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例说——核心素养目标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认知论文_伏珍珍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甘肃 张掖 734400

摘 要: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是进行化学教学的统领性观念,是高中化学教育活动的总目标,清晰地表达了高中化学对学生成长独有的意义和独特的价值。我们围绕核心素养目标,梳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层次与关系。将课程观、教材观和方法论在固有基础上努力发展和创新,形成了诸如“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的自主探究、“研究有机物组成和结构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混合物和提纯”认知模型等教学案例。我们只有本着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应有的精神,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索学科核心素养五要素在课堂教学中点点滴滴的体现乃至有所收获时,我们才能逐渐达到教学的完美。

关键词:高中化学 核心素养 教学案例

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主旋律的课程改革,构建了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已成为高中化学学科素养的关键要素。能否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效体现和贯穿这些核心要素,达成富有时代精神的核心素养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这对全体化学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探索如何运用科学真实、简约有效的高水准策略来实现核心素养目标的课堂教学,将核心素养从一套理论框架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而真正实现育人功能,对贯彻新课标的主旨精神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认知

核心素养是学生终生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化学学科素养的关键要素,从其基本内涵来看,立足于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思想方法、思维能力、价值观和家国情怀的形成,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它们将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化学思想观念的建构、科学探究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等方面的要求融为一体,形成了完整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

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是进行化学教学的统领性观念,是高中化学教育活动的总目标,是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的基础。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不是全盘否定知识技能的学习,而是对三维目标的传承、整合、提升和发展,更加清晰地表达了高中化学对学生成长的独有意义和独特价值。面对这种新形势,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课程观、教材观和方法论在固有的基础上进行努力发展和创新,围绕核心素养目标,梳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层次与关系,积极传播富有化学学科特质的思想、方法和价值追求,这是化学教学赋予广大化学教师的特有使命。

在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一是教师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经验的影响,主要围绕着“知识与技能”的一维目标进行教学;二是教师的教材观不完整,只是单纯以教材或某教辅材料为依据,尽量准确地把尽可能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编织知识网络、构建知识体系,而疏于学科思维模型的建构;三是教学过程“模式化”泛滥,学生的学习过程看似主动,实则只是换了一种教学“模式”的参与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对中学化学教师最大的挑战就是——从“教书”转向“育人”,不能再单纯地从化学学科角度来理解化学教学,而必须从学生素养提升的角度来理解,要求我们在观念上、思维方式上和教学行为上都要发生重大改变。作为高中化学教师,要承担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历史使命,必须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诉求转化为教师的教学理解并付诸实践。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例说

案例一:“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的自主探究教学实录:

【教师】通过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Al、Al2O3、Al(OH)3的性质,我们能否根据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设计一个方案用铝为原料来制备Al(OH)3呢?

【学生】沉思片刻,回答:能!

【多媒体展示】

实验目的:用铝为原料制备Al(OH)3。

实验用品:试管、烧杯、胶头滴管、导管、铝片、6mol/L盐酸、稀硫酸、1mol/L氢氧化钠溶液、稀氨水等。

实验要求:

(1)每组至少要设计两种方案,然后进行实验。

(2)实验结束后,要报告实验方法、化学反应原理、选择实验试剂的理由。

(3)尽量考虑你的实验方案是否节省原料。

【学生】小组讨论实验方案,动手实验。

【教师】下面由每个学习小组派一位同学上板写出实验所依据的化学方程式,另一名同学描述实验方法,每组只表述一种实验方案,不得重复讲过的方案。

【小组1】

组员1:上黑板写出:2Al+6HCl=2AlCl3+3H2

AlCl3+3NaOH=Al(OH)3+3NaCl。

组员2:描述实验方法,说明实验不成功!

【教师】对这个实验方案中的试剂选择,大家有什么异议吗?

【学生甲】更应该选用稀硫酸,因为6mol/L盐酸挥发性较强。

【教师】很好!该方案应该能够制出Al(OH)3,为什么实验没成功呢?

