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_生态旅游论文

论西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洞庭湖论文,湿地论文,生态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湿地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或者生态交错带,被称为“地球之肾”,是具有多种功能和价值的生态系统。西洞庭湖湿地2002年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国际重要湿地编号:1154)。湿地生态旅游是个崭新的领域,如何保护和合理开发湿地资源,这不仅对西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也将推动整个洞庭湖湿地乃至长江中下游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进程。

一、生态旅游以及湿地生态旅游概念定位

目前生态旅游和湿地生态旅游尚无统一的定义。生态旅游一词在1983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生态旅游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提出;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社区居民生活双重责任的自然旅游活动”;我国学者提出“生态旅游是一种欣赏、研究、洞悉自然和不允许破坏自然的旅行,主要保护区为其观光对象”。[1]因此,生态旅游的标准至少包括三方面:其一,生态旅游的对象是原生、和谐的自然与文化生态系统;其二,生态旅游对象不应该受到损害;其三,强调社区居民的参与性。

二、湿地概况及社会经济背景

1.湿地概况

西洞庭湖湿地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境内以及安乡、澧县等部分地域,由于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已被分割成目平湖、珊珀湖、七里湖和柳叶湖等。燕山运动以来,本区地壳持续沉降,同时洲滩和沼泽草甸面积增加,湖州和垸田扩展,其中泥沙沉积是湖州形成的根本原因,1949年以来,西洞庭湖泥沙沉积的淤高为1.5-2.0m。本区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水热充足,土质肥厚,利于湿地生物生长;西洞庭湖水系河叉纵横,溪沟交织,主要河流与湖泊有:沅水、澧水、龙池河、南湖撇洪河等。目平湖位于沅水、澧水及松、虎河系末端,含天心湖、太白湖、安乐湖、洋淘湖,湖面广阔,烟波浩渺,水天一色,举目无际。

2.社会经济背景

常德是湖南省经济五强市之一,1998年洞庭湖区17市县社会经济综合实力指数排名第二。汉寿县2002年国民生产总值为35.9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165元,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5500元;农副产品种类繁多,是国家确认的重点粮、油、鱼、麻大县,瘦肉型猪基地县,优质农产品基地县,全国惟一的“中国甲鱼之乡”,中国第二大速生用才林基地,被称为“中国黑杨之乡”。

三、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特征及评价

1.资源特征

西洞庭湖湿地是亚热带淡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形成了独特典型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景观和极为丰富的湿地动植物资源。

(1)湿地生态类型与景观的典型代表性

西洞庭湖湿地是亚热带内陆湿地的典型代表之一,具有拉姆萨尔湿地分类及编码中的亚热带内陆湿地的全部类别:河流/溪流/小河:长期性M;淡水湖;淡水沼泽他塘:长期性R;淡水沼泽/池塘:季节性阶段性T;树木为主的湿地X;芦苇为主的沼泽湿地W。另外还有鱼虾池塘、灌溉地、季节性泛洪农用地等人工湿地的主要类别。[2]因而在该地带上具有湿地生态的典型性。

西洞庭湖湿地有着典型的湿地景观。夏季多雨,水涨为湖,浩浩荡荡,一般年份水位最高达36.5m;冬季少雨,水落为洲,河汉纵横,芦荻苍苍,水位最低可达24.8m。整个湖区既有明水,又有泥炭沼泽、苔草沼泽、芦苇以及沙滩,是多种湿地旅游资源景观是综合体。

(2)湿地生物资源的丰富多样性

湿地的景观边缘效应使其生物种类繁多,为各生态系统的物种提供了良好的繁衍和栖息地,生物资源丰富多样(见表1)。

表1 西洞庭湖区温地生物物种一览表

(资料来源:据陆国强等,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背景及生态区划研究整理,湖南省洞庭湖环保检测站。)

植物种类繁多 据统计,湖区维管束植物151科465属865种。在水域环境中由沉水、浮水和挺水水生植被三个群落组构成湖沼水生植被的基本框架;在洲滩上则分布着以禾草、苔草和杂草沼泽化草甸三个群落组构成的洲滩草甸植被;在洲滩湿地高处,是野生或人工栽植形成的落叶阔叶林。

鱼类种群复杂 湖区水生植物茂盛,浮游生物丰富,为湖泊鱼类的栖居、索饵、产卵和回游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地。西洞庭湖现有鱼类114种,其中中华鲟、白鲟、银鱼、鲥鱼、胭脂鱼等为国家珍希保护物种和名贵鱼类。

鸟类种群多样 湖区湿地是东亚候鸟重要栖息地,鸟类丰富,且有如下特点:水禽资源丰富;候鸟占优势;珍惜濒危鸟类多,其中珍贵鸟类32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白鹤、白头鹤、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大鸨等6种。

(3)观光农业区前景的广阔性

湖区地平土肥,水热充足,农业生产条件良好,自古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全国惟一的“中国甲鱼之乡”,为观光农业的开发展示了广阔的天地。

