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失败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论文_张静辉

张静辉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市胸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江苏南京 210029)

【关键词】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失败;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R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9-0337-02

过氧化氢等离子体是一种新型低温灭菌技术,具有低温、高效、快速、安全无毒等优点被临床广泛使用。我院是以胸部疾病为主的专科医院,外科手术80%以上为腔镜微创手术,且接台手术多,腔镜及器械周转率高。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能在较短时间里完成对复用器械的消毒灭菌,满足手术器械快速周转使用的要求,是目前供应中心应对外科腔镜接台手术首选也是唯一可选的灭菌方式。我院消毒供应中心配置了一台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STERRAD(R)NX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体,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共运行灭菌循环242例,其中循坏取消灭菌失败91例,循环失败占比37.6%。2016年通过对循环失败原因进行分析和改进后,使循环失败占比率下降至17.2%,现总结如下。

1.低温等离子灭菌体的工作原理及灭菌器械的适用范围

1.1 低温等离子灭菌体的工作原理

过氧化氢等离子体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面世的新型低温灭菌技术。等离子是物质在大自然中除了固态、液态、气态之外的第四种形态。是气体分子在极度真空的腔体内受激发而形成的。过氧化氢等离子体是以H2O2作为介质,高浓度的过氧化氢注入灭菌舱内后,过氧化氢气态分子在真空条件下被特定电磁波激发,形成低温等离子体。过氧化氢气态分子转变成过氧化氢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水、和氧,原子氧、自由基等活性物质易与细菌体内蛋白质和核酸、酶结合,破坏其新陈代谢,扰乱微生物的生存功能。等离子体含有大量的紫外线光子和活性极强的自由基,与微生物体内的蛋白质核酸发生反应,导致微生物迅速死亡,从而达到灭菌效果[1]。

1.2 低温等离子体的灭菌的适用范围

低温等离子体适用于目前约95%的医疗设备和手术器械。特别适用于不耐热不耐湿的器械,如胸腔镜、纵膈镜、对湿热敏感的超声刀、电凝线、导光束、手术电锯、打结器等等。不适用于任何植物性纤维材质制造的器械和器材,如布类、纸类、纱布、棉球、纤维等。粉剂物质会吸收过氧化氢水分、干扰压力;油类物质分子密度大,使得过氧化氢气体不易穿透,此类物质不能使用等离子体灭菌。液体、海绵类吸湿材料、最高耐热温度小于60℃、内径小于1mm的导管及长度大于2m的管道、完全封闭的腔体,具有不耐真空的腔体器械等,均不适用于此项灭菌技术。

2.灭菌效果及分析

2.1 灭菌结果的判读标准

循环结束灭菌成功时,内置的扬声器发出单一的“嘟嘟”声响,此时显示屏上呈现绿色背景,提示循环完成灭菌成功,点击“完成”键,系统自动打印结果,记录纸上显示循环结束状态:passed,过程完成。

循环取消灭菌失败时,扬声器即发出一系列短促“嘟嘟”声提示此次循环终止灭菌失败,此时显示屏呈现红色背景,并显示失败原因,自动的打印记录纸上显示failed ,灭菌取消原因会加深变粗。

2.2 灭菌效果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242次灭菌监测中,循环失败91次,失败率37.6%(见表1)。

2.3 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

2.3.1失败原因分析

根据二八法则,我们认为物品潮湿、装载过量,摆放不合理和UV通道受阻是造成循环失效的主要原因。

物品潮湿、装载过量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接台手术赶时间,为保证器械及时供给,往往会在器械干燥不完全时装载,且会勉强放入一台手术所需的多件物品在灭菌舱里,造成物品叠加、装载过多过密。另一方面是护士对低温等离子灭菌的相关原理不了解,为了完成任务心存侥幸的过载。

UV通道受阻与装载方法不规范有关,舱门附近的过氧化氢监测通道被物品遮挡、监测灯玻璃片有污渍均可使过氧化氢传输失败,UV通道过堵与装载过量、器械放置不合理等因素有关。

