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气候的重庆地区住宅设计研究

结合气候的重庆地区住宅设计研究

祁乾龙[1]2016年在《绿色建筑评价引导下的重庆生态小区建筑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环境压力的日趋严峻,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传播。面对当今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叁分之一的现实问题,绿色建筑的相关研究与实践逐步兴起。人类在面对“人口激增,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叁大世界性问题的同时,各国各地区之间也一直积极地通过相互合作与监督,对人类居住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绿色住宅的发展日渐成熟。本文基于重庆市新版《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技术规程》(下文简称《生态小区技术规程》),对重庆地区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筑设计展开相关研究。由于《生态小区技术规程》涉及到生态小区各个阶段的诸多专业评价内容,体系繁杂,笔者通过提炼、归纳设计阶段与建筑设计紧密相关的条文,并对其进行设计内容的研究分析,为建筑师、开发商以及相关人员提供一套相对完善的重庆生态小区建筑设计策略,便于生态小区设计阶段的建筑设计工作便捷、高效的展开。文章共分为五个章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明确了研究意义和目的、确定了研究对象与范畴,阐释了研究内容,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框架。第二章对绿色住宅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分析与总结。首先对我国传统建筑的绿色生态观进行了提炼与归纳,之后分析了夏热冬冷地区绿色住宅的设计策略,此外结合重庆传统住宅总结了其绿色设计思路。同时,还针对国内外绿色住宅评价体系进行了相关的探究。第叁章结合重庆市2015年发布的《生态小区技术规程》,对其设计阶段与建筑设计相关的评价进行梳理、归纳,提出了在绿色建筑评价引导下的重庆生态小区设计的研究框架和总体设计目标。结合研究框架和总体设计目标,对重庆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下文简称“生态小区”)进行资料搜集和实地调研,并对调研成果进行分析、总结。第四章根据上文提出的重庆生态小区总体设计目标,从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和生态景观设计叁个层面进行控制要求和优化策略的分析,此外总结了时代技术背景下的生态小区设计思路。第五章为本文结语部分,对前文的四个章节进行梳理总结,并提出相关的研究展望。论文的研究结论包括:①笔者通过对重庆市新版《生态小区技术规程》的解读和分析,总结出重庆生态小区设计阶段的总体设计目标,并结合《生态小区技术规程》对其进行“控制项”和“优化项”的分类。②笔者结合重庆生态小区设计阶段的总体设计目标,对重庆市已建成以及在建的生态小区进行调研分析。通过分析调研结果,发现重庆地区较多的生态小区在设计方面仅满足于“控制要求”,而对于“优化策略”的提高则显得相对欠缺。③最终,笔者基于重庆生态小区总体设计目标,结合调研结果,对绿色建筑评价引导下的重庆生态小区建筑设计进行研究分析。1)适应地域特征的规划设计,包括了统筹的用地规划、高效的交通组织、集约的场地利用以及合理的建筑布局四个方面设计内容。2)结合气候条件的建筑设计,包括了适宜的建筑空间设计和可调节的建筑外围护两个方面设计内容。3)调节微气候的生态景观设计,包括了多样的绿化设计、高效的水资源利用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叁个方面设计内容。4)时代技术背景下的设计思路,包括了结合住宅产业化设计理念、运用BIM技术手段、完善生态小区智能化系统叁个主要方面。

许东风[2]2002年在《结合气候的重庆地区住宅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世界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发展主流的背景下,结合气候的建筑设计是实现建筑节能,创造健康人居环境的有效方法。在建筑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下,地域建筑越来越受到重视。结合气候的设计是体现建筑地方特色的必由之路。国内外结合气候的建筑研究方兴未艾。本文根据重庆湿热气候特征,选择住宅这个大量性建筑类型作为研究载体,针对重庆住宅现在存在的问题,以创造节能的、有地方特色的现代住宅建筑为目标,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简述选题的由来和重大意义,回顾了当今研究的现状,明确了研究的方向。其次分析自然气候要素对人居环境的影响,建立了室内气候环境的评价标准及方法,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叁通过调研指出现在住宅存在的不适应气候的方面及造成大量能耗的原因。以节能住宅,以适应性气候的重庆传统民居与现在住宅作对比,论证了重庆住宅设计必须反映气候特征。第四从哲学的高度建立正确的研究问题的认识观和方法论。第五具体研究适应气候的方法。根据气候、地形分析了的住宅选址、确定朝向、布局形式、选择体形、日照间距、优化室外环境的方法。列举了适应气候的几种空间形式。总结了有利通风、隔热的空间组合。并对窗、遮阳、外围护体材料及构造、除湿、隔热的构造措施的优化提出具体方案,并依据《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建筑节能设计方法进行研究。最后对适应气候建筑的形象体现建筑的地域性进行较全面的论述。

