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陶瓷(中陈郝瓷)烧瓷技艺与中学美术教学的结合论文_谢利,李刚

浅谈传统陶瓷(中陈郝瓷)烧瓷技艺与中学美术教学的结合论文_谢利,李刚

谢 利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文化馆 277000;李 刚 山东省枣庄八中南校 277000

一、“中陈郝制瓷制作技艺”与中学美术教学的相互关系

中陈郝窑址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邹坞镇中陈郝村,有“北方第一窑和鲁南瓷都”之美称。许由河从遗址中流过,遗址北依山,中流河,地下有丰富的煤炭和高岭土资源。正是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才成就了中陈郝烧瓷业在历史上的辉煌。早在7300多年前的北辛文化时期,境内的先民就已开始焚柴制陶了。

1400多年前的北朝时期,甚至东晋后期,著名的中陈郝已经有了大规模烧制瓷器的作坊,成为北方烧制瓷器特别是青瓷的重要区域。所烧制的部分瓷器造型规整,釉色温润光亮,反映了当时中陈郝烧瓷技术的成熟性。此瓷窑还起到了南瓷北传的作用,同时改写了中国陶瓷史上南青北白的说法。经隋唐时期的发展,中陈郝地区窑厂规模宏大,当时有“九庙十桥七十二座瓷窑”之说。宋金时期,中陈郝烧瓷业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瓷窑范围广大,分布密集,工艺得到了改进和提高,品种增加,官府在此设立了巡检司。绿斑彩是当时中陈郝的代表作,使白瓷发展到崭新的阶段。明清时期,中陈郝一直保持着鲁南地区“瓷都”地位,瓷器产品丰富且工艺水平较高。中陈郝烧瓷的兴旺除有丰富的高岭土和煤炭资源外,那就是它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和高度发达的陆路交通、水路交通。部分瓷器从生产地许由河装船,经运河驶向四面八方,使得中陈郝烧瓷业历经千年而不衰,因此,中陈郝村明清时成为中陈郝镇,是名符其实的瓷器烧造、集散巨镇。

2008年12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对中陈郝古瓷窑址复查时得到了进一步证实。以清漳桥为中心,东北至张岭村西,西南至红村村北许由河北岸,方圆四五平方公里,田间地头、河流两岸散布着许多瓷片、窑具,俯拾皆是。历年来村民在耕地翻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经常有完整的器物出土。根据散布瓷片和出土器物的釉色,该地区的窑址可分为青瓷区、白瓷区和黑瓷区三大区域。青瓷区,出村沿许由河北上,河流两岸散布着大量青瓷片和窑具。岸边的瓷片堆积有的地段厚达3米。瓷片以青釉为主,黄釉、酱釉以及施褐斑彩时而可见。1987年,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和枣庄市博物馆联合对青瓷和白瓷区进行了发掘。青瓷区文化堆积共分6层,按其时代可划分4期。第一期为北朝晚期,第二期为隋唐,第三期为唐、五代,第四期为北宋。白瓷区出土的几件珍贵文物颇有特色。如白釉黑花坛,器型硕大,莹润光洁,通身施釉,坛体两侧纹饰对称施以黑彩花叶,笔意流畅。白釉褐彩罐,褐色花叶饰于器表,罐下周施以满雨滴状流釉,韵味极强。三彩虎头枕,卧虎造型,饰以黄、褐、绿釉,虎首略昂起,惟妙惟肖。白瓷区发掘到的文物主要有窑具、瓷器两大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窑具有匣体、托座、支具、圆箍形支器、盘形窑具、钵形窑器、杵形器火照等,瓷器种类有盘、鸡腿瓶、碗、罐、盆、缸灯、人物像、瓶、骑车俑、棋子、狗等。其中有白瓷灯特色鲜明,马小头短颈,胸挺臀圆,姿态活灵活现,造形和装饰很别致,灯外壁施绘以草叶纹,以童子形象制作为三足,开脸五官服饰纹理十分逼真。出土的围棋子有黑白两种,与现今所用棋子相似。这说明金元时代烧制的瓷器,除了日常所用的器皿外,还烧制供人娱乐的用品。中陈郝村西为黑瓷区,地面散布着大量黑瓷片,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品,质地坚固,施釉均匀光洁,其时代为明清时期,这些瓷器有一部分为土贡品运往北京城。这些有关于“中陈郝造瓷工艺”的资料,经过整理,收集了相关的文字信息和图片资料,为美术教学活动提供了学习的依据,更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历史价值。

“中陈郝造瓷工艺”具有浓厚的考古价值,有着地域性优势,具有教研和教学的特点。对于“中陈郝烧瓷技艺”来说,传承“中陈郝烧瓷技艺”缺少文化的载体,而学校的美术教育不仅开设了美术专业课程,更设立了美术社团,收集本地特色的文化知识,设置校本课程。在课堂上学习相关美术知识,在不断的中陈郝烧瓷技艺尝试中,逐渐地掌握相关的制瓷工艺。通过学习,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更是培养了“中陈郝烧瓷技艺”的保护意识,进而达到了传承和发展目的。

二、“中陈郝烧瓷技艺”与中学美术教学的相互影响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陈郝烧瓷技艺”已经随着历史长河的流逝,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虽然“中陈郝烧瓷技艺”减弱了表相中生活用品的营销价值,但是历史价格经过岁月的沉淀便凸显得尤为明显,从考古和收藏价值上,使得“中陈郝烧瓷技艺”内在的价值得到外显。正是其于这些,这一文化更需要得到我们当地群众的重视,将此文化传承和发扬需要得力的载体来进行宣传。学校这一教育机构是最好的选择,学校的美育教育不仅可以面向广大的中学生,在学生的带动下可以给家长和社会进行宣传,更可以通过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的展示向社会各界展示“中陈郝烧瓷技艺”。从教学层面来讲,“中陈郝烧瓷技艺”是本土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体,当地群众并没有达到广泛认识,更谈不上重视和有目的地保护及传承。学校与文化部门要做好结合,将“中陈郝烧瓷技艺”的相关资料整理入教学资料,并特聘“中陈郝烧瓷技艺”传承人,对本项社团活动进行技术指导。通过学校多媒体手段,可让学生了解“中陈郝造瓷工艺”作品的器型特点、器具分类、主要作品及制作流程等相关文字信息。再通过中陈郝烧瓷技艺传承人现场制作,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中陈郝烧瓷技艺。

虽然从表层上看只是开设了一门校本课程,但是在更深的层面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对于艺术和各种工业设计都提出了更新的要求,继而要面对更多新的问题,接受更多新的挑战,但“中陈郝烧瓷技艺” 从艺术的角度来审视是重要的有代表性的一面。因些学校能增加这一门造瓷工艺做为社团发展的内容,无疑可以很好的丰富学校的美育知识,更是为“中陈郝烧瓷技艺”的传承发展会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

论文作者:谢利,李刚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8月总第2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7

标签:;  ;  ;  ;  ;  ;  ;  ;  

浅谈传统陶瓷(中陈郝瓷)烧瓷技艺与中学美术教学的结合论文_谢利,李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