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与澳门经济发展_经济论文

“一国两制”与澳门经济发展_经济论文

“一国两制”与澳门经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澳门论文,一国论文,经济发展论文,两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澳门包括澳门岛、凼仔岛和路环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6世纪中叶以后被葡萄牙逐步占领。澳门将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澳门政权的顺利过渡与回归,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是祖国统一大业的一个新的驿站。

澳门现代经济发展及其在国际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澳门以“东方蒙特卡洛”而闻名遐迩。事实上,澳门以人均本地生产总值(GDP)计算,在亚洲国家和地区群体中竞名列第五位。澳门的经济成就和国际地位同样也令世人瞩目。不少国际投资者甚至把澳门看成光芒初露的“亚洲瑰宝”、“亚洲小龙”。

澳门是一个地域狭小,资源不丰富的微型地区,但却创造了令世界震惊的经济奇迹。近30多年来澳门生产总值增长率年均达9%左右,在亚洲地区仅次于日本、文莱、香港、新加坡,远远高于台湾和韩国。澳门原是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珠海市)的一个小港口,在16世纪中叶被葡萄牙占领后,逐步发展成为远东地区的重要商港。19世纪40年代之后,澳门贸易转口地位被香港取代。本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澳门经济步入起步成长阶段。但是,澳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经济发展则是自80年代开始,随着祖国大陆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而步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的。80年代改革开放政策和经济稳定增长,促进了澳门经济的迅速发展,使澳门与祖国大陆形成同步发展之势。中国内地货品对澳门的充足供应,在稳定居民生活、缓和通胀、降低澳门产品成本以及促进澳门工商业繁荣等方面都起着明显的作用。中国内地已成为澳门最大的贸易伙伴,而华南地区在澳门对外贸易中则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此外,澳门作为一个独立关税地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国际经贸组织,欧共体及美国也先后对澳门实行普遍优惠税制,澳门紧紧抓住世界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出口加工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从80年代到现在,澳门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经济素质都有了飞跃发展。一是经济规模迅速扩充。二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国际城市功能增强。澳门国际机场的通航,以及新港澳码头、新凼澳大桥、葡京地下停车场、南湾海湾整治工程,污水处理、路环填海工程的顺利建成,极大地提高了澳门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化城市地位。三是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居民消费结构正向高档化、名牌化和系列化发展,其生活水平已进入富裕社会。可见,澳门奇迹的创造,是对历史提供的机遇的把握和付出努力的结果,更与祖国大陆的坚强支持密不可分。