胡李峰[3]2006年在《重庆地区节能型住区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人类城市文明不断扩展繁荣的今天,人们改善居住生活条件的迫切需求和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重庆作为我国西部地区主要的山地城市之一,其在居住建筑方面的节能研究与推广工作,不仅能有效缓解当前城市面临的能源紧缺状况,而且对西部地区的其他城市也具有示范效应。然而,目前全国通用的住宅节能标准和做法在重庆地区的施行过程中却没有得到市场和民众的认同,实际推广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寻求新的住区节能途径就显得意义重大。本文力求以新的设计理念与方法解决重庆地区住区节能设计的实际问题,通过中外相关理论文献的研究和大量的实际资料收集,力图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找出一条适应重庆地区的经济有效的住区节能设计途径,在满足居住生活环境舒适性的前提下,以较少的经济投入获取更大的节能效益,从而达到提高能效、节约能源的目的。全文分为六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着重分析了当前重庆地区住宅建筑节能的紧迫性和主要的节能手段,以及目前这种以采用高性能热工材料为主的节能方式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重庆地区的住宅节能设计应借鉴当地传统民居的有益经验,采用设计节能为主、材料节能为辅的住区节能设计新思路。第二部分重点研究与重庆地区住区节能设计相关的一些基础问题,并由此提出了在地域气候特征下住区节能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即利用经济有效的适宜技术构建体系化的地区气候应对策略,提高住区对地区气候的适应性,再辅以高性能的热工材料,最终实现在满足居住空间热舒适性的前提下节约能源的目的。第叁部分从日照、通风、建筑单体体形的选择、住区环境设计等不同方面分析了山地城市节能住区总图设计的一些原则和方法。第四部分针对住宅建筑的单体进行了相应的节能设计讨论,从住宅建筑的单体体量、建筑体形、具体空间组织、住宅室内热舒适性等不同的层面,分析了节能住宅建筑设计的具体做法。第五部分以住宅建筑的细部节能设计为重点,探讨了住宅外围护结构、屋顶、门窗等重点部位节能设计的做法。第六部分以适应重庆地区气候设计为主的住区节能设计理论为基础,在重庆市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采用了一定的节能措施的住区中,选取了能分别代表平地地形、南向坡地、北向坡地、西向坡地等不同的坡向条件下的住区,从总图设计、

林建可[4]2002年在《根植本土——成都地区城市住宅设计的地域性研究》文中提出地域性是建筑的固有属性之一,是对特定地方特定自然因素和特定人文因素的表达,体现了建筑与所处地域的必然联系。因而地域性也是住宅设计中所要反映、表达的重要物质和精神内容。决定住宅设计中的地域性表征的叁要素包括自然条件、人文环境和经济技术状况。实现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经济生态可持续的复合式生态住宅是对当代地域性住宅的全面诠释。 成都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其自然环境和传统居住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近年来在全球化的浪潮冲击下,城市住宅的设计偏离了尊重地域性的创作的轨道,引发了生态危机、特色危机和个性危机:生态环境恶化,地方特色消失和环境文脉被割裂,以及居住者个性被忽略而带来的居住文化的单一。如何创造与现代生活相适应而又具有地域精神特色的城市住宅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现代城市住宅设计理论基础上,运用自然生态学、社会生态学、经济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的原理,通过对成都地区自然环境的重新认识、对传统民居的借鉴、对城市深层精神的挖掘以及对国内外地域住宅设计的理论和经验的引入,归纳了成都地区城市住宅地域性设计的原则——整体设计、有限消费和尊重传统;提出了设计的策略途径,包括对自然环境的回应、地方人文的回归与创造和经济生态的完善与适宜性技术的选择叁个方面;并建立了具体的设计方法构架。最后,作者运用以上原则、策略和方法对目前成都的一些住宅设计实例进行了分析。作者通过本文强调住宅设计必须根植本土的重要性,并希望由此建立一种新的住宅设计方法,以寻求本地区城市住宅回归自然、回归文化的创作道路。

