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评价探讨_银行论文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评价探讨_银行论文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内控机制评价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股份制论文,内控论文,机制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有效的内控机制是确保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前提,是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是否建立健全、切实有效,日益为银行监管部门密切关注。中国人民银行《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的颁布,对推动商业银行建立内控机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银行监管部门评价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提供了基本原则。但银行监管部门建立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以评价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特别是评价内控有效性,目前还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为此,笔者拟从股份制商业银行内控机制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等方面,就银行监管部门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内控机制评价问题进行探讨。

一、股份制商业银行内控机制评价的内容

股份制商业银行内控机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对各项经营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调节的总称。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是有效地控制和化解风险,确保各项业务持续稳健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股份制商业银行需要明确内部各部门的职责权限,采取一系列具有组织、制约、协调功能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以提高银行管理质量和效率,保证银行财产安全和完整。

股份制商业银行内控机制评价,是监管部门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制度基础、管理方针、业务管理和控制系统进行的全面分析和综合评定。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了保证经营方针和目标顺利实现,需要通过设置组织机构、确定人员分工、规定各部门及人员的职责权限、制订规章制度来实施控制。评价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就是对这种控制活动的有效性予以综合评定。股份制商业银行健全有效的内控机制,应具有良好的控制环境、全面可靠的风险评估、严密的控制制约、健全的信息反馈系统和强有力的监督评审。因而,评价股份制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有效性也应围绕这几个方面来展开。

(一)控制环境评价。控制环境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形成的一种控制气候或氛围,控制环境制约着内控机制的形成及作用发挥。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控制环境由董事会决定,董事会应授权银行决策层相应的管理权限,使董事会的决策和管理政策能在银行得到贯彻执行。控制环境还包括银行的各级领导和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态度和行动。控制环境是否优化,关键在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对风险防范和内部管理的重视程度,员工道德和遵章守纪意识,是保持良好控制环境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内部控制制度贯彻落实。评价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否具有良好的控制环境,是综合评定其内控机制是否真正形成的重要前提。

(二)风险评估能力评价。股份制商业银行要控制风险,首先必须全面识别风险,准确找到各项业务的主要风险点,确定风险的大小程度和发生频率,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化解风险的措施。评价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估能力,是综合评价其内控机制是否真正形成的核心环节。

(三)控制能力评价。商业银行对各种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一旦出现风险,及时果断采取措施将风险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评价股份制商业银行控制风险的能力,是综合评定其内控机制是否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

(四)信息反馈系统评价。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商业银行及时获得业务和管理信息,从而判断控制效果,实施调节,对内控至关重要。评价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否能保证各类信息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和连贯,并及时将这些信息反馈到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是综合评定其内控机制的重要基础。

(五)内部稽核力度和效果的评价。商业银行内部稽核部门具体负责内部控制制度的综合管理,内部稽核部门对内部控制实行再监督,是商业银行内控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的保障措施。评价内部稽核力度和效果,是综合评定其内控机制是否完整有效的必要方面。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内控机制评价标准

建立银行内控机制评价标准,进一步设定评价指标,有利于量化评价结果,综合反映内控状况。

(一)内控机制评价标准 根据股份制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运营及管理特点,其内控机制评价标准和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控制环境评价标准。股份制商业银行高层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是否具有强烈的风险防范意识并认真履行管理职能,各业务职能部门和经营管理部门在业务活动中对管理监督的重视程度,员工的素质状况。人事制度、激励机制、员工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的系统性、可行性和合理性。

2.风险评估能力的评价标准。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否建立了由经营部门、业务职能部门及内部稽核部门等不同层次和不同侧重点的风险识别系统,商业银行对风险的识别是否全面,对风险发生的频率及影响预测是否准确。具体而言,对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业务营运风险、法律风险、信誉风险以及计算机系统风险等风险管理是否全面,对新业务风险点的把握是否全面、准确,有无遗漏。

3.管理控制能力的评价标准。是否建立健全一级法人制度,各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的设置是否建立了严密而有层次的控制系统。具体而言,这个控制系统应有3个控制区。第一控制层是经营部门以双人、双职、双责为基础,相互制约的操作规程控制;第二控制层是严格的授权分类及部门、岗位之间相互监督制约;第三控制层是具有相对独立和超脱地位的内部稽核部门实施的内控再监督。这个控制系统的核心作用是通过检查内控效果,及时调节和纠正偏误,有效地发现、监控和控制经营风险,使银行经营保持稳定的状态。

4.信息反馈系统评价标准。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否建立内控信息和快速信息反馈机制,以保证各管理部门能迅速获得业务发展、执行制度状况、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等进行内控所需要的信息,并定期总结归纳重点和共性问题,查找管理控制的漏洞,反馈给银行管理层,从制度上作出根本调整,深化银行内控机制。

