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新的场外监理数据处理模型的构想_数据处理论文

建立新型非现场监管数据处理模式的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数据处理论文,现场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当前金融机构非现场监管数据处理模式的缺陷

在这种分散的处理模式下,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陷,影响了非现场监管效率的提高:

1.基础报表采集的真实性问题。金融机构向人民银行报送的报表,由于其自身的利益驱动,与其会计部门的真实报表有一定的差距。根据这样的基础报表或统计数据形成的非现场监管报告,很难全面反映金融机构真实的风险状况。对1999年度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盈亏状况进行真实性检查的结果表明,真实性检查确认的数据与检查前的基础报表数据差异较大,反映出了金融机构会计报表失实的严重性。

2.非现场监管报表采集的多渠道问题。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各个部门因工作需要,分别向金融机构收取报表,内容大同小异,要求千差万别,一方面使被监管对象疲于应付,叫苦不迭,另一方面,也使中央银行数据口径不一致,同一机构同一时点的同一项指标,不同资料会显示出不同数据,无法进行判断对比。

3.非现场监管报表传递的不及时问题。人民银行总、分行形成汇总监管报表一般在季末次月的20日以后,不利于及时分析掌握被监管机构的动态和部署下一步工作。报表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报表传输的手段落后,除少数部门实现电子报表的网络传输外,其他部门基本仍采用传真方式。二是传输路径复杂。各类金融机构的非现场监管报表各自按一条线路传输,数据处理牵涉部门多,环节繁杂,极大地影响了报表传递的及时性。

4.非现场监管人员被束缚的问题。有直接监管对象的人民银行非现场监管人员,是实现非现场监管分析预警功能的主要人员,但在现行的非现场监管信息处理模式下,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陷于人工收集、核对、汇总、上报各种报表的繁杂事务中,无法专注于对金融机构风险状况的分析和识别,非现场分析预警功能发挥十分有限。

二、非现场临管信息处理中心模式——可供选择的完善途径

1.建立非现场监管信息处理中心模式

非现场监管信息处理中心模式就是将人民银行的信贷统计部门改为非现场监管信息处理中心,各类金融机构的非现场监管数据在这个“神经中枢”汇集,经过处理、分类汇总和打包,供各监管部门随时使用。

建立非现场监管信息处理中心模式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金融临管机构的监管效率和应变能力的高低就显得至关重要,要求监管部门必须及时地大量地占有信息,并具有极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信贷统计部门成为各级人民银行的非现场监管信息处理中心,就是应这种要求而诞生的,是完善当前非现场数据处理模式缺陷的有效途径,也是人民银行非现场监管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信贷统计部门已基本具备发展为非现场监管信息处理中心的可行性:一是由于“全科目”统计指标体系与各金融机构会计科目有对应关系,保证了各金融机构填报的报表有了统一标准,解决报表多头报送问题,减轻被监管金融机构负担,保证数据口径的一致,有利于监管报告质量的提高。二是人民银行“全科目”上报统计系统和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两大数据库建设已经取得重大成效,有利于非现场监管与银行信贷咨询系统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其对金融机构和借款人的信贷行为的监控作用,及时就违规信贷活动发出预警信号。

2.在非现场监管信息处理中心模式下的数据处理流程

这种处理流程,保证了数据口径的统一性,减少了数据传输环节,将监管部门的非现场监管人员从数据收集、核对、汇总的繁杂事务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用于被监管机构的对比分析,节约了监管资源,使非现场监管更及时、更高效、更具针对性,适应了现代金融监管发展的要求。

三、非现场监管信息处理中心处理模式的相关要素设计

1.数据库设计的要求

充分利用现代数据库的优越性。数据库应具有安全性,能达到一定的安全标准,目前至少应达到C2安全级;数据库应具有稳定性和易管理性,由于在各基层行建立数据库,而各基层行的计算机人员有限,要求数据库能稳健运行,能提供方便的界面由其进行简单的维护,由分行人员远程进行数据库的高级维护;数据库要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网络支持能力,要实现一次录入和全面共享,能同时支持大量的数据统计、查询能力;数据库的初期购置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要低廉。

数据要实行分级管理、分级维护。每级对其数据库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所有数据的插入、修改、删除要记录操作员号码,操作方式、操作时间等信息记录入日志备查。

2.网络设计的要求

网络系统要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快通网,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初期购置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要低廉。要能和数据库实现无缝的结合,要能为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安全、快速、准确、低成本的传送,充分发挥数据库的功能,实现资源充分共享。网络要能达到C2安全级或更高,通信子系统能进行多级保密传送,并有路由备份能力。远期目标是实现直接监管部门的实时过程监测,即直接监管部门可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随时调阅有关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从而使风险得到及时控制。

3.软件设计的要求

(1)自动的数据校验机制。对各地上报的基础报表和监管报表均需要按照平衡关系设立校验程序,并能自动对所有上报报表生成、打印差错汇总报告,经系统操作员确认后,一次性完成向各差错单位返回差错修正通知书的任务。并记录黑名单,以分析出错率并找到相应解决办法。

(2)自动生成统计指标和监管指标的功能。可以对数据库的基础数据进行抽取、集成、转换和综合,自动生成汇总的资产负债表、财务损益表和业务状况表指标,并按照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要求计算非现场监管指标,确保非现场监管报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自动分析判断功能。现代的电子技术及各种统计技术的运用,使得监控系统除能立即生成有关监管指标以外,还能在指标超出安全范围以后,自动进行历史数据的纵向对比、同类同规模机构的横向对比以及综合评价,判断哪些金融机构已濒临有问题金融机构的边缘或已成为有问题的金融机构。

(4)自动的预警功能。监控系统能根据分析判断的结果自动生成“金融机构警情分类报告书”,提醒监管人员关注已濒临有问题边缘的和已成为有问题类的金融机构,经监管人员进一步确认和有关授权人员批准后,可自动向这些金融机构发出“预警通知书”。

(5)多条件组合查询功能。监控系统应能根据各监管部门的需要,提供在起授权范围内的丰富的查询功能,应能提供多条件组合查询、汇总、统计的功能,并能将查询结构生成文件供查询人员使用,查询人员可以自己制定查询规则并保存、调用、修改,以提高查询人员的效率。

(6)软件傻瓜界面维护功能。由于软件系统需要根据使用中出现的情况,进行维护升级,而软件的使用人员地理位置广,维护能力差异大,不可能采用派人安装或者寄发光盘、软盘的方式进行维护、升级。可以在系统中安装固定的升级服务站,应用软件自动检测服务站的版本,并进行自动下载,安装升级。应用软件应有数字签名,以取保在被非法篡改和病毒破坏后,能够及时地向使用人员反馈。同时软件应提供丰富的出错标志,进行自动汇总上报,以开发人员能收集程序的错误特征,并进行改正。

标签:;  ;  ;  ;  

建立新的场外监理数据处理模型的构想_数据处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