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裂缝处理方法探讨论文_李敬华

建筑工程施工中裂缝处理方法探讨论文_李敬华

广东华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523075

摘要: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开始关注建筑工程质量。在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中,施工裂缝是一种较为常见且危害较大的质量问题,因此,需要引起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关注。通过应用科学的施工裂缝处理技术,能够对已经出现的裂缝进行积极的治理,同时可以有效的防治裂缝。本文在分析建筑工程中施工裂缝时,结合工程实例,对裂缝产生的根源以及具体的处理和预防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裂缝;处理方法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将工程质量作为关键控制要素。要认识到施工裂缝可能会对施工质量产生的恶劣影响,在当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加强对施工裂缝的防治,需要施工人员关注裂缝的种类以及成因,并且要在结合工程实际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裂缝防治和处理措施。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涉及到的建筑工程为住宅小区,建筑共24层,其中地上23层,地下1层。建筑总面积为18470.57m2,地上总面积为17698.51m2。该住宅建筑的结构为现浇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其最大底板厚度为1.6m,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浇筑形式为分段浇筑与循环浇筑,混凝土浇筑体积为82014m3。

2 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温度应力

混凝土材料主要是由水泥材料和骨料构成的,在混凝土浇筑时,这些材料都会产生反应,出现水化凝结硬化作用,并引发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变化。且水泥砂浆与骨料等材料本身存在热膨胀系数的差别,当出现水化升温现象,混凝土结构就会出现较大的温度荷载,当其作用到水泥砂浆和骨料的表层时,混凝土结构表面就会出现因温度应力导致的裂缝,若温差不断加大,混凝土裂缝则会进一步向结构内部发展。

2.2 塑性收缩变形

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塑性反应,此时,混凝土结构的抗拉强度就会降低,即便此时出现较小的收缩变形现象,都会导致出现混凝土裂缝。由塑性收缩导致的混凝土裂缝,一般发生在混凝土结构表层。对塑性收缩裂缝进行控制,要求关注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率,要及时的对裂缝加以防治。

2.3 地基不均匀沉降

建筑工程施工受到地基质量的影响较大,需要关注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对建筑工程施工裂缝可能产生的影响。基于此,首先应该关注可能导致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的因素,主要包括与邻近区域的地基埋深存在较大差异以及建筑荷载分布不均匀等。当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时,会出现因弯曲及剪切所产生的附加应力,将该应力与建筑工程可承载的最大荷载进行比对,若已经大于最大荷载,则很容易出现混凝土结构裂缝。

3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裂缝处理方法

当建筑工程中已经出现施工裂缝时,应积极的采取措施加以治理。根据实际的工程经验可知,在对施工裂缝进行治理时,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法。具体包括:一是树脂灌注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应用树脂材料对裂缝进行填补,并且能够抵抗化学侵蚀。在处理过程中,可以直接将树脂材料涂刷在裂缝表面部位。此外,也可以首先对裂缝表面进行密封,并将其中的空气抽空,接着对其注入树脂,可以充分借助压差,对树脂进行有效注入,实现密实填补;二是钉合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应用U 形钉对裂缝部位进行缝合固定,在缝合固定之后,再对缝合部位浇筑填充材料;三是灌浆法。灌浆法适用于较厚的混凝土出现结构裂缝的情形,一般会灌注水泥砂浆;四是附加钢筋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出现混凝土裂缝时,应关注提升混凝土的力学强度,此时,就可以考虑使用贯穿钢筋,要将其打入裂缝附近部位,在完成打入钢筋的操作后,要对裂缝部位进行填补,一般使用水泥砂浆或树脂勃合材料;此外,还可以使用仿生自愈合法。该方法强调的是找出混凝土裂缝部位,并对其进行受创部位的处理,处理时采用模仿生物组织的方式,促进创伤部位的快速愈合。对施工裂缝进行处理时,要将特殊的材料添加到传统的混凝土材料之中,形成针对混凝土结构的智能型仿生自愈合神经网络系统,在此网络系统下,裂缝部位使用的裂缝处理材料能够释放出部分液芯纤维,以加快裂缝的重新愈合。