澳门虽然是典型的超小型微型经济,但却享有较高的国际地位,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迄今为止,澳门一共参加了20多个国际和地区性组织,世界上有将近30个国家在澳门驻有总领事和领事。澳门经济已接近发达国家(地区)的水平。虽然陆地面积小,却面临浩翰的大海,有广阔的海域,具有航行各大洋的优越地理位置。与其他多数微型经济国家和地区相比,澳门具有腹地广阔性(背靠祖国大陆),地理位置适中性(居全球快速发展地带的中心位置),受益于国际性经济中心(香港)的辐射性,产业结构的相对完整性等优势。澳门回归祖国后,作为我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其现有的优势在祖国大陆经济持续发展作坚强后盾的支持下将会更加发挥作用。澳门是国际联系面极广的自由港经济。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经济形态如何更替,澳门一直坚持“除对烟、酒等少数商品征收消费税外,其他商品进出口免征关税,且低税率,资金、人员、货物进出自由,不加限制,企业经营、投资自由”的自由港政策。澳门回归祖国后,仍将坚持自由港地位并奉行自由贸易政策,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110条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保持自由港地位,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征收关税;第111条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保障货币、无形资产和资本的流动自由”。这将使其产业结构上的优势,吸引内地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的优势,邻近并受金融和航运中心辐射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尽管澳门的经济实力、地位还比不上香港,但在中国东南沿海城市群中,澳门实际上已处于次中心地位,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一,澳门位居亚太地区的中心范围内,在区域合作中将扮演重要角色。澳门利用与欧共体的贸易、文化和历史渊源上形成的特殊关系,与欧共体于1992年合作建立了“欧洲资迅中心”,该中心是亚洲地区与欧共体加强了解、建立企业间联系的桥梁。澳门对中国大陆、亚洲国家地区与欧共体国家之间的经贸联系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二,尽管澳门有许多方面不如香港,但与香港也有不少相似之处,位于中国南部海岸的珠江口,因而背靠大陆,有广阔的腹地;面向海洋,便于同世界各地交往;又是自由港,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澳门对祖国大陆,特别是中国东南沿海城市吸引外贸,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科学管理经验,扩大对外贸易等都将发挥桥梁作用,其作用是仅次于香港的中心地位。据估计,澳门厂商在内地投资项目已超过1500个,合同金额45亿美元以上,仅在珠海的总投资就超过30亿澳门元。随着祖国大陆经济的开放和澳门生产的内移,80年代以来,祖国大陆通过澳门进口增长达115倍,澳门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其三,澳门具有香港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澳门作为祖国大陆与拉丁语系国家经贸联系的枢纽,没有其他城市能够替代,且其作用将进一步增强。90年代以来,我国已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外贸体制正在探求多元化的市场发展战略,1997年以来的亚洲金融危机则加速了这一战略的实施。中国要走向世界,除了继续通过香港这个国际化的自由港城市与英语系的国家加强经贸联系外,还必须辟一个通向拉丁语系国家的经贸枢纽,澳门是一个最佳的选择。澳门与拉丁语系的国家有相似的语言文化背景,有悠久的经贸联系,有相似罗马法的法律体系。在澳门的外资银行中,有1/3为拉丁语系国家的,有数以万计的拉丁语国家的侨属。拉丁语系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9,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1/6,经济技术实力相当雄厚,高新技术较为发达,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我国与拉丁语系国家,尤其与葡萄牙、巴西等的关系良好。把澳门定位为中国,甚至东亚地区与拉丁语系国家的经贸枢纽地位,已为越来越多的经济专家、投资专家、工商界和政府高层人士所共识。中国沿海任何一个城市,即使香港,都不具备澳门这个优势和条件。

澳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与回归后的发展策略辨析

80年代以来,世界性的经济结构调整仍在继续进行,发达国家不断向高科技产业发展,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加入产业转型的行列,提高发展速度。经济发展的实质就是通过新产业、新产品和新技术的不断开发而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经济结构的调整是一个永恒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建立优势和发挥优势的过程。面对国内外竞争和长远发展,澳门新的产业格局是第三产业进一步充实基础上的大发展和第二产业改造基础上保持生命力。第三产业作为澳门经济的主体,应优先并大力发展。同时,第二产业在澳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应该再创优势继续发展。

