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假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_文学论文

小学生写假作文现象的成因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因论文,小学生论文,对策论文,现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小学生作文中的虚假现象及原因分析

造成学生作文中的虚假现象,据我调查,有如下三种原因。

(一)思想境界太高

学生习作不写生活中的小事、平凡事,但凡下笔必是惊天动地。以“写我最熟悉的一个人”为例,学生最喜欢写的是妈妈:我生病了,妈妈背我看病,下着滂沱大雨,摔一跤,额头流血,顾不得,直往医院跑。结局是我好了,妈妈病了。如此催人泪下的事件,一看却是破绽百出。“妈妈”为什么一定要背着“我”去看病,难道就没有其他更快捷方便的交通工具吗?情节为什么总是要有下雨、摔跤、流血的场面?结局为什么一定是“我好了,妈妈病了”?可见,学生的作文已经被预先“排练”了,估计背后的“导演”认为只有这样思想觉悟高、唯美感人的作文才能拿高分,于是一直暗示或范读这类文章。可是,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太少了,学生找不到,只有编了。这就凸现了语文教师对作文评价的偏差。何为好文章?我认为评价小学生的作文应侧重于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从内容上看,首先鼓励学生写自己的世界。课标对小学生习作是这样要求的:“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强调自由地、真实地表达,才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其次是要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让学生明白写作是为了表达交流。写的内容是否能吸引读者读下去,并引起读者的共鸣或思考?写的句子是否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图,让读者能读明白?从语言上看,“通”是关键,它是指组织的材料流畅、语言通顺。叶圣陶先生说,文而不“通”,犹如一件没制造完成的东西,拿不出去。在“通”的基础上,才讲究语言的表现力是否丰富。

(二)猜题背作文

有的老师为了学生在考试中作文不丢分,给学生提供的“妙招”是把本册作文练笔或其他作文材料背下来,再根据题目对号入座。以一次三年级测试的作文为例:

请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个地方,把这个地方景色的特点写清楚。

学生习作出现了两种情况:①蒙对的。此类习作全写的是“我的校园”,因为老师曾在课堂上指导过该篇作文,当时老师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所以学生习作的结构和内容几乎如出一辙。②蒙错的。学生的作文写的是《龟兔赛跑》《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或将阅读题的阅读材料抄了下来。

这种做法直接的危害是学生审题能力下降,学生不需要思考题目的要求是怎样的,不需要回顾生活、酝酿题材,也不需要创新、丰富,把习作当成了机械应试,违背了写作是为了表达、交流的初衷,结果扼杀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想法如同一个模板刻出来的。

(三)想象力受到压制

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形象思维就是想象力。众所周知,儿童正处于形象思维特别活跃的时期,也应该是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可是我们小学生的作文,总会出现过于雷同、文字干巴、毫无灵气的状况。调研发现,这归咎于语文老师在作文课上过多地、刻板地讲写作技巧,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开发,忽视了对学生如何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选择写作内容的指导。曾听一位老师执教三年级的习作课“我学会了……”,这节课各环节教学内容的时间分配如下图所示。

结果60%的学生用流水账的形式把“我学会了……”的顺序简单地写下来,行文格式、内容都与范文相似。

从上图可以看出,执教者用20分钟提供了两篇范文指导写作,而让学生酝酿写作内容、把话说清楚的部分仅用了8分钟,当中只请了两个学生说自己的构思,对其他学生没有进行说话的指导。课后我问她:“你为什么特别重视写法的指导?”答曰:“学生的习作水平不高,我担心学生不会写,所以先引导学生读懂范文,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写作的顺序、方法,再让学生画出范文中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语句,让学生学习如何把过程写具体。”

这反映了一部分老师的心态:担心学生不会写,于是不停地塞给学生写作方法。忽略了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作文是经过思维到内部言语的转换、内部言语到外部口头言语表达的转换、内部言语到外部书面言语的转换过程。在这个转换过程中,口头言语表达是书面言语表达的基础,它有利于降低写作的难度。所以在作文指导课中,应更注重引导学生依照写作任务,再现写作情境,激活思维,酝酿写作素材,然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把想组织的材料有条理、连贯地口头表达出来,为书面表达做好铺垫。

二、在教学中杜绝作文虚假现象的三点对策

(一)阅读课侧重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学生抄作文,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懂方法,因而没有写作的路径,对习作无从下手。而写作方法的习得不应该局限在习作课上,而应在整个单元的阅读课的学习中掌握。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这提示我们要充分发挥课文的示范作用。阅读教学应在理解感悟的同时,让学生积累词汇、句式等书面语言的构成零件,习得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及表达方式。

(二)习作指导课侧重开拓思路,启发思维

从费劳尔和海斯提出的写作过程的认识模型可看出,写作是一组思维过程,作者在这些过程中组织思想并构成篇章。小学生在习作时,需要先将思维中想要表达的内容挑选出来。这个环节,他们得思考:我要写什么?哪些是打算写在作文中的,哪些是不需要写在作文中的?写作内容哪些需要详写,哪些需要略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这个过程就是组织思想,构思作文。这是习作指导中最关键的环节,让学生构思更清晰,组织的内容更丰富,表达更有条理。在这里,老师的作用仅仅是创设情境,诱发思考,鼓励学生不断地遐想、不断地呈现生活片段。

当学生已经在自由的空间里酝酿出写作内容时,我们可引导学生用列纲要的方式,把内容整理出来。如五年级习作:介绍自己的小伙伴,学生写出了这样的内容纲要。

1.开头:在我的小伙伴中,我最欣赏的是李天昊。

2.李天昊的特点。

(1)帅。进行外貌描写,重点写眼睛。(略写)

(2)博学多才。①举事例:有一次他指导我攻克了一道数学难题。②写作方法:人物神态、动作、语言描写。(略写)

(3)处事沉着。①举事例:一次同学受伤事件。②写作方法:场面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我的心理描写。(详写)

3.结尾。你若想认识他,就来五(3)班吧。

提纲完成时,可让学生先与学习伙伴说一说自己的构思,然后伙伴间互相点评、完善构思。

(三)习作评讲课侧重交流

写作是交际的手段之一,其本质在于表达与交流,有效交流的前提是表达真情实感。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创设交流的平台,如把学生每次的习作制作成小册子,放在图书角,供学生翻阅;小组间进行合作评改,让学生在相互交流、评价中鉴赏批判,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开展佳作赏析会,让学生把自己习作中的优秀片段制作成PPT,在班里朗读交流;创立班级博客,学生可自由发表文章,同学或家长可留言点评等,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文章不只是给老师看的,也可以给同学看,给父母看,甚至可放到博客、QQ空间和更大范围的读者交流,任何的假话、空话、套话都会在读者面前变得苍白无力。为了吸引读者,获得读者的认同,学生会把更多的心思放在选材的新颖、表达的生动上,这才是作文之道。

标签:;  ;  

小学生作假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