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做好农村文化湿地公园环保措施论文_郑景亮

浅析如何做好农村文化湿地公园环保措施论文_郑景亮

身份证:445221 19881002 **** 广东揭阳 522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村的经济、文化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新农村建设蓬勃兴起,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文化建设。湿地,是大自然中一类独特的自然景观,是协调全球生态系统平衡的宝贵自然资源,也是与人们生活环境关系密切的重要生态系统类型。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性利用新方式,也是生态旅游和生态文明建设新载体,目前国内外兴起湿地公园建设热潮,为湿地保护性利用带来了新机遇。因此,为了更好地建设农村文化,做好农村湿地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但作为新兴研究领域,目前湿地公园专题研究滞后于其建设与发展,研究基础理论薄弱、研究内容系统性不强、研究方法简单、研究体系不完整,对公园建设的实践指导不足。本文通过统计分析中国农村湿地公园的地理分布特征、发展现状,综合分析了近年来对农村湿地公园的研究视角与最新进展。针对农村湿地公园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指出农村湿地公园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规划,以便可以做到更好地保护农村湿地公园。

关键词:农村文化;湿地公园;保护

引言

湿地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但近年来由于人类不断的侵略行为湿地正在不断的消失,因为在农村人们基本上没有环保的意识,并且为了不断的发展农业以及房屋建设,湿地在农村消失的速度更是非常快速。因此将湿地开发为湿地公园不仅可以保护湿地,更是可以开展生态旅游,为农村的经济锦上添花。农村湿地公园与其他天然湿地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容易受农村环境系统,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形态的极大影响。农村湿地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能为并存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水源,补充地下水,调节和控制洪水,过滤转化毒物和杂质,保留营养物质,提供可利用的动植物资源,支撑野生动物多样化,保持农村区域良好的小气候,还可以为人们提供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场所及湿地生态环境教育和科研基地,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国际上湿地生态系统退化与丧失严重,因此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重视湿地公园的建设和重建,例如英国伦敦湿地中心和美国华盛顿雷通湿地公园都为当地农村和城市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农村湿地公园的发展,为农村湿地的保护注入了新的活力,可以推动中国湿地保护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并使农村中湿地保护与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1.湿地公园概念

湿地公园(Wetland Park),不同于一般的湿地和湿地保护区,它是具有一定的能保持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典型性、独特性及利用便携性的区域,通过合理的生态布局加以保护性利用,科普、教育是其宗旨,休闲和生态旅游是其基本方式,是指以湿地良好生态环境和多样化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以湿地的科普宣教、湿地功能利用、弘扬湿地文化等为主题,并建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休闲设施,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湿地公园是具有湿地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社会公益性生态公园。现在的湿地公园加强了人文景观和与之相匹配的旅游设施,各地尽力开发本地资源,已经成了人们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2.中国湿地公园发展现状

作为湿地知识普及生态道德教育的场所,湿地公园正在成为重要的湿地科普基地,湿地公园以其独特的景观构成方式和对公众的开放性成为独具特色的教育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位于广州中心城区的海珠湿地公园,海珠湿地汇聚了千年商埠黄埔古港、岭南水乡小洲村等丰富的物质文化,孕育了粤剧、龙舟等非物质历史文化,沾染了百年学府中山大学和岭南书画摇篮十香园的浓郁文化气息,积淀了厚重的岭南传统文化,形成了粤港地区历史悠久、个性鲜明、享誉国内外的岭南水乡特色,幽悠诉说着中国岭南文化发展史;现存果林约1万亩,盛产荔枝、龙眼、杨桃、黄皮、香蕉、芒果、番石榴、番木瓜等岭南佳果,其中石硖龙眼、红果杨桃、鸡心黄皮、胭脂番石榴等十多种名优果品名扬中外。海珠湿地古老树种众多,是岭南水果的发源地、重要原产地和基因库,保存了丰富的果树种质资源,拥有古老的岭南基塘农业文化。引导着公众关心湿地,爱护湿地,建立湿地生态环境科学生态基地,吸引更多的科研基地对湿地生态环境、湿地价值、可持续发展等进行科学研究。

