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H-MRS在脑胶质瘤放射性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张宏宇,田琪

1H-MRS在脑胶质瘤放射性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张宏宇,田琪

内蒙古包头市蒙中医院 014040

摘要:目的: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对脑胶质瘤放射性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价值。方法:14例有脑胶质瘤放射性治疗史的患者,为评估治疗效果行1H-MRS检查。结果:复发病例在1H-MRS上均可见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峰下降或消失,胆碱(Cho)峰显著升高。放射性坏死病例表现为NAA、Cr、Cho峰下降或消失,无Cho/Cr比值的升高。结论:1H-MRS对评估脑胶质瘤放射性治疗的效果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磁共振质子波谱;脑肿瘤;放射治疗

随着放射性治疗在脑肿瘤中的广泛应用,人们越来越多的要求对放射性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估,而常规CT及MRI扫描难以有效鉴别。磁共振氢频谱(1H-MRS)是近年兴起的一种通过测定人体内多种化学代谢物浓度来鉴别肿瘤复发及放射性坏死的的非损伤性技术。笔者希望利用1H-MRS研究脑内生化代谢变化,探讨1H-MRS对脑胶质瘤放射性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估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搜集2004年8月到2005年5月期间进行过放射性治疗的 14例脑胶质瘤患者。男9例,女5例,年龄21-67岁,平均46.1岁。至1H-MRS 检查前,脑部放疗史最短者为8个月,最长者为3年。10例经手术证实,4例经临床追踪证实。其中,5例证实为肿瘤复发,9例证实为放射性坏死。

1.2、检查方法:采用Philips 1.5T NOVA DUAL 超导型磁共振仪。使用SENSE头线圈,应用常规SE序列和TSE序列行轴位、冠状位、失状位扫描,结合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确定感兴趣区(VOI),VOI大小常规为2x2x2cm。1H-MRS为单体素,采用点解析波谱序列(PRESS),由自动扫描程序对病灶的实质部分及对侧相应部位的正常脑组织进行信号采集。分析比较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乳酸(Cr)、脂质(Lipid)的峰值及Cho/Cr、NAA/Cr比值的变化情况。各代谢物浓度水平通过半定量法,即通过测定某代谢物波峰下面积来比拟。

2、结果:

2.1 脑胶质瘤放疗后复发的1H-MRS表现:均表现为NAA峰明显降低或消失,Cho峰明显升高,NAA/Cr比值下降,Cho/Cr比值增高,部分出现Lac峰。

2.2 放射性脑坏死的1H-MRS表现:放射性坏死区NAA、Cr、Cho峰下降或消失。在随诊观察中Cho未见上升,无Cho/Cr比值的升高。部分病例出现Lac峰。完全坏死的上述诸峰可完全消失,仅表现为一直线,本组见3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讨论:

本研究所涉及的脑内代谢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NAA峰位于2.0ppm,其含量的多少可反映神经元的功能状态,NAA降低代表神经元缺失。Cho峰位于3.2ppm,Cho升高反映细胞膜的合成增加或细胞数量增加。Cr峰位于3.03ppm,是能量代谢物质,脑内总量相对恒定,常作为内参照指标[1]。Lac峰位于1.32ppm,在正常人脑中几乎测不到,Lac峰的出现提示正常细胞的有氧呼吸被抑制。

由于脑胶质瘤放射治疗后的复发与放射性坏死常同时存在,而且二者在常规CT及MRI扫描,甚至增强扫描上影像表现都非常相似,都可表现为环状强化伴周围水肿及占位效应,从而难以明显区分是肿瘤复发,还是放射性坏死。但在病理上二者则根本不同,肿瘤的复发为血管新生,放射性坏死为广泛血管损伤、减少。而1H-MRS则是通过无创性的研究脑组织的生化代谢改变,将肿瘤区和非肿瘤区明确区分开来,从而为鉴别肿瘤放射治疗后的脑肿瘤复发、放射性坏死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

研究表明,当Cho浓度高出正常组织标准差的2倍、NAA浓度低于正常脑组织标准差的1/2时,病理标本上100%可见有肿瘤侵犯[2]。本研究显示,脑肿瘤复发病例中出现Cho、Cr浓度增高、NAA浓度下降,NAA/Cr比值下降,Cho/Cr比值增高。Taylor等[3]研究认为Cho/Cr可作为判定胶质瘤分级的一个重要指标。但由于选定的感兴趣区内复发与放射性坏死常同时存在,其1H-MRS的改变较复杂,但当发现Cho浓度有升高的现象时要高度怀疑复发。在放射性坏死区,NAA、Cr、Cho峰下降或消失,在随诊观察中Cho未见上升,无Cho/Cr比值的升高。局部Cho浓度显著下降提示肿瘤向坏死转变,而原来正常或坏死区域出现Cho浓度升高则提示肿瘤进展[4]。

另外,在脑瘤放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对一部分邻近的正常神经元会产生损害。如Esteve[5]对11例脑肿瘤放疗患者对侧脑组织进行MRS研究后发现,在放疗后4个月时,NAA/Cr、NAA/Cho、均明显下降,而Cho/NAA+Cr+Cho比值升高(P〈0.05〉,8个月后这些比值基本恢复正常,提示放射治疗对正常脑组织虽然会产生影响,但所致的代谢改变只是暂时的,将来是可以逐渐恢复的。有学者[6]总结放射性坏死有两个特征性模式,Lac/ Cr + PCr 明显升高、Cho/ Cr 比值下降和所有代谢物均降低或缺失,可据此与肿瘤复发或进展相区别。

由此可见,1H-MRS对脑胶质瘤放疗后复发及放射性脑坏死的鉴别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肿瘤的复发多与放射性坏死同时存在,影响1H-MRS的变化。因此,要想更好的鉴别二者还需要与其他检查手段相结合,以提高确诊率。相信,随着对这方面研究的增多及深入,1H-MRS对于脑胶质瘤放疗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的鉴别诊断价值将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陈忠平,周旺宁;我国胶质瘤诊断治疗现状和努力方向[J];中国肿瘤;2005年02期

[2]张红雁,赵于飞,马军,吴爱东,刘云琴,吴韦炜,高劲,罗文广,常则灵,程广源;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脑肿瘤[J];安徽医学;2003年03期

[3]杜固宏,周良辅,毛颖;神经导航辅助胶质瘤手术[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3年02期

[4]黄强;再谈胶质瘤的基因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4年01期

[5]杜固宏,周良辅,毛颖;神经导航辅助胶质瘤手术[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3年02期

论文作者:张宏宇,田琪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4

标签:;  ;  ;  ;  ;  ;  ;  ;  

1H-MRS在脑胶质瘤放射性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张宏宇,田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