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统筹协调、系统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建议论文_李毕

关于统筹协调、系统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建议论文_李毕

昆山市地下管线管理所 2153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现有的城市管理模式与其极不适应,管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机制的不健全、沟通渠道不畅通、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落后、职能界定不清晰,这些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极大的阻碍了城市的高效运行,城市管理急需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实施网格化的城市管理,是城市管理发展趋势的需要,是城市管理精细化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2005年后的中国城市,城市网格化管理的新模式应运而生。

关键词:城市管理;网格化

一、网格化管理的定义

网格化管理的思想最大的优势就是借助了现代网络科技技术的高速发展,将城市的管理区域划分成若干的网格单元形式,每个单元之间通过信息技术的传递和交流,实现相互之间的协作和优势的互补。因为网格区域的划分是按照一定标准有依据,有条理的进行,所以划分后的单元区域各司其职,物尽其用,有利于管理者高效规范的引导和监督。实现了政府对管理流程的全新打造,把各个局域内的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协作都以规范把形式给固化,以稳定形成的新的管理体系,促进城市管理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目前在我国的许多城市已经或正在建立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2004年10月,北京东城区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城市的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创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它是一个以政府和市民为主体,基于有线和无线网络、无线数据通讯、地理编码等信息技术,集成地理空间框架、单元网格、管理部件、地理编码等多种数据源,在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和专业部门之间实现跨部门协同工作,在全辖区范围内实现全覆盖、全时段、精细化管理的综合信息系统。

二、昆山目前现状及存在问题

2016年以来,我市先后制订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市社会治理网格化建设工作实施意见(施行)》、《全市社会治理网格化建设实施细则》等文件,将全市分三级网格,网格长主要由村(社区)干部担任,以“1+N”模式责任清单方式实行“定人、定格、定责、定点”管理。后来又实行了社会综合治理联动机制及绩效考核办法等文件。这一工作开展以来在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治安巡查防控、重点人群管理等方面主动发现和快速处置,取得了一定效果,同时也改善了干群关系。然而在走访调研中,也发现不少问题:1、涉及部门多,目前有政法委综治办牵头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城管委牵头的创建文明城市管理平台(目前还在开发另一平台)、数字城管,12345便民服务平台,安监局的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平台,还有环保局的网格化监管平台等,数据来源多,网格长、网格员多,难以形成一套完整系统,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存在;2、网格化划分偏向以行政区域划分,网格长以社区干部为主,目前社区是最基层,直接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社区干部工作量大且多数没有编制,网格化巡查上积极性不高,走访中发现网格长、网格员不少本地人,在与外来人员在语言沟通上还未打通;3、网格化模式从上到下,依赖社区干部主动发现问题为主,还没有调动群众的主动性,走访中发现数字城管中群众举报问题的比例偏少,而以采集公司发现问题的较多。目前,12345是家喻户晓的号码,然在处理问题及监督办理上还缺少抓手;4、网格化管理中数据库以事件为主,而针对城市中必不可少而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部件(如窨井盖、桥梁、树木等)没有建立特有的身份证编码。5、监督考核机制有待加强,各部门根据自身行业特征建立属于自己的网格化平台,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在办件效率及监督考核上难以达到最佳状态。下面,以北京东城区网格化管理为例进行对标找差。

三、北京东城区网格化管理模式

2004 年10月,东城区首创将网格化理念应用到城市管理,建成“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包括六大创新点:一是单元网格管理法,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将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状单元,由城市管理监督员监督巡查所分管的网格,管理空间实现分层、分级、全区域管理;二是城市部件管理法,把城市管理对象作为城市部件管理,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网格地图,通过网格平台分类管理;三是开发“城管通”,利用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实现现场信息准确采集和快速传送;四是构建综合信息平台,整合互联网、地理信息、数据库、定位、遥感、数据挖掘、信息安全等技术,搭建网格平台,开通城市管理特别服务热线和网站受理,再造城市管理七个闭环业务流程,即“信息收集—案件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 处理反馈—核查结案—综合评价”,问题实现及时 发现和快速处理;五是创建了指挥和监督“双轴化” 管理体制,将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分开,建立负责监督评价的城管监督中心和负责指挥、调度、协调 的城管委;六是建立了一套客观、动态、科学的监督评价体系,对城市管理各方面综合评价,成为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辟了网格化管理的新时代。

(一)、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

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就是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想,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将东城区所辖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状单元,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万米单元实施全时段监控,同时明确各级地域责任人为辖区管理责任人,从而对管理空间实现分层、分级、全区域管理的方法。东城区25.38平方公里的范围划分了1593个万米单元网格,实践证明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的网格划分是适度的,充分体现了管理幅度的原则,即单元大小划分合理、管理对象负载均衡、管理责任易于落实,为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业将为城市管理对象(城市部件和事件)精确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中提供了载体,实现了监督员和城市管理问题的准确定位,为实施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可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城市部件管理法

