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累论文_孙向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累论文_孙向军

孙向军

〔摘要〕小学语文《标准》强调了语言 内化要多读书,要积累语言材料并进行实践 运用。感悟、积累、实践,它如同交给学生一 把开启语文知识宝库的钥匙,让学生们在美 文和生活实践中自由呼吸,自悟自得,主动 发展,这就是我学习新《标准》的最大收获。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阐明了语文课程 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 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必须 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 养。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 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 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锻炼能 力。”认真研读这段文字,给我们极大的启 示。重积累,重感悟,体现了人本位的思想, 它注重了人的精神需求,强调了人的个性发 展。在感悟中积累,于积累中感悟,而在更多 的感悟和积累之后,实践起来就会得心应 手,游刃有余。重感悟,勤积累,多实践,是新 《标准》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

1 着力自主感悟

《标准》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 中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 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 言,陶冶情操的作用。”读是学习语文的窗 口,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以读为 本进行教学,即以学生自己读书,独立思考 为本,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和机会,让他 们朗读、默读、复读、赛读、整体读、部分读、 分角色读……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自主性和 整体性,让学生在读中生疑,在读中求解,在 读中品味,在读中生情。例如我在教学《掌 声》时,先让学生自由诵读课文,边读边想课 文主要写什么,然后默读全文,提出课文中 不理解的词句和问题,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产生了各种 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什么小英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 角?为什么轮到小英时,她把头立刻低了下 去?为什么小英犹豫了一会儿,然后慢吞吞 地站起来?后来,为什么小英感动得流下了 眼泪?为什么小英向同学们鞠了一躬,微笑 着走下了讲台?她为什么不再忧郁,甚至还 走进了舞蹈房……然后通过朗读,各小组讨 论,争执,补充,就明白了小英由于腿有残疾 非常自卑,而同学们的掌声给了她信心和鼓 励,所以她鞠了一躬,微笑着走下了讲台,从 此开始了全新的生活。接下来指导学生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自然明白了其中的道 理: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 困境的时候。我们要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 也不要忘了把掌声献给他人。在大量的读书 活动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见识长了,道理也懂了,既养成了良好 的自主感悟的读书习惯,又陶冶了情操。

2 强调增加积累

新《标准》许多地方都讲到了积累,总目 标第七条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 力,注重情感体验,有教丰富的积累,形成良 好的语感。”怎样才能做到丰富的积累呢?巴 金先生曾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 口背出来,也就慢慢地体会到它的好处。”可 见,广泛阅读,熟读成诵,是储备语言材料, 培养语感,发展语言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 环节。

2.1 广泛阅读。《标准》规定课外阅读总量 不少于150 万字,要做到一篇带多篇。一是 尊重个性,创设阅读氛围。利用学生中午休 息时间,放手让学生阅读,并不强求他们看 语文书,也不布置过多的作业,要创设宽松 的阅读氛围。二是利用各种方式,引导多读。 在读物的选择上,采用教师推荐,学生自选, 生生交换的方式,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自己喜 爱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强的读物。如 中年级学生可阅读科普读物、古诗文、民间 故事、成语故事、优秀作文等。三是补充与课 文有关的阅读材料,以弥补现行教材的某种 不足,让学生在博览群书中提高语文能力。 如学习《每逢佳节倍思亲》、《古诗两首》后引 导学生读《古诗文诵读》,学习《北大荒的秋 天》、《西湖》、《泉城》后引导学生读《锦绣中 华》,学习《蒲公英》后引导学生读《中外寓言 故事》。四是在阅读基础上做好记录。引导学 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记录佳词妙句,精彩片 段,谈一谈感受深的地方。既记录语言,又培 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2 熟读成诵。小学阶段是人生中记忆力 最旺盛的时期,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 美,让学生把最大量的精彩的段落或篇章背 诵下来,这是最佳的时机。通过背诵,让学生 记录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充实自己 的语言库存。《标准》规定小学阶段背诵优秀 课文不少于150 篇,古诗词背诵不少于80 篇。教学中,我尽量引导学生进行诵读,比赛 读、分小组读、听音乐读、表演读,以各种形 式鼓励学生多读至熟读,熟读至背读。

3 强化实践运用

《标准》遵循祖国语文教育的规律,突出 了学生语言实践活动。读写结合,学用结合。 在增加学生语言记录的同时,及时引导学生 为我所用,真正把记录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运 用能力,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在多读感悟的 基础上完成相应的笔头练习,读写、仿写,让 读成为写的基础,为写作提供材料。如《石榴》第四自然段介绍了石榴果实里面的样 子、颜色、味道,用词优美。教学时在引导学 生反复诵读、品味好词佳句的同时要求学生 仿照这种写法,写一种水果,学生写得非常 好。如一个学生这样写:剥开橘子的外皮,只 见一瓤瓤橘子像小兄弟似的头靠着头,脚挨 着脚,紧紧地偎依在一起。在橘子的表面,还 有纵横交叉的白丝,像穿了一件透明的衣 服。取一瓤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 叫人吃了还想吃。要是你吃多了橘子,就连 豆腐也咬不了。这样,简化头绪,突出重点, 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 习等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威县贺营学区西中营 完中

论文作者:孙向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4年1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4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累论文_孙向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