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影响分析论文_任晓波,杨蓉,李磊,李佳

护理干预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影响分析论文_任晓波,杨蓉,李磊,李佳

任晓波 杨蓉 李磊 李佳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云南 昆明 650101)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109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各项指数。结果:患者接受干预后各项临床指标有显著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尿酸水平,培养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提高患者生活、健康质量。

【关键词】护理干预;高尿酸血症;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0-0260-0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象选取2003年12月—2004年12月我院确诊高尿酸血症的病人109例,其中男86例,女23例,年龄23岁~60岁,平均42.3岁;体重43kg~120kg,平均73kg;体重指数18kg/m2有5例(为消瘦),20kg/m2有29例(为正常),22kg/m2有34例(为偏胖),>25kg/m2有41例(为肥胖);学历:高中32例,大专24例, 本科及以上学历53例。

1.2 方法

1.2.1建立建档 对入选的109例患者,每个患者建立一本干预效果观察手册。调查其对疾病的认知及对治疗的依从情况,然后给予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并记录干预前后患者对疾病知识知晓情况和对治疗依从性的改善情况。

1.2.2干预方法 1个月~2个月由医护人员召开一次健康教育会, 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使其了解其病因、诱因、临床表现及危害、预防和治疗方法等,同时发放有关疾病知识资料,平时采取电话跟踪随访干预。

1.2.3护理干预

1.2.3.1心理疏导 应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原因,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节,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而影响身心健康,保持心情舒畅,因为过度紧张、焦虑、强烈的精神创伤等,均易诱发痛风发作加重。

1.2.3.2饮食干预 对患者护理中最简单、经济和有效的措施是多饮水、碱化尿液和注意保暖。通过多饮水和碱化尿液,可避免各种原因所致的脱水,增加尿酸盐溶解度,同时也增加尿酸盐从肾脏的排泄,预防其在肾脏的结晶析出和形成结石。严格禁酒、禁食海鲜、荤汤、动物内脏,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等碱性食物。每3个月检查干预实施的情况,分析影响干预因素, 指导和鼓励病人坚持实施干预计划。

1.2.3.3生活方式干预 从患者饮酒、体重指数、运动方式及运动时间、心理因素等方面进行评估, 发放焦虑自评量表(SAS)[1]进行测评,评价病人心理失衡状态及评定病人焦虑主观感受。帮助病人执行戒酒、减肥、运动,掌握并分析心理失衡病人各自的性格特征及心理状态, 帮助他们解除心理负担, 保持乐观情绪。

1.2.3.4运动干预 对降低血尿酸水平有重要作用,定期、持续的有氧运动可增加能量消耗,减轻和控制体重。因此,除帮助患者制订切实可行的运动锻炼计划外,还应让患者树立常年坚持锻炼的信念。运动以选择太极拳、健身操、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为主,避免剧烈运动。要求患者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1.2.3.5用药指导 高尿酸血症患者治疗都是终身性的,应指导和鼓励患者按规定坚持服药。嘱患者避免服用噻嗪类利尿剂(呋噻米、双氢克脲噻、利尿酸)、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抗结核药、免疫抑制剂等,因为此类药品可抑制尿酸排泄[2]。

1.2.4效果评价 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6个月、9个月评估病人不合理饮食、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情况、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及尿酸水平的变化。

1.2.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8.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 高尿酸血症病人护理干预前后不良生活方式及不合理饮食改善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护理干预前后病人不良生活方式及不合理饮食改善情况比较例(%)

项目 不合理饮食 体重指数>25kg/m2 每天运动<30min 心理失衡 疾病知识掌握情况

干预前  82(75.2) 62(56.9) 79(72.5) 73(67.0) 28(25.7) 

干预后 3个月 21(19.3)2) 57(52.3) 16(14.7)2) 47(43.1)1) 55(50.5)1)

6个月 17(15.6)2) 43(39.4) 12(11.0)2) 38(34.9)2) 82(75.2)2)

9个月 22(20.2)2)  36(33.0)1) 5(4.6)2) 13(11.9)2) 105(96.3)2) 

与干预前比较:1) P<0.05;2) P<0.01

2.2 护理干预前后不同性别病人尿酸水平变化(见表2)

表2 护理干预前后不同性别病人尿酸水平比较μmol/ L

性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3个月 6 个月 9 个月

男 86 509.0±24.0 485.0±18.51) 432.0±17.92) 359.0±19.81)

女 23 447.0±20.9 402.0±17.31) 359.0±18.34) 301.0±18.31)

组内与干预前比较, P <0.05

3.讨论

本研究显示,通过护理干预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普遍提高,相应地其对治疗的依从性也普遍得到提高,这是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以后,对疾病治疗依从性和主动性提高,这与对疾病缺乏认识的被动性接受治疗的意义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效果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表明护理干预在疾病的治疗和转归中有着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作用。

综上所述, 从饮食、运动、健康教育等方面实施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尿酸水平,培养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提升患者生活、健康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宁.医学心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104-106.

[2] 薜耀明,李晨钟.痛风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13-108.

论文作者:任晓波,杨蓉,李磊,李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2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影响分析论文_任晓波,杨蓉,李磊,李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