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化生产中的应用论文

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化生产中的应用论文

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化生产中的应用

公丕臣

(黑龙江省鸡东县农业机械技术服务中心,黑龙江 鸡东 158200)

摘 要 :伴随当前电子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开始与机械产业结合,带动了农业科技革新,但在当前农机推广过程中存在困难,与信息技术结合也存在很多难点,需要做出相应优化措施。该文立足于分析信息技术概念,阐述其与农业机械化生产结合的难点,最后讨论了具体运用与优化方式,希望可以农业机械化生产与信息技术结合有所帮助。

关键词: 信息技术;农业机械;生产;运用方式

农业是重要的支柱性产业,普遍存在现代化水平不高,难以结合最新科技生产等问题。伴随着当前人口数量增加与耕地资源的矛盾,势必需要结合最新技术,推行信息技术下的农业机械化生产来实现高质高效农业生产。如何将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农业机械化生产当中已经是相关从业者重点关注问题,对农业现代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然, 除了上面谈到的这些, 笔者认为,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学会放下老师高高在上的架子, 以一种平等的心态和学生交流.教师不仅要做学生的良师, 而且更要做学生的益友.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信任老师, 喜欢老师, 进而更加喜欢上课。

一、电子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伴随着近年来网络化进程迅猛发展,要研究信息收集、传递、存储、处理、统筹、分析等过程。目前主要使用电子计算机与网络化结合,运用程序等软件开发与硬件更迭结合,实现快速传递处理有关信息[1]。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已经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种植业也在探寻其与农业机械化生产结合的方式。电子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相结合可以快速处理生产中资源分配问题,实现自动化、产业化农业生产,提高现代化水平。

二、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化生产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生产对电子信息技术重要性认识不足

虽然目前很多人意识到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实际运用过程只停留在表面的统筹管理运用,比如使用信息技术推广农业耕种技术和农村气象预测宣传等。很多人对电子信息技术使用缺乏重视,只将其作为农业辅佐工具,没有切实研究两者结合的可能性,导致电子信息技术只能浅显的运用在农业生产中。从业者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加强相应研究,更好的指导生产过程。

阿姆斯特丹是喧哗的,也是宁静的,更是包容的。这里碧水蓝天,色彩斑斓;这里拥有梵·高画笔下深邃蔚蓝的星空,有清新的自然环境和闲适的生活状态。来感受一场在风车下极目星空之旅吧,一定是无与伦比的美丽。

2、缺乏相关研究资金投入

在农业机械内部内置信息化技术设备在西方农业生产大国运用已经十分普遍,通过在机器中设置信息化监视与控制系统,更方便于集体管理与决策制定。在拖拉机中使用信息技术已经非常普遍,一些大型拖拉机可以运用内置电子控制单元处理传感器接受信息,由智能化内部计算机系统计算,通过网络通讯与局域网技术及时传递到相关技术人员手中。

3、信息化技术缺乏实用性

和农业生产技术先进的发达国家相比,全国当前农业生产技术相对滞后,相关信息技术与农机结合程度低,产品缺乏实践导致实际运用效果较差。技术产品实用性不强限制了相关技术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与现代化水准。有些地区地理条件复杂,很多机器在特定地形的实际运用效果不好,导致技术与实际使用脱节[2]。缺乏针对当地的农机信息化技术优化导致农民使用中难以理解相关技术优越性,产品推广差。

工业区:宁波市主城区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城郊交通便利的区域以及高教园区组团附近。在海曙区西南靠近环城高速一带,交通便利,聚集着张家潭工业区、望春工业区、古吉镇工业区、藕池工业区、方家耷工业区等。教园区北区组团附近分布有科技园、创业园、智慧园、新材料产业集聚区等以高新技术为主的工业区。在空间布局上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格局。这一区域充分利用高教园区高层次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图3)。

三、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化生产中的运用与优化策略

1、农机内部电子装备技术的运用

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生产结合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研究,需要科学试验仪器和大量重复试验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当前对有关研究的资金投入不足,限制了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化生产中的应用。信息技术运用需要大量专业人才,但当前缺乏信息技术与农机生产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直接影响了农业机械生产信息化水平。资金投入少也同样限制了相关产业发展,导致当今整体信息技术与农机生产市场较小。

2、导航技术在农业机械化生产过程中的运用

在智能农业机械化生产中,导航技术是重要组成部分,通过GPS 系统定位机械设备位置,合理在耕种范围内设计器械行走路径与先后顺序,可以快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秀导航技术可以保证机械自动化操控精度,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实现以往人工难以达到操作要求。合理导航技术可以实现夜间耕种,在不需要光源情况下操作相关机器设备,增加了耕种工作效率[3]。自动导航的精确性可以最大效率使用耕地资源,减少人为偏差造成的浪费,避免人工操作失误造成的农作物损伤。

3、强化农民信息技术使用意识与现代化农机操作能力

有关部门需要强化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化生产过程中的实际使用状况,加强对农民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准。技术部门需要结合农民知识水平与当地生产实际状况,有计划性的推广农业生产相关信息技术,先开展小规模试验,逐步推广全面使用。做好技术运用全面布置工作,降低相关技术机械推广难度,做好售后保修工作。定期针对新型农业生产机械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相关机械生产实际运用水平,增强针对性学习,保证科学耕种、技术耕种,提升当地农业生产效率与产值,促进机械化生产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电子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生产结合不断加深,可以充分加强农业的生产力,保证高质高效的农业现代化生产,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当前仍旧存在结合不紧密不完善等问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团结协作攻克难关,解决当前存在难点,实现机械化生产的全面信息化。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也要提高对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生产重要性的认识,以适应新时期农业生产现代化需求,实现农业强国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侯宪安.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生产中的应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7(8):84-84.

[2]李福惠.信息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J].住宅与房地产,2017(32):235.

[3]邓昌鹏.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运用[J].南方农机,2018.

公丕臣.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化生产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23):59.

DOI: 10.16815/j.cnki.11-5436/s.2019.23.043

标签:;  ;  ;  ;  ;  

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化生产中的应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