修方与生产方分工明确、交叉互补、日常维护、故障检修等原则进行。之后在根据设备的检修难度,聘请专业的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维修,将损坏的零部件进行反场维修,以此来实现计划预防与状态维修相结合。其中,钢厂内部的设备小轮修时间应当控制在半年一次,并且还应当执行2年一次大轮修,4年一次架修。

结论:钢厂企业所涉及到的设备特别多,并且这些设备都处于长时间待机工作,所处的外界环境均为高温、高压等恶劣的环境,所以设备在工作中特别容易出现故障,从而引发安全生产故障。为了有效的降低事故的发生,应当加强对于钢厂企业设备的管理措施以及对检修工作模式的分析,以此来保证企业设备使用与检修的标准化、规范化,为钢厂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冉江龙.钢厂设备安全管理与检修模式探析[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9,12(7):219-219.

论文作者:冯清1,孟仕业2,田刚1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7

标签:;  ;  ;  ;  ;  ;  ;  ;  

钢厂设备安全管理与检修模式探析论文_冯清1,孟仕业2,田刚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