城市部件是城市最微小的细胞单元。主要指城市市政管理的各项设施,即城市管理诸要素中的硬件部分,主要包括道路、桥梁、水、电、气、热等市政公用设施及公园、绿地、休闲健身娱乐等公共设施,也包括如门牌、广告牌匾等部分非公共设施,把它们统称为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通过地理编码实现对城市部件进行准确定位。城市部件的编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部件的分类编码(10位数字组成,依次为:6位县级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域代码;2位大类代码;2位小类代码),另一部分是部件的标识码(流水号为6位,表示部件定位标图顺序号)。城市部件管理法就是把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作为城市部件进行管理,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图上,通过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对其进行分类管理的方法。城市部件管理和万米单元网格的结合,实现了城市管理对象的定量、定性和定位。

(三)、“城管通”——信息采集器

信息采集器是管理模式数据采集与传递的源头,是城市管理监督员在工作中所必备的专用工具。2004年东城区基于无线网络,以手机为原型,为城市管理监督员现场信息快速采集与传送而研发的专用信息采集通讯工具,称为“城管通”。主要功能有:通话功能、短信交流功能、图片传送功能、表单填写与传送功能、语音群呼、无限定位功能、录音传送功能及视频传送。在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中,城管监督员是创新管理方式的应用主体,信息采集器是城市管理监督员有效解决信息实时采集与传递的现代化工具。

(四)、城市管理流程再造

传统流程下易产生“四个没人管”:一是发现问题多少没人管;二是发现问题快慢没人管;三是处理问题是否及时没人管;四是问题处置到什么程度没人管。东城区管理模式中再造工作流程:信息采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实结案和综合评价。七个流程与三个管理阶段对应,即监督中心发现问题阶段,指挥中心任务派遣阶段,专业部门处理问题阶段。现在群众发现问题后,可以直接找到城市管理监督员,将信息发送到监督中心,再通过指挥中心派遣到专业部门,问题就能得到迅速解决,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五)、城市管理体制“双轴化”

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模式按照城市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针对城市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整合政府职能,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将管理职能与监督评价职能剥离,组建了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和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形成了全新的“两轴”管理体制。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是监督轴的主体,是城市管理信息的集散中心、监控中心和评价中心,负责对东城区全区域的城市管理实施监控,对城市管理实施全时段监控和问题信息实时采集功能,对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置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功能,客观评价城市管理部门工作的功能,沟通市民群众参与并监督城市管理的渠道。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作为调度、指挥和协调中心,领导各专业管理部门,对东城区城市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并具有高度权威,主要功能有:指挥、调度各专业管理部门处理城市管理中的问题;协调市属管理部门和设施管理机构及时处理发生在东城区的城市管理问题;负责全区城市管理的统一决策、规划和部署。通过创建“双轴化”管理体制可以实现从被动滞后到主动快速的转变,可以实现从多头管理到统一管理的转变,可以实现从单兵出击到协同作战的转变,可以实现从冗员浪费到精简效能的转变。

(六)、综合绩效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完善的城市管理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其目的在于形成城市管理四个方面监督:一是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对城市管理监督员、专业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和城市部件、市容环境情况的监督;二是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对其内部工作人员的监督;三是城市管理各专业部门对本部门执法人员工作情况的监督;四是对四级责任主体的监督。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外评价和内评价两个方面。

(七)、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

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是新模式技术系统的核心和总体集成,是新模式业务流、信息流贯通、流转和存储的载体,是新模式运行的核心技术支撑。信息平台由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库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三部分组成。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以支撑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新模式系统运行为核心目标,采用多种网络接入方案,实现了不同层面用户、多种接入方式的应用;研究制订基于万米单元网格、关联互动的城市部件地理编码体系,实现了城市管理的精确化。通过对城市管理问题处理过程实时、动态、协同工作的监督和督办,实现城市管理多部门的协同、全程的跟踪和扁平化管理。

北京市东城区在 2004 年首创网格化管理模式,十二年来,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和方法工具,网格化 经历了三个重要发展时期:创始网格化城市管理监 督的 1.0 阶段,拓展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的 2.0 阶 段和当前所处的“两网融合”——网格化服务管理 体系建设的 3.0 阶段。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模式在全国300多个城市推广,先后接待国内外872批,共1.4万人次参观考察。

当前,规划建设学雄安,城市管理学东城。城市精细化管理需要做好由主要领导亲自抓顶层设计,一套系统一个平台,科学合理划分网格,上下联动管理城市,管理、监督双轴化,科学动态考核,充分调动市民积极性,切实做到“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为昆山高质量发展再做努力。

参考文献:

[1]《 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陈平

论文作者:李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  ;  ;  ;  ;  ;  ;  ;  

关于统筹协调、系统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建议论文_李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