3.针对我国农村湿地公园建设的常见问题

30年来我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面积呈下滑趋势,占全国总的净减少了的9%,且存在79%的保护区保护效果较差。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尚且如此,更何谈农村湿地公园。

保护农村的湿地资源,湿地公园并不是万能钥匙,并且由于处于社会--经济--自然符合生态系统,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这些复杂的设计背景导致设计过程中对各方面的需求往往无法面面俱到,例如在农村建立湿地公园可以有效的保护湿地资源,但却无法满足居民活动的要求,而在满足了居民的需求之后,就会对湿地资源的保护有一定的干扰,因此,如何使两者达到平衡,在既可以保护湿地资源,有可以有效的保障人们活动的需求,在设计时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3.1城镇化影响湿地水环境

在城镇化过程中,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农村人口日益增加,造成排污量的增加,水需求的增加,需水量增加的同时导致了水资源的紧张,矛盾不断激化。在气候变化下,农村不透水面积增加及排污量的增加加剧了农村的地表径流水量与水质,而湿地是地表径流的受纳水体,无形中承担着城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而这些变化将极大的影响湿地的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不仅影响着湿地水文,同时也影响植被、动植物、微生物环境等。

3.2湿地公园功能分区不够合理,湿地生态保育的概念不够突出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上欠合理,不够科学,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功能分区不够合理,人工建筑和娱乐项目过多;湿地生态保护的理念不够突出,核心区没有实行相应的保护,游人可以任意进出,破坏了湿地资源的原生态;湿地公园建设内容单调,景色单一,缺少特色。

3.3投资渠道不顺畅,湿地公园建设面对社会、经济压力大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的持续增加,务必对湿地资源造成中重大的影响,将加剧对湿地资源的掠夺,使湿地公园的承载力达到极限,湿地公园将面临巨大的社会、经济压力。例如湖南东江湖湿地公园内农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0533h㎡,人地矛盾十分突出,群众收入水平以及受文化教育程度低,因此对湿地公园进行肆意的掠夺和破坏。而且,湿地公园的建设资金和运营管理也是很大的难题,某些地方的政府因此面临着巨大考验。

4农村湿地公园建设策略及要点

在建设湿地公园时,要根据湿地的地理位置和保护目标合理布局,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的方针,最大限度的维持湿地的自然环境,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结构的完整性。

4.1以“生态优先,最少干预”为原则,进行湿地公园的生态规划

湿地公园规划至关重要,它关系着湿地公园能否达到目标及要求,将“生态优先,最少干预”原则贯彻到湿地公园规划中,坚持“少改造、多保留、少建设、多修复、少人工、多自然”,实现对生态资源的最少干预,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结构的完整性。

4.2政府引导,多渠道,多元化投资

湿地公园建设项目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周期长,投资大,按照边建设,边开放,边经营,边收益的思路,实现滚动式发展。为了更好地建设农村湿地公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政府引导:实施政府政策导向,以政府为主体的管理机构应为公园规划、湿地保护、项目招商、行业监管起到协调与服务作用;(2)多渠道筹集资金:通过引进资金、争取贷款以及积极争取政府专项拨款和申请国家保护与建设专项扶持资金,采取合资、合作和股份运营等方式,已发保障湿地公园经营者的经营权和收益权

5.结束语

随着国家对湿地保护力度的加大以及社会对湿地公园需求的增加,湿地公园建设将呈现蓬勃发现的趋势,我国幅员辽阔,湿地多样,湿地公园的建设规划要从多方面综合考虑,例如地理位置,气候,水资源,合理布局等因素;湿地公园的设计者,经营者要以“生态为先”,实行分区管护,合理开发和保护;提高全民旅游素养,调动社会李玲参与湿地保护的工作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湿地公园切实成为我国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一种成功模式,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崔丽娟,赵欣胜,李胜男,张曼胤,张岩,李伟,王义飞. 北京市湿地公园生态需水保障分析[J]. 林业资源管理. 2012(01)

[2] 周建东.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设计的理论框架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36)

[3] 陈克林. 湿地公园建设管理问题的探讨[J]. 湿地科学. 2005(04)

论文作者:郑景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2

标签:;  ;  ;  ;  ;  ;  ;  ;  

浅析如何做好农村文化湿地公园环保措施论文_郑景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