(4)历史文化积淀的深厚性

湖区湿地主要所在地汉寿县历史悠久,战国时属楚地,秦为黔中郡地,人文底蕴深厚,被誉为“中华诗词之乡”。西洞庭湖是春秋战国时代范蠡作五湖游之地;三闾大夫屈原行吟于沧浪;三国关羽封“汉寿亭侯”于此;诗仙李白醉诗于此,留太白湖美名;宋朝著名农民起义领袖钟相、杨幺在此揭竿而起……概括起来为以屈原、李白、刘禹锡等为代表的沧浪文化和以西洞庭湖区渔业积淀而成的舟楫文化、湖乡文化。

2.资源评价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的要求,汉寿县聘请的相关专家(包括旅游生态、历史地理、林学等),对西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单体的定量评价的结果比较高(见表2):

表2 汉寿县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结果

(资料来源:据钟林生、张宏勋等,湖南汉寿县生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环境研究所,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可见,湖区湿地拥有国内乃至世界有很高知名度的极品旅游资源单体二处,在常德市乃至全省占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数处,以及在汉寿县及周边地区占较高地位的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多处。评价结果表明,本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类型较多,品位较高,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1989年,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阿基波先生来目平湖考察,就对其进行了高度的评价。

四、湿地生态旅游开发

1.开发现状

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目前还是一个崭新的领域,西洞庭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更是处于初始状态,并未进入到生态环境持续利用阶段,湿地生态旅游业也处在萌芽探索阶段,[3]目前从事湿地旅游工作的人员仅4人,缺乏专业人才。

2.开发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1)资源优势。本区湿地是亚热带内陆湿地的典型代表之一,有着典型原生的湿地景观和丰富的湿地动植物资源,是中国21处国际重要湿地之一,拥有汉寿县惟——的五级资源单体。

2)区位交通优势。西洞庭湖位于常德汉寿境内,常德处在湖南省最强的两个旅游增长极张家界和岳阳之间,存在着区位潜在优势,可成为上述旅游区的辐射地,又是当今湖南省除长沙外惟一拥有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的城市。石长铁路的开通使常德同时享有京广、焦柳、洛湛线三大动脉。207、319国道贯穿市区,长常高速公路开通运营,连接常德至岳阳、张家界、吉首、湖北公安的干线公路均从常德发脉,使常德成为湘西北最大的公路交通枢纽,市内各县也有便利交通,互通性好;汉寿县交通发达,常德桃花源机场可起降大中型客机。沅、澧两水流贯境内,常年通航,连东洞庭湖入长江,完备的立体交通模式,使游客往来方便,具有融入省内省际旅游网络与拓展客源市场的有利条件。

(2)劣势分析

1)旅游业基础资金来源不足,资源优势没有转换成产品和经营优势。西洞庭湖湿地旅游业仍处在起步状态,总体规模小,功能弱,配套程度低,产品优势不突出,尚未形成有明显竞争力的精品系列。[4]

2)旅游要素配套程度低,区位相对劣势。至2004年,汉寿县仅有3家相当于二星级的宾馆;全县旅游专职人员仅60余人。常德市处在湖南省最强的两个旅游增长极张家界和岳阳之间,对西洞庭湖客源市场有一定影响。

3)湿地生态环境面临威胁。受人类长期的干扰、破坏以及自然环境变迁的影响,国际重要湿地目平湖正面临严重的威胁。围垦导致大量鱼类产卵、繁殖场所消失,候鸟栖息地大面积减少;鱼虾等产量锐减,鱼种类减少,国家保护动物及一些珍稀鱼类品种,如中华鲟、银鱼、胭脂鱼几乎绝迹;气候变化等原因,低水位期湖洲及浅滩大面积干涸,部分高洲长期露出水面,导致湿地生态系统向陆地型转变,候鸟有效栖息地面积极大减少。

(3)机遇分析

1)市场机遇。

近几十年来我国国际旅游占世界份额逐年上升,正成为后起的国际旅游热点,2002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达0.37亿人次,占世界旅游市场的5.1%,继法国、西班牙、美国和意大利之后居世界第五位。[5]据测,2020年将有1.37亿国际旅游者到中国旅游,说明我国的入境旅游市场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增长的势头,这对海外客源市场开拓提供了机遇。

从国内市场来看,2002年国内旅游人数达8.78亿人次,国内旅游收益3878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了9.99%与10.11%,增长势头良好,特别是国家推行“假日经济”政策,进一步激活了国内旅游市场。同时人们开始转向参与型的旅游形式,尤其是对原汁原味的自然与文化生态旅游产品更是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西洞庭湖的原生湿地景观以及湿地旅游产品,必将受到大批旅游者的青睐。

2)政策机遇。汉寿县目前的生态旅游总体规划中,把西洞庭湖湿地作为一个重点开发旅游区。

(4)挑战分析

主要是市场挑战。目前国内旅游项目纷纷上马,在汉寿县周边,还有岳阳、益阳开展了洞庭湖湿地游,鼎城区的花岩溪开展了森林生态游。其中最大的挑战是来自岳阳东洞庭湖湿地,其天下闻名的人文景观—岳阳楼,使得在人们的理念中,把“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紧密的联系起来,名楼(岳阳楼)、名记(《岳阳楼记》)、名山(君山)、名人(范仲淹、吕洞宾等)、名水(洞庭湖水)集于一身。而且,中国第一、第二届观鸟大赛也在岳阳举行,对东洞庭湖湿地产生了很好的广告效应和宣传效应。

