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特点与途径初探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特点与途径初探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不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特点和途径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发达论文,经济增长方式论文,途径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发展国民经济的重大战略之一,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的核心。不发达地区经济作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直接影响着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对不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特点和有效途径的探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性及其客观经济条件

所谓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地区、部门或企业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在于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所达到的技术水平。这些有关经济增长的一定数量、质量和技术水平的各种生产要素按某种结构组合起来以推动经济增长的组合方式称之为经济增长方式。如果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是以生产要素的数量为主,则属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如果是以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技术革新为主,则是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经济作为特定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体制的产物,是一定生产力条件下所必然经历的过程,但因为粗放型经济主要依靠高投入、高消耗获取经济的发展,长期采用一方面必然导致资源的盲目开采和大量浪费性使用,不仅使经济增长跳不出低质量、低效益的恶性循环,而且导致生态平衡破坏,遗患子孙后代;另一方面,粗放型经济的增长率的扩充是极其有限而不稳定的,是暂时的。因此,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具有阶段性特点的连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必然经历由低级到高级的历史演进。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由于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同,进而经济系统中各要素的聚合要求不同,因而体现出来的经济增长方式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系统的经济总量小,内部结构联系不紧密,对系统的整体性功能的聚合要求相对减弱,总和要素对经济增长所发挥的整体性功能的伸缩性小,因而其竞争优势在于扩大经济总量,即通过粗放型经济来实现增长。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系统的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系统各要素的整体性功能和聚合要求越来越强烈,要素投入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作用的余地相对缩小,因此,此时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经济系统各要素的优化组合所带来的总和要素生产率增长上,也就是通过集约型经济增长体现出来。所以,经济增长方式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系统中的经济总量大小密切相关。粗放型经济与经济发展较低阶段相适应,是集约型经济的基础;而集约型经济与经济发展的较高阶段相适应,是粗放型经济发展的必然归宿。

马克思曾把经济增长方式归结为扩大再生产的两种类型: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外延扩大再生产是通过增加生产要素投入,使生产规模扩大来实现的扩大再生产方式;内涵扩大再生产则是通过提高管理水平、改进技术等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益来实现的扩大再生产方式。粗放型和集约型经济增长与外延和内涵扩大再生产是两组内容相同但表达角度不同的概念。从扩大再生产的角度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从外延型为主向内涵型为主转变;从经营方式的角度看,则是由粗放型经营为主向集约型经营为主转变。集约型经济增长以外延扩大再生产为基础,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要实现形式,没有外延扩张,内涵扩大再生产就缺乏基础,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也就无从实现。不发达地区目前的生产力仍十分低下,处于工业化初期,其中有些地区尚处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前的原始积累阶段,连基本的外延扩大再生产都不足以形成,也就谈不上发展内涵扩大再生产,谈不上向集约型转变去促进经济增长。

二、不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特点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由于历史基础、地理环境、投资政策、经济结构等多方面主客观原因,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东、中、西地带间经济差异很大。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势在必行。缩小地区经济差异的重要手段之一则是加快不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然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须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出发。不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发达地区资金短缺,严重制约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集约化经济增长方式表现为更高的经济效益,它是通过现代化管理、技术革新、机器设备更新来实现的。这种经济增长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实力,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科技投入,但资金短缺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遇到的最大难题,更是不发达地区的难题。一方面经济落后,资金积累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投资环境差,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不大,外资吸引少,而且,文化教育落后,科技人才奇缺。而我国又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国,广大不发达地区集约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能也不可能完全依靠国家投资倾斜政策和从发达地区输入先进技术与科技人才来实现。因此,不发达地区主要应依靠自身力量,加速本地区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加速积累资金,为向集约化经济增长转变创造条件。

2、不发达地区人口众多、劳动力素质差,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须有一个适合这种劳动力状况的过渡性发展过程。高素质的劳动者是集约化经济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但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不发达地区劳动力素质普遍低下,文化教育落后,而且教育与市场经济脱节,适应市场经济的职业教育更是落后。这种教育方面的严重危机和落后状态,制约着科技人才培养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使集约化经济增长所需的基本条件难以达到。这种状况下,急于求成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与之相适应的只能是加速发展适合于这种劳动力状况的粗放型经济,和在此基础上加快发展科技文化教育,缩短集约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渡期。

3、不发达地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 这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瓶颈。无论是粗放型经济还是集约型经济都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改善。不发达地区一般都地处偏僻的山区,交通运输不便;在通讯方面,线路老化,渠道不畅,邮路梗塞,妨碍了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和经济联系的正常进行。因此,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不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应予高度重视的问题。