张棘[5]2009年在《长江流域城市住宅阳光利用方式及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长江流域地区城市住宅建设发展迅猛,发展利用阳光这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对于住宅设计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目前住宅设计中对阳光利用研究并不重视,实际中措施不足,运用不理想。近年来,随着长江流域节能住宅的推广,阳光利用开始受到重视。住宅阳光利用方式和策略的研究不仅是保证建筑舒适性的手段,也是建筑节约能耗的举措,更是一种新的建筑造型手法和设计思路,甚至是结合建筑本身地域性,表达文化性的重要媒介手段之一。本篇论文旨在探讨适合长江流域地区的住宅阳光利用方式及策略,希望能对长江流域地区节能住宅的发展方向有所裨益,并推动太阳能产业发展。通过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首先,通过大量查阅资料,介绍了阳光利用研究的基础理论和国内外住宅的阳光利用方式发展。其次,从长江流域地区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入手,与国外发达城市的基础进行了对比,分析了长江流域地区住宅阳光利用的可行性。通过对长江流域地区的典型城市——重庆、武汉、南京、上海四个城市住宅阳光利用情况做的详细调研,总结了长江流域地区城市住宅的阳光利用现状问题即意识薄弱、夏热和冬冷气候矛盾、气候与太阳辐射量矛盾、住宅能效低下、研究滞后、造型与建筑整体不相协调、规范不力等。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影响长江流域地区住宅阳光利用方式和策略发展的原则,指出适合长江流域地区城市住宅现阶段发展的阳光利用方式与策略必然是以被动式为主,主动式为辅。在上述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住宅阳光被动利用方式和主动利用方式的具体策略,并结合国内外的成功实例进行说明。研究从宏观的住区规划阳光利用方式和策略,一直深入细化到住宅单体建筑设计中的阳光利用方式,其中建筑设计中的策略着重于户型平面设计及阳光对住宅采光、降温、采暖叁个方面的影响来展开。阳光主动利用方式主要是分为光——热策略和光——电策略,着重对与最实际的太阳能热水器住宅一体化的方式策略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未来光伏系统的运用方式和策略。紧接着对第四、五两章总结的长江流域地区城市住宅阳光利用策略探讨了其区域适应性和实施方式,对前文没有讨论到的长江流域区域策略做了补充。本章对阳光利用方式的实施推广具有实际操作的价值。最后,文章总结了全篇的研究,并指出论文的局限性以及下一步适合长江流域地区的住宅阳光利用方式和策略的研究方向。

杨奇[6]2007年在《现代山地城市居住空间地域化的思考》文中提出空间的意义是为人类在自然界中的生存和定居提供庇护,它来自于人类躲避外界侵扰的本能需求,也来自于人类寻求灵魂和精神象征的心理需求,因而与特定的地域环境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出强烈的地域属性。而这种地域性也因此具有时间、空间的限定和不断发展的自我更新的特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交流频繁的今天,建筑空间的地域性使其从全球文化趋同所造成的单一狭隘的文化现象中挣脱出来,是对历史发展过程中所产生挑战的积极回应。随着住房体制的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住居变革。在这一进程中,山地城市的建设者不仅要面对量大面广的住房需求,还要应对来自山地城市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浓厚的社会人文环境的双重挑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建构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建筑创作体系,将有利于促使建筑创作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本课题研究以重庆主城区为例,旨在通过详尽的实例分析与研究,为创造根植于本土、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山地城市居住空间,提供可操作性的设计方法,以期对今后山地城市的居住建筑设计有所裨益。论文主要分为六个章节:绪论部分:对论文研究的背景、现存的问题、研究的对象、方法、意义、框架等做出概括性的介绍。第二章:首先阐释了地域化以及居住空间地域化的概念,并总结了居住空间地域化的影响因素,再对当前国内外山地城市居住空间地域化创作的实践成果作了简要的介绍,并归纳分析了重庆主城区居住空间地域化创作的出发点,为下文针对重庆主城区的分析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叁章:论文针对影响重庆主城区居住空间创作的地域环境因素进行了研究,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并对山地城市传统建筑的地域特色及其发展成就进行归纳,从总体空间规划、单体空间特色等方面简要地分析了山地传统民居聚落空间的地域特征,为创作方法的研究提供背景分析。第四、五章是论文理论研究的重点,以第二章的理论研究为指导,以第叁章地域环境的分析为依据,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住宅发展经验,吸收传统建筑的艺术成就,以重庆主城区为例,对山地城市居住空间地域化创作的方法和原则进行探讨。根据诸多地域因素的特征又分为两个部分论述:一方面,地形、气候以及自然背景作为影响重庆主城区居住空间地域化创作的外在动因,对居住空间及模式的形成具有持续、稳定的影响作用,因而本文从自然地理环境入手,探讨了居住空间设计的基本策略,包括适应气候、适应地形两个部分;另一方面,居住空间的地域化创作又受到来自社会人文环境的影响,而经济水平、人口结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等社会人文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又具有不稳定性的特征,因此论文主要针对当前重庆主城区住宅建设与社会人文环境营建之间凸显的矛盾,提出解决方案,主要从适应城市肌理、适应休闲交往文化、适应传统庭院生活几个方面入手,探讨了特定地域文化条件下的居住空间设计策略。最后论文对现代山地城市居住空间的地域化研究作了概略性的总结,提出了探索现代城市地域性研究的新思路,以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长期的目标和方向。