【小组1】组员3:可能是NaOH加得多了,将Al(OH)3溶解了。

【教师】怎样才能避免出现类似情况呢?

【小组1】组员4:加适量NaOH应该可以制止。

【教师】实验中能够做到加入适量NaOH吗?怎么才能做到?针对这个问题大家可以继续实验。

【小组2】

组员1:上黑板写出2Al+2NaOH+H2O =2NaAlO2+3H2

2NaAlO2+H2SO4+2H2O=2Al(OH)3+Na2SO4

组员2:描述实验方法,说明实验不成功,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来又溶解了。

【教师】该方案按道理也应该能够成功,却出现了和上一组相似的情形,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同学们继续思考。

【小组3】

组员1:上黑板写出2Al+6HCl=2AlCl3+3H2

AlCl3+3NH3·H2O=Al(OH)3+3NH4Cl

组员2:描述实验方法,说明实验获得成功。

【教师】为什么将第一组实验中的NaOH溶液改为加入氨水就能成功呢?

【小组3】组员3:因为Al(OH)3不溶于弱碱。

【教师】太好了!那么,针对第二组的实验,有没有更好的改进方法呢?

【学生乙】老师,试剂中没有弱酸,因为Al(OH)3不溶于弱酸。能不能吹气?

【教师】可以,请你上来试试,如果成功,大家想想他为什么想到要吹气?

【学生乙】向Al与 NaOH溶液反应后的溶液中吹气,实验成功。写出化学反应式:

2Al+2NaOH+H2O =2NaAlO2+3H2

NaAlO2+CO2+H2O——Al(OH)3+Na2CO3

【教师】实验室制备Al(OH)3,除大家设计的上述方案外,可能还有更好、更节省原料的方案和方法,或许大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化学知识更加丰富时就会产生更多的想法,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该案例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主旨,分析教学知识(包括教学内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和教学过程中可能的生成性问题等),基于对学习内容的筛选、整合和重组,将制备和性质的探究统一起来进行组织,梳理实验原理、操作、现象及结论,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思考实验的改进、异常现象的分析、原理的拓展挖掘等。没有预设的实验步骤,没有对实验过程进行过多的控制,只强调了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实验过程是对自己实验思维的实证过程,给学生创造了较大程度的自由思考、自行设计、自主实验的时空条件。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认识自己学习上的优点和缺憾,达到发扬优点、修正缺憾的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并没有囿于传统的现象和结论,观察到了全面丰富的实验现象,激发了学生探索事物本质深层次的愿望。实验的成功或失败都成为激发他们深入思考的驱动器,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自觉地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对已有知识和技能主动产生了更加丰富而准确的认识,很好地体现了证据推理、实验探究的思维价值和功能。

案例二:“研究有机物组成和结构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的教学流程设计:

从上图看到,该案例的教学内容看似简单,但是较好地融入了对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和方法的培养。通过所设计的三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依据实验现象、反应事实、实验数据和可实测证据,进行层层分析探究。从探究元素组成到探究分子式,再到探究有机物的结构,既突出了化学知识,又突出了学科素养之“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及化学学科特质的思想和方法。通过学生在化学学习中与教学情境的持续互动,实现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也构建了一种针对概括性学习材料和计算确定物质化学式这一问题模型的认知模式。

以上只是举了几个实例来说明高中化学教学中贯彻落实核心素养要素的体会。例子举不胜举,希望通过这些粗枝大叶的讨论可以和大家一起领略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应有的精神。本着这种精神,我们只有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索学科核心素养五要素在课堂教学中点点滴滴的体现乃至有所收获时,我们才能逐渐达到教学的完美,也可以使学生逐渐体会化学科学之美,认识化学学科的价值和魅力!

论文作者:伏珍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1

标签:;  ;  ;  ;  ;  ;  ;  ;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例说——核心素养目标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认知论文_伏珍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