4、企业是增长方式转变的主体,不发达地区企业规模小而分散, 达不到规模经济的要求,是制约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规模经济是指在满足系统内部的生产、管理、技术等约束条件下,生产系统或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所产生的产品成本下降、经济效益提高的经济现象。经济规模具有客观性,只有产量或生产能力达到一定的规模时,应用新的高效设备节约原材料,减少流通费用,减少储仓设施的闲置,充分利用各种生产要素,才能使单位产品中的成本降低而获得规模效益。这是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发达地区的企业小型化,形成“小而全”的封闭式结构,专业化协作水平低,非经济规模项目普遍存在,因此,这些地区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转变必须在粗放型经济基础上逐步改变本地区的经济结构,对企业进行改造、改组、改革。

5、不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主要依靠自身力量, 但它作为发展滞后地区,却又具有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和技术的优势,这也是不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特点。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目前,发达地区经济腾飞,经济实力逐渐强大,可以支持和帮助不发达地区发展经济,并提供成功的经验。而且,“九五”期间,各级政府的“扶贫”和“助后”意识得到了很大的增强,并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政策和措施。这是不发达地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极好机遇,很好地利用这一机遇,可加速转变进程。

三、不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

粗放型经济是经济发展必然经历的阶段,这是由生产力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决定的。不发达地区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者素质差,尚不具备集约经营的条件,还需有一个生产要素发展的过程,所以,这些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启动内部活力,辅之以外力,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走循序渐进的道路。

1、 不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应在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立足于现有企业的经济增长,进行企业改革、改造、改组。这既可缓解资金短缺的困境,又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步伐。

首先,对现有企业进行改革。改革是动力,不发达地区应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进行企业改革,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这能促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本能地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标,努力转换经营机制,形成重速度和效益相统一的激励机制,自觉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其次,对现有企业进行改造。不发达地区一是应根据自身情况,改造老工艺、老设备,提高技术装备的自动化程度,降低消耗,增加资源的使用效率。二是应做好技术开发、创新工作和引进工作。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灵魂,企业要求得长远的发展,必须重视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同时还要适当引进一些先进性和适用性的新技术,但技术引进必须走引进与消化、创新相结合的道路。三是强化现有企业管理。管理出效益。目前,不发达地区企业管理混乱是其经济效益不高的重要因素之一。究其原因,一方面与企业领导者素质、管理能力有关;另一方面是管理制度不健全,物资管理不严,资金管理随意性大,造成物资得不到合理利用,资金使用效率低。因此,不发达地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扭转企业管理的混乱状态,要加强企业人事监督,保证企业领导者的高素质,还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科学化管理制度。

再次,对现有企业进行改组,针对不发达地区企业小型而分散,达不到规模经济要求的特点,必须对企业进行改组。改组原则上是在自愿和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进行。使企业做到优势互补,增强其竞争能力,扩大经济规模。也可通过政府无偿划转、产权出售、破产重组、引资嫁接、企业兼并、联产联销、股份经营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实现规模经营。

2、不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现阶段应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此基础上逐渐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应发展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这是产业结构变动规律的必然要求。但不发达地区人口众多,人员素质低,目前要在这些地区单一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不现实的。而且,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必然面临劳动力就业的巨大压力,若劳动力就业问题处理不妥,必定给这些地区带来动荡不安等诸多社会问题。因此,不发达地区应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经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并进发展,逐渐向技术密集型为重点转变,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集约化。

3、 不发达地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应在继续抓好外延扩大再生产的基础上注重发展内涵扩大再生产,这是适合不发达地区区情所必然历经的阶段。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没有外延扩张,内涵生产缺乏基础;没有内涵扩大,外延发展就缺乏效益和质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也就无从实现。不发达地区经济落后,企业少而规模小,现阶段只有继续抓好外延扩大再生产,尽快扩充经济总量,为发展内涵生产奠定基础。

4、不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须加快通讯、 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资金周转时间是由商品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构成的,缩短商品生产时间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的素质提高,这离不开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而流通时间的加快则有赖于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改善。通过发展科技、文化教育和改善交通、通讯来缩短商品生产和流通时间,加快资金周转,从而节约资金、提高利润率,是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因此,一方面要增加教育投资,拓宽办学渠道,建立人才专门训练机构,或与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挂钩培养或联合办学培养急需人才,切实解决科技人才奇缺的问题;另一方面,应改造和建设交通设施,提高交往速度,缩短与经济发达的城市接轨时间。而且,还要加快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促进信息传递,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5、不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须改善国家宏观调控, 从各个方面加大对不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不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主要依靠启动内部活力,但外力的作用不可低估,良好的经济环境被充分利用,可加快转变进程。因此,国家应增加对不发达地区的资金投入,技术、人才援助,实施优惠政策鼓励投资,为不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奠定基础。

综合上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归宿,生产力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决定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然经历粗放型为主——粗放型和集约型并存——以集约型为主三个阶段。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各地区的情况不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特点也各不相同。针对现阶段不发达地区的生产力状况和经济特点,这些地区只有从实际出发,在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把握好外部机遇,循序渐进地向集约型经济转变。如果盲目地照搬发达地区经验和模式,或不考虑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急于求成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会事倍功半,欲速而不达。

标签:;  ;  ;  ;  ;  ;  ;  ;  ;  

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特点与途径初探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