刘晋[7]2010年在《改善重庆农村住宅室内热环境的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农村住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由于以往对农村住宅热环境及节能的关注不够以及农村经济水平方面的制约,住宅的建筑热工性能没有得到改善,保温隔热性能仍然很差。长期以来,节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住宅,而涉及到农村住宅的节能研究并不多,研究室内热环境的舒适度也不多。人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室内封闭的房间中度过的,人的生活和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内,室内环境与人体关系密切。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热环境是指由太阳辐射、气温、周围物体表面温度、相对湿度与气流速度等物理因素组成的作用于人,影响人的冷热感和健康的环境。因此,改善重庆农村住宅室内热环境已经成为建筑师的当务之急。本论文选题立足于室内热环境的研究,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关于热环境的理论和文献,通过对重庆地区气候特征的总结和农村发展历史的梳理,为后面重庆农村住宅室内热环境的调研提供了基础。在2009年7月至2009年8月、以及2010年2月对重庆周边农村巴南区、大学城、永川区、璧山县、铜梁区、合川区、大足等选取了一定数目的住宅进行了室内热环境的调研,通过问卷调查,温度测量、湿度测试、现场测绘等方式,对其住宅材料使用状况、炊事能源使用情况、生活习惯、室内热环境及空气品质和能源使用情况等方面分别进行了冬夏季问卷调查和绘制每个地区典型户型的温度曲线图。调查结果显示,各城市住宅节能潜力较大,不同地区之间能源消费情况差异显着,主要受地域差异及居民生活模式影响。影响家庭能耗的因素较多,其中家庭收入、人口构成、房屋造价以及降温方式对能耗影响显着,建筑年代和建筑使用面积影响相对较小。通过对调研结果的统计分析,重庆地区夏季午后直至夜晚,居室内气温往往超过34℃,有的高达39~40℃,尤其是连续高温天气时夜里室内令人难以入眠。居民普遍反映室内热环境普遍不佳。研究发现,室内热环境不佳的主要叁个原因是夏热冬冷地区存在两面性的矛盾、住宅空间形态存在通风设计问题、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较差。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针对重庆的气候特点和地域特征,提出了改善室内热环境的两大策略。目前住宅建筑设计时对通风因素、外围护结构因素考虑较少,未能充分利用自然气候资源。所以导致农村住宅室内热环境质量较差。有效的改善室内热环境的策略有:1)加大室内通风2)改善外围护结构;重庆地区由于夏季潮湿闷热,可以通过增加“穿堂风”,引导风流带走室内热量;并且有效改善外围护结构,如蓄水屋面节能设计、改进墙体外保温性能、适宜的遮阳方式、门窗节能设计等。最后本文针对重庆住宅室内热环境改善进行案例分析,选取调研的永川地区一典型农宅户型,并用计算机软件Ecotect进行模拟,对其室内热环境状况进行分析。通过改善客厅及主卧的室内通风和维护结构,计算出在严寒日和酷暑日的温度、湿度、结构得热和失热源,比较改善前后温度的变化,论证了两大设计改造策略是正确可行的。本文采用低成本的节能被动式的方法,尽量在设计之初就用建筑的手段来改善热环境,尽可能避免使用主动的机械设备或减少机械设备使用时间,使室内热环境达到人可接受的程度。对于改善人们居住质量,降低建筑能耗以及促进室内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今后为重庆地区农村住宅的热舒适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周异嫦[8]2008年在《重庆地区居住建筑平面形式对节能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建国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住宅建筑的建设也日新月异,随着时间的迁移,在不同的年代表现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住宅设计,反映了当时的国家政策与经济条件。在人类城市文明不断扩展繁荣的今天,虽然人口不断增多、自然资源日益短缺,但人们对住宅质量的要求并没有降低,而是在现有用地紧张的情况下,迫切要求改善居住生活条件,改善室内物理环境质量如声、光、热环境及室内空气品质。而目前住宅设计千变万化,各类建筑都有其独特的室内物理环境性质,对各种住宅建筑平面类型进行其物理特性研究将对现有的住宅建筑设计提供切实有效的借鉴作用。论文从历史角度对住宅建筑的发展进行了归纳,找出了国家政策与经济条件对当时住宅建筑的影响,总结了在住宅建筑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规律,并分析了其在建筑体形系数、窗墙比、窗地比的变化特点。