4 建筑工程施工裂缝预控措施

4.1 计算与控制结构应力

对混凝土结构的应力进行计算与控制时,需要考虑到温度应力的时间差异。根据本住宅建筑的实际情况可知,在进行精准的计算之后,主要分析了混凝土结构在 0h~30h 内的温差情况,进一步获得了更加精准的混凝土结构的应力相关参数,包括绝热温升以及温差数据,且能够体现出不同时间段的参数变化。在本工程项目中,考虑到在冬季施工,在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时,按照10℃左右进行控制。对混凝土的结构应力进行具体的计算,计算结果呈现如下:以混凝土龄期为基准,当期为3天、6天、9天以及12天时,其内部的绝热温升分别为51℃、49℃、45.3℃和36℃。不同龄期之间具有相应的温差,因而,可以判断出不同龄期的混凝土结构,其具有不同的内部绝热温升值。基于上述计算结果,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的裂缝进行控制,在混凝土结构的不同龄期,应确定不同的裂缝控制方案,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当量、膨胀量和应力松弛等数据,在此基础上,以水泥的级别和细度、水泥浆量等参数为重要参考,对水力半径和配筋率进行确定。

4.2 科学配置与拌制混凝土材料

在完成混凝土结构的应力预控计算之后,可以对混凝土结构材料的配合比进行确定,现场施工人员要以已经获得的数据为参考,对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例进行控制,并严格的把控各项材料的用量,包括水、水泥、石子、粉煤灰等。要结合工程对混凝土结构强度的需求对材料进行配置。以本工程为例,在配置混凝土材料时,以每立方米为单位,需要使用的各项材料及具体用量如下:其中使用量较大的材料有水、水泥、石子和沙子,用量分别为200kg、343kg、1120kg和711kg。用量较小的材料有粉煤灰、UEA和LPS,用量分别为97kg、49kg和4.8kg。其中,应重点控制的为水泥材料的质量,本工程选取的水泥为低强度与高活性水泥,且在拌和过程中需要使用减水剂,应控制好奇活性和细度,不宜过高。要以3个月为施工界限对混凝土的干缩率进行控制,使其≤0.06%。且在对混凝土进行配比时,要考虑到水泥的水化热,要详细的绘制混凝土的绝热升温曲线,将水泥比例控制在最恰当的参数上。

4.3 控制混凝土的浇筑过程

在完成混凝土的配比与拌制之后,要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浇筑时要对结构结构进行分层浇筑,并且要确保连续浇筑。在开展浇筑作业之前,要对混凝土的和易性进行分析,并以此来调整振捣器,使其能够作用到混凝土结构内部,并且帮助控制混凝土的摊铺厚度,一般要将摊铺厚度控制为 0.6m左右。分层浇筑的要点在于控制好浇筑厚度,一般要小于3m。在浇筑时,还可以辅助以推移浇筑方式,浇筑完成后,要及时的填补水平施工缝,并对混凝土的水灰比进行科学的调整。

4.4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管理

本工程在进行混凝土养护管理时,主要进行的为混凝土保温养护,鉴于工程在冬季施工,就必须加强综合蓄热养护。养护人员将抗冻剂掺杂进混凝土内部,并密切监视混凝土的浇筑过程,尤其要加强对浇筑 4 小时到 6 小时过程中的监控,要及时的发现塑性裂缝,并对其进行处理,一般采取再次压光与处理浇灌层的方式。此外,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养护,还可以采取覆盖塑料薄膜和阻燃稻草的方式,关注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值,满足要求时才可以将覆盖膜拆掉。

5 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裂缝已经成为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问题,工程人员需要加强防治。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对于已经出现的裂缝,要积极的加以处理。同时要做好对施工裂缝的防治,即加强对结构应力的控制,科学的配置混凝土材料,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过程,最后还应做好混凝土结构的后期养护,只有这样,才能尽量降低结构裂缝出现的概率。

参考文献

[1]杜国恩.混凝土工程施工中裂缝处理方法[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23)

[2]张子秀.房屋建筑施工中裂缝处理方法分析[J].四川水泥,2018(12)

[3]梁翠.建筑混凝土裂缝主要因素及施工处理[J].建材与装饰,2018(50)

论文作者:李敬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施工中裂缝处理方法探讨论文_李敬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