另外,机器长期缺乏保养真空泵效能降低,蒸发器的漏气也会导致灭菌失败。

2.3.2预防改进措施

通过对灭菌的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预防措施:

(1)加强与手术室沟通,根据腔镜手术台数和时段合理安排人力,明确手术过程急需的器械种类和数量,尽可能一次备好所需物品,避免等离子体灭菌启动后因需添加物品被人为紧急停机,造成循环故障、机器损坏。

(2)将定期邀请厂家专业工程师来院内授课和派员外出参加培训相结合,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

(3)规范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并加强整个灭菌过程的质量控制。

(4)加强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效果评价

通过对循环失败主要原因的预防,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供应室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共268次,循环失败46例,循环失败率降至17.2%(见表2)。

4.讨论

等离子体灭菌体具有严格、灵敏的灭菌条件下自动识别控制系统,因此在灭菌条件不能满足时,极易导致灭菌循环程序中断[2]。完整的灭菌过程包括真空期、注射期、等离子期、排风期。

4.1 物品潮湿和装载过量是真空期循环失效的主要原因

器械清洗不彻底、干燥不够完全,尤其是管道长管腔细的器械,本身结构也给彻底清洗干燥造成了一定困难。器械含水分过多,可造成真空系统超时,箱体降压阶段出现循环自动取消。

灭菌器装载过度造成真空负压不足或无法抽真空以致循环中止。拥堵的金属器械触碰到等离子电极网或舱内壁,造成等离子系统失败,循环取消。装载需消毒的物品时应采用厂商指定的Tyvek包装袋单个包装,并尽量排出袋内空气后封塑机封口,以减少灭菌体抽真空时间。无纺布不可反复使用,无纺布多次使用后材质变松散,脱落的棉絮会堵塞真空滤网,使得真空效能达不到循环程序设计要求。物品摆放时注意面朝同一方向呈瓦片式侧放,以利于过氧化氢的穿透。控制最大装载量不超过80%,物品间保留一定的缝隙。

4.2 灭菌前质量控制也是影响循环通过率的原因

所有需灭菌物品必须按规范要求清洗彻底,根据清洗部位选择不同清洗工具,贵重精密的腔镜及镜头采用手工方法清洗、用酒精纱布擦拭干净。污染严重的器械经流水冲洗后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器械的轴节、齿槽、咬合面。再用高压水枪配合软毛刷刷洗管腔以反复洗净死角。加强对器械清洗重要性的认识,掌握清洗腔镜器械灭菌的关键流程,切记为提升灭菌参数而减少清洗步骤,否则不但会直接缩减器械使用周期,还会严重影响腔镜灭菌功效[3]。

4.3 严格按规程操作

操作前要查看卡匣的插入方向是否正确、条形码是否完整、托架有无在原位固定。物品装载时避免金属器械触碰到舱内壁的等离子电极网。关舱门前检查过氧化氢监测灯通道是否受阻及监测灯镜片表面有无污渍。灭菌结束取后要及时关闭舱门,因为舱门处于打开状态会导致散热增加,再使用时需升温,且易进灰尘。

4.4 加强等离子体的定时维护保养

等离子体应由专人负责,每日用软布擦拭等离子体的外表面。保持显示屏、H2O2监测灯镜片清洁无污渍污物。及时清空卡匣盒。联系厂家工程师定期对等离子体进行整体、全面的维护保养。减少因设备问题引起的灭菌循环失败,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陈大农.低温等离子消毒机理及应用技术[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0,24(5):28.

[2]王晓娅,杨红兰,徐氚,等.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程序中断环节的控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9,26(1):96.

[3] WHO.Practical guidelines for infection control in health care facilities[M].Geneva:WHO,2004:30-31.

论文作者:张静辉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3

标签:;  ;  ;  ;  ;  ;  ;  ;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失败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论文_张静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