5.监督评审的评价标准。内部稽核部门是否以国家金融系统和制度为依据,客观公正地对本行内控机制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予以评价;是否对经营管理部门内控状况和业务职能部门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并及时向银行高级管理层反馈检查情况,提出处理意见和管理对策。

(二)内控状况等级 在上列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可以设定评价指标、单项指标标准分值、权重和等级分区间,根据现场检查获得的数据、证据以及非现场监管所掌握的情况,根据评价指标、单项指标标准分值对应逐项评分,然后按权重综合计算总得分,最后以实际总分和等级分区间来评定内控等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内控状况用评分定级的方式来评定,可分为以下5个等级:

1级(健全)——银行内控状况良好,管理成效显著,对所承受的各种类型的风险能有效地加以控制。董事会和银行高级管理层积极主动参与风险管理,确保管理政策适当和控制措施有效发挥作用。风险监控程序、监管报告和管理信息系统能为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内部控制和审计程序在整体上是有效的,所有的业务都在管理控制之下,能有效地发现、监测和控制经营风险,该等级区分间定为85-95分。

2级(满意)——管理总体有效,董事会、银行高级管理层较好发挥作用,银行能够正常经营。虽然银行可能存在一些次要的管理和控制缺陷,但已有所察觉并开始着手解决,或经监管部门指出正逐步纠正。该类银行有能力妥善应付现存的或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该等级分区间可定为75-85分。

3级(一般)——在风险管理的某些重要方面存在缺陷,需要监管部门更多地加以关注。突出地表现在未严格遵守制度和规程、业务行为没有受到连续地控制。虽然还未对银行经营带来整体性的重大风险,但董事会和管理层必须充分关注并采取措施督促整改。若银行管理层不能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与此相关的风险可能严重影响银行的安全稳健经营,该等级分区间可定为65-75分。

4级(较差)——银行管理层在诸多方面未能发现、监测和控制重大风险,银行濒于风险的边缘,其风险状况已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该类银行已被证实有严重的管理缺陷,如授权不当、职责不清、会计核算不严密、管理缺乏约束力以及不遵从监管要求等。若银行管理层不能有效地实施整改,将会对银行经营造成严重影响,该等级分区间可定为55-65分。

5级(差)——银行内控机制极不健全,存在严重的管理控制漏洞,可能危及银行的安全与正常经营。该等级分区间一般在55分以下。

三、评价方法

内控评价是一项综合性评定工作,有别于一般合规性检查,为了使内控评价切实有效并具有效率,除了采用现场检查的基本作法获取数据和证据,还可选择采用以下办法:

(一)经营模型和业务流程图。这种方法是采用“树型结构图”描绘银行组织机构设置和管理制约关系,反映业务的处理规程。制作经营模型和业务流程图,可以清晰地反映银行组织结构和管理制约关系合理性,反映银行处理业务的制度规定程序。制作经营模型和业务流程图,可以根据调查情况绘制后到现场实地验证;也可按实际操作绘制后与规定流程相核对。

(二)内控问卷。这种方法是将监管部门所关注的问题以及预期的银行控制措施以问卷方式详细列出,要求被评价的银行照实填列,或在询问谈话中根据银行有关管理人员对问题的回答来填列,通过整理分析问卷,可以了解银行对风险的识别程度、监测控制措施的状况,从而为评价银行内控机制的有效提供基础。

(三)穿行测试。穿行测试的基本作法是就内控评价的某一方面,随机选定若干笔业务,从头至尾进行检查,验证是否与所记录的内容一致,以此来印证被评价银行的内控机制是否发挥作用以及控制力度的强弱。

(四)抽样调查。这种方法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随机抽取必要数量的样本资料和记录,对样本情况作出判定,进而推定总体的状态,同时通过检验得出推定总体状态的置信度。

四、评价程序

评价程序是对内控评价过程中的顺序安排。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内控评价可按以下4个阶段的安排实施,各阶段的评价程序一般依序进行,必要时可交叉结合进行评价。

第一阶段,进行基本状况评价。了解被评银行是否具有适当的控制环境、完整的内控架构以及重要的制度基础和内控组织设置等情况。

第二阶段,进行健全评价。对被评银行的各项业务及管理系统在制度中规定的重点环节实施检查,初步判断银行的各项业务及管理系统的控制作用程度,判断银行内控环节是否衔接,内控系统是否健全和完整。

第三阶段,进行符合评价。符合评价是整个评价的核心程序。在健全评价的基础上,运用适当方法,测试关键控制环节在业务和管理中的作用程度及适用性,获得实施内控的作用大小、有效与否的证据,从而确定内控系统是否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

第四阶段,进行综合评定。全面评定股份制商业银行内控系统是否发挥了应有的控制作用,达到了预期的控制效果,确定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内控状况等级,得出内控机制有效性的评价结果。

标签:;  ;  ;  ;  ;  ;  ;  ;  ;  ;  ;  ;  ;  ;  ;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评价探讨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