重点论述了重庆地区住宅建筑的发展过程,并对重庆地区在发展过程中比较典型的几个住宅进行了实测,通过实验数据对其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从其采光、通风特点来说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或被淘汰的理由。论文通过对重庆近期楼盘的调研总结出目前重庆地区住宅建筑最为普遍的五种平面形式,通过对这五种平面的标准模型进行研究,探讨了重庆地区居住建筑能耗与其体形系数、窗墙比、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等节能参数之间的关系,由于在不同形状的居住建筑平面间的节能主要与其平面形状和体形系数有关,本文重点对重庆地区具代表性的五种典型平面模型的体形系数与能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在相同体形系数时,五种典型平面形状的住宅建筑的能耗差异。使人们对由于居住建筑的平面形状不同而引起的能耗差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对影响居住建筑平面的其他因素(功能布局、节地、通风、采光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一定结论,方便设计人员在方案阶段就对不同的住宅平面的物理特性有较综合的认识。并从实验角度上测量了其中两种典型平面住宅建筑不同套型不同楼层的通风、采光状况,从实验角度上得出其中一些特点,并对其中一个典型平面进行了节能优化设计,以例证在建筑方案阶段就考虑建筑的节能特性能改善建筑的使用功能,而不是被动地执行节能规范。住宅建筑平面设计是住宅设计的最初环节,在大量推广节能节地建筑而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的今天,从建筑设计的平面开始关注建筑的节地节能是一项最节约资金又有效的方法之一,不仅能更好的改善人们居住现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及健康舒适程度,而且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王莺[9]2003年在《重庆地区住宅建筑设计与气候》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全球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化,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已深入人心。建筑界也迅速掀起了一股“生态建筑热”,建筑与环境关系的研究逐渐从仅仅关注人文环境过渡到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并重。气候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研究了国内外结合气候设计的建筑成果,并对重庆地区住宅建筑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提炼、借鉴传统和现代建筑适应气候的建筑方法,总结出适用于重庆地区住宅建筑结合气候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文章共分四大部分第一、绪言 首先,对当今建筑界广泛关注的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地域性及设计结合气候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接着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总结出适合重庆地区目前经济技术水平,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法,解决重庆地区住宅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第二、人与建筑气候环境 对气候、建筑和人的相互关系及影响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建筑室内气候环境舒适评价标准,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叁、重庆地区气候环境与住宅建筑现存问题与分析 介绍了重庆地区的地理气候环境状况,指出夏季湿热气候应是结合气候的建筑设计的重点考虑因素。同时,提出重庆住宅建筑在适应气候方面现存的一些问题并进行分析。第四章:适应气候的重庆地区住宅建筑设计方法研究 从建筑群体、单体和构造技术叁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主要讨论怎样结合当地气候来进行重庆地区住宅建筑设计,这是本论文的中心内容。在建筑群体方面,主要从群体布局和室外环境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在建筑单体方面的研究则包括了建筑体型控制、建筑热环境分区、广义的立面遮阳处理以及自然通风的引导等方面的内容;在建筑构造技术方面的研究包括了墙体、屋顶、门窗、阳台和遮阳等各个建筑部分。

