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的层次结构与特征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企业文化的层次结构与特征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企业文化的层次结构及其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文化论文,层次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得以发展的一个支撑点。中国要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和高速发展,不能没有企业文化的推动作用。因此,深入研究企业文化的层次结构及其特点具有现实的意义。

笔者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有层次性结构的理论体系。具体地说它是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次构成的,每个层次又相互差别又紧密相联,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企业文化的第一个层次是物质文化。所谓物质文化是指企业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创造出来的适应社会物质需要的那部分产品,包括生产经营的场地、机器设备、原材料和运输工具、产品以及文化体育设施等。物质是人与自然进行交换的手段。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被人们有意识地改造成为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的产品,创造出企业文化结构的第一个层次。企业物质文化体现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水平。比如企业的生产资料、厂房设备、物质产品等这些纯物质的存在物,既体现了企业的物质生产水平,又体现了人加工改造自然物质能力——即人们改造世界的水平。又如,被人类改造过的物质,诸如生产过程的工具、设备等本身就沉积着人类的科学技术、工艺美学等观念意识,它体现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水平。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提高的。一般地说,企业物质文化水准较高,那么,企业就具备较高的生产水平。反之,亦然。这因为,文化实质上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力的概括。当企业人的认识能力与改造能力与物质生产工具结合得好,即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和工艺技术就能充分物化为企业的物质生产力。

企业物质文化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时代性。社会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创造出符合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的物质文化,不同经济时期的企业,创造出具有时代特性的物质文化。这是由于不同经济时期激发人们不同的物质文化追求欲望,为企业创造不同的物质文化提供了机会和可能,还由于不同经济时期的企业具备了不同的生产水平,具备了创造不同物质文化的实际能力,促使企业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的第二个特点是人的智力的物化。企业物质文化并不是企业物质因素自身生长出来的,而是人们文化心态沉积在物质因素上的凝聚物。比如,企业里的一台机床,它既物化了电学、力学、机械等的科技知识,又物化了社会分工协作的原理。由此可见,企业生产工具的根本性质就是人的智力的物化。

企业文化的第二个层次是制度文化。所谓制度文化是指企业处理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组织、个体与个体之间关系所形成的一套规章制度,以及实行这些规章制度的各种具有物质载体的机构设施等。制度文化又包含三个层次:一是软性的物质载体,如厂歌、厂徽、厂服等。二是规范企业个体、群体和组织参与企业各种事务的形式管理制度。它们成为企业人的工艺技术、精神、价值由劳动者向劳动对象物化、转移的行为准则。三是企业人的观念意识,如物质利益观念、政治法律观念、道德观念等。

制度文化的特点集中表现在它的人文性。在马克思那里,所指“文化”就是“人化”,是指人脱离动物界转向有教养、有理性的人。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文化,就是研究人的品性、情感、理智、意识、尊严和价值观念等。企业管理不只是一门学问,还应是一种文化。它有一定的语言、信仰和价值观。企业管理愈是充分地运用社会传统文化、信仰和价值观,它发挥的作用就愈大。现代企业管理只有树立正确的主体价值观,并把这种价值观渗透到每个员工的心里,创造出目标一致,上下和亲,互相合作,融为一体的心态环境,并且尊重人的自主性,重视满足人的精神文化追求,才能有效调动人的热情,充分地调动企业的物质因素创造出活生生的企业发展动力。相反,如果企业管理失去“人文”色彩,不尊重人的品格,忽视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就会挫伤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企业就会缺乏发展的生气。现代企业管理把人作为最有活力的资本,既可以创造物质利益,又履行了道义的责任。

企业文化的第三个层次是精神文化或文化精神。所谓精神文化是指企业人的文化心态及其在观念形态上的对象化,即企业职工各种意识形成的总和。现代社会实践启示,经济活动如果不灌注一种文化精神,文化价值、或者说经济活动如果缺乏精神文化的动因和精神规范,那么就容易变成一种纯物质利益的冲动和暴发挥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抛弃的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灌注一种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的内涵是:一要有人文社会价值取向,具体地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要兼顾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维护人的权益,决不能只为产值、利润而损害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人的价值。二是要使科技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这由于20世纪后半期以来,人才资源成为经济发展中心资源、科技文化投入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这一点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例就看得清楚。据资料,在本世纪20年代初,科技进步、文化因素在西方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中只占5-20%的比重;而到50-60年代,这一比重提高到50-60%;进入60年代以来,则提到60-80%。所以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市场经济竞争的实质是科技的竞争、是民族文化素质的竞争,没有科技文化做坚实基础和基本动力,没有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市场经济就不会有真正的发展。三是指经济建设、文化发展要落实在塑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明主体上。具体地说,要塑造适应和推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一代文明新人。用邓小平的话来说,具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守纪律”的“四有”新人。可以说,企业的精神文化,是一个普遍性命题,它是经济活动中“另一只看不见的手”(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这是人们早已共知的。对于这只“看不见的手”在企业生产中的功能问题,我国企业管理者或人们重视是不够的,理论界对它的研究也是不够深入的。须知,文化对于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不但在于文化价值为发展经济提供精神动因,而是还在于文化价值为经济活动方向定位。

那么,企业精神文化的特点是什么?笔者认为,其一,不同的企业,其精神文化有着不同的特点。是因为每一个企业有着自身的生产力状况和文化氛围,并且,不同的企业管理者也有各自的性格特点,崇尚不同的心理和道德伦理,倡导不同的企业精神。企业心理和企业意识的产生和形成并不能脱离企业自身的内在因素。即使是生产力状况相似的两个企业,由于各自的活动方式不同、各自心态不同,培育精神文化的方法和途径各不相同,因而形成的企业精神文化就各不相同。每一个企业的精神文化都具有自身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其二,企业精神文化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这是由于精神文化的培育是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每个阶段既体现了历史性,又体现了时代性。每个阶段的精神文化所达到的水平,与当时企业的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相适应。随着企业内外因素的变迁,精神文化也随之变化。精神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吸收企业内部的养份,另一方面吸收外部的养份,使精神文化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既达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又充满着时代的气息。

根据马克思的“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08页)这一重要基本思想,可以说,物质文化——企业生产力性质和水平决定着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性质和形式。正如“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为首的社会。”(同上书)一样的道理。同时,物质文化的发展又推动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变革,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物质文化的发展。如前所说,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标签:;  ;  ;  ;  ;  

企业文化的层次结构与特征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