3.开发策略与建议

(1)开发思路

西洞庭湖区最具特色的是湿地资源,因此旅游开发要打好湿地生态旅游特色的牌子,结合人文历史,形成以湿地生态旅游为主体,集观光、休闲、度假以及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特色湿地生态旅游区。可提出有特色口号,如:“洞庭湿地之都”、“梦里水乡,候鸟家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最佳观鸟地,汉寿目平湖”等等。

(2)生态环境对策

1)污染的防治。禁止沿湖岸新建违反国家环保政策的企业,要求已有企业的污水达标排放。沿湖许多企业工艺落后,“三废”未达标排放,对目平湖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对于未达标企业实行“关、停、并、迁”;[6]同时全面治理沿湖社区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

2)退田还湖,科学解决“田湖之争”。以青山垸退田还湖作为示范,大力推行围湖造田的垸子实行退田还湖,鼓励居民向绿色产业发展。恢复重建湿地自然生态系统,减少湖沼围垦,提高蓄洪能力。

3)坚决贯彻“休渔”政策。渔民已尝到“休渔”政策的甜头,应进一步宣传,大面积普及科学捕鱼知识,保护珍稀鱼类和水产类,宣传滥捕对生态系统的危害,使渔民能够理解并逐步支持环保政策。应鼓励和支持发展生态渔业,结合生态旅游的开展,整合自身资源,发展渔家乐、水上人家、船家生活体验等旅游项目,既可增加渔民的收入,又可以保护生态环境。

4)生态环境容量控制。西洞庭湖是一个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其生态环境的容量的有限的,生态旅游的开展应在不影响湿地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不能超过其环境容量。

(3)湿地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

1)观鸟旅游。西洞庭湖区发现鸟类17目47科207种,具有开展观鸟旅游的有利条件。除现有观鸟台外,还应根据鸟类分布情况,建设若干个隐蔽观赏点,供旅游者或专业人士使用。

2)湿地观光。西洞庭湖区一些岛屿水涨为洲,水落为岛,沟汊多,游客可欣赏洞庭湖水天一色、风光旖旎的美景,看千帆竞发、万鸟齐飞的壮景,参观捕鱼、湖泊水产养殖等一系列生态旅游活动。[7]

3)湿地文化体验游。西洞庭湖文化底蕴深厚,但人文遗迹保存状况不太理想,必须依附于具体的文化载体(如文学艺术、导游词、建筑、活动等),才能让游客切身体验。

4)水上运动。西洞庭湖区的目平湖、龙池湖、安乐湖水面宽阔,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水上娱乐休闲活动,包括水上游船、夜观鸬鹚捕鱼、夜游沧浪河、莲子船、采菱船等。

5)洞庭湖麋鹿放养观光。麋鹿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依托西洞庭湖湿地,国家林业局准备建立麋鹿放养观光区,保护麋鹿的同时,还可以吸引游客前来观光。

但是,湿地景观具有整体单一特点,有必要对湿地生态旅游产品进行充实。如可举办题为“西洞庭湖湿地文化节”活动,开展龙舟竞赛(分速度型和花样型),白帆船、皮划艇竞赛,草船借箭——水上移动箭靶射击赛,观鸟比赛,鸟类摄影比赛,钓鱼、虾、甲鱼赛等,大网捕捞表演,乡土风味美食,野菜品尝,绿色食品品尝等活动。[8]而参与性的环保活动如“爱护母亲湖环卫行动”“认养一片水域”“植就一片树林”等活动,将为湿地生态旅游注入新鲜的血液。

(4)市场开发与定位

1)国内生态旅游目标市场定位

一级客源市场(重点市场)瞄准从长沙到张家界这条旅游精品线上的客源市场,以长株潭、常德和益阳等地为主,应将主要目标市场定位在附近以度假休闲为旅游目的的游客;二级客源市场(开拓市场)主要包括省内较远距离的地区及广西、湖北等周边省份的游客,这些地区距离适中,开发潜力大,其次是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塘等地区,这三地人口密集、经济条件好,是重点开拓的市场。

2)海外生态旅游目标市场定位

一级客源市场以港澳台、新马泰和韩国、日本为主。这部分游客也是我国的主要客源市场,因此开发潜力大,要做好宣传促销工作;二级客源市场以美、加、澳、新西兰等为主。

总之,西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应本着特色、科学、永续利用、市场导向、区域联合、协调性、环境教育等的开发原则,兼顾湿地的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全面实现湿地的生态、社会、经济综合效应,推动整个洞庭湖湿地乃至长江中下游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进程。

标签:;  ;  ;  ;  ;  ;  

论西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_生态旅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