董旭娟[10]2016年在《夏热冬冷地区住宅供暖与节能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夏热冬冷地区主要包括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其周围地区,总体气候特征表现为夏季湿热、冬季阴冷,昼夜温差小,年降水量大,日照率低。但由于其地域范围广,区域内各地气候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南北方向的气候差异尤其大。夏热冬冷地区不属于集中供暖地区,而调查表明不供暖时冬季室内热环境不能满足舒适性要求,尤其是北部和中部区域居民的供暖需求强烈。近年来,居民采取多样化的自主供暖方式,但不能与合理需求相匹配,室内热环境状况差别较大。部分供暖方式能效低且对环境的危害大,加之该地区住宅没有严格按节能要求设计,更导致了供暖能耗急剧上升,而室内热舒适却并无保障。在对夏热冬冷地区住宅供暖以及冬季室内热环境现状实地调研和测试的基础上,进行了住宅供暖分区研究;总结出该地区的供暖特征,计算和确定了冬季供暖住宅室内设计参数;通过对供暖需求的分析,提出了各分区住宅适宜的供暖方式选择方法;以提高保温性能为目标,优化了住宅单体及建筑围护结构的设计措施。通过实地调研、热环境测试、理论分析、软件模拟等方法对夏热冬冷地区住宅的供暖气候分区和节能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主要成果为:(1)通过对夏热冬冷地区12个典型城市的实地测试和问卷调查,总结了该地区的供暖方式、住宅能耗、建筑构造以及不同供暖方式下的冬季室内热环境等现状。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室内热环境差异较大且不能满足舒适要求,室内热环境设计参数与实际需求不匹配,缺少根据气候特征对供暖方式的科学引导,供暖住宅围护结构性能差,因此,有必要结合气候差异划分详细的供暖分区。(2)利用系统聚类定量分析的方法,确定了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采暖度日数HDD18和1月份太阳总辐射作为供暖气候分区指标。提出了采用“气候特征+行政区划”的分区线绘制方法,将夏热冬冷地区划分为北部高供暖Ⅰ区、中部供暖过渡Ⅱ区(包括Ⅱa、Ⅱb两个子区)和南部低供暖Ⅲ区等叁个区域,绘制了供暖气候分区图,并给出了64个夏热冬冷地区代表城市住宅供暖气候分区情况及气象参数表。(3)根据住宅冬季室内热环境、居住行为、着装习惯及人体适应性等热舒适特征分析,针对南北部居民的热舒适需求差异较大的特点,采用主观实际热感觉投票AMV来评价室内热舒适温度,并采用主观评价温度进行验证,分别提出了各供暖气候分区住宅冬季室内设计温度修正限值,北部高供暖Ⅰ区15.0~15.8℃,中部供暖过渡Ⅱ区15.3~16.0℃,南部低供暖Ⅲ区15.8~16.5℃,并建议选取下限值作为室内设计温度。(4)以各分区的供暖适宜性为目标,在综合分析气候条件、围护结构性能、居民在室行为、供暖经济性及舒适度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各供暖气候分区已建和新建住宅的适宜供暖方式。并针对中部过渡Ⅱ区供暖方式多样化的特点,绘制了相对舒适性和相对经济性关联的双目标C-E供暖方式选择图表。(5)在各供暖气候分区满足热舒适的前提下,通过定量分析住宅各项设计参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采用DeST-h软件模拟分析方法,提出了建筑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外窗传热系数、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等参数的推荐限值和主要围护结构的节能优化措施。夏热冬冷地区住宅供暖与节能设计研究,能够为掌握该地区住宅冬季室内热环境特点提供参考,对适应气候差异的住宅热工设计和参数选择具有分区借鉴价值,为供暖设备的选择使用提供科学的依据,对该地区住宅建筑节能优化设计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绿色建筑评价引导下的重庆生态小区建筑设计研究[D]. 祁乾龙. 重庆大学. 2016

[2]. 结合气候的重庆地区住宅设计研究[D]. 许东风. 重庆大学. 2002

[3]. 重庆地区节能型住区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 胡李峰. 重庆大学. 2006

[4]. 根植本土——成都地区城市住宅设计的地域性研究[D]. 林建可. 重庆大学. 2002

[5]. 长江流域城市住宅阳光利用方式及策略研究[D]. 张棘. 重庆大学. 2009

[6]. 现代山地城市居住空间地域化的思考[D]. 杨奇. 重庆大学. 2007

[7]. 改善重庆农村住宅室内热环境的设计研究[D]. 刘晋. 重庆大学. 2010

[8]. 重庆地区居住建筑平面形式对节能的影响研究[D]. 周异嫦. 重庆大学. 2008

[9]. 重庆地区住宅建筑设计与气候[D]. 王莺. 重庆大学. 2003

[10]. 夏热冬冷地区住宅供暖与节能设计研究[D]. 董旭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标签:;  ;  ;  ;  ;  ;  ;  ;  ;  ;  

结合气候的重庆地区住宅设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