加工制造业是澳门经济成长的基础。澳门的工业是典型的原料和销售市场“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型”工业。以纺织制衣业为主,以劳动密集型小型企业为主,是澳门工业的基本特点。加工制造业创造25%-35%左右的本地生产总值,提供35%-40%的就业岗位。澳门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得益于国际机遇与特惠税、出口配额,香港工业在澳门的延伸,澳门自由港低税制、低成本的比较优势;更得益于“中国因素”效应的推动,祖国大陆为澳门输出质优价低的工业原料,提供充裕廉价的劳动力,改革开放还使得内地特别是华南地区成为澳门工业资本投资的最佳地区,“中国因素”为澳门工业发展增强了动力。但是,澳门加工业制造业面临着生产成本不断上涨,技术人才缺乏等内部局限,还面临着欧美出口市场难以扩大,东南亚邻近地区竞争激烈等外部挑战。面对这种情况,不少专家指出,只要勇于挑战,逐步采用适宜新技术,推行工业多元化,加强对外经济合作,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改进经营管理,努力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澳门自身的优势加上“中国因素”的积极支持,澳门加工制造业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澳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澳门金融业已形成了以银行业与保险业为主的体系结构,并在经济发展中强化了其功能,确立了其地位。银行业市场发达,澳门现有21家商业银行。其中6家是本地银行,6家是葡资银行,中资银行1家,港资银行2家,美资银行1家,其余为欧洲银行。葡资银行占银行总信贷规模的47.8%,中资银行(含本地资本和港资)占46.6%。中国银行占总信贷的26.9%,总存款的25.9%,葡国第一银行占总信贷的13.1%,总存款的14.7%,为澳门两家占市场比例最高的银行。澳门金融体系高度开放,且与香港金融市场有密切联系,资金流动自由,无外汇管制。银行体系中,外国资产占总资产的54%,外国负债占总负债的32%,外国资产中有5成以上是香港资产,整个证券市场的运作也全面依赖香港。香港发展所引起的带动效应常常惠及澳门。澳门当局在运用货币政策时,通常采取调整利率、汇率和货币供应量。由于澳门元与港元挂钩,从而间接与美元挂钩,澳门元的利率和汇率主要是跟随港元和美元的利率上下浮动,本身很难主动作出调整。近年,澳门当局采取措施促使澳门元的使用和流通,提高澳门币的国际地位,直接掌握货币发行权,加上澳门政治前途明朗化,《基本法》确立了澳门元作为澳门的法定货币的地位,从而较好地稳定和维持了澳门币的可兑换性。澳门虽然允许金融市场自由经营,但仍以法律的、行政的方式进行监督。其预防性的监督主要有银行开业登记的管制,对贷款集中的管制和资产流动的管制;其银行检查方面的措施主要有实地检查和报表稽核两种方式。澳门保险业的监管则主要通过对保险业务的监察和违法行为的处罚进行。对保险业务的监察、协调和稽查属总督的权力,由澳门货币暨汇兑监理署执行。由于适应多元化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澳门金融得到较快发展,金融业产值已超过本地生产总值的8%,提供5%的就业岗位,极大地支持了经济的发展。澳门金融业得益于实行自由开放的金融政策和低税率、简单税制,拥有比较健全的法制,也得益于金融全球化,以及地处欧、美两大洲的中间,时差条件对其经营国际金融业务十分有利。此外,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澳门背靠祖国大陆的经济、金融的大环境,澳门与香港一样,是外资进入祖国大陆市场的最好桥梁和跳板之一。祖国大陆经济的发展将会有力地促使澳门“地区性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特别是澳门发展离岸金融,将为今后珠(海)澳经济合作增添新的动力,随着珠澳接轨,又一个辐射华南地区及整个中国乃

至世界的金融中心将会建立。

澳门土地资源稀缺与房地产开发

对于城市发展来说,澳门土地面积极端有限。澳门的总面积为23.5平方公里。为了满足城市用地需求,历史上,澳门半岛经历了4次较大规模的“填海拓地工程”。第一次是1866年-1910年的北湾和浅湾填海,使得澳门半岛面积由1840年的2.78平方公里扩大到1910年的3.35平方公里,增加0.57平方公里。第二次是1919年-1924年的内港填海,第三次是1923年-1938年的新口岸和南海填海,这两次填海使得半岛面积已接近6平方公里。第四次是80年代以来的新口岸和黑沙环填海,到1991年底,澳门半岛面积已达6.7平方公里。从1866年到现在,经过120多年的填海拓地,澳门半岛面积增加1.4倍。凼仔和路环两岛从本世纪初开始也不断填海拓地,凼仔由1910年的1.98平方公里扩大到4.1平方公里,路环由1910年的5.61平方公里增加到7.2平方公里。土地在过去乃至将来,都是澳门最宝贵的发展资源。澳门土地资源的绝对稀缺性决定了土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增值性,也支持了相当发达的房地产业的发展。

澳门土地绝大部分属于政府所有,土地供应以批租制为主,当局能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当地投放土地,掌握土地入市的主动权。澳门土地依产权划分为私家地和政府地。私家地数量有限,可以自由买卖,业权可以自由转移。“政府地”占绝大部分,通过批租方式出让使用权,使用期一般为25年,到期以后可以续期并补纳溢价金,其业权则永远控制在政府手中。也就是说,土地批租市场(一级市场)由政府垄断。政府批租土地采取三种方式进行。一是公开竞投。政府拨出某一空置地段,规定该地段的用途、面积和底价,让符合资格的土地需要者公开竞投,土地使用权由价高者得。二是密封竞投。政府只公布批租土地的位置、面积和用途等,底价不予透露,各承投人以密封的标书进行竞投,通常出价最高者获得该地段使用权。三是洽商批给(协议批租)。土地需求者主动向政府申请某幅土地的使用权,政府从众多申请者中考虑选择批给的对象,然后经过一系列的磋商确定该地段的用途和价值,最后由政府部门以“免竞投租借”或租赁方式批给。时下澳门可供建设的土地已十分稀缺,新的填海地要等一段时间才能供应市场。自1992年以来土地供应的批量越来越少,但居民生活和工商业对土地的需求却并不减少。不过,总体而言,澳门地价较之于香港仍属低廉,这极大地保证了澳门房地产业的稳步发展。因此,不少专家和投资者指出,无论是从近期还是从长远的角度看,澳门房地产市场都存在现实和潜在的需要。澳门房地产业的明天与澳门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一样会更美好。

在土地资源的绝对稀缺性和主权回归、政治明朗化的背景下,澳门房地产业呈现新的发展特点。一是发展速度快,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土地的增值性。《中葡联合声明》及其附件就过渡期澳门土地问题还作了专门规定。从《联合声明》生效之日起至1999年12月19日止,澳葡政府从新批和续批土地契约中所得的各项收入,在扣除开发土地平均成本后,由澳葡政府和日后的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平分。属于澳门葡萄牙政府所得的全部土地收入,包括上述扣除的款项,用于澳门土地开发和公共工程。属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土地收入,作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储备基金,存入在澳门注册的银行。必要时,澳葡政府在征得中方同意后,也可将该基金用于澳门过渡时期的土地开发和公共工程。一切跨越1999年的土地问题,包括批出土地的数量和期限,以及收入分配与使用情况都通过中葡土地小组与中方磋商解决。由于主权回归的政治性使得澳门过渡期土地开发与房地产业的政治性也增强,政治上的明朗化有利于房地产业的稳定发展。三是房地产开发进一步朝着“上天、入地、下海”全方位、立体式的方向发展。在“寸土寸金”、土地资源特别宝贵的情况下,澳门半岛自60年代开始就向空中发展,出现18至20层左右的高层建筑,从而带动房地产业的发展。从80年代开始,出现地下商场,新建楼宇配设地下停车场等,从而形成了城市“立体”用地格局。与此同时,“黑沙湾填海工业住宅区”、“新口岸新填海区”等填海拓地工程仍在进行。“上天、入地、下海”式的立体开发,有利于开辟新的工业、商贸区和住宅区,有利于构筑深水码头,为停泊大吨位船只创造条件。只要规划合理,可以极大地提高综合效益,这对于房地产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四是除了澳门岛外,将加速凼仔、路环两个离岛的地产开发进程。由于人口和经济的96%以上集中在占土地面积37%的澳门半岛,故过去澳门房地产物业也绝大部分集中于澳门岛。为了降低澳门半岛的人口密度,合理利用澳门有限的土地,逐步把密集在澳门半岛上的工商业区、住宅区等,引导到离岛上。近年澳门加强了两个离岛的交通、生活服务设施建设。两个离岛的房地产业开发已有所起步,预计今后将会随着城市开发的拓展而逐步升温。

澳门回归祖国后,依据《澳门基本法》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境内的土地和自然资源,除在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前已依法确认的私有土地外属国家所有,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负责管理、使用、开发、出租或批给个人、法人使用或开发,其收入全部归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支配。澳门特别行政区依法承认和保护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前已批出或决定的年期超过1999年12月20日的合法土地契约和与土地契约有关的一切权利。这些法律规定将对回归后澳门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根本的法律保障。

标签:;  ;  ;  

“一国两制”与澳门经济发展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